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林逋《点绛唇·题草》中春草意象

2016-04-03辜上入

文学教育 2016年17期
关键词:林逋金谷王孙

辜上入

浅析林逋《点绛唇·题草》中春草意象

辜上入

林逋的《点绛唇·题草》是咏草诗中的一绝。这首词,语言秀丽自然,平淡之中自有空明澄净,已没有晚唐词风华丽贵胄、浮艳之感。读来词约意丰,意味深长,耐人寻味意境幽远,雅致平和。细细咂摸,其中春草的意象蕴涵丰富。不同于有些诗作只是引用一种含意,这首词中春草概含了的三种主要意象。本文通过赏析林逋《点绛唇·题草》,并且分析春草的主要意象。

春草意象 离愁 惜春 怀人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林逋《点绛唇·题草》

宋代朱熹在《诗集传·序》中说道:“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敢于物而动,性之欲也。夫既有欲矣,则不能无思,既有思矣,则不能无言,既有言矣,则言之所不能尽,而发于咨嗟咏叹之余者,必有自然之音响节奏而不能已焉。此诗之所以作也。”[1]林逋是北宋初期一位重要的隐逸诗人,性情孤高,襟怀冲淡。给人一种断绝人情,只有神清骨冷之感。而这首词和《长相思·吴山青》一道表现林逋情感生活,展现出他有血有肉的一面。让人们看到了具有人情味的林逋,而不仅仅是孤高超脱的隐士。全词真情流露,缠绵悱恻,细腻婉转,用春草将离别写得凄切哀婉,感人至深,非亲身经历不能作。

词中看似无一“草”字,细细品味,处处皆草。金谷园里年年春色满园,碧草随意生长,物是人非,主人早已不在。残花凋落,满地芳草,和着迷茫烟雨,细雨霏霏,烟雾霭霭。凄凄离歌一曲,回荡在暮色笼罩下的长亭。故人已去。春草无数,长遍了南来北往的大路。词的每一句都勾勒出一幅画面,其中必不可少的便是茂盛的春草。

分析这首词,可知林逋笔下的春草蕴含着三种意味。

一.金谷园里乱生的春草——离愁别恨与感时伤事

词人用金谷这个典故,开门见山,直接点明送别主题。茂密繁复的春草随意生长,渲染烘托出送别的感伤氛围。葳蕤的春草富有生机与活力,词人却无心欣赏,心里正位友人的离去而悲伤,如同这茂盛的春草,密密麻麻,难以纾解。用金谷也拉伸了词境里时间上的维度,虚实结合,将历史与现实并用,含有时过境迁,繁华旧景,皆过眼云烟之感。

金谷,即金谷园,指西晋富豪石崇河阳建造的一座奢华的别墅。南朝江淹《别赋》有句曰:“至若龙马银鞍,朱轩绣轴,帐饮东都,送客金谷。”[2]金谷遂成送别践行之典故。

乱,《汉语大字典》解释很多,有1.无秩序,混乱;2.弥漫;3.纷繁;4.随便,任意这几种意思可作此处的释义。作弥漫,纷繁,随意任意之意,可见园中草木之茂密,春色之盎然;而混乱,无序之意,则可突出无人看管,颇有衰败颓唐之感,与后文“谁为主”紧扣。

唐代杜牧有诗《金谷园》,乃是经过遗迹,触景生情。“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金谷繁华之事如过眼云烟,随香尘逸散而去,只有流水无情,潺潺东流,芳草无心,碧绿成春。时间如流水,又是一年春草绿,昔日富贵典雅的金谷园如今成破败荒园,只有碧草是这历史的见证。再如唐彦谦的《春草》一诗“随梦入池塘,无心在金谷。青风自年年,吹遍天涯绿。”[3]

所以我认为此处的乱,应该为混乱无序之意更好,以示荒芜颓败,物是人非之感。本就悲愁惆怅,再添时过境迁,人世无常的感叹。双重情感的叠加使春草意蕴丰富。其情感色彩更强烈突出,表情达意也上更加充分。旺盛的生命力是草的特征,“一岁一枯荣”,荣枯之间,岁月暗换。

二.残花细雨,满地的芳草——伤春惜别

关于“余”字,我的看法有两种。第一,是做剩下,残余解释。残花凋谢,零落成泥。可见词人伤春叹春之意。第二,在《尔雅·释天》中有曰:“三月为病,四月为余……”[4]余,是农历四月的别称。农历四月,已是入夏时分,便是暮春了。下文的“暮”即可指傍晚时分,也可指暮春时节。下片的“暮”既指送别时间是傍晚,又指现下里春色将尽。“乱生”、“余花”,暮春之景。

“满地”表现春草密集,上覆落花,显出伤春之情。“和烟雨”,夹杂着烟光细雨。雾霭朦朦,细雨霏霏,花残草深。烘托渲染出凄迷冷静,哀婉动人的氛围,令人可感送别之心境,伤感低沉。“满地和烟雨”也将词的空间扩大至茫茫一片烟雨迷蒙之中,词境顿时深远,而感伤之情也随之扩大,哀情遍野。梅尧臣有《苏幕遮》“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自古伤春便会感时,因为春天是最美好的季节,春意阑珊之时,便预示着大好时光不在,自己白发将生未生,心中何不忧愁烦恼?春光已去,残花落地,只有春草越来越茂密,心中无限伤感,便觉时光易逝,春光难留,故人亦是难留。离情之上再添伤春之感,伤时之叹,情感的几次叠加,使内涵丰富,词情丰满。

三.长满王孙去时路的无数蔓草——怀人至远方

“又是离歌”,点出离别并非第一次了。“又是”体现词人无可奈何的心理,难舍之情,再次经历,心下的苦痛,化作一曲离歌,回荡在暮色里的长亭。此句细致刻画分别时的场景,或许词人太过不舍,故人离去后他便一直站在长亭里,痴痴凝望,直到傍晚。

“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此句化用《楚辞·招隐士》中“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一句,是全词的高潮。萋萋,草茂盛。与“凄凄”音同,而“凄凄”也可用作“萋萋”。“凄凄无数”,抒不尽的惆怅哀叹,正如这茂密生长的春草,长满了东西南北的大路。令人想起李煜的《清平调》中“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为远生。”前人解释“王孙”,常常忽视了《楚辞·招隐士》后面的呼唤“王孙归来兮!山中不可久留”。词人想必也想要呼唤故人归来,思念之情才随着野草的蔓延,跟随他至天涯地角。叠词的使用,描摹出春草的形貌,真实展现其姿态,纤细柔嫩,惹人怜惜。

这里已经没有了金谷,没有了残花烟雨,也没有日暮长亭。有的只是春草,密集繁多,单调的绿色充斥着画面,冷色调给人安静阴凉之感,衬托出词人心中的悲凉凄苦。草的特点之一就是多、密集,无穷无尽,正如绵绵不绝的离愁,分别时断肠,分别后念想,挥之不去,铲之不尽。薛砺若在《宋词通论》中说:“林逋的《点绛唇》为词中咏草的杰作,词境极冷绝凄楚,与欧阳修的《少年游》,梅尧臣的《苏幕遮》,都为咏春草的绝唱。”[5]

将离恨比作春草,体现无处不生,连接天涯这一特点的诗作还有许多。如唐彦谦的七绝“天北天南绕路边,托根无处不延绵。萋萋总是无情物,吹绿东风又一年。”南唐冯延巳《南乡子》的“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花间集》中韦庄的一句“独上小楼春欲暮,愁望玉关芳草路”李煜的《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秦观的《八六子》“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铲尽还生。”

词人巧妙地用拟人手法,将抽象之情化为可见之实物,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将依依不舍,凄凄满怀的离愁别恨寄托在春草这个意向之中,不仅使自己的感情得到形象真切地体现,也赋予草这一自然界无情之物以拳拳深情。主体是咏春草,主题却是抒别离。这首咏物词,以春草喻离愁,恰如李后主以春水喻哀愁,都表现愁之深、广,连绵不绝。以春草这一实物来写离情别恨这样抽象情感,由物到人,生动形象地描摹出离愁这一主题。草这一意象的使用,也体现词人独特的生命体验和审美价值选择。词人用清丽淡雅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意象,创造出迷离凄婉的意境,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依依不舍,无限惆怅之情。意与象的巧妙结合,情与物的贴切表现,使这首词成为咏物抒情词的典范。

[1]全唐诗.北京:中华书局,1960.

[2]陈子展.诗经直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

[3]唐瑛.草之吟.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5).

注释

[1]杭州大学中文系《古文类选》编注组编.古文类选.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1.11.第338页.

[2]李寅生著.中国古典诗文精品读本(上).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2013.03.

[3]黄钧,龙华,张铁燕等校.全唐诗7.长沙:岳麓书社,1998.09.第160页.

[4]邹德文;李永芳编.国学经典.尔雅.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3.01.

[5]朱自清著.宋词通论.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10.06.

(作者介绍:辜上入,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学生)

猜你喜欢

林逋金谷王孙
读《我需要一个朋友》有感
林逋:独立独行,寄情梅鹤度余生
都是自负惹的祸
金谷園雅集 第一场文人自发的宴游
他错过组织给的三次机会
——浙江机场集团原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金谷严重违纪违法案剖析
林逋,北宋第一“宅男”是网红
林逋梅妻鹤子
萋萋芳草忆王孙
金谷源重组期吃罚单股民欲起诉维权
金谷源重组期吃罚单股民欲起诉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