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蒺藜丸治疗血虚风燥型荨麻疹55例

2016-04-05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6年15期
关键词:蒺藜风团血虚

孙 诚

(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 咸阳 712000)

蒺藜丸治疗血虚风燥型荨麻疹55例

孙 诚

(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 咸阳 712000)

目的 经门诊收集病例调查养血祛风、润燥止痒法对血虚风燥型荨麻疹的治疗成效。方法 利用自制蒺藜丸(方含合欢皮、白蒺藜、鸟梢蛇、白芍、羌活、当归、柴胡、蝉蜕、茯苓等)治疗血虚风燥型荨麻疹55例,对照组利用枸地氯雷他定治疗55例。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0.90%,对照组总有效率78.18%,两组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蒺藜丸具有疏风养阴、润燥止痒,对于血虚风燥型荨麻疹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蒺藜丸;荨麻疹

传统医学将荨麻疹称为“瘾疹”,俗称“风疹块”[1],是因为人体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以及通透性增加而出现的部分的水肿反应,通常在2~24h内消退,但易反复发生新的皮疹,迁延数日至数月,且有15%~20%的人一生中至少发作过一次荨麻疹。而血虚风燥型荨麻疹又是荨麻疹中的常见证型,其主要表现是皮损处风团颜色淡红,多于午后和夜间发作;伴见烦躁易怒,五心烦热,口干,舌红少津,脉沉细数,易周期性发作,且迁延日久。临床上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及特殊类型荨麻疹。目前本病西医病因较为复杂。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均来自2014年1月~2016年8月我科门诊患者。共选取11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5例,其中男35例,女20例;年龄35~67岁,平均(39士5)岁;病程2个月~9年,平均3年。对照组55例,其中男28例,女27例;年龄36~70岁,平均(40士4)岁;病程2个月~1年,平均6个月。两组病程、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①1月内未口服抗组胺药物且未外用过皮质类固醇激素药物的患者;②临床症状符合血虚风燥型荨麻疹症型的患者。

1.3 排除标准

①已知方中所含中药过敏者;②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③其他类型荨麻疹;④有严重的系统性疾病及免疫性疾病的患者。

1.4 诊断标准

参见详细的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经过实验室检查除去其余系统性疾病是本病诊断的基本方法,而上述中尤以通过询问病史以了解荨麻渗的诱发和缓解因素尤其重要[3]。主要包括①皮损产生的原因以及减轻因素,②风团的特点(发作频率、风团大小、数目、发作部位、是否消退、消退后是否有色素沉着),③是否伴见有血管性水肿,④与本病相关的既往史,⑤有无合并内科疾病等;外科手术史,体内是否存在植入物;是否使用过造影剂及麻醉药等,以及使用量、使用途径;体内有无感染,是否使用抗生素,尤其是青霉素类抗生素等药物;精神方面,是否存在忧郁、焦虑以及生存压力等),⑥与病程的长久及皮损的表现,⑦是否存在食物、药物过敏史等。

1.5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蒺藜丸[2](陕西省中医医院制剂中心生产),其组成:合欢皮30 g,白蒺藜30 g,乌梢蛇6 g,白芍20 g,羌活、当归、柴胡、蝉蜕、茯苓各10 g等,制备成水丸,口服6 g/次,2 次/d,2周为1个疗程,连续用药3个疗程。对照组:口服枸地氯雷他定(扬子江药业),8.8 mg/次,1次/d。2周为1个疗程,连服3个疗程。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1.6 疗效标准

根据治疗后的风团(轻重、个数)及瘙痒评级来判断疗效指数判断疗效的具体计算方法:症状积分降低指数(SSRI)[4]=(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疗效评定按四级标准:痊愈为SSRI≥90%;显效为60%≤SSRI<90%;好转为20%≤SSRI<60%;无效为SSRI<20%。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疗效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结果及疗效比较

3 讨 论

荨麻疹西医病因病机较为复杂,中医方面病因多为风热犯表,风寒束表及血虚风燥,且血虚风燥多发生在慢性荨麻疹,历史上各医家本病的病因病机和临床的认识的不断进步,使理论知识知识体系更加完善也更加系统。,同时对本病提出了“内风”和“外风”[5]的两个学术观点。大部分医家认为慢性瘾疹患者多为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气血耗伤,血虚则生风;因而血虚风燥型多由于患者平素身体先天气血不足或久病气血耗伤、血虚生内风所致。祖国医学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说,故治疗上当以养血祛风为主。而血虚风燥型荨麻疹皮损因病程日久且反复发作,故而发作时风团色淡红,常有手足心热,口干的表现,均是因为病程日久,耗血伤津,且血随风动,病程日久也导致气血不足,因而分团色淡红。因为治疗血虚风燥型荨麻疹应以养血祛风、润燥止痒为主。

蒺藜丸方中白蒺藜用量最大,为君要,主要功效为平肝疏肝,止痒祛风,白芍敛阴养血为主药,茯苓健脾安神,《本草备要》曰:“血滞能通、血虚能补、血枯能润、血乱能扶”。正如《本草备要》记载的那样,由于当归性能通血行瘀滞、补血气虚、辛温能散内寒的功效,因而方中加以适量当归可补血养血且不动血,加羌活作为引药入足太阳膀胱经,使药力能直达病所,且祛风之效,乌蛇实乃搜剔之药,功效长于擅祛风通络。故皮肤粗糙顽厚,必以乌蛇之类搜剔之药,方能使浊去凝开,经络通畅,邪去正复;复加蝉蜕更助其搜刮之力。本方以白蒺藜、白芍为君药,强于止痒,因白蒺藜用量为本方之最,故名蒺藜丸,且诸药相配正切病机。

[1] 陈德宇.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6:272-274.

[2] 张友全,白蒺藜散加味治疗荨麻疹36例[J].国医论坛,2002, 17(3)2:39-40.

[3] 石 成,荨麻疹辩证论治心得[J].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杂志,2012, 32(3):184.

[4] 荨麻疹,欧洲2009年及2006年指南的比较[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0,10(6)17:176-178.

[5] 邓 樱,李继科.风药在皮肤科的运用[J].陕西中医,2006,26(9): 1132-1133.

R758.24

A

ISSN.2095-8803.2016.15.079.02

猜你喜欢

蒺藜风团血虚
蒺藜的本草学考证
血虚体质人群日常调理很重要
中药洗剂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又被蒺藜扎了
玉屏风颗粒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分析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嗜碱粒细胞CD63和CD203c的表达
血虚≠贫血
血虚≠贫血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差异表达蛋白的筛选及C反应蛋白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