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层层推进逐步建构数学模型
——《应用问题(二)》教学

2016-04-03华丽英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条船条数西湖

华丽英 陈 晨

【教材分析】

《应用问题(二)》是浙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个课时内容,学习的重点是解决差比与份总复合两步计算应用问题的结构特征,学习的难点是分析、比较两种类型的数量关系,理解一步与两步、两步与两步之间的内在联系,准确找出第一步应先算的问题。在此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积累了初步的解决应用问题的经验,这节课将引导学生更深入、更系统地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并检验答案,从而形成一套相对完整和规范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模式,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变化和创造。

【教学过程】

一、西湖划船活动引出一步计算的问题

1.情境导入。

出示:西湖划船活动,有48人参加,原来打算租6条船。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平均每条船坐多少人?

2.引出一步计算的问题。

师:要求平均每条船人数,怎么算?

生:48÷6=8(人)。

师:你用除法计算,是怎么想的?

突出数量关系:总人数÷船的条数=平均每条船的人数

【说明:从一步计算问题引入,揭示两步计算问题与一步计算问题之间的联系。放低起点,为更多的学生参与接下来的问题研究提供帮助。】

二、选择条件编写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1.多向选择编写应用题。

出示:现在平均每条船比原来少坐2人;现在要多租2条船。

师:增加新的条件,你能提出什么新的问题?请选择合适的条件,编写一道完整的应用题。

课件出示要求:(1)选择合适的条件,编写完整的应用题;

(2)同桌交流,你打算怎么解决你的应用题?题比较,发现其中的不同与相同。为接下来有效展开解决问题的过程奠定基础。】

三、根据编写的应用题来解决问题

2.汇总编写的应用题。

师:谁来说说自己编写的应用题?

生:48人参加西湖划船活动,原来打算租6条船。现在要多租2条船,平均每条船坐多少人?

师:谁和他选择的条件一样,也是这样编的?请举手。

(全班读一读完整的应用题)

师:有谁选择的是不一样的条件?

生:48人参加西湖划船活动,原来打算租6条船。现在平均每条船比原来少坐2人,平均每条船坐多少人?

师:和他一样的同学举手?

(全班读一读完整的应用题)

3.选择解决应用题。

师:仔细看这两道题,你能解决吗?请选择其中一道试一试,列式计算。解决完一题的同学可以再解决另一题。两题都解决完的同学请自己轻声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说明:自主选择条件来编写一道应用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凸显学生的主体性。编题的过程有利于学生熟悉数量关系,这种熟悉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理清对自己所编题目的数量逻辑;二是和他人的编

师:你选择了哪道题,你是怎么想的?

1.48人参加西湖划船活动,原来打算租6条船,现在要多租2条船。现在平均每条船坐多少人?

生:可以看问题,要求每条船坐多少人,我们就想:总人数÷现在船的条数=现在平均每船人数,总人数是48人,现在船有(6+2)条,所以可以这样求:48÷(6+2)=6(人)。

师:大家同意吗?他抓住了怎样的数量关系?要求现在平均每船人数,必须先求现在船的条数。

[板书:总人数÷现在船的条数=现在平均每船人数]

48 ÷(6+2)=6(人)

师:把题目改为“48人参加西湖划船活动,原来打算租6条船,现在要少租2条船。现在平均每条船坐多少人?”你还会吗?

(同桌交流并汇报)

师:和刚才的题比较,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生:前2个条件没有变,第3个条件变了。

生:第3个条件变了,但数量关系没有变。

生:都是先求“现在船的条数”,再求“平均每条船的人数”。

突出数量关系:总人数÷现在船的条数=现在平均每船人数。

2.48人参加西湖划船活动,原来打算租6条船,现在平均每条船比原来少坐2人。现在平均每条船坐多少人?

师:你还解决了另一道题,这题又是怎么想的?

“海峡号”主要的特点是排水量小,操纵灵活。海上航速通常是普通货轮的2至4倍。高速航行给瞭望工作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使得航行中不易发现的小目标都成了潜在的威胁。由于“海峡号”狭长的双片体的最前端非常细薄,遇到海上坚硬漂浮物极易受到损害。例如船舶掉落水中的油桶,集装箱或者其他物品等。台湾暴雨季节经常有很多木头从山上冲下来,漂浮在水面上,风浪大时,飘荡在波峰浪谷之间不容易被发现,威胁到船舶的航行安全。

生:这题是告诉我们现在平均每条船比原来少坐2人,所以先求原来每条船的人数,再减2就是现在的人数48÷6-2=6。

师:你们听懂他的意思了吗?

(同桌交流)

师:谁能再来说一说。

生:要求现在平均每船人数,就要先求原来每船人数,用原来每船人数减相差的人数就可以求现在每船的人数。

[板书:原来每船人数-相差的人数=现在平均每船人数48÷6-2=6(人)]

师:48人参加西湖划船活动,原来打算租6条船,现在平均每条船比原来多坐2人。现在平均每条船坐多少人?

四、回顾解题步骤并检验

师: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解决问题的?

板书:独立审题——整理信息——列数量关系——列式计算

师:可是我们如何才能确定解答正确呢?

补充板书:检验

请生选择其中一题自行检验,并与同桌交流检验方法。

【说明:采用变式,逐步呈现问题,进行点对点的落实。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反复经历和体会“抓住关键信息——分析数量关系——代入相关数量——计算求解”的基本过程,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和概括,形成显性的表达,使人人有一套可把握的解题方法,又不僵化。】

五、整体比较与分析

整体呈现:

1.48人参加西湖划船活动,原来打算租6条船,现在要多租2条船(船的条数)。现在平均每条船坐多少人?

2.48人参加西湖划船活动,原来打算租6条船,现在平均每条船比原来少坐2人(每条船的人数)。现在平均每条船坐多少人?

师:比较这两道题,发现了什么?

生:前两个条件相同,问题也相同。

生:第三个条件不同,一个是补充每条船的人数,一个是补充船的人数。

生: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不一样。

师:数量关系怎么不一样了?

生:第一题要先算船的条数,第二题要先算现在每条船的人数。

师:看来增加的条件不同,我们先算的问题也不同。

师:在一步计算的基础上,可以补上合适的条件,变成两步计算的问题。

【说明:连点成线,在前面逐个解决问题的基础上,作整体的呈现和比较。使学生感知到:(1)一个一步计算的问题,补充一个合适的条件就可以变成一个两步计算的问题;(2)在总量不变的情况下,这个合适的条件可以是份数(船的条数),也可以是每份数(每条船的人数)。对问题结构的分析和揭示,为之后学生主动创造、补充条件编写问题做好准备。】

六、补充条件创编应用题

师:有了这些启发,你能把下面这个问题补充成两步计算应用问题吗?

有48本图书,平均放到4层书柜里,_______________,现在每层有几本书?

师:独立尝试,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先使用锦囊1,再使用锦囊2。

锦囊1:请你想一想我们刚才的例题新增加了什么条件?参照这两个例题,来照样子变一变。锦囊2:提示语:刚才的两个例题,我们补充了每条船的人数和船的条数。想一想这一题,如果要补充每层的本数或者层数,你会怎么变呢?

(请学生汇报,投影学生学习单)

师:你是怎么想到补充这个条件的?

生:刚才我们补充了“船的条数”,所以我想这道题就可以照样子补充“书柜多了几层”。

师:哪些同学补充的条件也是关于“书柜层数”的?

师:如果补充了这个条件,那么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先算书柜现在有几层,再算每层有几本书。

师:还有不同的补充方法吗?同桌互相交流。

生:还可以补充“每层多放了几本书”。

师:想一想,如果这样补充,那么解决问题的熟练关系是怎样的?

突出分析数量关系:原来每层本数-相差本数=现在每层本数。

【说明:补充信息编写问题对学生的认知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考虑到要让每一位学生尽可能地参与,采用差异教学的方法,提倡学生独立编写,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为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提示和帮助,激发潜能。】

七、总结收获

师:回顾这堂课,你收获了什么,想和大家分享什么?

生:我知道了补充条件时,可以补充每份数,也可以补充份数。

生:我知道了解题时要想一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生:我了解了解题的步骤,要审题、整理信息、想数量关系、列式计算,完成后还要进行检验。

【说明:回顾全课,说说收获和困惑,进一步梳理和调整个体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猜你喜欢

条船条数西湖
시후 ( 西湖), 야간 개장 재개
算法多样化教学分析
西湖的六月十八夜
大熊伯伯有条船
巧算金鱼条数
人民网、新华网、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网两新党建报道条数排行
对多边形对角线条数的探究
每只小猫给了猫妈妈几条鱼
当西湖遇上雪
动动手 动动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