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注射疗法在妇科疾病中的运用

2016-04-04李琪刁军成刘宇翔江西中医药大学04级硕士研究生南昌330006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昌330006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6年5期
关键词:外阴血瘀穴位

李琪 刁军成 刘宇翔(江西中医药大学04级硕士研究生 南昌330006;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南昌330006)

穴位注射疗法在妇科疾病中的运用

李琪1刁军成2刘宇翔1
(1江西中医药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南昌330006;2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昌330006)

妇科疾病;穴位注射疗法;综述

穴位注射疗法是指通过结合腧穴的功能主治作用和药物的药理作用,采用小剂量中西药注入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它是一种将腧穴、经络和药物作用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手段。穴位注射疗法的问世,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其应用已涉及临床各科,笔者查阅了大量有关目前穴位注射在妇科疾病的运用概况的资料,综述如下:

1 月经病

1.1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1.1.1月经过少古代医学认为月经过少的病机有虚有实,主要机制是精亏血少,冲任气血不足,或寒凝血瘀,冲任气血不畅。常由肾虚、血虚、血寒和血瘀所致。刘媛媛等[1]根据临床辨证选穴,腹部选取关元、气海、子宫、水道;背部选取脾俞、肾俞、三焦俞、关元俞、气海俞、次髎;肢体取血海、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每次选4穴,选取丹参、黄芪注射液交替进行穴位注射36例,总有效率达到100%。同样聂发华等[2]研究穴位注射对改善月经过少疗效明显。

1.1.2月经过多本病主要病机为冲任不固,经血失于制约。常由气虚、血热和血瘀所致。廖玉兰[3]选用10%当归注射液,选取血海、三阴交进行穴位注射,26例患者连续治疗3个月后,总有效率达100%。

1.1.3月经后期本病发病机制为精血不足或邪气阻滞,血海不能按时满溢,遂至月经后期。常由肾虚、血虚、血寒、气滞和痰湿所致。刘媛媛等[4]选取背、腰部及肢体穴位,选用复方当归注射液及柴胡注射液交替进行注射,35例患者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总有效率达94.28%。

1.2闭经闭经有原发性闭经和继发性闭经两类。其病因病机有虚实两端。虚者多因经血亏损,冲任不充,血海空虚,无血可下所致;实者多因邪气阻隔,冲任阻滞,脉道不通,经血不得下行所致。段颖华[5]选取关元、中极、归来、合谷、足三里、太冲等穴位注射,结合体针、耳穴等,有效率达91.4%。张春等[6]以合谷、三阴交、足三里为主穴,随症加减,选取复方当归注射液进行穴位注射,隔天1次,配合中药口服,60例患者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有效率达88%。

1.3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认为本病病因主要为肾虚、痰湿阻滞、肝经湿热和气滞血瘀;西医认为病因目前不明。倪晓容[7]选中极、关元、子宫、三阴交、气海等穴,每次选2~3个穴,每穴注丹参注射液约1 ml,从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隔日1次,每月经周期注射3~4次,配合中成药口服,共治疗3个月后,使月经规则有效率达90.32%。

1.4痛经中医认为本病主要由于冲任气血运行不畅,胞宫经血运行受阻,以致“不通则痛”;或冲任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病因有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瘀阻、气血虚弱和肝肾亏虚等。路金华等[8]采集患者静脉自体血,于月经来潮前1周分别注入足三里、三阴交、血海三穴,每穴注入约1 ml,1个月经周期治疗2次,每次间隔3~4 d,35例患者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有效率达94.3%。罗琳[9]以罗通定联合维生素B12注射液穴位注射三阴交治疗痛经66例,有效率达100%。

1.5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中医认为本病病机为瘀血阻滞冲任胞脉,病因有气滞血瘀、寒凝血瘀、瘀热互结、痰瘀互结、气虚血瘀、肾虚血瘀等。汪慧敏等[10]选取足三里、血海或次髎、三阴交两组穴位,隔天交替穴注,每穴注入2 ml复方丹参注射液,经前第10 d开始治疗,每月5次,2个月为1个疗程,痛经缓解有效率达85.7%,月经不调改善有效率达90.90%。

1.6经前期综合征中医学认为本病常由肝郁气滞、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心肝火旺、气滞血瘀和痰火上扰所致。徐天舒[11]以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足三里、三阴交联合体针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102例,有效率达92.6%。而王俐红等[12]选取脑户、络却、脑空、率谷或百会、承灵、玉枕、头维两组穴,注入甲氧氯普胺1 ml、利多卡因4 ml和氯化钠混合液,治疗效果亦显著。

1.7绝经综合征绝经综合征多由肝肾阴虚、肾虚肝郁、心肾不交和肾阴阳两虚所致。符少杨等[13]以复方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肝俞、三阴交等穴配合耳穴贴压,有效率达96.3%。

2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

2.1宫颈炎症中医认为本病主要病机为任脉不固,带脉失约。西医认为病因主要包括病原体感染、机械性刺激或损伤等。王琛等[14]以复方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宫颈糜烂面与正常组织交界处的黏膜下层治疗宫颈糜烂46例,有效率达93.48%。

2.2盆腔炎性疾病盆腔炎性疾病多由湿热瘀结、热毒炽盛所致。姜守信[15]选取关元、中极、双侧维胞、子宫、三阴交或双侧肾俞、次髎、下髎、足三里等穴,以丹参注射液或鱼腥草注射液隔日交替注射穴位,观察患者86例,有效率达90.7%。尹金芬[16]以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糜蛋白酶和利多卡因混合液穴位注射次髎穴2~3个疗程32例,有效率达90.6%。

3 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

3.1外阴白色病变中医认为该病主要由肝肾阴虚、血虚化燥和脾肾阳虚所致;西医则认为该病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刘庆[17]以穴位注射配合聚焦超声、中药外洗治疗外阴白色病变120例,有效率达90%。同样贺小梅[18]以地塞米松合苯海拉明穴位注射阴阜部阿是穴,配合中药内服外洗治疗外阴白色病变31例,有效率达96.77%。

3.2外阴瘙痒中医认为该病主要由肝经湿热和肝肾阴虚所致。西医认为该病局部多与感染、过敏或者不良卫生有关,全身则多由糖尿病、黄疸、维生素缺乏等所致。宁亚军等[19]以盐酸苯海拉明注射液穴位注射阴陵泉、中极穴配合中药口服治疗外阴瘙痒50例,有效率达62%。同样徐永平等[20]研究穴位注射治疗外阴瘙痒症,有效率达100%。

4 产前产后病

4.1妊娠剧吐中医认为妊娠剧吐的发病机理是冲气上逆,胃失和降;西医目前病因不明。张航清[21]以维生素B6穴位注射止吐穴治疗妊娠剧吐45例,有效率达97.77%。曹正祥等[22]以维生素B6穴位注射耳穴神门等穴治疗妊娠剧吐40例,有效率亦达100%。

4.2分娩镇痛产痛在分娩时普遍存在,个体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决定了分娩的效果。产妇因疼痛喊叫和过度通气导致耗氧量增加、呼吸性碱中毒,会影响胎盘血供。李爱云[23]以灭菌注射用水穴位注射联合心理疗法缓解分娩镇痛120例,有效率达95.8%。

4.3产后出血中医认为该病主要由气虚或血瘀所致;西医认为主要病因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粘连或植入、软产道损伤和凝血功能障碍等。俞荣萍等[24]以缩宫素肌注与缩宫素穴位注射防治宫缩乏力性出血52例,有效率达96.16%。同样宋云夏等[25]以缩宫素三阴交穴位注射也取得显著效果。

4.4产后尿潴留中医认为该病多由肺脾肾虚,膀胱气化不利所致;西医认为多由排尿反射功能失调、膀胱紧张度及感受性降低、疼痛刺激、精神和心理因素及药物因素等所致。李桂君等[26]以新斯的明曲骨穴穴位注射预防产后尿潴留30例,有效率达93.3%。而巫兰芬[27]取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治疗产后尿潴留18例,有效率达87.5%。

4.5产后缺乳中医认为该病多由气血虚弱或肝郁气滞所致;西医认为可由各种内分泌因素所致。刘姣等[28]以当归注射液混合液穴位注射足三里、三阴交治疗产后缺乳60例,有效率达83.33%。

5 不孕症

该病指育龄夫妇同居,性生活正常,未避孕1年内从未妊娠。在女性不孕症中以排卵障碍和输卵管因素居多。路臻等[29]以当归注射液和胎盘组织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中药补肾调经汤口服治疗不孕症96例,有效率达81%;黄定芳等[30]以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中药通络汤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30例,有效率达86.67%;洪壁芬等[31]以自体血穴位注射血海、三阴交、足三里、肝俞、肾俞任意两穴治疗免疫性不孕,每穴注入自体血约2 ml,同时口服VitC和VitE,避孕套避孕,32例患者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有效率达78.13%,而口服强的松有效率为4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6 其他

6.1不明原因白细胞减少症白细胞减少是指外周血白细胞数低于4×109/L。李祥清等[32]以维生素B12合地塞米松注射液穴位注射足三里治疗妇科不明原因白细胞减少15例,有效率达100%。

6.2抑郁症症多由肝气郁结、脾失健运所致。周晋丽等[33]以刺五加注射液穴位注射厥阴、阳明、少阴等经穴治疗抑郁症患者96例(其中男41例,女55例),有效率达95.83%。

6.3人流综合征指在人流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引起迷走神经反射而出现心血管及全身一系列的反应。刘东霞[34]以山莨菪碱三阴交穴位注射预防人流综合征142例,有效率达97.18%。孙战华等[35]以山莨菪碱注射足三里穴位合按摩预防人流综合征99例,有效率达93.9%,与对照组的有效率88.8%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7 讨论

穴位注射已广泛运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中,且各位医家在穴位注射选穴时多采用辨证选穴、局部选穴和经验选穴三种方法(如辨证选穴-脾腧、肾腧,局部选穴-子宫、中极,经验选穴-三阴交、足三里等);在选药时则根据病种及辨证论治选用相应药物(如月经过少选取丹参、黄芪注射液,子宫内膜异位症选取丹参注射液等),均取得较好疗效。但对于各类疾病的最佳选药及选穴尚缺乏统一的认识及循证学依据,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

[1]刘媛媛,庄素卿.穴位注射治疗月经过少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12):776-777

[2]聂发华,单志芳.穴位注射治疗月经过少46例[J].新疆中医药,2009,27(4):29-30

[3]廖玉兰.当归针穴位注射治疗月经疾病54例[J].四川中医,1999,17 (1):55-56

[4]刘媛媛,邹婷.穴位注射治疗月经后期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2,44 (5):84-85

[5]段颖华.体针加穴位注射治疗继发性闭经50例[J].江西中医药,2007,38(11):47-48

[6]张春,林寒梅.穴位注射结合中药治疗继发性闭经60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26):4139-4140

[7]倪晓容.穴位注射结合中成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2例[J].航空航天医药,2014,25(11):1558-1559

[8]路金华,刘正.自血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35例[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3):177

[9]罗琳.三阴交穴位注射治疗青年未婚女性痛经66例[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5):28

[10]汪慧敏,陈华德.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针灸治疗临床研究[J].针刺研究,2000,25(2):148-150

[11]徐天舒.穴位注射合体针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5,25(4):253-254

[12]王俐红,武永生,苏心镜.甲氧氯普胺帽状腱膜下穴位注射预防性治疗月经周期性偏头痛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15,35(3):243-246 [13]符少杨,董春秀,全权.穴位注射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107例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6):683-684

[14]王琛,姚永琴.阿是穴注射复方当归注射液治疗宫颈糜烂46例[J].社区医学杂志,2011,9(19):50-51

[15]姜守信.穴位注射治疗女性慢性盆腔炎86例[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5):20-21

[16]尹金芬.穴位注射治疗女性盆腔炎症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0,16(3):81

[17]刘庆.中西医结合治疗外阴白色病变120例疗效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2):2010-2011

[18]贺小梅.中西医治疗外阴白斑病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 (20):158-159

[19]宁亚军,万莉,刘娟,等.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外阴瘙痒症10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4,36(2):210-211

[20]徐永平,王英高.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外阴瘙痒症22例[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5(2):119-120

[21]张航清.维生素B6穴位注射治疗妊娠剧吐45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11):1847-1848

[22]曹正祥,杨艳,安美珍.耳穴神门穴位注射治疗妊娠恶阻40例临床观察[J].黑龙江医学,2013,37(11):1072

[23]李爱云.心理疗法与穴位注射联合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4):7-8

[24]俞荣萍,王玉妃,梁晓霞.缩宫素肌注与缩宫素穴位注射防治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临床观察[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5,13(1):62-63

[25]宋云夏,刘佳俐.三阴交穴位注射缩宫素对防治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J].中国药房,2014,25(48):4569-4571

[26]李桂君.新斯的明曲骨穴注射预防产后尿潴留疗效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1):5069

[27]巫兰芬.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治疗产后尿潴留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4,20(36):150-151

[28]刘姣,季晓军,金英杰,等.产后早期足三里、三阴交穴位注射促产妇乳汁分泌疗效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8):697-699

[29]路臻,王宗繁.补肾调经法治疗不孕不育症96例的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4,6(7):44

[30]黄定芳,尹剑平,黄梦文.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中药通络汤治疗输卵管通而欠畅性不孕症30例[J].江西中医药,2014,45(3):42-43

[31]洪壁芬,蔡洁武.自血穴位注射治疗女性免疫性不孕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4):687-688

[32]李祥清,袁红.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妇科患者不明原因白细胞减少15例[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2):84-85

[33]周晋丽.刺五加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抑郁症96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2,21(4):34

[34]刘东霞.山莨菪碱三阴交穴位注射防治人流综合征142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9):1622-1623

[35]孙战华,张翔昱.穴位注射与按摩预防人工流产综合反应的临床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6(10):862-864

R245.95

A

10.13638/j.issn.1671-4040.2016.05.049

2016-02-01)

猜你喜欢

外阴血瘀穴位
“难言之隐”的针对性治疗方法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张淑芬辨治血瘀型崩漏的临床经验
话说血瘀证
加味五味消毒饮熏洗坐浴治疗外阴白斑病验案2则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血瘀体质知多少
惹人痒的外阴白斑
中医特殊诊法在血瘀证辨证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