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为丁耘:5G实现不能坐等要提前建设三大基石

2016-03-31黄海峰

通信世界 2016年32期
关键词:新干线运营商基础设施

本刊记者│黄海峰

华为丁耘:5G实现不能坐等要提前建设三大基石

本刊记者│黄海峰

GSMA数据显示,2G让移动行业创造了1000亿美元市场,4G创造了1万亿美元市场。未来的5G将给市场带来更多发展机会,包括视频、家庭应用和垂直行业。但是5G从愿景到落地,还有一大段距离。

11月24日,在第七届全球移动宽带论坛(MBBF)上,华为常务董事、产品与解决方案总裁丁耘畅谈了5G落地具体措施。他表示,全球运营商首先不要坐等5G到来,而应该尽早做好准备,以抓住5G带来的机会。

谈及具体方法,丁耘以日本知名的新干线生态为例,分享了新产业成功的方程式,即产业成功=基础设施×高效运营×生态建设。这是一个放在5G产业同样很有价值的方程式。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5G也不能坐等2020年的到来。”丁耘表示,运营商应该从基础设施、运营能力及生态建设3个方面提早准备,推动5G时代的到来。

如在基础设施方面,运营商可以进行全面云化的网络架构改造,让基础设施更加灵活,最后实现2020年“一键升级”为5G网络的目标。而NB-IoT是实现5G万物互联业务的必由之路,也是5G运营能力最好的试金石。运营商通过NB-IoT积累起面向物的运营能力,同时开始生态链的打造。

谈到5G,当前热点话题是全球标准统一和频谱规划。事实上,标准和频谱尽快统一可加速5G规模商用,但5G商用是建立在丁耘所提出的三大基石上。运营商坚持务实、创新的策略和实践,将可更容易获得5G成功。

从新干线推导出5G产业成功方程式

2016年MBBF大会的举办地国家日本,有一项曾经令世人瞩目的高速铁路工程,就是日本新干线。几十年前间新干线的建设和运营,为日本经济创造了活力。丁耘分析了该产业成功的三大要素。

一是需要新技术构建的基础设施作为支撑。1964年,日本东海道新干线铺建通车,采用调度集中控制、自动列车控制装置、动力分散式列车等当时最先进技术,成就了3~4倍于普通列车的运行速度、36秒延迟的准点到站(普通列车准点标准为10分钟延迟)。

二是新干线通过自动化、高效运营,最大化基础设施的价值。列车到站仅需7分钟就完成整车打扫,被称为“7分钟奇迹”;自动售票系统极大地提升了售票效率,高峰期每天售票160万张。

三是巨大的客流量带来更多商机,依托于车站,新干线与餐饮、酒店、旅游、零售等行业进行强强联合,创造更多的商业价值,实现生态共赢、收入共享。据统计,生态收入已达整体收入的22.6%。

通过新干线的故事,丁耘推导出产业成功方程式:产业成功=基础设施×高效运营×生态建设。因此他指出:5G需要实现两大转变从以网络为中心转变为以业务为中心,从以人为中心转变为以人和物为中心,这也是开创一个全新产业,应该从现在开始打造面向5G产业的三大基石——基础设施、运营和生态。

基础设施:全面云化实现5G“一键升级”

5G的发展,同样依赖于运营商借助云计算等多种新技术构建的基础电信设施。丁耘表示,网络演进,架构先行。因此运营商需要“以终为始”,面向5G,从现在开始做好端到端架构全面云化的准备工作,即通过CloudRAN、CloudWAN、CloudEdge三大解决方案构建从接入网、传输网到核心网的全云化弹性架构,让基础设施更加灵活。

“在此过程中,业界需解决关键底层技术问题,比如时延、时钟、性能等。一旦完成全网云化,等到2020年,运营商只需要‘点击一个按钮’,就可以全网升级成为5G。”丁耘表示。

丁耘分享了这三大方案的具体实现路径。对于CloudRAN,丁耘表示运营商应该以云技术重构无线网络,从现在开始构建面向4G和未来5G的跨制式、跨频段、跨层的统一接入网架构。运营商通过资源融合使能多联接极致体验,保证高速和高可靠性的业务。并通过分布与集中的弹性架构,实现网络实时和非实时功能的分层按需部署。

运营商通过部署CloudWAN,既支持了CLASS A (<45ns)的高精度时间分发,又提供了带宽和时延随需配置的切片能力,为5G到来做好准备。随着光电子技术进步,中短距100G传输方案趋于成熟,运营商可以先部署100G到CO机房(BBU集中节点)做回传,再延伸到RRU站点做前传。

而运营商通过CloudEdge的部署,构建面向5G的核心网,成为网络的全接入、全业务使能中心。通过对业务的感知,驱动网络架构的搭建,驱动网络能力和资源分配,以切片的模式为用户和各行业提供最佳体验。

高效运营:NB-IoT是5G运营试金石

在构建好基础设施的同时,运营商还需要一个高效的运营体系,才能将基础设施价值最大化。当前,运营商传统短信、语音、数据都是面向人的运营,且已经非常成熟。而运营商面向物(汽车、家电等)的运营能力需要从零构建。

“NB-IoT则是最好的练习机会。”丁耘指出,运营商需要通过NB-IoT的业务开展来构建面向物的运营能力,而NB-IoT也成为运营商5G运营能力最好的试金石。

运营商通过NB-IoT可以率先开展一些特定的业务,比如智能抄表、智能停车、智能物流等,每种业务的联接数均可以提前预测到。因此NB-IoT成为运营商构建面向物的运营能力的最好练习机会。

通过NB-IoT的业务试水,运营商花费三四年改造现有运营系统,逐步构建起面向物的运营能力,实现开放、敏捷、自动三大特征。这样的运营系统才能支撑5G时代多样的业务、海量的联接。

华为已经在行动。丁耘介绍,华为正在与领先运营商联合打造面向物的运营能力,并且发布了业界首个面向物的网络规划方法论——Things Coverage,帮助运营商基于现有MBB网络快速发布物联业务,并全面保障多种物联网业务的健康发展。

Things Coverage看似很神秘,到底是什么?丁耘通过一个真实的NB-IoT智能水表案例,展示了Things Coverage如何帮助运营商打造一个物联网网络。

他表示,Things Coverage可以在业务开通前,对多种物联网场景下的无线传播特性进行准确建模,并给出栅格级的业务放号地图,包括业务覆盖、电池寿命等关键维度;同时指导运营商优化网络,确保业务发放区域内,智能水表的电池寿命均在10年以上。

业务开通后,运营商就可实时监控水表数据上报率、电池消耗状况,确保智能水表业务的健康运行。

完整生态:从B2C走向B2B2B或B2B2C

众所周知,物联网是由全球化大公司加本地中小厂商组成的Glocal(全球本土化)生态链。运营商既需要与国际厂商进行全球协同,又需要主导本地生态链的建设,聚集本地中小厂商进行业务创新。但垂直行业中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没有能力沟通好所有玩家。

而本地化运营是运营商的优势。丁耘表示,运营商能够成为关键聚合者,打造出本地生态链,形成自己的竞争力。而且,运营商的优势在于本地化运营能力,打造本地生态链是顺着运营商的基因生长,将优势延伸,而不是简单地复制和模仿。

尽管运营商拥有本地销售网络、本地服务体系、技术能力和本地公信力等优势,但是想要成功打造本地生态链,还必须补足一些新能力,比如对于垂直行业的理解、行业系统集成能力、行业生态管理能力以及物联业务上市能力等。

对此,丁耘呼吁运营商积极探索物联业务上市策略。以前面向人的业务主要是B2C模式,运营商通过营业网点直接发放业务给用户。到了物联网时代,面对海量的联接需求,运营商应该转换为B2B2B或B2B2C模式,通过专业的合作伙伴完成物联业务的上市发放和推广。

以上海联通的智能停车业务为例,如果独立推广业务上市,计划推广的停车场是1800家。后来引入专业合作伙伴后,能够推广业务的停车场数量骤然增加到一万多家。

而在帮助运营商打造生态链方面,华为表现积极。去年10月,华为宣布在未来5年内投入10亿美元实施“沃土开发者使能计划”,发展开发者生态。

华为的目标是在2020年聚合100万的开发者;帮助运营商打造8个NB-IoT开放实验室,加速物联网应用的开发;组织巡回NBIoT Partner Talk,共享各个合作伙伴的业务经验,促进产业沟通交流;成立Wireless X Lab探索新应用,桥接电信行业与各个垂直行业,打造新生态。

“我们不能Wait It Happen,应该Make It Happen。从现在开始,从基础设施、运营、生态3个方面为5G做好充足的准备。”丁耘最后总结说。

编辑| 黄海峰 huanghaifeng@bjxintong.com.cn

猜你喜欢

新干线运营商基础设施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日本新干线高铁网持续发展
奥运新干线
新干线的四维童话(外二首)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新政府会计准则规范公共基础设施处理
取消“漫游费”只能等运营商“良心发现”?
第一章 在腐败火上烤的三大运营商
三大运营商换帅不是一个简单的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