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化趋势下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2016-03-29杨要杰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科学研究职业化辅导员

杨要杰

(河南教育学院 学工部,郑州450046)

职业化趋势下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杨要杰

(河南教育学院 学工部,郑州450046)

职业化趋势下,提升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意义重大。结合当前高校辅导员科研现状,文章从辅导员科研能力的科学内涵及构成要素出发,提出应从社会、教育部门、高校、辅导员自身等四个方面着力,为辅导员提升科研能力营造氛围、创造条件、搭建平台。

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路径

近年来,国家各级教育部门及高校高度重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多次出台文件和政策,支持鼓励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尤其是2014年3月《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下称《能力标准》)的颁布实施,在推动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进程的同时,也对辅导员的科研能力提出了新要求,辅导员唯有从事务性向研究性角色逐步转变,才能适应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新趋势。由于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和多变性,目前高校辅导员的科研状况还不尽人意,存在科研氛围不浓,科研意识不强,科研投入(包括经费、精力、专业指导与培训)不足,科研成果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1]。因此,在高校辅导员职业化趋势下,提升其科研能力势在必行。

1 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的必要性

高校辅导员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提升辅导员科研能力,不仅是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发展的新要求,更是缓解辅导员职业倦怠,实现辅导员自我价值的现实需要。

1.1 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发展的新要求

2012年3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建设一支高水平思想政治教育专家队伍,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能力标准》对辅导员进行“理论与实践研究”提出了明确要求,这就需要高校辅导员不断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方法,掌握开展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技巧,不断提升科学研究能力和水平,才能逐步适应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

1.2 缓解辅导员职业倦怠,实现自我价值的现实需要

高校辅导员工作事务多,压力大,待遇低,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这种职业倦怠不仅影响辅导员工作的积极主动性,还会降低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辅导员自我价值的实现,体现于培养的学生能够全面成长成才,要实现这目标,就需要辅导员以更好的心态,更佳的状态,积极开展学生工作的科学研究,成为学生工作某一方面的专家,在提升工作水平中实现自我价值。

2 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的科学内涵

学术界关于辅导员科研能力的论述很多,如上海理工大学沙军曾指出:“辅导员的科研能力主要表现为辅导员能通过对实际工作中积累的第一手资料和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归纳、理论分析,探索工作规律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和方法的创新,进而形成能够指导实践的研究成果,提升后续实践能力。”[2]东北师范大学柏路曾提出:“辅导员的科研能力,是指辅导员根据自己所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需要,在打牢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掌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方面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决策咨询研究和调查研究的技能和水准。”[3]还有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的张新国、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的肖寒等,均对辅导员的科研能力的概念有过论述。综合以上观点,笔者认为辅导员的科研能力,指辅导员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通过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将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总结的规律提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并对探索出的学生工作规律和方法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它是辅导员开展科学研究的技能和水平的一个显性标志。其构成要素应包括资料收集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信息加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的能力,论文写作的能力等。

2.1 资料收集的能力

资料收集能力是指辅导员在大量繁杂的资料中收集真实可靠、有效资料信息的能力,它是辅导员开展科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辅导员不仅可以通过文献资料收集材料,也可以通过实地调查,或者现代网络媒体收集材料,还可以通过访谈交流、问卷调查等手段收集材料。

2.2 发现问题的能力

发现问题的能力是辅导员在日常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中,发现并提出有价值、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问题的能力。辅导员可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与探索,结合有关理论热点和学科发展趋势,发现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的一些问题。

2.3 信息加工处理的能力

信息加工处理能力是指辅导员在开展科学研究过程中,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加工处理,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提炼出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它是辅导员在收集整理材料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深加工的一个过程。

如果是在第二个7天内漏服超过12小时:前面如果不曾漏服,直接补服并继续服用即可。如果已经漏服过一次,参照第一个7天方案。

2.4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指辅导员在收集整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这些材料进行深加工,并运用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分析问题的前因后果,分析问题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从不同角度,或者不同的侧面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与措施的能力。

2.5 逻辑思维的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是辅导员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既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秉承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态度,对研究对象进行比较、归纳、综合、概括和推理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辅导员开展科学研究必备的能力。

2.6 论文写作的能力

论文写作能力是指辅导员将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直接或间接地用文字呈现时,做到观点明确、层次清楚、结构严谨、逻辑清晰、格式规范、表述得当的一种能力。

3 提升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

《能力标准》中再次明确了高校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鉴于辅导员身份和工作岗位的特殊性,提升辅导员的科研能力,既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专任教师,又要与一般管理干部区别开;既考虑辅导员科研现状及影响因素,又要结合辅导员工作的实际。应分别从社会、教育主管部门、高校、辅导员自身等四个方面着力,为高校辅导员提高科研能力营造氛围、创造条件、搭建平台。

提升辅导员的科研能力是辅导员职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新要求。因此,研究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问题,必须建立在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和职业能力建设的基础上,否则,研究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问题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要提升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首先需要凝聚社会共识,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大力宣传高校优秀辅导员的先进事迹(如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让全体社会成员了解、认识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内容和职责,从而尊重辅导员职业,逐步形成有利于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全新观念,为辅导员职业发展积极营造良好氛围。

3.2 教育部门要提供政策保障

教育部门应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话语权,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积极运作,持续关注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适时出台相关政策,如适时考虑出台针对高校辅导员开展科学研究的政策,为辅导员开展科学研究提供政策保障。首先,教育部门要充分利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辅导员工作研究分会的职能,通过举办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年度人物评选、辅导员骨干培训班、辅导员工作现场会、学生工作案例研讨等载体交流工作经验,总结学生工作的规律和特殊性,提升高校辅导员的理论研究水平和实践能力。其次,教育部门要进一步扩大辅导员培训、研修的力度,适时增加省级以上一线辅导员参加培训的机会与名额。最后,教育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确保政策措施落实到实处。近来年,教育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政策机制,但执行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教育部门要加大对各地市及高校关于辅导员政策执行的监督检查力度,一方面及时掌握各地市及高校的执行情况,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另一方面对各地市及高校也是一种督导。

3.3 高校要努力保驾护航

辅导员作为大学教师的特殊群体,担负着开展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在高校的改革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作用。因此,高校应高度重视辅导员的科研能力提升问题,通过搭建“四大平台”为辅导员开展科学研究保驾护航。一是搭建科研基础平台。通过建立辅导员科研专项基金,加大辅导员科研资金的支持力度,鼓励其申请课题,发表学术论文,加强科学研究;设立辅导员开展科学研究的机构,如辅导员工作室或学生工作研究办公室,定期开展学生工作案例研讨交流,及时关注学生工作前沿动向,并进行调查研究,在研究中不断实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理论,用更好的理论指导实践;积极鼓励辅导员继续深造,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学位,提升学历层次,为开展科研工作奠定理论基础。二是搭建学术研究平台。高校可根据辅导员兴趣爱好及研究方向,组建党团建设、学生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危机事件处理管理、就业指导等方面的科研团队[4],形成科研合力,改变“单兵作战”局面。三是搭建科研制度平台。高校要建立健全辅导员科研管理制度,激励机制,不仅要将辅导员的科研成果纳入指标考核体系,还有将辅导员的科研成果与辅导员的评优评先,职务晋升关联,充分调动辅导员开展科学研究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四是搭建科研氛围平台。高校要着力为辅导员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定期组织辅导员开展学术、经验分享交流活动,以此激发辅导员科研兴趣,提高科研动力,提高科研成效。

3.4 辅导员应发挥主观能动性

辅导员的主观能动性是科研能力提升的内驱动力,因此辅导员应充分认识开展科学研究对学生工作的重要性和对自身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主动加强理论知识储备,自觉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增强理论素养。注重加强科研意识培养,不断增强科研素质。走出“机械性”重复劳动的误区,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意识。辅导员要善于抓住学生工作中典型案例,不断进行反思总结,形成解决典型问题的有效思维模式,举一反三,不断改进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提升科研能力。

[1]胡培培.试论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的培养[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2).

[2]沙军.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的现状及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2013(5).

[3]柏路.关于提升辅导员科研能力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2(10).

[4]陈九如,等.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的现状分析与提升路径[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4(4).

责任编辑 周丁力

G645

A

1674-5787(2016)02-0098-03

2015-12-15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2015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职业化趋势下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5-GH-224)的研究成果。

杨要杰(1979—),男,河南教育学院学工部,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10.13887/j.cnki.jccee.2016(2).28

猜你喜欢

科学研究职业化辅导员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欢迎订阅《纺织科学研究》
纺织科学研究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纺织科学研究
关于完善军代表职业化制度的思考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职业化建设解决村官带头乏力问题
中国篮球职业化发展探析
职业化院长尚无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