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山羊肝片吸虫和莫尼茨绦虫混合感染的诊治

2016-04-05杨凤重庆市铜梁区平滩畜牧兽医站

兽医导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肝片吸虫黑山羊

杨凤/重庆市铜梁区平滩畜牧兽医站



黑山羊肝片吸虫和莫尼茨绦虫混合感染的诊治

杨凤/重庆市铜梁区平滩畜牧兽医站

(一)发病情况

某养殖户从外地购进成年黑山羊150只,利用便利条件采用放牧为主的饲养模式。饲养半个月后,先是个别羊只发病,主要表型排稀便,食欲减退,采食量下降,灌服中药“白头翁散”后不见明显好转,然后发病羊只逐渐增多,经当地兽医诊断后,按消化道线虫病进行治疗,使用伊维菌素、健胃散等进行治疗,发病羊只的症状有所缓解,发病数量增多减缓,1周后,发病羊没有痊愈,同时出现下颌肿胀的现象。截至临诊当天死亡8只。

(二)临床表现

发病羊精神不振,个别羊食欲废绝,静立或卧在角落,大部分羊被毛粗乱。离群羊结膜苍白,排稀便,下颌水肿,肝脏叩诊区浊音范围扩大,触诊疼痛,腹部触诊有拍水音,个别体温低至37.5℃。

(三)剖检变化

对当日死亡的2只黑山羊进行剖检,消瘦,肌肉颜色较淡;腹腔、胸腔积液,置于空气中不凝固;心冠脂肪呈胶冻样,心包积液,心肌松软;肝脏肿大,胆囊充盈,体积增大。均在剖检羊胆囊和肝脏胆管中见有片形吸虫,一只黑山羊剖检出45条,另一只剖检出40条;瘤胃内容物较少,真胃粘膜水肿;肾脏颜色较淡;肠系膜淋巴结水肿,肠粘膜增厚,潮红,有出血点,小肠内见有绦虫。

(四)诊断

取片形吸虫进行观察,肉眼可见其呈树叶状,棕红色,经固定后逐渐变为灰白色,大小为22~39×9~13 mm,虫体前端有锥状突起。低倍镜下,口吸盘呈圆形,腹吸盘比口吸盘稍大,位于虫体的后方。消化系统由口吸盘底部的口孔、咽、食道和两条具有盲端的肠管组成,肠管的外侧枝较多,内侧肢较少。雄性生殖器官由两个多分枝的睾丸组成,前后排列在虫体的中后部,每个睾丸各有一根输精管,汇合后进入雄茎囊;雌性生殖有一个鹿角状的卵巢,位于腹吸盘后的右侧,输卵管与卵模相通,在卵模和腹吸盘之间是曲折重叠的子宫,子宫内充满虫卵。左右两侧的卵黄腺汇合后形成一个卵黄囊与卵模相通。无受精囊。体后端中央处有纵行的排泄管。

绦虫呈白色,取绦虫节片,低倍镜下观察,头节较小,近似球形,其上有4个吸盘,没有顶突和小钩。体节宽而短,成节内有两套生殖器官,列于两侧,生殖孔开口于节片的两侧。卵巢和卵黄腺在两侧形成花环状。有数百个睾丸,布满整个体节。子宫呈网状。

采用饱和盐水浮集法粪检虫卵检查,见有近似三角形和四角形虫卵。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剖检变化及虫体和虫卵的鉴定,初步确定为肝片吸虫和莫尼茨绦虫混合感染。

(五)防治措施

丙硫苯咪唑,内服,一次量,每1 kg体重15 mg。休药期为7 d。间隔半个月再进行一次,以后每3个月进行一次,连用3次。针对病羊进行强心、补液等方式进行处理。同时加强饲养管理,增强防病意识,科学进行接种疫苗,合理使用驱虫药进行驱虫。用药后没有新增病例出现,经过上述治疗,发病绵羊全部痊愈。

(六)预防

1.定期驱虫。根据当地的寄生虫病的流行情况制定驱虫的时间和次数。一般比方每年冬季和春季进行两次驱虫;南方每年则需要驱虫3次。每次驱虫间隔2周用药两次。如果经过虫卵检查制定驱虫计划则效果更好。

2.清理粪便。及时清理粪便并进行发酵处理,尤其是驱虫后的粪便。

3.加强饲养管理。针对避免肝片吸虫感染,消灭小土窝螺等中间宿主的螺。可结合水利建设、草场改良、填平无用的低洼水潭等措施。同时也可采用化学药物杀灭螺类。另外,放牧时选择高燥的区域,清洁的饮水,处理购入的牧草等措施也能减少感染的机率。

猜你喜欢

肝片吸虫黑山羊
云上黑山羊品种介绍
云上黑山羊品种介绍
云上黑山羊品种介绍
绵羊肝片吸虫病与前后盘吸虫病混合感染的防治
肉牛肝片吸虫病的流行病学、剖检变化、诊断及防治措施
反刍动物三类吸虫病的诊断和防治
犬体内两种人兽共患棘口吸虫的分子鉴定
枝睾阔盘吸虫凉山分离株18S rRNA基因部分序列测定与种系发育分析
骆驼感染肝片吸虫的病例报告
牛羊肝片吸虫病的发生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