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研究

2016-04-05

中文信息 2016年3期
关键词:建构信息化情境

(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4)

目前,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对当代社会产生着重大的影响,也对现行教育体制形成冲击。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融图、文、声于一体的认知环境以及先进的网络技术,使得人们关于教育、教学的传统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而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育思想,甚至教学体制的改变。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有力支持,对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信息化教学

所谓信息化教学,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过程。它的本质是运用系统方法,促进以学为中心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充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是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产生的新教学形态。

二、信息化教学模式

信息化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之上的,其学习环境包含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要素。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可以描述为: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与会话等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并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信息所携带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客体);教学过程由讲解说明的进程转变为通过情景创设、问题探究、协商学习、意义建构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媒体作用也由作为教师讲解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意义建构、解决实际问题的认知工具,学生用此来查询资料、搜索信息、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

信息化教学模式明确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对信息化教学的重要作用,强调协作学习的关键作用,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特点,才能更好地把握住信息化教学的特点,才能胜任信息化教学。

三、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运用系统方法,以学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应用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环境,获取、利用信息资源,支持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信息化教学设计更强调发挥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建构性,设计的核心为“教学目标分析(问题提出的依据)”、“问题情景”设计、“教学活动过程”设计、“支持教学活动展开的教学资源”设计和“工具”设计等等。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不再维持自己作为“专家”的角色,而是通过帮助学生获得、解释、组织和转换大量的信息来促进学习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特点是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的主线,创设相关有具体意义的情境,将信息技术与完成任务有机整合,促进学生高级智慧能力的发展。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强调以学为中心、促进学习者综合能力的教学模式。由“关注一个中心,二个方面”向“关注一个中心,三个方面”转变。

四、信息化教学设计的问题设计

通过课程问题设计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用问题激发学生全身心进行探究学习,对所学的知识深刻理解,促进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发展。

“基本问题”:是引导学生致力于揭示各学科核心位置的重要的基本概念的问题,它不是针对具体知识点的学科问题(现在许多教科书上的问题),而是指向学科核心思想和深层次理解的,能够揭示学科内涵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的问题。“基本问题”的特点:指向学科的核心;在某一领域的发展历史和人们学习过程中自然地重演;孕育了其他重要的问题。基本问题帮助教师关注在较长的教学实践中教学中的重要主题,透过各式各样的教学表面活动去关注要教给学生的那些基础的概念。帮助教师从人、社会、自然、生活的视野来为学生考虑自己的学科教学。基本问题帮助学生在学习中的高级思维活动;促使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帮助学生从哲理高度来认识所学的学科知识,使学习与人类历史、社会、自然相联系;使当前的学习联系到其他学科和更广泛的主题。

“单元问题”结合单元教学展开的活动,为基本问题提供了结合学习主题的具体通道,没有明显的“正确”答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考。

五、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内容

1.教学目标分析

确定教学内容及知识点与能力点的顺序,规范地阐明教学目标。要求教学目标的主要要素含义明晰,行为动词正确、规范。

2.学习者特征分析

确定教学起点,(包括已有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态度)、学习风格、学习动机,以便因材施教;

3.教学模式与策略的选择和设计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进程结构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教学策略分普遍性教学策略和具体性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媒体的总和。它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的相互作用的活动中。

4.学习情境与学习任务设计

所谓学习情境,是泛指一切作用于学习主体,并能对学生的学习有直接刺激作用的客观环境。在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要尽可能创设一个真实、完整的教学情境,以此为支撑物,启动教学,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5.教学媒体与教学资源的选择和支持工具设计

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教学媒体与教学资源的选择和设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硬件媒体类型的选择、软件资源的选择、设计与开发以及认知工具的支持。

6.总结与强化练习

7.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订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

六、信息化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

传统教学模式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控制。其缺点就是忽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把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许多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前人知民经验的存储器,忘记了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有创造性思维的活生生的人。

信息化教学模式优点:

1.信息化教学信息源丰富、知识量大、有利于情境的创设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课堂教学所提供的教学环境,使得课堂上信息的来源变得丰富多彩,教师和课本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源,多种媒体的运用不仅能够扩大知识信息的含量,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加入,成其是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的加入,教师的主要作用不再是提供信息,而是培养学生自身获取知识的能力,指导学生的学习探索活动,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在整个进程中教师有时处于中心地位(以便起主导作用),但并非自始至终如此;学生有时处于传递――接受学习状态(这时教师要特别注意帮助学生建立“新知”与“旧知”之间的联系以便使学生实现有意义的学习),但更多的时候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主动思考与探索;教学媒体有时作为辅助教学的教具,有时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教材既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的内容,也是学生建构意认的对象。可见,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个别化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

计算机的交互性,给学生提供了个别化学习的可能,学习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完整呈现学习内容与过程,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难易、进度、并随时与教师、同学进行交互。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所构造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可逐步摆脱传统的教师中心模式,学生由传统的被迫学习变为独立的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包含更多的主动获取知识、处理信息。

七、总结

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化教学模式成为教育理论与实践界关注的焦点。信息化教学模式虽然其理论上有纷繁复杂、无体系性,但是信息化教学却是学校教学改革的一大跨越。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既是对传统教学的继承,同时也是对技术环境下教学新模式探索与建构过程。我们要顺应信息时代的挑战,以充满激情的开放心态,积极进行信息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猜你喜欢

建构信息化情境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建构游戏玩不够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