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TCT和HPV联合阴道镜检查在妇女病普查中的临床研究

2016-04-05管桂银,秦美珊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6年15期
关键词:刮片巴氏阴道镜

TCT和HPV联合阴道镜检查在妇女病普查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采用TCT和HPV联合阴道镜检查在妇女病普查中对宫颈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近几年来的已婚妇女分别采用宫颈组织刮片和巴氏分级联合直视下活检(对照组),以及TCT和HPV联合阴道镜活检(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的检出结果和临床意义。结果 观察组的宫颈疾病、病理阳性率、CINⅠ和宫颈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Ⅱ和CINⅢ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T和HR-HPV联合阴道镜检查是妇女病普查中发现宫颈疾病的有效手段,特别是对早期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诊断价值较高。

宫颈疾病;TCT;HPV;阴道镜;诊断价值

宫颈疾病是指宫颈炎性疾病、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是已婚妇女、特别是育龄期妇女的最常见疾病。CIN是与宫颈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疾病,特别是高级别的CIN为癌前期病变,早期诊断比较棘手[1]。传统的宫颈疾病的诊断方法为对可疑患者,在直视下采用宫颈组织刮片行细胞学检查,报告形式以巴氏分级为主,漏诊率较高,不能有效地早期发现和诊断高级别CIN和宫颈癌。2015年以来,我们添置了电子阴道镜、开展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和人乳头瘤病毒(HPV)等先进的检测技术,在高级别CIN和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辖区内常住的和登记在册的流动已婚妇女,经临床症状和阴窥镜疑诊宫颈异常,进一步行组织细胞学活检和病理检查。年龄30~69岁,平均(42.8±7.3)岁。2013~2014年度共3152例,其中社区846例,村居人2306例;2015~2016年度共3216例,其中社区832例,村居人2384人。排除标准为:已确诊为宫颈炎性疾病、CIN和宫颈癌等宫颈疾病的妇女,拒绝该检查和研究活动的。所有妇女均经知情同意,免费参加该研究。

1.2 研究方法

①对照组:2013~2014年度采用宫颈组织刮片和巴氏分级联合直视下活检。常规用刮片在子宫颈外口处旋转一周,刮取该处的粘膜及分泌物涂片,乙醇固定后用巴氏染色法染色检查。对于巴氏分级Ⅱ级以上的患者,行传统宫颈活检。用活检钳在传统的3、6、9、12四点的宫颈移行带处夹取少量宫颈组织,10%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送检病理。②观察组:2015~2016年度采用TCT和HPV联合阴道镜活检。先采集宫颈表面脱落的上皮细胞,行TCT检查和TBS分类法检测。用宫颈管刷在宫颈管口转动3~4周,采集宫颈口分泌物置入含有保存液的瓶中送检,行HPV检测。对CINⅡ以上HR-HPV阳性患者,采用阴道镜活检。用阴道镜暴露宫颈阴道部,棉球轻拭宫颈分泌物;将物镜调对准宫颈并调整好焦距,观察宫颈外形、颜色及血管增生等;用3%醋酸棉球涂擦宫颈,仔细观察病变俄表面形态和境界,在碘试验阴性区或可疑病变部位,取组织送病理检查。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检查的相关数据

对照组普查3216例,检出巴氏Ⅱ级以上宫颈疾病83例2.58%;传统宫颈活检病理阳性16例19.3%,CINⅠ7例8.43%,CINⅡ5例6.02%,CINⅢ4例4.82%,宫颈癌0例0%。观察组普查3152例,检出宫颈疾病289例9.17%;TCT检测结果ASC-US 192例,ASC-H 10例;TBS分类为LSIL84例,HSIL 3例。阴道镜下活检的病理阳性95例32.9%,CINⅠ60例20.8%,CINⅡ21例7.27%,CINⅢ11例3.81%,宫颈癌3例1.04%。

2.2 两组检查结果的比较

将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观察组的宫颈疾病、病理阳性率、CINⅠ和宫颈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CINⅡ和CINⅢ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检查结果的比较 [n(%)]

3 讨 论

巴氏分级法是妇科临床常用的传统的宫颈刮片细胞学诊断的分级方法,能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CIN和宫颈癌等非炎症性宫颈疾病的目的。巴氏分级法分为5级,但每个级别之间没有严格的客观的区别标准,受病理诊断医师的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多。在实际临床中,未能与组织病理学诊断名词相对应,将不典型细胞全部作为良性细胞学改变欠妥当;对癌前病变也无明确规定,可疑癌是指高级别CIN还是可疑浸润癌,也难以明确,已逐渐被淘汰使用。

TCT检查是目前国际上一种先进的宫颈癌细胞学检查技术,对宫颈癌细胞的检出率几乎达100%,还能发现部分癌前病变。与传统的宫颈刮片巴氏涂片检查相比,明显提高了标本的满意度及宫颈异常细胞检出率,逐渐成为妇女宫颈癌筛查的常规技术之一[2]。ASC-US为无明确意义的非典型细胞的改变,应注意观察和随访;ASC-H为不能排除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应做进一步检查。HPV能引起人体皮肤黏膜的鳞状上皮增殖,HR-HPV能导致宫颈上皮细胞周期失控而易发生癌变,与宫颈癌的发病和发展有密切关系,已成为公认的影响因素[3]。

将TCT与HPV联合检测,能提高检测的准确度,如果TCT发现宫颈细胞有异常和HR-HPV,则应行宫颈活检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TBS诊断是一种细胞学诊断报告方式,对病理活检中的宫颈上皮内肿瘤形成进行描述性诊断,分为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和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TBS诊断和TCT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组织病理活检中将宫颈癌前病变分为CIN Ⅰ、CINⅡ和CINⅢ,在TBS诊断中为LSIL和HSIL。LSIL常表明轻度非典型增生,可能是有HPV感染所致,与病理检查对应的是CINⅠ,大多在两年内自愈,仅有少数继续发展为HSIL。HSIL常伴有HR-HPV感染,对应的是高级别CIN(CINⅡ、CINⅢ)和原位癌。应及时行阴道镜活检和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早期确诊宫颈病变和及时处理。

传统的宫颈活检术,是医生根据临床经验在宫颈的四个固定点分别取材活检,主要用于宫颈癌的普查、诊断及鉴别诊断。但传统的4点活检有一定的盲目性,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电子阴道镜是将宫颈组织放大屏幕上,能清晰观察到阴道及宫颈的形态学变化。改变了传统的固定点活检的方式,使用醋酸白实验和碘试验,在镜下对异常或可疑部位进行定位精确的活检,显著提高了CIN和宫颈癌,特别是对早期癌前病变的检出率,降低了漏诊率[4]。阴道镜宫颈活检术操作简便,患者痛苦较小,无交叉感染,还可多次重复检查。

综上所述,采用TCT和HR-HPV检测结合TBS分类法,联合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行病理检查,能显著提高宫颈疾病的检出率,特别是对早期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为临床医生根据具体病变性质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1] 乐 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44-245.

[2] 徐 丹,王乐丹.TCT联合高危型HPV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13:20(21):57-59.

[3] 张 鑫.宫颈疾病变患者HPV分型检测的结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9):63-64.

[4] 黄燕梅,吴伟英.HPV、TCT联合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筛查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6):477-478.

R711.74

B

ISSN.2095-8803.2016.15.093.02

猜你喜欢

刮片巴氏阴道镜
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术的护理配合及健康教育
释放巴氏新小绥螨可满足对苹果全爪螨的防治需求
不同类型转化区对阴道镜诊断的影响
汽车一体式刮臂的设计与改进
什么情况下需要做阴道镜检查
宫颈病变筛查中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测与TCT的应用意义探析
巴氏杀菌水牛奶在不同储存条件下微生物增长规律的研究
巴氏醋杆菌核酸修复酶UvrA对大肠杆菌耐受性的影响
巴氏灭菌对橙汁中键合态香气物质的影响研究
福特蒙迪欧致胜车刮水器刮片更换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