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科技期刊质量评价权威机构评价体系对比与分析

2016-04-05梁葆朱穆俊霞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影响力科技期刊学术期刊

梁葆朱,穆俊霞

(山西中医学院,山西太原030024)

我国科技期刊质量评价权威机构评价体系对比与分析

梁葆朱,穆俊霞

(山西中医学院,山西太原030024)

建立科学的期刊质量评价体系至关重要。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被引半衰期、引用刊数、基金论文比、下载量等是近年我国科技期刊权威评价机构通用的评价指标。除此之外,各权威评价机构拥有各自独有的评价体系与指标,并且各权威评价机构对期刊质量进行评价的方法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期刊质量;期刊评价;评价指标

科技期刊是知识传播和成果报道的主要载体,期刊学术质量的评价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而期刊质量的评价方法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科技期刊的质量评价体系包括定量、定性及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三种,近年来各大期刊质量评价机构多采用引文分析法来评价科技期刊的影响力,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5年影响因子、他引影响因子亦常使用)、即年指标、Web下载量等是国内外各大评价机构通用的评价指标,此外,各机构均有各自特有的评价指标。

1 通用的评价指标

通用的评价指标如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IF)、即年指标(某期刊当年发表的论文在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与当年发表论文总数的比值)等,是国际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某种期刊的总被引频次与其面世的时间长短以及刊载的论文数量多少有关,还与学科的研究规模等因素有关。因此,面世时间不同的刊物或者刊载论文数量不同的刊物之间,或者发表不同学科论文的刊物之间,无法运用总被引频次进行二者学术影响力的比较。

而期刊影响因子的计算方法是某期刊在统计年的前2年发表的论文的总被引频次(限于统计源期刊范围内)与该刊在同一时段刊载论文数量的比值[1]。影响因子考虑了期刊的存在时间与论文数量对总被引频次的影响,是目前评价期刊最常用的指标。期刊影响因子大表明该刊高水平论文比例较大,因此被科研工作者广泛使用和高度重视。

影响因子的大小与刊物所属的学科、研究领域、出版周期等密切相关,如报道当前热门学科或领域的期刊IF值较高;医学论文中以基础为主的期刊比以临床为主的期刊引用周期长,IF值低;出版时滞短的刊物容易获得较高的IF,因为相同或相似的科研成果出版越早,被引用的可能性越高。

统计期刊的影响因子时未考虑引用者产出论文质量的高低(即引证期刊间的质量差异),对统计源期刊的质量不加区分,被不同类型、不同水平的期刊引用其权重相等,因而不能准确地反映期刊的学术水平和行业影响力;并且IF不能衡量不同学科期刊(包括不同领域、不同研究方向、不同文献类型)的学术水平。由此可知,只用影响因子一个指标来评价期刊的影响力是有局限性的。因此,各权威评价机构,如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北大图书馆、武汉大学科学评价中心、维普、万方、知网等相继推出各自独特的期刊评价指标。

2 关于科技期刊质量评价的权威出版物

2.1《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hina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CJCR)

每年出版,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制,其统计源期刊即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15年统计源期刊2 412种,其中新入选419种,删减35种。采用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引用刊数、基金论文数、综合评价总分等指标,并根据期刊所属的学科按照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分别进行排序,反映期刊在某一学科的地位和影响力。

2.2《中国科学引文索引》(China Science Citation Index,CSCI)

每2年出版,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研制。以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为基础,2015-2016年度共收录来源期刊1200种,其中核心库872种,扩展库328种(其中中国出版的英文期刊194种,中文期刊1006种)。2015-2016年度CSCD来源期刊的遴选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采用他引影响因子、他引频次、特征因子分值(Eigenfactor Score,基于论文在统计年前5年的被引用情况计算)、论文影响分值(Article Influence Score,期刊的Eigenfactor Score与该刊前5年发文量总和的标准化取值的比值,衡量期刊的篇级影响力)、扩散因子(某种期刊的施引期刊数与CSCD数据库收录期刊总数的比值)、优秀指数(某种期刊篇均被引频次与该期刊涉及到的学科领域的篇均被引频次均值的比值)、论文利用指数(期刊在统计年被引用的文章数量占当年全部发文数量的比例)、互引指数(指该刊被其他期刊引用频次数据的偏度系数,该值越大,表明互引行为越严重)等评价指标。

2.3《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北大图书馆等研制,涵盖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2014年第7版于2015年9月推出,共收录核心期刊1 983种。核心期刊的遴选方法采用影响因子、他引影响因子、被引量、他引量、论文被引指数、互引指数、被索量、被摘量、被摘率、被重要检索系统收录、基金论文比、Web下载量等12个评价指标,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评选出某学科学术水平较高、影响力较大的期刊为核心期刊。核心期刊的遴选是为图书情报和出版部门的期刊采购、典藏、导读等提供参考的科研成果,现在其功能已发生异化,入选核心期刊已成为衡量期刊和论文学术水平以及进行科研成果鉴定的主要指标。

2.4《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

由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图书馆共同研发,于2009年3月正式推出第1版,随后分别于2011年、2013年推出第2版和第3版。《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武大版)(2015-2016)》(第4版)于2015年推出,6201种学术期刊为其评价对象,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本次评价指标与权重分别为影响因子(0.3186)、总被引频次(0.1987)、二次文献转载或收录(0.1987)、基金论文比(0.1501)、Web即年下载率(0.0501)、即年指标(0.0512)、专家定性评价(0.0326)[2]。

2.5中文科技期刊评价报告(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每年发布中文科技期刊评价报告,以被引次数、影响因子、立即指数(在评价当年发表的论文每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发文量、被引半衰期、引用半衰期、期刊他引率、平均引文率为指标。作为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科学指标数据库(China Science Indicators System,CSI)精选了4000余种期刊作为评价源,每双月更新,按照被引量对学者、机构、地区、期刊进行排名,提供发文量、被引量、篇均被引值及顶尖论文;对顶尖论文按被引量进行排名,并提供被引次数年代分布(2007-2015年)的柱状图。中文科技期刊引文数据库提供作者的H指数及H指数图。

2.6万方知识服务平台

可在线查询学者的发文量、被引次数、H指数以及文献年度被引次数柱状图(他引和自引用不同颜色表示);提供统计源期刊2004-2014年影响因子、发文量及被引频次的柱状图,并与同一学科刊均影响因子(所在学科内所有期刊的影响因子相加÷学科内期刊数)、刊均发文量(所在学科内所有期刊的来源文献量相加 ÷学科内期刊数)、刊均被引频次(所在学科内所有期刊的总被引频次相加÷学科内期刊数)作比较。

2.7中国知网

每年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影响因子分为复合类、综合类、基础研究类和技术研究类。基础类影响因子以基础研究类(含基础应用研究)、技术研究类科技期刊为统计源计算,技术研究类影响因子以上述期刊再加上技术开发类科技期刊为统计源计算,综合类影响因子基于综合统计源(包括科技期刊与人文社科期刊)计算,复合类影响因子基于复合统计源(包括科技期刊、人文社科期刊、博硕士学位论文与会议论文)计算。

年报将期刊按所属学科分类后,按照期刊复合类影响因子的大小排序,发布了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包括复合总被引与期刊综合总被引)、影响因子与即年指标,以上为引证评价指标;还发布了期刊的可被引文献量、可被引文献比、基金论文比、平均引文数(以上为出版指标)、被引半衰期、引用半衰期、被引期刊数、引用期刊数、互引指数、他引总引比(以上为引证指标)、Web即年下载率、总下载量(以上为网络传播指标)等一系列评价指标。而中国知网单篇文献参考评价系统可查询作者影响力(包括总被引频次、他引频次、自引频次、期刊复合影响因子及期刊综合影响因子)及传播指标(下载频次)。

3 科技期刊质量权威评价机构的评价指标

3.1综合评价指标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采用综合评价总分(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scores,CPS)对期刊进行综合评价,作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遴选的重要依据。采用了核心总被引频次、核心影响因子、核心他引率、基金论文比、引文率、开放因子等6项指标,权重分别为26、26、18、10、10、10。根据被评价期刊在学科中的相对位置,按照一定权重系数将这些指标进行综合集成。CPS可以进行跨学科比较,CPS接近的期刊,在学科内的相对水平是接近的。CPS表明该刊在学科内相对的综合学术质量和影响力水平,以及该刊在学科内以及在全部期刊范围内的排名。与单一评价指标相比,CPS能更准确地反映期刊的影响力[3]。

3.2单一评价指标

特征因子分值(Eigenfactor Score)与论文影响分值(Article Influence Score)是CSCD来源期刊遴选使用的评价指标。特征因子分值的计算对不同施引期刊的引文赋予不同的权重,对引文数量与价值进行综合评价。

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引入H指数评价作者的科研能力及影响力,H指数综合衡量了论文的数量与影响力。H指数由美国学者Hirsch在2005年提出,用于评价科学家的科研绩效,某科研工作者的H指数是指在其发表的N篇论文中,至少有H篇论文被引用了H次,而其余的(N-H)篇论文中每篇论文的被引次数都小于或者等于H。

CSCD引入H指数评价期刊的影响力,期刊载文量与引证频次是影响H指数的主要因素。当H指数用于评价学术期刊在某一时期的学术贡献时,是指学术期刊发表了H篇至少被引用了H次的文章。期刊H指数将质量指标与数量指标有机结合起来,论文质量的好坏和数量的多少是H指数的决定性因素,H指数在某种程度上比IF更能反映期刊论文的质量。

中国知网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每年发布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top5)、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top10),采用国际影响力指数(Clout Index,CI)、国际他引总被引频次(TC)以及国际他引影响因子(IF)为评价指标,按照CI的大小进行排序。CI是反映期刊影响力大小的综合指标,期刊的CI值越大,该刊距组内“影响力最大期刊”的差距越小。

除此之外,国内的研究者相继推出了各自的期刊评价方法,如周晓蔚等[4]建立了基于遗传投影寻踪的期刊质量评价模型,不仅可以利用等级值从整体上来判别期刊学术质量所属等级,又可以利用最佳投影值对处于同一等级的各期刊学术的质量进行细致评价;郑美莺[5]提出基于引用期刊学术质量的影响因子修正法,以引用文献的期刊质量为权重对原影响因子公式进行修正;李广凯等[6]选取了233种电力核心期刊的18类指标作为原始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通过降维简化为6个二级指标,最终确定电力期刊质量评价的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张凤彪[7]探讨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引用期刊数、载文量与h指数的相关性,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体育类学术期刊影响力的综合评价模型。

4 总结

众所周知,某刊物的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的高低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不能作为评价期刊质量的单一指标。除传统的评价指标外,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采用综合评价总分(CPS)对期刊进行综合评价,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遴选的重要依据;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引入H指数评价作者的影响力,CSCD引入H指数评价期刊的影响力;知网引入期刊国际影响力指数(CI)遴选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而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武汉大学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编著的《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以及CSCD来源期刊的遴选均采用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总之,对期刊质量进行评价的方法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1]刘润兰,李俊德.期刊影响因子在科研绩效评价中的客观性及局限性分析[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4(12):895-898.

[2]邱均平,赵蓉英,刘霞,等.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2015-2016(武大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19.

[3]马峥,张玉华,潘云涛.中国科技期刊综合评价总分的定义与应用[J].编辑学报,2015,27(6):519-521.

[4]周晓蔚,李春阳.基于投影寻踪和遗传算法的期刊质量评价模型[J].情报科学,2013,31(2):58-62.

[5]郑美莺.基于引用期刊质量的影响因子修正法[J].编辑学报,2015,27(1):19-21.

[6]李广凯,韦嵘晖,徐花荣,等.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中国电力期刊质量评价研究[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5,31(9):100-104.

[7]张凤彪.H指数在体育类学术期刊影响力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学校体育,2016,3(2):13-18.

(编辑:翟春涛)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n evaluation system of quality evaluation author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s

G255.2

A

1671-0258(2016)05-0010-04

梁葆朱,硕士,编辑,E-mail:674871427@qq.com

穆俊霞,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E-mail:mmjjxia39@126.com

猜你喜欢

影响力科技期刊学术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2020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获奖证明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科技期刊的分类
天才影响力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