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与资讯

2016-04-05

石油知识 2016年6期
关键词:安塞射孔钻井液

信息与资讯

川庆钻探:油水并进“解放”页岩气

从2014年3月到2016年9月,川庆钻探利用自主研发的油基钻井液和高性能水基钻井液,已服务90口页岩气井,服务范围从最初的长宁、威远2个区块扩展到现在的8个区块。这两项钻井液技术,为页岩气安全快速钻进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页岩气能否经济高效开发,钻井液是核心难题之一,也是工程技术企业科技创新攻坚的方向。川庆钻井液公司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油基钻井液,不仅打破了外国公司对页岩气勘探钻井液技术的垄断,而且以其优异的性能,助推威远、长宁第二轮井的平均机械钻速提高了28%。

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复杂性,决定了油基钻井液不能解决所有难题,川庆唯有创新。2015年6月,研发成功高性能水基钻井液,解决了页岩气勘探成本高、油基岩屑无害化处理的难题,开启了页岩气绿色环保可持续勘探发展之路。同平台各井和相邻平台井的对比统计数据显示:高性能水基钻井液使页岩气水平段提速20%以上,且每口井减少油基岩屑无害化处理费用上百万元。

川庆钻探将油基钻井液技术推广运用到非页岩气勘探领域,以解决岩石非常破碎地层的钻井施工难题。2014年11月,针对新疆油田研发的超高密度强封堵油基钻井液在霍101井运用,仅用7天时间,助力钻井快速钻进素有“死亡之海”之称的安集海地层。与邻井最快周期相比,缩短周期80天以上,从而解放了霍尔果斯油气田。

在高性能水基钻井液持续创新上,川庆钻探一方面研究高密度到低密度系列体系配方,一方面研究不含矿物油的脂类润滑剂配方,从而将其适用范围扩展运用到浙江油田的YS区块、重庆页岩气公司的大足等8个区块。9月12日,低密度高性能水基钻井液在包201-H1井现场运用成功;10月11日,长宁H5-4井完钻,标志着在页岩段全程使用脂类润滑剂配方、不含矿物油的高性能水基钻井液钻进的首个平台6口井全部完钻,并创造了这个区块7项纪录。

技术突破,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2015年,川庆钻探钻井液公司利用油基钻井液和高性能水基钻井液在页岩气市场、北疆市场共完成服务进尺21.82万米,比上年增长52.64%;今年前9个月,在油气勘探工作量总体下滑、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已服务进尺14万米,比2015年全年还多出1万米。

(中国石油网 谷学涛)

安塞油田:吃干榨尽剩余油藏

截至十月底,通过在剩余油藏攻关挖潜,2016年,长庆采油一厂管理开发的安塞油田已经累计增油近两万吨。随着对又一批30多口低产低效井的综合治理,安塞油田已全面打响剩余油藏开发的攻坚战。

安塞油田依靠老油田精细管理和滚动建设,不断发展壮大,2015年年产量达316万吨。安塞油田具有典型的“低压、低渗、低丰度”特征,被称为“井井有油、井井不流”的磨刀石油田。长期以来,安塞油田通过“坚持反复认识低渗透、坚持注水开发、坚持依靠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三条发展路线,成功实现了我国特低渗油田的经济有效开发。然而,随着开发周期的延长,油藏品质本来就低劣的安塞油田,剩余储量资源“劣质化、边缘化、复杂化”的矛盾日益突出,可建产的资源不足成为制约老油田持续稳产和发展的瓶颈问题。

采油一厂深刻认识安塞油田的开发现状,以积极的态度眼睛向内,在骨头缝里挑肉,到边角料中淘宝。今年年初以来,采油一厂及时将目光转向产量比重占到97%的老油田、老区块和老井,通过精细小层研究划分,深化开发调整,推进精细油藏开发,实现了小层剩余油的精细挖潜,实现了剩余储量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

针对已开采剩余的边缘老油藏,安塞油田坚持精细研究,立足“精细小层对比、精细注采对应、精细小层挖潜”三个精细,在实施油藏研究和描述油藏的基础上,构建了“单砂体+人工裂缝模拟+双重介质模拟+水淹层识别”等为基础的多重技术攻关体系。安塞油田通过对2392口油井进行单砂体划分,对800余口井进行人工裂缝模拟试验,对1300余口井进行摸排和补孔挖潜,为老油田的持续稳产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小层精细研究划分基础上,安塞油田按照“平面和剖面相结合、采油和注水相结合、措施和调控相结合”的思路,依靠双向调整实现高效挖潜,大力实施转注、分注、补孔等注水工程,近5年来每年都实施300口井以上。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安塞油田共实施转注井353口、分注井316口、补孔井1077口,水驱控制程度提高4.7%。尤其是在单砂体技术突破以来,补孔井由原来的每年50口提高至400口以上,年增油量从1万吨增加到5万吨,支撑了安塞油田年300万吨持续稳产。

依据特低渗透油田储层“薄、差、散”的特点,特别是在长期注水开发后,小层剖面上水驱不均,剩余油分布不均的问题,安塞油田多管齐下对薄差储层进行技术攻关,先后开展了堵水压裂、压裂转采、定向射孔、定面射孔、宽带压裂等技术试验40井次,取得良好效果。

(中国石油网 杨文礼)

寰球工程:深挖潜力 成本三连降

在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工程建设市场利润空间不断缩窄,成本不断攀升的严峻形势下,降本显得尤为紧迫。寰球公司重点围绕资金管控、成本管控和企业转型升级,苦练内功,深挖降本增效潜力,今年前三个季度节约成本9861万元,阶段性降本增效成果显著。

工程建设企业资本密集、涉及面广、管理环节多,强化资金管控对于成本控制至关重要。寰球公司一方面重点优化现金流管理,坚持“以收定支、量入为出”理念和资金紧平衡策略,确保自由现金流和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正,通过减少资金占用,节约财务费用2700余万元。另一方面,严格压缩“两金”占用,降低资金占用成本,最大限度减少坏账损失风险。前三个季度,寰球公司整体存货余额较年初下降16%。同时,大力控制债务规模,优化债务结构,前三个季度,节约贷款利息近2000万元。

公司以项目执行为重点,从多个方面优化成本费用管控。公司采取投资计划“一本账”管理,严控项目投资规模和节奏,全面压减各项成本支出,前三季度投资计划同比下降34.1%。从项目成本、人工成本、管理成本等方面深挖降本潜力。今年前9个月,项目成本同比压减12%,人工成本总体同口径下降5%,可控销售管理费用在前两年大幅下降基础上同比下降10%。

加快业务结构转型升级,堵住成本出血点。公司通过实施资产轻量化战略,加快低效无效资产处置,实现止亏目标,确保公司主业轻装上阵。稳妥推进矿区业务市场化改革。

公司还将继续深化重组改革,守住整体不亏损和现金流为正两条底线。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佚名)

大连石化:油品一体化在线调和提速

“大连石化公司汽、柴油在线调和与移动自动化系统升级改造后,油品调和速度和产品装船效率提高3倍以上,年可增效5000万元以上。”10月30日,大连石化信息管理部负责人介绍。

汽、柴油在线调和与移动自动化系统升级改造项目,分别于2015年5月和2016年4月成功上线运行。这套系统是国内首套实现集在线调和与优化、油品移动自动化及与MES系统集成等功能为一体的油品调和系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汽油调和系统升级改造后,调和组分由5种增加到9种,汽油辛烷值质量过剩精度平均控制在0.2个单位以内。通过解决柴油调和组分变化、组分压力控制不稳、调和头背压、在线采样分析等影响原系统运行的问题,经过模拟计算、软件组态、调和规则开发、建模等工作,实现了柴油在线调和与移动自动化系统升级改造。

汽、柴油在线调和与移动自动化系统上线运行后,大连石化实现了成品油罐低库存的目标,一次调成合格率、质量控制精度、系统投用率等均达到项目的技术指标要求。

(中国石油网 朱爱华)

宁夏石化:化肥装置连续运行创建厂30年来新高

10月30日,宁夏石化化肥装置A类已经连续运转7632个小时,创建厂30年历史纪录,在全国化肥行业名列前茅。

宁夏石化化肥装置是国家“七五”期间工业发展22项重点项目之一,装置引进于日本,是当时国内仅有的三套渣油制氨装置中的一套。化肥装置工艺复杂,关键动设备为单系列,一些微小的变化,可能引起整个系统全线停车,开停一次直接损失超过200万元。国内外大型化肥生产企业均把连续运行100天作为长周期生产首要目标。

2014年年初,面对上年度装置多达12次的非计划停车,宁夏石化启动为期两年的化肥装置长周期运行攻关。两年来,生产运行、设备保障、电气仪表、环保、基础管理五个专项攻关组共同发力,面向生产现场,正视难点、弱点、盲点和顽固点,展开了持久深入的隐患整改和瓶颈消除。

以前,水汽和电仪原因引起装置停车的次数超过了总事故数的50%,攻关期间,针对高锅爆管、锅炉结焦、连锁误动作等常见事故,锅炉和电仪系统掀起精细化管理热潮,建立竞争上岗机制,采取燃气系统技改、低标准消除、重点设备管线监测、预知性检修、抗晃电攻关、连锁专项治理等一系列举措,实现了高压锅炉连续长周期供汽438天、电仪系统零事故的重大突破。

作为装置主体单位,化肥一厂发扬集团公司“百面红旗单位”的实干精神,将“生产异常管理”纳入非计划停工管理严考核硬兑现,共发现重点生产隐患 317个、异常工况60起,全部得到及时处置,装置平稳率达到99%以上,装置保持了高负荷运行长跑。

实施专项攻关两年来,宁夏石化化肥装置非计划停车下降78%,直接减亏6000万元。关键设备1号气化炉烧嘴攻关实现建厂以来连续运行230天的突破,装置节能减排和环保管理同步提升,装置“三率”达到90%以上。化肥装置也凭借连续运行318天,成为目前“三大油”系统2010年以来运行周期最长的唯一装置。

(中国石油网 马丽)

西北油田:顺北油田获里程碑式突破

近日,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董事长王玉普在香港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中国石化在塔里木盆地顺北油田勘探取得重大突破,油气储量预测达到17亿吨,其中石油12亿吨、天然气5000亿方。顺北油田的重大油气突破,为处在寒冬中的石油行业带来了暖意。

2015年,正值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初期,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新疆的西北油田公司以此为契机,提出“借‘一带一路’东风、为国家再立新功”的口号,全力开辟新油田,为“一带一路”助力。顺北1-1H井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经科学勘探与开发,该井于9月份测试喜获高产油气流,初期日产原油185吨、天然气9万方,且是高品质原油。随后,中国石化在顺北区域部署6口井日产均超百吨,一举揭开了大漠亿吨油藏的神秘面纱。

(新疆日报 张俊、张洋)

胜利油田:建成六个专家创新工作室

面对低油价寒冬期的严峻形势,胜利油田充分发挥高层次专家在创新成果、培养人才中的辐射带动作用,今年在专业技术序列建立“专家创新工作室”。截至目前,已建成张守鹏储层研究、刘书会地球物理、王军开发地质、汪卫东石油微生物、孙克己稠油开采化学剂、谢文献采油工程等6个专家创新工作室。

据了解,根据管理办法,专家创新工作室是以油田高级专家、二级单位首席专家或专家为核心,依托本专业重点技术攻关、重大科研课题或生产项目,由二级单位基层技术骨干人才组成,开展联合攻关、技术交流等活动。

围绕工作室规范高效运行,胜利油田建立带头人负责、学习交流、课题管理以及成果转化、经费管理等多项制度,完善“技术调研——项目立项——攻关研究——效益评价——成果推广”管理体系,努力形成技术理论创新合力,激发广大技术人才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

实践证明,专家创新工作室通过探索建立“树形”梯次培养机制,充分发挥了高级专家的示范带动作用。据了解,下一步,胜利油田将继续完善“轴心”辐射联动培养平台,着力打造各层级专家“人才链”。

(中国石化新闻网 赵士振)

河南油田:水力射孔技术应用效果明显

近日,河南油田新疆采油厂春光采油管理区排2-32井水力喷射深穿透射孔措施完井,措施效果明显。这标志着水力深穿透射孔技术在春光油田应用获得成功。

水力喷射深穿透射孔技术是用于低渗地层完井、地层改造、提高采收率的一项新技术。该技术完全利用水力作用,以高压流体切割地层,具有射孔孔道规则、无碎屑、清洁无污染;射孔孔道长,可大大穿越油层污染带;对套管、水泥环和地层无破坏,无压实带等诸多优点,在解决低渗透和油层严重污染等影响开发效果的问题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增产效果明显。该技术施工工艺简单可靠,与酸化、压裂相比施工成本大大降低,经济效益明显。

排2-32井为排2-30单元的一口采油井,措施前产液量、液面逐渐下降,9月20日实施水力射流深穿透射孔作业,钻孔6孔后实施挤压充填防砂,措施后液量大幅增加,含水下降,日增油11吨,截至目前累计增油69.4吨。

水力喷射深穿透射孔能穿透近井污染带,有效连通地层和井筒,为春光油田地层改造与有效开发开辟了新的技术途径。下步将在对射孔相位角控制精度等优化的基础上,扩大其应用范围。

(中国石化新闻网 杨建英)

延长石油:年内新增95亿元投资保能化项目稳增长

在生产经营遭遇不小压力情况下,延长石油集团克服困难、多方面筹措资金,年内新增95亿元投资,推进延安能化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为全省工业稳增长奠定基础。

位于延安富县延安煤油汽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总投入216亿元,目前已经实现投资过半,在现场可以看到土建工程已基本完工,陆续进入设备的安装阶段,罐区、热动力站等主体工程也基本竣工,预计2018年项目将建成投产,届时,这里将生产出聚丙烯、聚乙烯和乙丙橡胶等一系列高端化工产品。

延安能化项目是延长石油集团转型升级的又一个高端能化项目,经过近十年的筹备,去年九月该项目开始全面建设。许多装置属于国内首套,投资大、风险大、施工难度大。延长石油集团把工程任务细化分解到每一天,倒排工期,专人负责考核。同时,全力保障资金需求,今年已经为延安能化项目三次追加投资,年内总投资将超过70亿元。

延长石油延安能源化工公司副总经理雷霆:“集团给了年度第一批资金计划是40亿元,根据项目推进情况增加到60亿,在三季度根据情况又追加到70亿,项目的资金到位是项目进展进度和质量的生命保证,对整个项目进展起到巨大作用。”

在年初投资计划的基础上,延长石油集团新增投资95亿元,重点投向企业转型升级的重点项目。在重大投资的保障下,延长石油煤油共炼、合成气制油等十几个重点项目得到了快速推进。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下,为全省国有企业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西部网讯 李伟)

猜你喜欢

安塞射孔钻井液
PFC和2315XA进行电缆射孔下桥塞
安塞腰鼓:生命的鼓舞
电缆输送射孔的优缺点分析
原矿土钻井液室内评价与应用
树枝状聚合物在钻井液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安塞剪纸
一种钻井液用高效抗磨润滑剂
射孔井水力压裂模拟实验相似准则推导
某油田分段射孔水平井的产能研究分析
安塞油田长63储层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