APP下载

蒋宝英:不一样的角色一样的精彩

2016-04-06王洪海

乡音 2016年3期
关键词:贵妃承德话剧

文/王洪海



蒋宝英:不一样的角色一样的精彩

文/王洪海

【人物名片】蒋宝英,1954年3月出生于北京,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一级演员,文化部尖子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文联委员。河北省青联第五、六届常委,第七届副主席。曾荣获首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飞天奖”演员特别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河北省政协第六、七、八、九、十、十一届委员。

著名表演艺术家、资深电视制片人蒋宝英是位“老政协”,从1988年至今她已经连任了六届河北省政协委员,这在我省政协历史上并不多见。“就拿你们《乡音》杂志来说,我是看着她一步一步发展壮大的。我当省政协委员,正赶上《乡音》杂志创刊。早些年的时候,我还在承德的家里招待过你们杂志社的人呢。”2016年省两会期间,面对本刊记者的采访,蒋宝英就像见到老朋友一样拉起了家常儿,介绍了自己不平凡的成长经历。

从“铁中女孩”到话剧演员

1954年3月,蒋宝英出生在北京近郊丰台区一个铁路工人世家。1966年,一家人由丰台迁移到河北承德。随即,她升入承德市铁路中学。

1970年,蒋宝英在铁中将要分配工作的一天上午,校园里忽然喧闹起来,说是河北承德话剧团到学校招生来了。当时承德话剧团因上演《槐树庄》等剧已经很有名,让她感到那是一个很神秘的地方。

复试时,蒋宝英是最后一个。驻团军代表、革委会主任,还有些演员,忽拉拉一大群来看“铁中女孩”。老师让她唱支歌,她说就唱“烽烟滚滚唱英雄”吧!弹钢琴的老师问唱什么调呀,她说就唱电影里那个调吧!人们见这女孩挺冲,嗓子也好,便一再地让她唱。她也不怵,接连唱了《大刀进行曲》《毕业歌》……两个星期后,蒋宝英得到通知,她被录取了。

蒋宝英

转眼到了1981年10月,河北承德话剧团决定排演《懿贵妃》。蒋宝英听到这个消息,心情激动起来。这个剧本,她曾经悄悄地阅读过,觉得性格复杂、表里不一的“懿贵妃”是个很不好演的人物,却又是很能发挥演员创造才能和表演技巧的角色。“这是一个多么好的机会呀!”她升起了一种希望,想试一试。而此时已经结婚的她刚添了一个女儿,丈夫又做了胃切除大手术……

正思量间,剧团的两位演员队长来找蒋宝英,问她能不能接戏?如果接戏,就要准备到外地演出。队长知道她的难处,对她说:“孩子还小,爱人大病初愈正需要护理,现在你不接受角色也可以……”演员队长话音未落,蒋宝英果断地说:“我接戏,我一定接这个戏。”

经过20天的案头工作,开始进入排练,每天8小时,蒋宝英在排练场是又哭又笑,又喊又叫,又站又坐,又走又跪。一天下来,累得骨头都快散了,回到家中既要照顾孩子,又要关照丈夫。很多个晚上,她还常常拉上演小皇帝的演员,悄悄地走进排练场,让“小皇帝”当她的一面小镜子,反复练习难度较大的戏。

1982年4月,话剧《懿贵妃》在承德连续演了15场,观众反映强烈。后来在省会石家庄演出,大受赞赏。1983年5月,因出演电视剧《懿贵妃》,她获得第三届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演员特别奖;1984年5月,因出演话剧《懿贵妃》,她又获得中国戏剧第一届“梅花奖”。

因灌注桩位于砂土层中,地下水水位高,在试桩过程中多次出现塌孔现象,施工中采用以下两种特殊的护筒形式,以减少塌孔现象发生:

在中戏的那些日子里

获得了全国性的大奖,蒋宝英并没有太多的喜悦,反而感到了一种无形的压力。她清楚地知道自己底子薄,各方面的知识都还欠缺,表演理论基本上是空白。从不会演戏到会演戏,并取得一定的成绩,这固然是一个艰难的历程。但是,要想再上一个台阶,她感到茫然。

“上学去,无论如何也要上学去!”当她得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要招一个干部专修班学生时,高兴极了。专业考试难不倒自己,主要是文化课考试——不到五个月的时间,在不脱产的情况下,要完成高考文科四门课程的复习。她们这代初中生,大部分时间“停课闹革命”了,要在这么短时间内完成五六年的初中和高中文化课程,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自古华山一条路,既然踏上了这条路,不管多难,爬也要爬到山顶!”蒋宝英跑遍了承德市的几个成人高考补习班,不论白天、晚上,有课听课,没课自学,要以比正常课程快十倍的速度往前赶。晚上路灯非常昏暗,为了去赶一堂晚课,她连人带车摔在雪地里是经常的事儿。

1986年,勤奋的蒋宝英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86届干部专修班。中戏的学习生活,让她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全身心解放,她坦承“中戏的两年学习生活是我艺术生涯中最重要、最难忘和最美好的日子”,“这其中,参演话剧《桑树坪纪事》最让我刻骨铭心。”

《桑树坪纪事》根据陕西作家朱小平的同名小说改编,描写了中国农民背负着沉重的精神枷锁在那个历史环境中的挣扎和对新生的渴望,由中国戏剧界著名的导演艺术家和教育家徐晓钟亲自指导编排。“能做晓钟老师的学生,与他一起下乡体验生活,一起劳动,聆听他的教诲,并在他排的话剧《桑树坪纪事》中饰演女主角彩芳,是我人生的一大幸事。”蒋宝英说。

此剧于1988年1月上演,在中国戏剧界引起轰动。《人民日报》评论说,继北京人民艺术剧院1986年上演《狗儿爷涅槃》之后,《桑树坪纪事》为“中国话剧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遗憾的是,此剧在北京首轮公演时,蒋宝英正随河北承德话剧团在香港演出《懿贵妃》,未能与首都观众见面。

“话剧是我的命根子”

由于种种原因,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后,蒋宝英十年没有登上话剧舞台。“我热爱话剧,从骨子里热爱,我眷恋那灯火辉煌的舞台,她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十年来,这种眷恋萦绕着我,让我无论如何也挥之不去。”

1998年1月,蒋宝英开完省政协会议,返程途经北京,看到了一个大红横幅广告:“话剧俗人二部曲《谁都不赖》《找不到北》连演百场不衰,第三部《整理过去》正在上演。”她没想到,刚刚从北京回到承德家中,就接到了俗人三部曲的编剧也是制作人——阿丁从北京打来的电话,邀请她出演《整理过去》的女主角翠嫂,说是其他角色都是两组演员,只有翠嫂没有B组。

蒋宝英知道,这是救场,这种戏不好演哪!可多年来对话剧的眷恋,没容她多想就一口答应下来。当天晚上,她就赶到北京直奔剧场,悄悄地坐在观众席里专注地看着戏,细心揣摩着“翠嫂”。经过短短的排练,两天后她正式登台演出。中午1点半一场,晚上7点15分一场。她竟然一句台词没错,一点误差没出,全剧组都为她高兴。久别了的舞台,再一次让她展现了她的风采。

蒋宝英在《懿贵妃》饰演懿贵妃

1998年也是德国戏剧大师布莱希特诞辰100周年,全世界有40多家剧院在排演这部脍炙人口的大型话剧——《三毛钱歌剧》。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是全世界40多家剧院之一,是中国的唯一。蒋宝英有幸参加了这部戏的排演。

“这是一次重大的挑战,我在剧中遇上了最具难度的三重唱。”蒋宝英介绍说,最初声乐老师怕演员们完不成任务,建议取消这段唱,可导演陈颙坚持要唱,“唱歌是我的弱项,拿弱项与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合作,进而展示给首都观众,很多人都说我疯了,我说‘我没疯,我渴望尝试’。”

“渴望尝试”,说来容易做来难。看着一摞五线谱,蒋宝英像看天书一样。上班跟着钢琴练,下班听着录音练。面对大幅度的舞蹈动作,她又重新拾起多年没有练的形体功,40多岁的她和满台的青年演员一起跳跃,一起翻滚。三个多月的排戏,歌、舞训练占去了一大半时间。

正式演出时,蒋宝英神态自若地用歌唱抒发自己的感情,最难唱的三重唱在其他两位演员的通力合作下,演绎得丝丝入扣,赢得了观众阵阵掌声。

影视剧,是她的另一片天地

除话剧表演以外,蒋宝英在影视表演和制作方面的成绩同样出色。几十年下来,她曾在《风云初记》《爱珠》《开天辟地》《飞越人生》《走出地平线》《摇啊摇,摇到外婆桥》《非常战线》《嫁给大山的女人》等十几部电影和《夫妻那些事》《三十而立》《和婆婆一起出嫁》《都叫我三妹》《阳光灿烂周三强》《美丽人生》《保姆》《乌兰夫》《穿越死墙》等二十几部电视剧饰演角色。无论主角配角,无论戏多戏少,她都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以热情诚恳赢得了一片好人缘,以表演才华赢得了人们的赞誉。

1999年3月,蒋宝英调任河北文化音像出版社社长。刚上任,她就进入了工作状态,抓住了一个项目,摄制了一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制教育大型专题片《保护未来》,她自己任撰稿人、制片人、导演。那年冬天,在石家庄租住的房子里,一张床、一个烫衣板就是她的全部,她坐在床上趴在烫衣板上写,整整写了四万字。制作中又很辛苦,累得腿都抬不起来。片子做成了,人也累倒了,到现在她还依稀记得当时躺在床上输液的情景……

蒋宝英说自己天生就是个追求完美、“不安分”的人。就在出版社的工作基本步入正轨时,她又开始了电视剧《当家的女人》的创作。作为制片人,她既要抓剧本创作,又要落实资金,还要抓发行……“这个过程就像双手捧着一捧水,不敢懈怠,小心翼翼。但凡漏水,出来的作品就会不伦不类。”蒋宝英说,当演员很单一,只要你是个好演员,演戏真的是一种享受。可制片人就太操心了,一旦干起来,就像一列呼啸的列车,中途想停下来,门儿也没有。

蒋宝英是欣慰的。近年来,由她一手推出的《当家的女人》《和婆婆一起出嫁》《牛铁汉和他的儿女们》等电视剧均取得了不俗成绩,《当家的女人》还斩获了电视剧“飞天奖”和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一路走来,蒋宝英的人生角色一直在变,没变的是她的那份坚韧和百折不挠。好朋友曾这样形容她:“尽管有时走得跌跌撞撞,甚至鼻青脸肿,但她总能顽强地站起来,最后的成功一定是她的,因为她太有韧性了……”

猜你喜欢

贵妃承德话剧
话剧《坦先生》
《承德医学院学报》征稿细则
大红柿子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承德分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承德分行
话剧《二月》海报
快递先生与贵妃小姐
首次春节诗词晚会由承德电视台播出
不再贪一夜暴富养贵妃鸡年销800万元
武义贵妃鸡“贵”得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