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鸿海并购夏普如何启示中国企业

2016-03-29陈言

瞭望东方周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液晶屏郭台铭代工

陈言

并购的一大障碍,来自日本式的“地方保护主义”

2016年3月2日傍晚,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的私人飞机再次降落在大阪关西国际机场。这是2016年以来郭台铭第四次来日本,目的是再次谈判鸿海并购日本夏普公司的事宜。

进入21世纪以后,日本曾引以为豪的家电企业相继出现巨额亏损,相当多的业务被转让给了正在迅速成长的中国企业。

2010年,被松下电器并购的三洋电机将其家电业务转让给了中国海尔集团。日本最大的电脑企业NEC也在同一时期将其电脑业务与中国联想集团合并,成立联想NEC电脑公司,联想为大股东。不久前,更有一家日本财经媒体披露未经证实的消息说,日本东芝公司打算把冰箱、洗衣机等“白色家电”业务出售给中国美的集团。

在这些并购案中,鸿海对日本夏普的并购不但出资巨大,而且一波三折,意外频发,特别值得“出海”的中国企业研究借鉴。

“八大金刚”进入衰老期

日本国内一直号称有综合机电厂商“八大金刚”——日立、东芝、松下、三菱电机、索尼、富士通、NEC和夏普。近年来,这些曾经雄霸世界市场的日本著名家电企业相继发生经营困难,出现赤字是普遍现象。

这其中,部分原因源自企业自身管理和营销上的问题,但也跟家电行业整体的变化有关。“八大金刚”中的一家企业,其总裁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直言不讳地指出:“研发、生产、销售整个过程‘一站全包的综合机电企业,已经走过了盈利丰厚的阶段,进入了衰老期。”

这八家企业中,有几家通过转型渐渐走出了困境,但夏普的经营状况相对不尽如人意。

过去几年中,夏普基本还是以做电视机和小家电为主,捎带涉足空气净化器和光伏产业。但电视机行业上的亏损,大大拖了企业的后腿,使之很难东山再起。

同样生产平板电视的另一家日本企业中的资深人士告诉本刊记者,夏普在平板电视上投资过多,但销售情况不理想,“估计他们的设备使用率不会超过30%,不亏就怪了”。

可以说,超出企业承受能力的投资,再加上企业内部剧烈的人事变动,让夏普公司处境艰难。

鸿海为何对夏普锲而不舍

其实,早在4年前的2012年,郭台铭的鸿海集团就已经看到夏普公司的经营危机,并有意入股。

当时,夏普一方面向鸿海提出以每股550日元的价格出售部分股票,另一方面又以每股290日元的价格将股票卖给其劲敌韩国三星公司。因此,鸿海最终未能实现对夏普的并购,但郭台铭使用个人资产660亿日元入股夏普的堺液晶屏工厂,介入了夏普具有技术领先优势的液晶屏业务。

一位数次采访过郭台铭的日本记者在报道中透露说,2012年郭台铭个人入股夏普液晶屏工厂之后去实地考察,发现大量等外品堆积在仓库中,大吃一惊。郭这才知道,液晶屏的成品率低,加上最新的生产线建好后开工率不足,亏损严重,夏普必然面临更大的危机。

如他所料,连年亏损,不断靠银行融资勉强生存的夏普,到2016年3月需要偿还的银行债务已经接近5000亿日元。到了这个时候,不论是为了解决企业负债的燃眉之急,还是消化过剩设备、让企业经营走上正轨的长远目标,夏普都不得不靠外部的力量了。

郭台铭为什么对夏普如此锲而不舍?

日本家电行业评论家新庄告诉本刊记者:“现在国际经济局势变化很快,一直做代工的鸿海——或者说中国人更熟知的富士康——也致力于转型,希望自建品牌,提升研发能力。并购在液晶屏等领域具有技术领先优势又经营不善的夏普,会是一个很好的转型契机。”

而夏普方面,也急需一位像郭台铭这样实力雄厚又敢于决断的企业领袖,于是双方迅速进入并购的实质性谈判阶段。

日本式“地方保护主义”

并购的另一个障碍,来自于日本政府。

尽管“八大金刚”都出了问题,但日本政府还是希望“肉烂在锅里”,让这些著名品牌尽可能保存在日本,不被外国企业收购。

多重原因让夏普公司处境艰难。图为2016年2月25日日本东京一家商场内夏普电视柜台

日本经产省为此在2009年成立了一个基金——“革新机构”,致力于保护日本大企业的竞争力,及扶持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夏普出现危机后,“革新机构”曾考虑,将夏普的液晶屏业务合并到其新成立的液晶企业“日本液晶”(JDI)中去,以此把这项领先的技术部门保留在日本国内。夏普的家电业务,则可以分离出来,合并到与东芝等企业中去。

但是经产省的这个计划并没有能够顺利实施,原因在于,夏普的液晶屏尽管目前评价不错,但其技术是否具有独到特点和未来的领先潜力,日本的专家们评价不一。

很多专家认为,夏普在液晶屏方面只是具有全面技术,但在今后可能会普及的有机EL技术等方面,它与松下和索尼相比,并不占多大优势,不值得国家花巨资保护。

日本科技评论家汤之上隆更是指出,“保护破产大企业”的思维方式本身已经过时——“在家电业走过最高峰以后,按照30年前的思路去保护这个夕阳产业,缺少现实意义”。

如此一来,日本经产省最终松口,允许外资收购夏普。

意外的“偶发债务”

就在正式协议快要签订之前,又出现了新的意外情况——夏普方面突然拿出了一个3500亿日元的“偶发债务”清单,让鸿海大吃一惊,原定2月29日签订的合同,只能延期到3月中旬以后。

事发后,鸿海的财务团队就此进行了将近一周的审计,截至记者发稿时,还未有正式消息宣布。但日本媒体最新披露的消息是,3500亿日元中真正会成为债务的,大约只在500亿日元上下,是鸿海可接受的金额,双方仍有可能达成协议。

郭台铭已经表示,如果并购完成,将向夏普注资450亿日元,重振其白色家电和手机业务,与此同时,剥离其竞争力不强的复印机和光伏业务。

很明显,鸿海将此项并购视为企业转型的新起点。目前,鸿海的代工业务虽然能够保证稳定的收益,但盈利率并不理想,况且能够做代工的企业今后还会不断出现,不具备独家竞争力。夏普则是一家“百年老店”,尽管因为近年经营不善出现危机,但研发实力仍然很强。

与此同时,白色家电和手机也是夏普的重要业务,即使鸿海仍然专注于为苹果等企业代工,也可以提供液晶屏、电子元件方面更多的代工可能性。

为企业长远计,即使付出1万亿日元(约100亿美元)甚至更高的代价,鸿海仍然认为是一项合算的投资。

猜你喜欢

液晶屏郭台铭代工
陈时中抛出“代工议题”
台积电积极扩大代工订单
三星开设芯片代工业务研发中心
基于FPGA的车内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一种消除液晶屏高温MURA的工艺研究
基于单片机的点餐系统硬件设计
基于机器视觉的液晶屏字符缺陷检测系统设计
郭台铭:喜欢用没有退路的人
郭台铭:喜欢用没有退路的人
把订单分给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