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重建与民族国家新生刍议

2016-03-29李森

现代交际 2016年3期
关键词:民族

李森

摘要:中国文学是各民族及各朝代文学积淀的总和,是在不同社会发展环境及不同语境中发展起来的。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深化,中国文学也经历了多次的重建,形成了极具鲜明时代特色和发展阶段特征的不同文学流派和理论,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中,文学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但文学风格却各有不同。本文主要是从分析中国文学发展的特征的基础上,对中国文学的重建与民族国家的新生等方面进行深入化的探究。

关键词:文学重建;民族;国家新生;问题探索

中图分类号:I2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3-0155-02

中国在经历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和发展,具体自身独特的文学主张及艺术规范,逐渐形成了极具本民族主体性的文学。现代中国民族国家的文学也被称为现代文学,在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文学与民族国家之间紧密相连且互动密切,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中国特质,本文准确把握文学的本质及社会走向,评估文学重建的价值和意义,分析重建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对文学重建与民族国家文学的相关性进行深入化的探究。[1]

一、 文学重建的基础

中国文化是在专制的国家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文化是对一个国家统治阶层精

神实质的反映,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对中国封建统治及问题化特征的分析,是判断中国文学重建的基础和依据。文化与文学这两个概念在根本上是有区别的,但先人并未给出明确的区分,中国古代文学作为近现代文学发展的基础,是文学国家主体性的重要来源。[2]

1.中国文化与文学

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西方学者泰勒对“文化”这一概念做出来定义:从广泛的民族意义上来说,文化或文明包括知识、艺术、道德、法律以及风俗习惯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综合体,泰勒这一定義的提出,在世界较大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文化、文学与统治之间存在关联,文学思想与通知思想的结合,使得文学、政治、文化逐渐发展成为封建国家社会的组成部分,文学也被赋予了更多的封建特征。文化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渗透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封建统治在文学中得到了不断的记录和展现,文学为中国封建统治服务,经过漫长的演化与变革,文学逐渐发展为独立的体系和拥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文化。历史上文人墨客对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荀子,确立了国家治理与思想文化的同一性,着重强调了圣人在思想文化中的地位和所起作用。秦汉以后,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封建专制制度的巩固,文学与国家的发展关系也逐渐规范,一些学者甚至尝试将各家学派的思想理论引入到文学领域中,以此来规范文学思想。正统的中国古代文学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制度的完善而不断深化与成熟,与现代文学的要求相比,在一定程度上是具有反民主、反科学的观念。[3]

2.文学的含义、体裁及功能

文学这一基本概念,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学与狭义的文化内涵基本相似,它包含了所有的文字记载,狭义的文化是指以语言文字的形式将社会社会生活反映到作品中,以语言的形式记录人的思想观念、情感、价值观,文学逐渐发展成为思想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和核心构成要素。文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文化思想引导文学的发展方向,而文学则将文化以其特有的方式表现出来。[4]文学与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以及哲学是相互联系的,在早期的文学作品中神话故事、传说这种虚构性较强的文学体裁,是对社会生活真实方面的反映,在文学研究中具有较高的价值。文学与历史、政治、哲学、文化思想在民族国家的最初发展中便肩负起了记录历史、传承思想的重担。文学相对于哲学而言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较为规范的学术化体系,诗文功能的不断扩大和应用,逐渐拓展到整个文学的功能,文学体裁的应用功能各不相同,且形式各异,但其所起到的社会功能都是相同的。[5]

二、中国文学的重建与民族国家新生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与发展,中国的社会及中国文学都经历了改革。从清朝末年过渡到民国初年,通过丰富的实践积累,中国文学发生了质的飞跃;五四运动时期达到空前发展高潮,文学的内容、形式、思想观念以及时代政治等方面均发生了变化,文学也从旧文学形式逐渐过渡为新文学形式;20世纪中期的新旧文学更替是中国文学的第一次重建,同样也是最重要的一次文学重建,以第一次文学重建为基础,在此后又进行了多次的重建与规范。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由旧民族到新民族再到新国家的变化和转型,文学的发展与民族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以反映社会发展实际为主脉,文学在经历多次的重建后,重塑了文学与民族国家的同步发展,“新”文学作为现代文化的重要标志,在当前社会发展中具体重要的价值和意义。[6]

1.五四文学的建构与分析

五四时期的旧文学向新文学的重建与过渡成为了民族国家文学主体性的开端。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发展与现代世界的发展,从根本上是有区别的,违背了现代化市场经济发展的原则,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因素已不能很好地适应中国社会救亡图存的需要。清末民初,西方列强在侵占中国的同时,也将西方的思想带入了中国,为中国社会的变革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实践资源,对消极落后的文学予以批判和否定,强调多种形式的文体革命,在创作实践等方面积极探索,不断推动文学革命的前进和发展。

文学是对文化的承载体,文学在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其重要性也越来越多地凸显出来,文学的表现形式多样、感染力及影响能力较强,以文学的方式来表达思想,更易于被社会大众所接受和理解,引起社会的共同反响,这种以文学为传播媒介的文化发展当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彰显了文学独特的魅力和作用。[7]中国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每一步都是中国不同的社会团体与旧文化、旧思想以及旧制度的决裂,都是通过激烈的抗争形式而实现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以进步青年为主力,以现代化的观念来对中国文学进行重新审视和评判。

2.现代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与文学的发展

现代化的民族意识是在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理论是观念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中国社会从近代到现代的转型中,民族与国家观念的产生与完善是最为重要的因素和关键环节。中国文学的重建与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联系。[8]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社会矛盾激化,新旧观念针锋相对,各政党学派为争取实现自己的政治观念和主张,动员一切可以应用的资源,文学重建的主要实施者是知识阶层,普通老百姓很难参与到其中,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民族国家的群众基础。进入现代化,中国社会逐渐步入转型发展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相对复杂的环境中,国家组织结构形式及社会生活等方面也发生了改变,中国社会的矛盾也由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冲突转化为国家内部人民之间的矛盾。[9]中国的新文学运动是一场除旧迎新的革命,对旧文学的批判继承,对新文学的应用,新文学以西方先进文学创作理念和观念为基础,在模仿中探索,这样照搬硬套的方式,无法确立中国文学鲜明的特征和标志,文化自觉性的不足使得文学的发展在探索过程中亦步亦趋,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中国现代文学中,文学重构与生活的关系作为其重要内容,文学与生活的关系是文学创作中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也作为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理论基础。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古人强调“人”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强调艺术即文学表现形式、修辞手法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中国现代文学的创作以现实为基本原则,强调文学作品应反映民族国家发展的现实,将“真”与“美”作为文学评判的标准,确立中国文学的发展应以国家民族为主要发展方向,文学源于生活,同样也是对生活的反映,社会生活的真实性是文学创作的来源,对于文学作品要以写实为基准,在材料的应用及阅览上,要严格缜密,描写时要忠于事物的实际发生发展情况。社会生活的变化是快速且丰富多彩的,文学通过书面文字、声音、影响以及抽象画的表现方式,将生活的发展和变化展现出来,对于整个人类社会来说,人的知识和意识来源于生活,文学作品是对生活的反映。

三、 结语

现代化思想观念的发展催生了中国文学的重建,文学的重建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想理念,这种新的发展形势促进了民族国家的新生。以现代化思想为发展导向,彰显文学的引领带头作用,以崇尚民主、科学、理性的人文精神,来唤起人们对自由解放的重视,强化文学语言、形式以及思想观念的革新,以人民群众知晓的语言、文字来反映现实生活发展实际,揭露社会矛盾,激发人们的创新及变革热情。在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要求的基础上,以新的文体形式、内容,探索文学与人生、艺术之间的联系,将写实作为文学创作的基本要求,将创新作为文学创作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姚新勇. 少数民族文学:身份话语与主体性生产[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學版),2014(02):2-17.

[2]吴翔宇. 五四儿童文学建构中国形象的现代生成[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1):24-32.

[3]陶东风. 文学经典与文化权力(上)——文化研究视野中的文学经典问题[J]. 中国比较文学,2004(03):61-77.

[4]方长安,王桂妹,王本朝,方长安,黄发有. 民族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专题讨论)[J]. 河北学刊,2004(02):117-133.

[5]张志忠. 现代性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型[J]. 文艺争鸣,2009(01):56-74.

[6]陈晓明. 壮怀激烈:中国当代文学60年[J]. 文艺争鸣,2009(07):28-57.

[7]杨圣敏. 中国民族学的百年回顾与新时代的总结[J]. 西北民族研究,2009(02):14-38+192.

[8]林精华. 民族国家价值观的重建——关于当代俄国民族主义思潮的研究[J]. 民族研究,2003(01):19-28.

[9]洪亮. 1984-2012年中国现代文学博士论文题名一览表[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3(07):138-187.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民族
党是民族的脊梁
MINORITY REPORT
《民族女孩》
《战斗民族养成记》上演中俄一家亲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组工干部之歌(美声民族版)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没有希望的民族
民族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