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城镇居民消费趋势预测与对策

2016-03-29王远辉

现代交际 2016年3期
关键词:居民消费

王远辉

摘要: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对居民的消费严格控制,直至90年代,邓小平同志提出“市场经济”一词,并率先开放广东、福建沿海省份,试图以先富带动后富形式,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本文对广东城镇居民历史消费情况、居民消费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广东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发展预测和对策,意在为其他省份居民消费结构的调整给出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广东城镇;居民消费;预测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3-0136-03

上世纪90年代,一批敢闯敢为的“有志之士”南下广东,在广东各地开设工厂,这成为“中国制造”的发源地。国家在改革开放初期,给予了广东省更多优惠政策,使得广东省经济发展迅速,一跃成为我国经济强省,人们的收入明显增加,居民消费水平逐年提升,消费结构发生了巨大改变,可见经济增长对居民消费趋势的影响。

一、 广东城镇居民历史消费情况

(一)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

受战争因素影响,建国前及初期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缓慢,对这段时期廣东省城镇居民消费情况记载较少,能够找到的考察资料从1952年开始。我国直至改革开放前期,全国范围内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全民凭票据购买商品,正因为受战乱的影响,国家在建国初级将精力集中在生产上,重视居民消费产品的积累,以计划形式“刻意”地减少居民的消费,对城镇居民消费严格控制,[1]在广东省一带具体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

1.增长缓慢

总体来说,1952-1978年期间广东省的国民生产总值提升幅度有限,在这26年全省GDP年平均增长仅为69%,相较于建国前和建国初期虽然有明显提高,但发展速度缓慢。

2.食品支出所占份额高

从表1推断出,改革开放前广东省城镇居民消费中食品支出所占份额较高,1957-1978年间广东省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值均接近60%,换句话说1978年以前的广东还是处于赤贫状态,生产力水平不高,居民整体消费水平低下。

3.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

我国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对生活必需品(如粮、油、肉等)凭票供应,后受到供求关系影响,副食品和家庭生活用品也需要凭票购买。计划经济体制是针对我国建国初期生产力低下,保障人们基本生活而实施的一项措施,它有效地缓解了供不应求的矛盾,同时实现了我国逐步从农业国向工业化国家的过渡,但必须承认改革开放前居民消费是“千人一面”的状态,吃穿用生活必需品消费品占主体。

(二)改革开放后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过渡,广东省作为最先开放的一个省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在改善的同时,消费水平和结构有了明显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消费讲究质量

受经济体制影响,1952-1978年整个广东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增长幅度缓慢,直至八九十年代,广东省成为全国强省的范围。特别是1997年后,广东地区大力发展工业,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一些在80年代看作是奢侈品的空调、彩电、小轿车等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这足以看到广东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城镇居民消费观念和结构的改变。改革开放前,多以食品等生活必需品为主,在80年代后消费观念有了“质”的突破,开始朝生活服务性消费方向发展。[2]

2.恩格尔系数下降

资料显示,广东省1952-1978年恩格尔系数均接近06,按照国际对恩格尔系数的评判标准,广东地区处于赤贫状态。但2004年广东省恩格尔系数终于降低到037,这说明食品在居民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是明显下降的,折射出广东地区改革开放30年经济发展成果。[3]

3.高低收入距离扩大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是非常艰难的过程,正是有了1952-1978年的积累,才可能实现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但必须在经济转型中对我国的基本国情进行分析,利用港口优势,首先开放南方一些省份,试图通过“先富带后富”的方式实现全民小康社会。广东省是最先开放的省份之一,这里90年代初期一批敢闯敢为的人在此建立工厂,创建了大大小小的私营企业,为广东省的经济发展贡献了力量。靠近珠江三角洲最近的深圳、佛山、珠海、东莞等城市率先发展起来,广东其他地市居民收入明显地区深圳、佛山、珠海、东莞等各城市,在广东一省范围内就可以看出贫富差距在不断地扩大。

二、影响广东城镇居民消费因素分析

(一)经济因素

1.居民可支配收入

从马斯洛需求理论可以看出,人们只有满足了最基本的生存和物质条件后,才会注重精神财富和需求。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家庭收入的高低,反映了对各类商品支付能力的大小。通常来说,收入高的家庭消费观念相对前卫,用于服务性的支出较多,生活条件和品质要高于收入低的家庭。

就目前广东省各个城市发展程度而言,作为副省级市的深圳、广州要比珠海、汕头、佛山等其他19个地级市发展程度高,其城镇居民收入和购买力水平副省级市都远远超出地级市。这主要是因为广州作为广东省的省会城市,改革初期政府政策支持较多,而深圳与香港隔罗湖相望,借助香港自由贸易区发展起来,大批的工业企业入驻到广州、深圳等地区,促进了当地居民就业的同时,提升了广东省整体地区的居民收入。当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家庭收入会随之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也相对较高。

从广东省统计局数据了解到,广东省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支配收入是45180元,到2009年年底为止已达到59481元,其中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逐年提高,可见广东省城镇居民未来消费方面可支配的潜力巨大。

2.消费品价格

商品的价格是影响人们消费的重要指标,对于广东省普通的居民来说,他们更加趋向于实物型消费,在满足家庭生活需要同时,向服务型产品拓展。总体来说,“物美价廉”的产品还是会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欢。在改革开放前后,广东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和结构是有明显变化的,从人们购买吃穿用产品占主体,到如今广州、深圳、珠海一带人们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足以看出随着经济的迅速增长,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巨大改变。当沿海一带人们的工资提升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加,购买的产品也越来越多,但不得不说如今的消费品价格也在不断上升的,这与经济发展和货币的通货膨胀都有一定关系。

(二)社会因素

1.居民闲暇时间

城市生活成本的增加,人们的压力也在不断上升,大众市民忙于生活和工作,每年真正用于体育锻炼、文化学习、艺术培养等方面的消费很少,多数居民消费局限于商场购物,以实物型的消费为主要形式。对于已组建家庭的年轻人来说,他们面临着房贷、车贷、信用卡还款的压力,面对这些压力,普通的上班族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加班,增加个人收入上,对体育锻炼、文化学习、艺术培养等这些方面的消费少之又少。因此,在广东这个高速发展的地区,人们的生活节奏都比较快,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是以牺牲了人们闲暇时间为前提的。但相较于改革开放前,广东省居民的消费水平呈直线上升趋势,彩电、空调、小轿车、珠宝等80、90年代的奢侈品,如今都成为了小夫妻组建新家庭的必须品。

2.消费心理因素

消费心理受到原始生存环境、成长状况、工作收入等条件影响,普遍认为,当收入水平高时,居民所购买的实物型和服务型产品都会比较上档次,因此该居民的消费心理受家庭收入影响的比重较大。横向来看,在广东地区深圳、广州两个副省级的居民消费水平要比汕头、佛山、東莞等地市级城市居民高,一些私营企业主要比普通上班族消费水平高,这种消费心理和结构多数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纵向来看,1997年后的广东要比改革开放前的广东经济翻一倍,居民的消费心理从原来的以实物型消费逐渐向服务型、欣赏型消费过渡,如今的广东省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总之,从目前广东省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和经济发展来看,未来的广东省城镇居民消费具有无限大的潜力,消费结构的改变也会促进市场的繁荣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优化广东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对策

(一)提升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速度

经济发展是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经过37年的努力,中国经济赶超英国、德国、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这些世界瞩目的成绩实属不易。广东作为我国经济强省,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贡献,不仅带动了广东周边地区的发展,而且引领着其他地区居民的消费行为。珠江三角洲作为我国最早开放的地区,90年代一批工业企业的入驻活跃了整个广东市场,提升了居民的收入,迅速开发了人们在吃住行等方面高科技消费方式。特别是近年来互联网所带来的电子商务的发展,使珠江三角洲地区生产的产品足不出户即可远销他国,在世界各地都可以看到“中国制造”的字样。经济的繁荣发展,促使了广东居民消费水平提高,从目前各省市居民消费情况看,广东省居民每年消费指数要于其他省份,其中用于生活必需品、文化教育、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占主要部分,娱乐享受消费呈上升趋势。

(二)关注不同的消费群体

从收入角度分析,消费群体主要分为中等、一般和低收入家庭三个阶层。在广东消费结构中,中等收入家庭是拉动消费的主体,他们大多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生活质量较高,除生活必需品外,欣赏型和服务型消费占多数,这个阶层的人群随着企业越来越规范,人口数量在不断在增加;一般家庭目前仍是广东省消费的最大群体,这部分人群以外来务工人口居多,日常生活必需品是他们主要消费产品;关注低收入家庭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的基础,政府应该出台一些政策,如增加就业、资金补助等增加低收入人群的收入,促进居民消费结构的调整。

从年龄层次角度分析,30-45岁城镇居民是消费主体,对生活必需品、文化教育、艺术培养、精神娱乐方面的需求程度较高,直接促进了市场的繁荣。这是因为这部分人群具有稳定收入,具有较强的购买力,更加注重文化熏陶和精神享受。50岁以上人群则注重对身体的保健,每年花费在医疗保健的费用较高。

(三)完善消费领域

改革开放30多年,广东人民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了如今经济的腾飞,但在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遗留下来一些问题需要思考,如环境如何改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于城市发展规模。良好的环境能够带给人们好心情,使大家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深圳、广州等地城市规模在不断扩大,外来务工人口不断增多,原先的公共基础设施必须得到改善,这样才能够跟得上城市发展的步伐。降低供应商产品差价,完善公积金购房制度,减少贷款利率等都能够进一步促进居民消费,完善和扩展消费领域需要政府、企业、居民的共同努力。

(四)倡导合理消费

一个地区消费水平能够折射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人们都在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满足人性享受的欲望,但马克思强调希望“多方面享受,就必须有享受的能力”。这句话的意思是提倡居民合理消费,虽然国家和政府希望通过拉动内需的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但消费时一定要根据居民自己的实际能力,反对无底限的透支信用卡,最终导致无力还款或“拆东墙补西墙”的局面。在自身能力基础上,增加家庭可支配收入,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培养、登山运动、消遣性消费等,注重精神文化的方向发展。

(五)调整消费结构

“吃穿用住行”五个字足以概括人们的消费情况,在70-80年代,居民将“吃穿”放在首位;到90年代,彩电、洗衣机开始走进百姓家庭,居民追求家庭“用”品的满足;近年来,“住行”成为占居民消费比例很大部分。例如一对情侣在谈婚论嫁时,女方会要求南方买房,购买成了结婚的“刚性”需求,这就导致了房地产行业迅速膨胀,居民大多数积累只是为了一辈子买一个房,对其他产品的消费力减弱。调整消费结构是个艰难的工作,需要政府、公民、企业多方面的配合,促进居民消费的良性发展,需要从正确引导居民消费观念开始。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一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直接影响到该地区居民的消费水平,广东是我国最先开放的南部省份之一,以其地理优势,率先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形成一个巨大的经济圈,然后再向其他地市扩展。近年来,广东省城镇居民收入明显提高,其中用于生活必需品、医疗保健、文化教育三方面费用占家庭总支出比例逐年升高,可见广东省地区居民消费潜力巨大。

参考文献:

[1]常静娟,钱乃雨.广东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趋势及对策研究[J].决策探索,2010 (12):12-16.

[2]王秋月,付海洋.中国城镇居民食品消费与食品物流保障研究[J].消费经济,2013 (01):15-20.

[3]程家鑫,张成林.广东城镇居民消费趋势与启动对策研究[J].统计与预测,2011 (02):16-19.

猜你喜欢

居民消费
房价上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性支出研究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性支出研究
城乡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波动相关性的差异分析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趋势实证研究
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1%
少数民族地区居民消费结构研究
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2%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