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作交流,建设新型学习平台

2016-03-31陈庆华

考试周刊 2016年17期
关键词:分组讨论学习共同体合作探究

陈庆华

摘 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为改善数学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参与度不高等现状,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增强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将“学习共同体”理论引入数学课堂教学。本文从数学“学习共同体”的理论背景,以及构建措施方面阐述了数学课堂中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学习共同体 交流共享 分组讨论 合作探究

“学习共同体”是一种新型的学习环境,旨在纠正新课程中“以教为中心”的片面做法,当我们把目光聚焦数学课堂教学的时候,效益问题一直让我们关注。数学“学习共同体”能够营造自由、愉快的学习氛围,将学生置于真实的学习情景中,使个体学习和群体学习相结合,充分利用各种工具和资源,以学定教,以教促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亲身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一、在数学课堂中建构“学习共同体”的可行性

佐藤学教授的教育改革是基于应试教育、教师疲惫、学生厌学、家长和公众丧失对学校的信赖等现实困境所采取的将中小学校创建为“学习共同体”的实践措施。高中数学教学大多采用大班授课的教学模式,容易造成独白式、一言堂等弊端,不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交流,也阻碍了讨论式、小组合作式、探究式等多样教学方式的有效开展,还增加了课堂管理的难度。这就需要引入一种更有效的教学组织方式来克服,以便恢复课堂的生机和活力,切实增强实效性。因此,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创建“学习共同体”的设想,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和充分的可行性,这在数学“学习共同体”创建的原则及构建特性中有着清晰的体现。

在共同体学习中,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其前提条件就是学生作为个体能自主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不丢失本体的情况下,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切实感受到自己在自立的同时又是共同体的一员,从而共同协商讨论以寻求知识的获得。

二、在数学课堂中建构“学习共同体”的新型学习平台

1.交流共享

交流共享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已成为关键因素。学生既与教师进行交流,又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建构知识、分享知识。在沟通交流中,学习者可以看到不同的信息,看到理解问题的不同角度,而这又会促使他们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想法,重新组织自己的理解和思路。所以学生的成功经验应该拿出来与共同体分享,让共同体成员一起检验其价值性、科学性和可行性。在遇到困难的问题时,共享有助于共同体成员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认识问题,并直接从对方那里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技能、情感,引导学生个体自我不断强化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新”的身份,从而增强信心,培植一种新的自我安全感和确定感;同时共同体中的每一个成员智慧的共享有助于共同体的整体智慧的形成,使群体的目标更明确、更有意义。

2.分组讨论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高中班级人数越来越多,教师课堂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在课堂教学中要求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全体讨论缺乏可行性,因此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就能很好地解决因班级人数过多而导致的问题。“团结就是力量”要求小组全体组员有共同合作的精神,每位组员都要有责任心、归属感,组员之间互相合作,相互依存,相互信任,相互帮助,使之成为有凝聚力的战斗团队。在分组学习中,各小组以团队的形式完成老师要求完成的学习任务,组员之间可以交流问题、解决问题。每个组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不仅要分享知识,还要接受别人的意见,团结一致,共达目标。这种合作意识的培养已远远超出学习知识的目的,将会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3.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开发学生的思维。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形式,在分组讨论、交流分享中,使师生都“动”起来,让学生感到自己有自主权,从而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达到预期目的;学生还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合作探究学习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在和谐集体中学习的好处,从而使学生产生对集体的依恋之情,增进同学之间的情谊,使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尊重,增强荣誉感和班级凝聚力。而合作探究式“学习共同体”的生机和活力来源于其成员主体性、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在创建数学合作探究式“学习共同体”的过程中,应始终遵循民主性、平等性原则,尊重每位成员的学习权利和主体地位,为每位成员的个性发展提供空间。共同体并非要消除差异,正是成员之间的差异构成了学习的原动力,各种思考方式与生活方式都应受到尊重,创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使课堂成为多样的生活方式与思考方式能够进行对话性交流的场所,这是物理“学习共同体”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软环境。

三、在数学课堂中建构“学习共同体”的反思

“学习共同体”是以教育教学活动方式为主要特征的共同活动的主体,它不仅是班级授课制的基层教育组织,而且是具有教育功能的学生亚文化团体,“学习共同体”所倡导的交流式、讨论式、合作式学习,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认识和理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精神、竞争意识、组织协调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使教学更富生机与活力,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当然,这种教学模式也有一定的不足之处,如教师组织课堂的难度加大,驾驭课堂的能力要强,否则,很可能导致课堂教学的混乱,以及要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尤其是一些边缘生和学困生,这有待进一步调查与研究,使“学习共同体”这种教学模式更适应新课改下的教学。

参考文献:

[1][日]佐藤学.钟启泉,译.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郑元钦.在自主探究中发挥历史“学习共同体”的作用[J].经验交流,2014.

[3]孙洪栋.初中数学学习共同体竞争力提升策略的研究[J].初中教学研究,2014.

猜你喜欢

分组讨论学习共同体合作探究
基于分组讨论互动教学的视频反馈学习法在神经病学教学查房的应用
分组讨论
分组讨论②
翻转课堂中“学习共同体”构建初探
有效提高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等待”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出彩机会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分组教学法在《健康评估》实践教学中的应用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