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桂林市抓好生态水系建设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

2016-04-05文飞

中国水利 2016年23期
关键词:桂林市漓江水系

文飞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水利局,541001,桂林)

广西桂林市抓好生态水系建设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

文飞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水利局,541001,桂林)

桂林市;生态水系;水资源管理

桂林市地处广西东北部,湘桂走廊南端,处于南岭山地西段向贵州高原过渡地带,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境内山脉纵横,河流密布,分布有桂江(漓江)、寻江、洛清江、湘江、资江五大河流,分属珠江和长江两大流域,水资源总量丰富。作为国际旅游名城,围绕将桂林建设成为“山水秀美、人水相亲、人水相融、人水和谐”的宜居现代化生态城市的目标,桂林市水利局认真贯彻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落实“三条红线”,以“漓江保护”为主线,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推进生态水系建设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工作。这些年,通过开展水系保护与修复,桂林市的生态水系建设初具规模,打造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水系工程,如“两江四湖”“临桂新区湖塘水系”“漓江生态护岸工程”“会仙湿地修复工程”,以及“桂林市防洪及漓江补水枢纽”等水源工程。通过这些水系工程建设,突出展现了“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城景交融”的山水城市特色,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已建成的“两江四湖”水系连通工程

一、找准问题,理清思路,整体提升水环境质量

桂林市水资源丰富,但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每年3月至8月降雨超过全年80%,洪水季节来水迅猛,水土流失量大;枯水季节水源不足,河床干涸,水环境容量降低,局部水域尤其是城区支流污染严重,经济社会用水与生态用水矛盾突出。在人类活动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工业化进程加快等因素影响下,桂林市水生态系统面临生态退化、湖泊萎缩、湿地干涸、水质恶化、洪涝灾害加剧等诸多问题,如何让桂林如画风景、如诗梦境继续焕发活力,成为摆在桂林市发展道路上绕不开的话题。桂林市的发展一直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深切关注,早在 20世纪70年代,邓小平同志视察桂林时就漓江的保护问题作出了明确指示:“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文化名城,如果不把环境保护好,不把漓江治理好,即使工农业生产发展得再快,市政建设搞得再好,那也是功不抵过啊!”习近平总书记就漓江的保护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桂林市严格贯彻落实国家领导人的指示要求,变“被动”为主动,自20世纪70年代提出“保护漓江”开始,80年代初大规模 “关、停、并、转”漓江两岸的污染企业,90年代末开始筹划实施“环城水系”一期工程,编制的《桂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10)》确定了“改善水环境,做好水文章,完善主城环城水系”的规划思路。2007年实施了“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的战略部署。近几年桂林市根据特有的水系脉络、地质构造、生态单元等自然形态以及发展规划空间布局,结合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提出了构建“五大体系”的理念,即健康的水生态体系、洁净的水环境体系、完备的水安全体系、严格的水管理体系、先进的水文化体系,确立了“一轴两环”的大循环水系和 “多点”的子循环水系,贯通漓江流域和洛清江流域,以“两江”服务“两城”,打造桂林连通生态水系,为桂林市可持续、生态、跨越式发展服务。

二、严格标准,多措并举,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1.整体推进水系修复工程建设,确保水资源合理配置

在开展水系修复与保护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把保护漓江作为核心。漓江是桂林山水之魂,保护漓江是实现桂林水环境质量的根本。通过重点加强漓江核心区的整治,稳定河势;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高漓江上游的涵养功能;通过漓江的补水工程,增强调节漓江流量能力;对漓江主要支流进行全面整治,重点对桃花江、南溪河、小东江、宁远河等开展疏浚及生态治理,提高连通性,目前桃花江已成为主要旅游景区。同时通过修复古灵渠、桂柳运河,恢复湘江、漓江、洛清江水系连通,形成桂林大环城生态循环水系,通过实施两江四湖、临桂新区湖塘水系建设,形成漓江、桃花江及桂林城区生态循环水系。开展湿地建设,发展湿地的滞蓄洪水、水质净化、生态修复、景区旅游、调节气候及生态多样性等功能。源头3座水库建成后与已建成的青狮潭水库联合运行,汛期可让城区防洪能力从不足2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标准;枯水期向漓江补水可以将漓江的流量补足60m3/s。

2.全面开展清淤截污工程,限制水功能区纳污

清淤截污工程是生态水系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水环境修复的重要保证,桂林市严格按照水功能区纳污控制目标,开展全流域的水环境整治,通过完善中心城区和城镇污水处理系统,提高污水处理能力,通过加强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农业面源污染;通过加强工业企业排污管理,减少污染物入河量,同时强力推进原有河道的清淤工程。以“两江四湖”为例,4个湖清淤60余万m3,沿湖埋设截污管线18 km;桃花江干流整治工程清淤约 15万m3,清理河道约9.2 km,完成各种雨污管线约22 km;2015年桂林漓江(城市段)排污综合治理项目投资近5亿元敷设排水管道45km,清淤河道17 km,对漓江(城市段)、灵剑溪、小东江、桃花江(乌金河、甲山溪)、瓦窑河、清风沟、南溪河7条河流排水口进行截污整治,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超过95%。同时加大了一些主要部位的集中整治,取缔网箱养鱼,打击超排偷排等现象,并强化对入河排污口的审批和管理。

3.开展生态护岸工程建设,提高水体的自净与防护能力

生态护岸工程是桂林市开展水系建设的亮点,对于涵养水源、净化水体、防止水土流失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不同的地形分别摸清底数,对症下药,采取不同的措施,同时照顾到不同的景观需求,确保与原有的景观一致,按照“河畅、水清、岸绿、坡稳、景美、便民”的要求,近两年来,对漓江采取网笼技术实施护岸近 40 km,“两江四湖”“临桂新区湖塘水系”等利用叠石护岸50多km。对于河势不稳、地质构造稳定性差的河堤,采取多级护坡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处理。以上这些措施,改善了河流水系环境,美化了自然景观,提高了当地城镇或乡村居民生活质量,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4.注重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在用水效率上挖潜力

桂林生态水系建设与节水工作不可分割。 “十二五”期间桂林市共争取1.26亿元资金实施了青狮潭及峻山两个大型灌区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项目,改造骨干渠道60.27 km,新增恢复灌溉面积3.7万亩 (1亩=1/15 hm2,下同),改善灌溉面积6.43万亩,有效减少了渠道输水损失,提高了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另外,还争取重点县、专项县等项目资金12.83亿元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其中中央财政资金5.02亿元,自治区财政资金4.64亿元,完成衬砌渠道3 382 km,维修加固山塘、堰坝等小型水源工程1 280座,新增恢复灌溉面积30.98万亩,改善灌溉面积75.74万亩。灌区节水改造后,大水漫灌浪费水资源现象逐渐得到遏制,农业用水大幅度下降,2015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471,超过市政府下达的用水效率控制目标0.455。由于长期以来注重节水工作,2007年桂林市被命名为“全国节水型城市”,是广西最早获此殊荣的城市,并在2011年、2015年两次顺利通过国家节水型城市的复查验收。

三、总结经验,创新思路,不断提高水环境治理水平

一是要贯彻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转变治水模式。转变观念克服过去传统治水模式,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通过优化配置,实施系统保护与修复,塑造现代人水和谐关系,完善水生态保护格局。二是要瞄准城市定位,高标准、高起点开展水环境建设。桂林市作为国际旅游名城,拥有美丽的山水和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其水环境建设必须高标准、高起点,必须与城市定位相匹配,必须依据山水城市的优势和特色开展水环境治理。三是要顺应自然,尊重科学。开展水环境建设,根本途径在于按自然规律办事,不能盲目蛮干,否则将适得其反,甚至破坏原有的水生态环境,导致不可估量的后果,造成不可逆转的人为灾难。四是要多管齐下形成合力。开展水环境治理,牵涉的部门和资源比较多,要统一组织,形成合力,不能各行其是,各唱各调,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五是要建管结合。在治理的同时加大管理力度,两者不可偏废。特别要注重平时的日常管理,把水资源日常管理贯穿于始终,落实各项制度。

通过不断努力,桂林市水系建设、水环境治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逐步显现,特别是国内外来桂林的旅游人数成倍增加,市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但水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几代人的艰苦努力,才能从源头上扭转水环境恶化趋势,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 韦凤年

TV213.4

:B

:1000-1123(2016)23-0071-02

2016-10-14

文飞,局长。

猜你喜欢

桂林市漓江水系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六点一百分
杧果布丁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桂林中学
百年辉煌擘画未来——2021桂林市主题美术作品展作品选登
漓江情画
桂林山水里:那千年不灭的漓江渔火
环水系旅游方案打造探析——以临沂市开发区水系为例
水系魔法之止水术
漓江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