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话:华硕集团董事长施崇棠解密行业巨擘是如何炼成的

2016-03-30赵艳薇

通信世界 2016年1期
关键词:华硕

本刊记者│赵艳薇

对话:华硕集团董事长施崇棠解密行业巨擘是如何炼成的

本刊记者│赵艳薇

《通信世界》总编辑刘启诚

华硕集团董事长施崇棠

“对话”是《通信世界》在2016年改版后新增的一档栏目。由总编亲自担纲,与通信业顶级专家、企业领导人进行对话。站在行业高端,分析行业发展现状;置身宏观层面,展望行业发展趋势。 栏目内容主要以通信技术、运营商、终端企业等行业领域的前沿话题为重点,比如数字化转型、智能生态、产业革新等,进行观点的交流与碰撞,展现“通信大咖”的人格魅力。

在华硕任职以来,施崇棠一手推动华硕成为全球领先的3C解决方案提供商,使华硕迅速成长为全球信息产业巨擘。

施崇棠更是带领华硕在1993~2007年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内创造了让集团营收规模成长330倍的奇迹。2007年时华硕就已成为全球主板、显卡、光驱等产品的领导厂商,并成为全球前五的笔记本电脑公司,在2007~2010年期间连续4年入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在1998~2009年期间连续12年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全球IT百强企业,并被《亚洲华尔街周刊》评选为质量、服务及创新第一名。在这一系列荣耀的背后,这位科技界曝光最少的经营者,以自己的“崇本务实”之道书写着属于华硕的传奇。

在这个智能硬件风声水起、手机营销花样百出的时代,施崇棠是如何让华硕在智能手机这片“红海”中赢得一席之地?又是以怎样的战略目光带领这位电脑界的“老大哥”成功跨入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可穿戴行业?

为让更多消费者听到华硕的声音,华硕集团董事长施崇棠对话《通信世界》总编辑刘启诚,揭秘行业巨擘的转型秘诀,一场关于行业发展的对话就此拉开序幕。

“拼硬件”时代已渐行渐远手机竞争“体验”才是王道

近年来,以手机为代表的各类智能终端如潮水般涌向市场,竞争方式也发生着剧烈变化,拼大屏、拼内存、拼续航能力的简单套路似乎已无法引起消费者的注意。欲在手机市场立足,还需拿出点真本事。

施崇棠:华硕集团董事长,毕业于台湾大学电机系并获得交通大学管研所硕士学位,于1993~2007年间,担任华硕集团董事长暨总经理。2008年以后,施崇棠专任华硕集团全球董事长。

●刘启诚:众所周知华硕品牌在PC上很强势,但华硕在智能手机市场是“后来者”,大陆很多厂商都已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华硕手机有哪些竞争优势?您如何让华硕手机赢得消费者认可?像刚发布的“华硕鹰眼”,如何让消费者迅速抓住它的特点?

●施崇棠:“华硕鹰眼”(ZenFone Zoom)让人听到名字就知道这款手机强调的是摄像功能,但“鹰眼”若是让大家觉得“这产品是要卖给摄影专家”那就失去意义了。最精确的定位是要让一般人觉得“我也可以很简单地拍出专业级的照片”,这才是“华硕鹰眼”真正的定位。当然,你还是要准备稍微多一点点钱,因为你也不会相信“专家等级设备”与普通产品一样便宜,这是我们定位的“奢华众享”。

关于“奢华众享”这样的消费定位,并不是来自单纯的性价比考量。以“华硕鹰眼”为例:也许别的厂商手机卖5000元,而华硕卖3000元,看似是从“性价比”切入,但我们更注重的是“奢华众享”。

在手机市场里,我们是后来者,所以还是努力先把“体验”做到最好。“鹰眼”的市场定位,从一开始就属于一种“特殊的奢华众享”,华硕要让顾客能“简单地拍出专家等级的照片”却不必负担专业级设备的花费。摄影专家很少,愿意负担摄影专业器材花费的人更少,能掌握高深摄影器材操作技巧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但能以略高于一般手机的价格买到“能简单地拍出近乎专业级别照片”的手机,我认为那高出的一部分价格,绝对具有极高的“体验价”。

如何在较低的“价格”之下,提供给消费者绝对超值的“体验”,华硕在几年前将品牌精神定为“追寻无与伦比”就是基于这个领悟。

“奢华众享”看似是放诸四海皆准的法则,但在每一次的实际操作上,都有各不相同的挑战。在产品设计阶段,设计师一定要把目标群体抓得很准,因为任何产品都无法做到面面俱到。高明的设计师,一定会找出能产生最高“体验价比”的设计参数,然后在执行阶段,精益求精做到极致。

也因为整个设计思维是无止境的,所以我们不会只顾眼前利益。“急功近利”也许能抢得一次性的好处,但不佳的消费者体验,很可能赔上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品牌信心。藉由“精准的设计思维不断击中消费者好感”的核心,就是致胜的关键所在。

不随波逐流但一定要抓“主流”

如今,在智能手机基本普及、产品同质化严重的背景下,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炽化阶段,众多手机厂商“随波逐流”,缺乏核心技术,往往经不住市场考验。

●刘启诚:有人预测在中国的手机市场大概会只剩下4~5家企业,您觉得华硕在整个手机市场竞争格局中定位是什么样的?

●施崇棠:以“智慧手机”市场角度来看,华硕算是进场较晚的“玩家”。但是,大概在十几年前我就看到未来世界一定会变成更智慧、运算无所不在的模式,而手机将会在智慧生活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因为我们是搞技术的,所以对这个趋势的信念坚定不移。当时我们请中国台湾中山科学研究院协助研发手机,他们那时在做WCDMA,而我们从GSM时代就开始投入了。所以,虽然华硕手机比人家“起飞”得晚,但是我们的IP其实是走在前面的。

我们一直认为“移动运算”绝对是未来趋势,手机本身就是计算机。从定位方面,对华硕而言只要它是主流、是未来的浪潮,我们就一定下决心抓住那个浪头。我们明白,只要错失一波大浪,你很可能就从此落得无足轻重。在PC时代,浪来时你要抓住PC;而当下一波Mobile Computing到来的时候,你也要毫不犹豫地抓住。

但是,华硕并不是看到很多人在做就随波逐流,华硕是看准“浪头”才冲。

●刘启诚:目前有些消费者不太明白手机四核与八核的不同,如果厂商推出价位相差不大的四核与八核手机,消费者大多会买八核的,这样的市场需求趋势令很多厂商不得不追求更多的核数以吸引消费者。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施崇棠:“有八核当然买八核”是个难以扭转的消费刻板印象,有时华硕也不得不选择性的跟随市场需求。例如,高通等芯片厂商也会遇到同样的情况,在市场需求推动下,很多芯片厂商选择顺应市场行情。

越多核数就表示越多闲置与耗能。虽然普通消费者不太清楚高深的芯片设计原理,但是目前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了解产品,“多核迷思”其实正在逐渐被网络社群打破。消费者通过浏览各种网络测评文章,周围的朋友也会互相交流,然后自己再亲身体验一段时间,通过体验还是容易区分好与差的。

一直以来,华硕的企业信条就是“老老实实把产品做好”。在“体验”胜过一切的时代,只要将“体验”做得够好,用户口碑自会还你公道。

●刘启诚:华硕ZenFone系列除了中国市场以外,在国外市场发展状况如何?

●施崇棠:在快速发展的南亚、东南亚市场,华硕ZenFone 2屡创奇迹,在印度的电商平台创下了2天销售10万部的傲人战绩,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市场稳居市场份额第二名。即便在欧美等成熟市场,华硕ZenFone 2依然拿下多个畅销排行榜的冠军席位。

“万物互联”时代企业的生存之道

先进技术能够推动企业发展,科学管理可以决定企业走多远。多年以来华硕遵循特有的管理体制与理念,创造着一个个属于华硕的传奇。“万物互联”时代,看华硕再续辉煌之道。

●刘启诚:如今线上营销似乎越来越受到重视。华硕关于线上营销您是怎么考虑的?对于“品牌效应”您有何理解?

●施崇棠:网络时代,口碑营销与用户评价都很重要,这是一种趋势。现在企业经营者最怕的就是旧思维不去、新思维不来。

如今科技飞速发展,如何提高企业体适应环境变化并快速转型的能力、抓住真正重要的机遇,在抛掉旧思维、与时俱进的同时,又能不忘品牌的初衷与本质,这确实是一大挑战。

“品牌效应”最重要的是一个品牌的精神,在日常营销上,若只注重关于产品性能、规格信息的宣传是不明智的,从长远来看,产品不断更替,这些关于产品性能、规格信息也一直变动,难以给人们留下印象。当然,品牌精神还是以产品为载体,将品牌印象“烙”进顾客心里;那个跨越时间空间、甚至跨越众多新旧产品贯彻始终的“共通印象”,才是“品牌”的真正价值所在。

听起来似乎很难,但是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就像美国西部养小牛那样,都要在小牛身上烙印;同样地,将你的核心设计精神烙印到顾客心里,那就成了“品牌”。

关于华硕如何定位品牌精神,我们有个称为S、U、C、C、E、S、S(success)的核心原则:Simplicity(简单)、Unexpected(出奇)、Concrete(具体)、Consistent(一致)、Emotional(感性)、Story(故事)。第一个字母S也是最重要的第一法则——“简单”,如今消费者要接收的信息太多、愿意倾注的心力太少,你只能用一个很核心、很简单的概念,使沟通一次到位。

第二个字母U代表“出奇”,营销要让人留下印象,“出奇制胜”绝对是不二法门,最好的创意,多半是令人拍案叫绝的。

第三个字母C表示“具体”就是不要把事情讲得太抽象,故弄玄虚。而第四个字母C表示“一致”,则要求不同产品线之间,要有一致且核心的品牌基调。

关于“品牌”的运营成功与否,“用户忠诚度”是很好的指标。缺乏“用户忠诚度”支持的品牌宣传是没有用的。只有产品品质过硬、“用户忠诚度”足够高,才能塑造品牌形象。

●刘启诚: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势中,华硕是怎么布局的?

●施崇棠:经营企业最难的部分,就是眼光既要看短又要看长。在中国台湾,华硕一向比其他公司看得长远,但为了更稳健发展,也会重视短期,这就是管理的学问。

所以,我们尽量维持一种平衡:需要多角度看待管理这件事,将“创新管理”与“目标管理”分开思考。

在管理领域,我最尊崇的是马立克大师。马立克认为真正的管理一定需要工具,而“损益表”就是其中一项很重要的神器,这部分华硕整个公司在不断“内化”。马立克的管理理念其实非常简单,大家也很容易理解:第一,是如何管理目标;第二,是如何组织人事与组织流程;第三,是如何作决策,第四,是如何监督;第五,是要设法培养人才。他全部用“动词”来表示,因为行动才是管理的一切。

目标设定得恰到好处,才能让大家有120%的努力,搞得太大或太小都不好。而我们也不能因为谈远的规划就不设定目标;只是较长远的规划,设定目标相对困难,因为长远的规划变数非常多,因此我们后来发现,规划远程目标时,设计思维的重要性至少是平时的3倍以上,否则很容易犯错,因为陷阱很多。

●刘启诚:华硕管理模式是相对集中的,从产品到各种策略都是如何制定的?

●施崇棠:关于管理,华硕有个“足球理论”,对“足球理论”的理解是这样的,要求产品从中央发射到全世界每一个国家的“战场”,足球理论强调的是中央与地方“战场”的无缝配合。

例如在设计产品时要考虑到每个市场的不同需求,当然你最后必须要做取舍。我们看到很多公司喜欢谈管理,要彻底地“当地化”,或彻底地“集权化”,然而,最关键的是大家怎么能够完全的融合。

因此所谓的无缝的对接,才是我们刚才讲的“足球理论”的意义,这样总部可以非常清楚地知道足球表面哪个地方可以影响到世界。另外是从总部到每一个国家的资源,因为不同的地区要有不同的策略,这些都属于战略的问题。

同样的,人才与技术也是华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华硕对人才非常重视,因为我们认为,人才决定了公司的格局,所以我们经营理念的第一条就是如何培养、珍惜、关怀员工,让华硕人发挥最高潜力。

共享资源、协同发展成企业发展新趋势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只有洞察产业发展趋势,把握产业发展规律,才能让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刘启诚:“互联网+”时代您怎么看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IT产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施崇棠:全球化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这是因为网络的关系,资源共享、协同协同发展是主流趋势。现在社会更多的是包容性的成长,资源的浪费其实是很可惜的,所以需要共享。其实每个国家的进展,都会与该区域的特殊状态有关,我们应该尽量根据当地的发展脉络形成发展结构,然后因地制宜。

“互联网+”是一个全新的产业,中国大陆13亿人口中,大概有6.5亿人用手机上网;这预示着C2B效应会逐步增强,到最后,有效利用大数据解析,整个产业的逻辑将会完全不一样。

以企业库存为例,以前库存问题很难解决,现在透过信息实时整合,大家协同共享最前沿信息,库存的问题迎刃而解。改变营销、改变通路,最后改变制造与原料供应,所有环节都整合在一起,呈现全新的高效模式。

这种新的形态正在发生中,我很景仰的一位未来学家Jeremy Riffkin(他同时也是技术专家和经济学家),他提出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其实比“互联网”影响还要全面还要深入。

他认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和“工业4.0”与过去的历史发展在脉络上不太相同:第一、二次“工业革命”之间相差了近100年,第二次工业革命到现在也差不多100年。而每一次都有个“信息流”引领(就像上一次工业革命时,引领的是电话、电报)。我们每天做事都需要“信息流”,而从电话、电报到“互联网”的跳跃异常巨大,只能用“太厉害了”来形容,这直接导致目前强调协同共享的全新世界诞生。

对于地球而言,终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而阳光的能量经过植物吸收转化,再经由食物链及时间沉积,最终变成了石油,过程动辄亿万年计,结果几百年就快被人类耗光了。

如果我们能够直接运用,到处都有太阳能、风能和其他自然气候能量,那地缘集中式的“能源流”概念将被彻底打破。看看德国所定的目标,到2017年再生能源估计要占到30%,整个游戏规则就翻转了。

“分散”才是世界的趋势,“能源流”会越来越分散,而“互联网”也一样会越来越分散、越来越共享。许多事物开始互利共享,这一定是正确的趋势。回头看看文明史,人类也是因为智慧的互相共享才变得越来越厉害。

最后,还有一个重要的变量是“价值流”。过去的制造必须非常集中,空间密集、资本密集、劳力密集、运输密集,开个模具动辄需要几千万,因此非大量生产不能分摊成本。

随着科技的进步,3D打印正在逐渐演变成“制造者”,将实现随处生产、随处制造。分散、共享、协同,三个“流”一起变化,共同促成全新的“工业革命”模式。

●刘启诚:在华硕的战略规划中,智能硬件与传统PC的发展比例是怎样的?

●施崇棠:预计到2017年,智能硬件与传统PC占比将非常接近。目前市场上最强的两大需求仍然是“移动运算”与“个人计算机运算”,将来应该还会纳入IoT及Robotics,这也是趋势。

许多人觉得手机是主流,相对看轻PC的需求。我个人觉得以PC为主的“个人计算机”仍是不可忽视的强需求。经过这几年的演变,现在的PC定位更清晰了:PC已经变成是Professional Computing和Productivity Computing的代称,而这两者都是强需求,无疑都很重要。

编辑|赵艳薇 zhaoyanwei@bjxintong.com.cn

猜你喜欢

华硕
最强迷你X570来了!华硕ROG CROSSHAIR VIII IMPACT主板深度体验
华硕确认ZenFone 5系列明年3月份发布
美学 绝学华硕新品发布会坚守匠心品质
3倍光学变焦拍照旗舰!华硕鹰眼手机发布
华硕 ZenFone 799元 重塑智能手机新标杆
华硕推台式PC是转型必然
数字生活行情
办公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