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互联网时代OTT激发“融合通信”大发展

2016-04-01作者吴勇毅陈渊源

通信世界 2016年22期
关键词:运营商语音融合

作者│吴勇毅 陈渊源

移动互联网时代OTT激发“融合通信”大发展

作者│吴勇毅 陈渊源

在移动互联发展浪潮下,“融合通信”将推动移动社交、移动支付、移动医疗、物联网等众多领域的跨界融合,这不仅是通信产业的革命,更是一场跨界革命。

OTT是“Over The Top”的缩写,是时下通信行业非常流行的一个词汇,这个词汇来源于篮球等体育运动,是“过顶传球”的意思,而在通信业,OTT是指即互联网公司越过电信运营商,发展基于开放互联网的各种视频及数据服务业务,强调服务与物理网络的无关性。

OTT令全球电信运营商营收锐减

据市场研究公司Ovum预测,受OTT影响,全球运营商语音收入(包括固定和移动)2012~2020年将以年复合增长率-2.4%下降,从2012年的9704亿美元下降至2020年的7996亿美元。

有机构测算过,Skype等OTT话音类应用对移动运营商语音收入的影响是每年几百亿美元,Skype公司每年收入几十亿美元,但造成电信运营商的损失却是十倍以上。所以,OTT业务对电信运营商的未来影响巨大。

在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碰到强大的OTT业务对手,那就是腾讯旗下的微信与QQ。如今,微信与QQ正快速地吞食电信广阔的市场。在看明白了微信等OTT业务将“革掉自己的命”后,三大运营商终于开始醒悟,日益开放的电信业务市场不断涌入新的竞争者,传统的语音业务特别是固网语音收入增幅日益缩小,这迫使运营商不得不通过各种手段来应对挑战与危机,寻找新的业务发展空间。

就国外经验来看,电信运营商应对OTT业务主要有3种策略。

第一种是封杀OTT应用。如韩国通信委员会批准了韩国移动运营商们的相关请求,此后,韩国移动运营商们将可以向OTT语音视频服务提供商收取费用,也可以“掐断”OTT语音流,不再向OTT语音服务提供商开放网络。

第二种是与OTT企业合作。奥地利运营商和记3在2006年为用户免费提供Skype服务接口,2007年和记3和Skype合作开发了Skype电话,随后又合作推出了升级服务。

第三种是电信运营商积极创新转型,推出自有品牌的OTT业务与微信之类的OTT服务商争夺用户。可以说,随着越来越多的传统IT公司、IT服务商不断地推出大量的基于IP网络的“融合通信”业务,作为具备最强大基础网和业务网的电信运营商,为了在竞争中不落后于拥有“融合通信”业务提供能力的IT公司和IT服务商,迫使自己迅速地进入“融合通信”业务领域,在增强自身“融合通信”业务提供能力的同时,向IT服务能力积极渗透。

如此,一个属于电信运营商的新“融合通信”时代亦应运而生。

运营商开启“融合通信”模式

移动互联网时代全面来临,其最典型的应用特征之一就是“融合通信”,也催生了OTT业务快速发展。然而OTT业务的快速发展,让传统电信业语音、信息、数据等业务面临重大变革和挑战,迫使运营商加速进入全业务服务和流量经营时代。

“融合通信”一方面助力运营商网络转型升级,实现网络的平滑演进和智能运维;另一方面,增强终端用户的业务体验,应对移动互联网时代OTT业务挑战,使得“融合通信”成为运营商应对网络技术变革、向互联网模式转型的重要战略,以及未来业务与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运营商依托“融合通信”提供的全方位通信服务,可满足用户个性需求,优化业务结构,创新发展模式,打造移动互联网时代战略业务入口,驱动运营商全面转型升级。

电信运营商开启“融合通信”模式后,无论用户在哪儿都可以接入网络,享有统一通信的各种服务;统一通信平台还可以使用户通过多样化的终端、以IP为核心的统一控制和承载网以及融合的业务平台,实现各类通信的统一和用户体验的统一;“融合通信”能够适应不同个人、行业甚至不同企业的通信需求,与企业的应用更好地相结合,例如可以与OA/CRM系统、邮件和办公软件以及第三方应用集成等。

为助力运营商应对OTT的挑战,基于M-ICT整体战略,中兴通讯提出了建设下一代“融合通信”的概念,通过升级原有的通话、短/彩信和通讯录三大通信入口,在保护用户原有通信习惯、继承运营商基础通信业务全球可达性和电信级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形成以“增强通话”、“增强消息”和“增强联系”为核心,功能完善、体验优良的基础通信服务。

中国移动正式启动“融合通信”(RCS)试商用,中兴通讯独家承建了基于vIMS的RCS项目,与中国移动携手共建全球最大的RCS业务平台。中兴通讯业务产品线将立足“一个入口(RCS)、两个平台(能力平台、能力开放平台)、三个方案(流量经营方案、融合消息方案、业务平台云化方案)”,努力为客户带来核心竞争优势,以帮助运营商取得应对OTT厂商的业务优势和成本优势。

IDC机构称,运营商较OTT厂家掌握更多的基础通信设施和用户资源,同时吸收互联网OTT的特点及优势,再加上RCS产业链日趋完善,运营商“融合通信”的大规模商用成功可期。据《2015-2020年中国“融合通信”行业研究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显示,未来5年,中国“融合通信”行业的市场规模将保持20%左右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36亿元。

未来三大电信运营商“融合通信”之路将从网络、平台、终端,到业务、计费系统等环节全面革新,在实现终端和网络覆盖后,融合的将不仅是语音、数据,而是更多的服务和应用;而基于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整合云计算、大数据方面的资源后,电信运营商多年深耕政企市场的优势也将进一步得以发挥,推动政企“融合通信”市场的快速增长;同时,在移动互联发展浪潮下,“融合通信”还将推动移动社交、移动支付、移动医疗、物联网等众多领域的跨界融合,这不仅是通信产业的革命,更是一场跨界革命。

“融合通信”发展多方挑战尤存

赛迪市场研究机构指出,未来融合通讯将向5个方向演绎:第一个关键词是融合化的全面升级,就是通讯方式融合,是通讯能力与互联网应用、企业应用的融合;第二个关键词是能力化的再提升,以API方式提供通讯技术服务,降低应用软件开发商的门槛;第三个关键词是移动化的优化,移动互联网是大势所趋,“融合通信”也必须来提供移动端解决方案,比如能全面支持安卓、IOS等各种移动设备,解决弱网络条件下数据传输的可靠性、稳定性,提高移动端通信质量;第四个关键词是云计算化的普及,把通信搬到云端,提供API的PaaS平台通过SaaS的模式给企业提供强力的通信服务;第五个关键词是是社交化的无缝接入。企业2.0核心概念中的企业社交需求也逐渐浮出水面。因此电信“融合通信”一种思路是面向可信的企业关系方,通过统一通信和协作平台提供内部管理社交圈业务-内社交能力,另一种思路是希望统一通信平台能够与公众社交网络如Facebook、微信等无缝对接,提供外社交能力。

可以说,如今电信行业面对增长“天花板”以及来自OTT的替代性竞争,运营商已集体走上转型与再造之路。可以看出,“融合通信”的推出十分必要且有着重大意义,但当前电信运营商“融合通信”之路的最大问题是商业模式尚不明朗,存在多方挑战。

首先,“软模式”不明朗。“免费”不是“融合通信”的重点,如何构建以“融合通信”为基础的业务体系(包括自身和第三方的业务),才是决定“融合通信”未来走向的核心。三项基础业务如何替代(如资费、互联互通等)尚且容易解决,但如果开放平台化运营,电信运营商与合作方之间应当如何定位与协调、客户价值应如何开发与共享、乃至今后的演进规划等均是面临的挑战。

其次,“硬模式”不清晰。“融合通信”要完成对三项传统业务的升级替代,就必须考虑出厂预置的方式。由于营销成本的缩减,终端补贴这个在过去屡试不爽的“杠杆”也被削弱了,而要争取硬件厂商的支持就必须有互利共赢的策略出台。

再次,运营模式不明朗。如果“融合通信”仅仅是基础业务的替代,那也没有专业化运营的必要性,但要定位在更高、更远的目标上,就必须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脚痛医脚、头痛治头”。之前诸多新业务最后都无疾而终的前车之鉴,值得警醒。

最后,最大的问题在于电信运营商“船大难掉头”和思维模式固化与惯性,以至于高附加价值部分的市场空间被更加灵活多变的新型对手抢占,电信运营商强大的网络能力和庞大的用户群体价值被挤压,“融合通信”的落地实践面临管理和运营创新的压力还很大。而电信运营商的问题不是没有能力与移动互联网企业竞争,重点是不适应移动互联网企业的游戏规则,盲目跟随移动互联网企业的做法也只能是邯郸学步。

事实证明,“融合通信”已经成为当前电信运营商业务转型的主要方向之一。但是,在进入“融合通信”市场的过程中,认识是否清楚、定位是否准确、能力是否具备、自身有哪些固有的优势和资源、在产业链合作过程中能够整合什么样的资源、依照何种商业模式和技术模式发展等,这些问题都将直接影响到拓展“融合通信”市场的成败。

编辑|赵艳薇 zhaoyanwei@bjxintong.com.cn

猜你喜欢

运营商语音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魔力语音
基于MATLAB的语音信号处理
基于MQ3与MP3的价廉物美的酒驾语音提醒器
对方正在输入……
取消“漫游费”只能等运营商“良心发现”?
第一章 在腐败火上烤的三大运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