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MMB未曾雄起便已陨落

2016-03-31赵艳薇

通信世界 2016年6期
关键词:广电厂商广播

本刊记者│赵艳薇

CMMB未曾雄起便已陨落

本刊记者│赵艳薇

编者按

近日有消息称,广电总局叫停了中广传播负责运营的CMMB业务并进行财产清算,同时备受业界关注的700MHz频谱归属问题再次引发热议。

从2008年奥运会期间CMMB大展风采、2010年隆重问世,到现实中步履维艰,直至近日黯然收场,中广传播以及CMMB的经历令人嘘唏。但是大风起于青萍之末,早在CMMB商用之前就已埋下了隐患的种子。本刊抽丝剥茧,对CMMB的短暂一生进行梳理,并对由此引发的问题进行剖析。

近日一则消息称,由中广传播负责组建运营的CMMB所有业务已被其老东家广电总局叫停,并进行财产清算。消息一出,便引起业界一片哗然,更有业内人士感慨道:“CMMB自出现时,就注定以失败落幕!”

CMMB缘何而起

CMMB是英文China Mobile Multimedia Broadcasting(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的简称,是国内自主研发的第一套面向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多种移动终端的多媒体广播系统。

和CMMB相比,与其有相似功能的T-MMB技术研发更为成熟一些,那么对于广电总局为何依然提出CMMB,大家说法不一:一种说法是为了组建新的媒体传播形式,也有说法是CMMB当时是广电总局为了与工信部争夺手机电视国家标准而推出。据知情人士透露,当时广电总局提出CMMB的出发点更倾向于保住700MHz频段!

T-MMB和CMMB所承载的技术是不一样的,前一种是基于蜂窝式的广播方式,而后一种是基于传统的电视广播。这两种标准的制式不完全一样,广电的广播方式其实是没有边际成本的,一个人收看和一万个人收看对广电来说成本是一样的;但是对于T-MMB来说,基于蜂窝网的标准需要占用频谱和带宽。所以在使用成本方面CMMB更加具有优势,而在互动性方面显然T-MMB更为出色。

CMMB利用无线数字广播网向手机、MP4、笔记本电脑等用户提供广播电视节目和信息服务,利用S波段信号实现“天地一体”覆盖、全国漫游,支持25套电视和30套广播节目,用户可以随时观看所接收频道的电视直播。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CMMB可谓大展风采,满足了众多体育迷及时观看赛事的需求。

CMMB发展有较明显的几个重要结点:2005年3月,广电总局确定了“天地一体”的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技术体制和方案;同年8月,广电总局成立了移动多媒体广播技术研究工作组,由广电系统内、外科研院所以及大专院校、相关设备制造企业、广电和电信运营机构组成。

2006年10月,广电总局宣布CMMB为广播电视行业手机电视推荐性技术标准,并开始大力组网试验。2007年,完成地面补点示范网建设,开始商用试验。

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中广传播陆续在北京、上海、天津等37个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奥运城市开通了CMMB信号,在具备条件的城市规划、建设单频网,覆盖了约1.1亿人口;奥运之后,中广传播组织开展全国地级市覆盖工程。

此后中广传播乘胜追击,2009年中广传播与中国移动合作后,CMMB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0年,中广传播与中国一汽进行合作,CMMB接收终端进入汽车渠道。

到2011年底,CMMB迎来了发展中的顶峰:截至当时,其终端用户超过3500万,付费用户超过1600万户。此后,CMMB用户增速缓慢,出现瓶颈。举步维艰的CMMB推广,也打击了产业链各环节的积极性。

CMMB落幕早成定局?

据知情人士透漏:“CMMB自开始运营以来,基本靠国家财政补贴,尤其是2012年以后,付费用户大量流失,超高的运维成本使得中广传播已无力承担。CMMB在2015年年底就已被广电总局叫停,所有账户被封,这都是预料之中的事。”

对中广传播来说,内容匮乏是导致CMMB最终失败的致命一击。CMMB推送式的广播制式,限于移动终端手持性与回传方式的限制,几乎无法做到互动、点播等。CMMB系统采用移动多媒体广播传输技术STiMi,采用了时隙节能技术来降低终端功耗,但是,时隙节能技术的弊端在于:在一定带宽内,可设置的频道数量很有限。如果想要更多频道则需更高的带宽,这在实际带宽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是无法实现的。

此外,信号不稳定、用户体验差也是众多CMMB用户弃之而去的关键原因之一。不少用户反映,在使用手机接收CMMB推送的视频时,经常出现页面很卡的现象,经常是上一个画面与下一个画面完全没有关系,有时候甚至会停留在一个画面多达1~2分钟。即使在信号覆盖区内的一些室内也几乎收不到信号。

在CMMB刚刚兴起时众多芯片厂商、终端制造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发制造可搭载CMMB业务接收的终端,不仅是手机、MP3等常见终端,更有预付费模式车载终端。然而,据知情人士透露,车载终端在设计时存在很大弊端,因为预付费的车载终端在费用消耗完之后,无法再续费,也就是说,车载CMMB终端是一次性的!即使后来推出CA卡,车载终端也没有读卡的地方!

CMMB终端在价格上也不具竞争力。2000多元的CMMB终端,市面上不具备接收CMMB业务的类似终端价格仅为几百到1000元左右,采购成本的提高,让许多消费者对CMMB望而却步。

CMMB终端销量萎靡削弱了终端厂商的积极性,终端厂商作为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无疑也会对芯片厂商等其它企业产生影响。

并且,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众多视频网站推出了各自的客户端,均能免费提供数十个电视台和海量的电视剧、电影、综艺节目供用户点播,同时手机厂商以及芯片厂商都在逐步放弃CMMB,靠政策补贴的CMMB完全失去了优势!

Wi-Fi、3G/4G网络覆盖以及流量资费的不断降低,也加速了CMMB的落幕。

决策者、经营者、产业各方须深思

CMMB落幕,到底谁该唱离歌?回顾当时在T-MMB标准胜出手机电视国标遴选的情况下,广电仍然加快CMMB的布网速度,原信产部(工信部前身)和广电“各自为政”,必然造成重复建设,导致投资与资源的浪费。毕竟用一个统一的标准能够使投资建设更有效率。

2009年3月,中国移动和中广传播签订排他性“TD+CMMB”捆绑营销合作协议。协议明确规定3年内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3G制式手机将不能介入CMMB领域。原本TD和CMMB的捆绑让人看到了突破的曙光,然而硬币的另一面,独家合作阻断了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与其合作的希望,两大渠道彻底封闭。3年的时间,对于像CMMB这样的产业而言,是有机会全面布局推广,甚至可以达到深入人心的发展阶段。但是屏蔽了另两大运营商的用户资源,使CMMB的影响力大打折扣,未能形成规模市场效应。

CMMB迅速布局后的快速瓦解,值得决策者、经营者、产业各方的深思。

编辑|舒文琼 shuwenqiong@bjxintong.com.cn

猜你喜欢

广电厂商广播
同心守“沪”上海广电人在战“疫”一线
玩具厂商及合作机构新年进步
探讨大数据在广电新媒体中的应用
厂商对北京卡车市场不抱希望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周三广播电视
周二广播电视
电视厂商与好莱坞公司将制订超高清标准
广电媒体产业化前景的三种期许
爸爸也爱听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