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真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进水资源管理现代化建设

2016-04-05江苏省水利厅

中国水利 2016年23期
关键词:节水型水源地用水

江苏省水利厅

认真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进水资源管理现代化建设

江苏省水利厅

江苏省;水资源管理;现代化

江苏省国土面积10.26万km2,人口7 960万人,经济繁荣,教育发达,文化昌盛,是一个人多地少的省份。江苏辖江临海,扼淮控湖,境内地势平坦、河湖众多、水网密布,水域面积占全省面积的16.9%;江苏又处于南北气候过渡地带,降雨时空分布不均。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决定了水利工作特别是水资源管理工作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突出的地位和作用。近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江苏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紧紧围绕“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大局,以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为总揽,以水生态文明建设和节水型社会建设为重要抓手,认真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管理,全面推进水资源管理现代化建设。2015年全省用水总量460.6亿m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下降45%,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98,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65.2%,全面、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连续三年获得国家考核优秀等次,国务院专门予以通报表扬。

江苏省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一、主要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水资源管理责任考核体系

一是建立水资源管理组织体系和责任考核体系。从2007年起就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的水资源管理和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考核工作机制,每年组织对各市进行考核。2014年出台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意见、考核办法和工作方案,成立了联席会议,省对市、市对县、苏南部分县对乡镇的考核组织体系全面建立。每年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告,并通报地方政府,同时抄送省委组织部、省监察厅。跟踪督促落实考核中发现的问题,确保整改到位。二是建立水资源管理考核指标体系。将国家下达的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达标率等指标,逐级分解落实到县级行政区域,部分县(市、区)还分解落实到乡镇(园区)。全面核定全省重点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和限制排污总量,并分解下达至各市、县行政区域和各水功能区。同时,将地下水封井数量、节水型载体完成数量、规划水资源论证完成数量、计划用水率等20项指标分解下达到各省辖市和省管县,作为考核的硬性指标。三是建立水资源管理监控体系。在全国率先开展水资源信息化建设,江苏省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于2014年投入运行。江苏省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顺利通过水利部组织的技术评估,实现对全省86%的非农业取水量、361个水功能区、14个饮用水水源地的远程监控。对全省1 338个水功能区水质监测实现全覆盖,饮用水水源地实行旬测旬报,开展了水域面积率、水生态等监测,动态掌握变化状况。

2.突出民生重点,加大水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一是统筹部署水生态文明建设。省委、省政府将水生态文明纳入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内容,将相关工作纳入对地方党委政府的考核内容。经省政府同意下发指导意见,成立水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制定试点验收管理办法和建设标准。二是抓好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全省13个省辖市中有9个市列入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范围,方案已全部经省政府批复后组织实施,积极开展水系连通工程建设。同步推进18个省级试点。开展水美乡村、美丽库区幸福家园、水利风景区等载体建设。三是开展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完善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制度,2015年下达省级生态补偿转移支付资金15亿元。出台《建设项目占用水域管理办法》等法规落实生态补偿制度,建立全省湖泊管理与保护联席会议,全面推行“河长制”。四是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全面完成国家重要水源地、基本完成县级和启动乡级饮用水水源地达标建设任务。核准公布了 4批次共 200个省级饮用水水源地名录。完善水源地监测预警和应急备用机制,目前全省地级以上城市都已实现“多源”供水或具备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地。五是严格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开展现有和新增水域水功能区划,全覆盖监测1 341个功能区、1 831个水质断面。大力推进城乡污水处理,全省设市城市、县城的污水处理率分别超过93%、82%。强化入河排污口管理,实施尾水深度处理,监测覆盖率达68.9%。六是强化地下水管理和保护。省政府批复《江苏省地下水超采区划分方案》和《江苏省地下水压采方案》,在全国率先建立地下水用水总量和水位“双控”制度,开展海门和高铁沿线禁采以及南水北调沿线和沿海地区地下水限采,累计完成封井2 170眼,压缩地下水开采量6 500多万m3。

水源井保护

3.坚持节水优先,持续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一是出台 《江苏省节约用水条例》。自2016年5月1日起施行,设立了节约用水规划制度、用水定额管理制度、计划用水制度、超计划用水累进加价制度、用水审计制度、水平衡测试制度、节约用水统计制度、计量用水制度、节水“三同时”制度、用水总量和强度控制制度等十项节水管理制度。二是推进节水型社会示范区和节水型载体建设。在全国率先启动节水型社会示范区建设,累计建成国家级示范区7个、省级示范区30个。水利、发改、经信、教育、机关事务等多部门联合开展节水型灌区、社区、企业、单位、学校等载体建设,累计创建省级节水型载体2 263个。三是强化用水定额和计划用水管理。4次修订《江苏省工业、生活和服务业用水定额》,下发《江苏省农业灌溉用水定额》,全面推进计划用水管理,实行月抄表、季结算、年考核、超计划加价收费。非农业取水户100%安装计量设施,重点户远程实时监控,在线监测率超过80%。四是大力推进工业、农业和生活节水技术改造。全面推进电力等“八大行业”节水技改,累计完成1 500多个项目,新增年节水能力12亿m3。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实施自来水供水管网改造,管网平均漏损率降至11.9%。鼓励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全省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再生利用率达12%。五是以经济杠杆推动节约用水。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建立差别化征收体系和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通过价格杠杆限制高耗水和产能过剩行业用水,支持低耗水行业和企业发展。全省13个省辖市全部实行居民生活用水阶梯水价,对纳入取水许可管理范围的非居民用水全面实施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

4.夯实工作基础,着力强化水资源管理能力建设

一是完善水资源规划和标准体系。省政府先后批准水资源综合规划、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再生水利用规划、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纲要等规划。最近完成了水中长期供求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新增水域水功能、地下水压采方案等专项规划编制。出台地下水利用规程、节水型示范区等标准规范。二是推进水资源管理改革创新。积极推进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全省有 4个省辖市、45个县(市)成立水务局或实现水务一体化管理。积极推进水资源管理简政放权,制定出台相应的工作指引。加强规划水资源论证,将水资源利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大型建设项目布局规划中。三是加大水资源管理投入。2015年全省共征收水资源费11.05亿元,2015、2016年省级安排的水资源费分别为1.14亿、1.5亿元,专项用于水资源管理工作。此外,2015年还在其他渠道安排了水源水生态改善工程建设17.57亿元、农村河道疏浚和村庄河塘整治5.3亿元、太湖水环境治理20亿元、生态补偿水源地保护15亿元。四是全面开展水情宣传教育。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等组织开展宣传活动;水利、发改、民政、农委、工商部门联合出台推进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指导意见;编印了江苏省水情教育读本、家庭节水知识手册等,累计建成2个国家级和28个省级节水教育基地,创建省级节水型学校329所。

武南污水厂

二、取得的经验

一是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水安全保障、水资源管理事项,水资源管理和节水型社会建设相关指标每年均列入省委、省政府年度重点工作和生态文明、八项工程等综合考核内容。二是建立部门协作机制。在节水型社会建设、水生态文明建设、太湖治理、水环境保护等方面,江苏省建立了政府主导、水利与相关部门协作配合的工作机制,各级政府成立了联席会议或者领导小组,为加强水资源管理提供了组织保障。三是强化法规制度规划约束。江苏省先后出台了水资源管理条例、节约用水条例、湖泊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制定了节水型社会示范区、节水型载体、水生态文明城市等各项配套管理制度和标准,编制了水资源综合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基本形成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政策法规、制度和规划体系。四是突出解决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围绕老百姓关注的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问题,把让群众喝上放心水、看见干净水放在突出位置,全面开展饮用水水源地达标、节水型社会示范区创建、水资源管理现代化、水生态文明建设、黑臭河道治理等工作。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以建立水资源承载能力刚性约束为核心,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加快推进规划水资源论证制度建设,从严从紧核定许可水量和用水计划。完善水资源管理责任体系和考核工作程序,积极研究探索将水资源管理考核纳入领导干部资源环境离任审计内容。二是落实节水优先方针,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全民节水行动计划,编制完成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三五”规划纲要,落实《江苏省节约用水条例》的各项规定,继续深化节水型社会示范区和节水型载体建设,推进水效领跑者行动,研究推行合同节水管理。三是坚持绿色共享理念,全面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完成9个国家级和18个省级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任务,推进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工程建设,加强水源地保护和水功能区管理,全面落实地下水压采方案,逐步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四是坚持改革创新思维,稳步推进水资源管理改革和基础工作。进一步创新管理方式,加强流域、区域协调配合;加强对市、县的监督检查和培训指导,提升水资源管理队伍素质和水平,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开展水资源管理“十三五”相关规划编制,完成取水许可确权登记,积极开展水权交易流转研究探索。

责任编辑 韦凤年

TV213.4

:B

:1000-1123(2016)23-0046-03

2016-11-29

猜你喜欢

节水型水源地用水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某备用水源地水库流域内水污染源分析及建议
节约洗碗用水
浅议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
新时期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优化措施
生态环境部公布6个县级水源地环境问题典型案例
节水型抽水马桶
河南省集中供水水源地水质状况调查评价
上海建立大用水户用水实时监管制度推进城市节水
上海:以节水促减排 以减排抓保护 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