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物理问题型教学模式浅探

2016-04-05何玉莲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

何玉莲

[摘要]问题型教学模式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提出的,目前在国际上已被普遍使用。问题型教学模式是以问题驱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知识从问题开始,以问题为导向,整个学习过程就是在不断探索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关键词]问题型教学模式 理解问题 探索问题 解决问题 自主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050054

一、什么是“问题型”教学模式

问题型教学模式旨在使学习者投入问题中,致力于问题的解决,使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理解问题背后隐含的关系和机制,使学习者建构起广泛而灵活的基础知识,发展有效的解决问题技能,培养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师者,所以引路,开窍,促进也;学者,所以体验,探究,创新也。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这也正是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主张:物理课程标准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实验、探究、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学生情感意志的培养,并引导学生从书本走向社会、走向生活,促进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交融;注意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

在问题型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抛砖引玉”。而从学习者个人学习的角度看,问题型教学模式的实质是通过提出和解决问题,实现知识的建构。解决问题的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理解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反思。

二、问题型教学模式中“问题”的提出

“问题”是物理教学的核心。“问题”的提出是否有效,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因此,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的整体过程中,还是在教学的某些细微环节上,都应十分重视问题情景的创设,以便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探索者”的角色。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具有敏锐性、计划性,且难易程度适中。这就要求教师要在了解新课程标准和考纲的前提下,了解自己的学生,即要“备”学生,要吃透教材。课堂上问题的提出,有以下几点要求。

1.提出的“问题”要具备“敏锐性”

教师是否了解自己的学生,教师能否敏感地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对问题教学的开展至关重要。如,对课后每一道练习题,教师应清晰地理解出题者的用意所在,并且知道学生对这类问题的“困难”所在,易错点所在。这样,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才有针对性,才具有敏锐性。对问题的敏锐性是教师进行问题式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如,“动量、动量定理”这部分内容,对县中平行班的学生来说,解决动量的矢量性问题时,比较容易忘记规定正方向而出错,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就应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习题,设计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索,要求学生理解、区分问题,解决问题,并自主反思这些问题。只要学生能理解、区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2.提出的“问题”要有“计划性”

计划性是指教师能否有计划地为学生设计并提出问题。这就要看教师在课前所进行的教学准备工作是否充分了。特别是备学生这一块,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预测性,预测到自己所提的问题,对学生来说困难在哪?困难是数学问题还是物理问题?要设置怎样的台阶?学生才能通过自己的思维、探索,解决问题。

例如,高二物理3-1第三章中,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问题,其实很多学生并不是不会受力分析,而是对磁场中的空间立体图形有一种惧怕心理,他们不会把立体图转化为平面图,如果他们能很熟练地把立体图转化为平面图,磁场中很多问题其实就变为高一的力学题了,自然就会解了。所以,在上该部分内容时,首先要设置的问题是:如何把立体图转化为平面图?

如果课堂提问的计划性大了,随机性小了,那么就有利于教师进行课堂管理和教学监控,就有利于处于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从教师的提问中获益。

3.提出“问题”的“难度”要适中

“难度”指教师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教师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进程;难度太大,学生无法理解,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失效,难度太小,则为无效提问。为了便于对所提问题的难度进行监控和调节,教师可以把能正确回答该问题的学生数量、学生正确回答该问题所用时间以及这些学生所处水平作为观测指标来衡量问题的难易程度,也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直接了解;这就要求教师关注学生、观察学生、研究学生,要求教师要了解哪些问题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要设怎样的台阶,设怎样的问题,学生才能通过自己的思维、探索,跳一跳摘到“桃子”;哪些问题是可以蜻蜓点水般一点而过的。例如,在“动量、动量定理”这部分内容中,动量与动能的区别,学生不难理解,只需一点而过;而应用动量定理来解题和解释一些问题,对学生来说则比较难,需要给学生创设一些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创设一些问题给学生垫一个台阶,让学生能够解决一些问题。即提问的计划性往往也可以把一些较难的问题化解为较易的、学生可解决的问题。

如在“动量、动量定理”这部分内容中,有一个要用动量定理解决的实际问题:飞鸟撞飞机的问题,若直接要学生解释“为何飞鸟能以血肉之躯撞毁飞机这样的庞然大物”,学生很难想象,比较困难。为此,可播放一些飞鸟撞飞机的真实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创设以下台阶,让学生通过简要计算说明问题。

你可以设鸟的质量mkg,鸟的身长Lcm,鸟与飞机相撞面积s=0.01m2,撞击时间t=L/v,飞机飞行速度v=600m/s,相撞前鸟的速度可近似为v0m/s(鸟速小于飞机速度),相撞后其速度与飞机相同,即V鸟=V机=600m/s。(因飞机质量Mm,故相撞过程中飞机速度不变)。取鸟为研究对象,请计算出碰撞过程中鸟受到飞机对它的撞击力F和压强P。

这样,学生很快就能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三、师生共同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师生共同解决问题时,一般情况下,教师不要直接给出问题答案,而应让学生通过互问互答解决,小组讨论或集体讨论解决问题;或分解较难的问题为若干小问题,或设置一些小实验、台阶,以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如在“动量、动量定理”这部分内容中,有一习题。

思考:该实验以谁为研究对象?对象受力变吗?

小结:设拉纸条过程中铁块受到的拉力不变。注意抓住不变的量进行讨论。

对这一实验,学生不一定能做成功,但只要学生去做了,并把上表填好,答案立即就显出来了。若学生在课堂上实验没做成功,则课后他还会再做这个实验,并把握该实验的技巧的。学生提出的疑问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在课堂上全部解决。袁振国教授最近提出“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是问题教学的精髓。”

(责任编辑 易志毅)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用推理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
用推理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
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学会思考 解决问题
用推理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设计
面对面沟通交流 实打实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