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禁止学生吃饭时说话太过极端

2016-04-01张剑

广西教育·D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管制食堂安静

张剑

“食不言寝不语。”这句流传两千多年的古训,在广东中山一所学校得到了实践。近期,中山市纪中三鑫凯茵学校推出“无声食堂”,倡导就餐过程中安静用餐,学生以微笑、眼神以及统一的手势语与老师沟通,从而达到集体安静、有序就餐的目的。如今,该校的学生在食堂里就餐,就连添饭、加汤等也都用手势表示(如图)。(2015年12月24日 《南方都市报》)

从历史渊源看,“食不言”出自《论语》,是春秋时期“礼”的一部分。孔子说这句话的意图,大概是认为人在吃饭的时候,嘴里咀嚼着食物,张口说话非常不雅,有时还可能因为吃饭时说话将口中的饭菜喷到他人身上,造成彼此难堪。从这个角度来说,学校推行“无声食堂”的做法似乎也有一定道理。

但是,孔子所提出的“礼”,并非全都适用于现代社会。“食不言”原本就带有牺牲自由、扼杀个性的负面作用,不值得完全复制,更不能强行实施。作为教书育人的学校,在没有经过多少实践论证的情况下,就将历史上的礼数全程照搬至规章制度中,表面上看是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实质是用古板的礼教管制学生,达到让学生安静(其实是听话)的目的。

现代社会所追求的文明礼仪,其最终归宿应符合人类的精神追求,互相尊重且被绝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让一群学生在吃饭时“不言”,且不说这样的行为所衍生出的文明示范价值究竟能有多大,单就其被社会接受的程度来看,恐怕也难免陷入“瞎折腾”的尴尬。

试问,在现代社会,有多少人能完全做到吃饭时不说话、不交流?在一个日常宽松的场合,要求一群正常人不用言语交流,反倒用眼神、手势来交流,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压制了人的天性,违反了一个人最基本的行为诉求。这不是现代社会所应追求的“礼仪”,更不是文明的进步。

这是一个对教育存在多元理解的时代,也是一个容易将教育拉向极端的时代。学校对教育方式进行探索值得鼓励,但也应遵循科学规律,尊重人的基本行为诉求。其实,学校完全可以通过养成教育、督促提醒等方式来纠正学生就餐时的无规矩、大吵大闹等现象,而没有必要将教育演绎成管制,将本该用心付出的教育衍变成简单的举措,这不是在塑造文明,而是在束缚个性。

(责编 欧金昌)

猜你喜欢

管制食堂安静
深入敌后,保持安静
“互助孝老食堂”值得推广
楼上请安静
食堂
幸福食堂值得推广
三千食堂
放松管制
药价管制:多元利益目标的冲突与协调
不同地区开发商群体的囤地行为机理及其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