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草莓果实采后主要病害及贮藏前保鲜技术

2016-03-29张会芳

现代农村科技 2016年18期
关键词:保鲜草莓病害

草莓果实采后主要病害及贮藏前保鲜技术

草莓口味鲜美,营养价值高,极受人们喜爱。但草莓果皮极薄、组织娇嫩、柔软多汁,采摘、搬运和贮藏过程中易受机械损伤,从而腐烂变质。本文介绍了草莓采后主要病害,并提出了若干草莓采前保鲜技术要点。

草莓;采后病害;保鲜

草莓口味鲜美,营养价值高,极受人们喜爱。近年来,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加,草莓产量呈现迅猛上升之势。但草莓果皮极薄、组织娇嫩、柔软多汁,采摘、搬运和贮藏过程中易受机械损伤,从而引起草莓腐烂变质;同时草莓果皮表面存在大量的微生物,常温下放置1~2 d就开始变色、变味,腐烂变质,失去商品价值。由于贮藏保鲜的限制,大多数草莓仅于本地销售。由于上市时间、地点集中,消费量有限,致使草莓大量腐烂,不但浪费资源,污染环境,而且对草莓种植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影响种植户的积极性。遗传背景决定了草莓生长和果实质量的先天基础,气候、土壤、肥料、灌溉、栽培管理及采后处理等则是影响草莓生长、果实质量与贮藏性能的后天因素。因此,草毒果实采后损失主要是由微生物浸染造成的腐烂,研究草莓采后贮藏保鲜技术对提高草莓商品价值十分必要。

1 草莓采后主要病害

1.1草莓灰霉病。草莓灰霉病是草莓采后最常发生、最有破坏性的病害,发病率和危害性均呈上升趋势,研究发现草莓采后由灰霉病和软腐病造成的腐烂占96%。草莓灰霉病在种植期和采收后均可发生,尤以采后发生普遍。花瓣、萼片、果柄处均有发病,但以果实发病为主。无论果实有无伤口,病原菌均能侵入。侵入后并不马上发病,而是潜伏至果实成熟且环境条件适宜时发病。高湿是适宜发病环境条件之一,利于病害发展,花期多雨则病重。症状初期表现为果上病斑凹陷,后期病部密生灰色霉状物,稍一触动就如烟雾状飞散。

1.2草莓炭疽病。炭疽病是引起草莓果实腐烂的主要病害之一,常表现为潜伏侵染。病菌可侵入未成熟果实中生存。温度影响该病孢子的萌发和潜伏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30℃。该病病斑为圆形至近圆形,病斑呈水渍状,褐色至暗褐色,中间下陷。病斑在潮湿条件下常有粘粒,粉红色至桔黄色。

1.3草莓软腐病。草莓软腐病又称黑霉病,由腐生性强的黑根霉菌引起,该菌由气流传播。该病是草莓贮运中的重要病害,采收后不及时处理的果实易遭受侵染。多雨年份往往在结果期开始在田间造成危害。果实堆放易导致严重发病。发病果实病斑初期表现为水渍状、淡褐色,后褐色加重,迅速变软腐烂,淌水,形成灰色绵霉状物带,夹带黑点霉斑,故亦称“黑霉病”。在采收、贮运期间,碰压伤较多,发病就严重。

1.4草莓疫病。疫病又称红心病,是需要注意的一类病害,虽然分布不是很普遍,但造成的危害比较严重,环境湿度大时利于该病发生。成熟时发生腐烂,果实上有灰褐色水渍状病斑,表面无光泽。湿度大的条件下,病斑上长出白色霉状物。病果果肉腐烂,灰褐色,具腥臭味;干燥时的条件下,病果干缩,成褐色僵果。

2 采前保鲜技术要点

2.1选用适宜栽培制度。2014年,我国草莓栽培面积约113 300 hm2,大部分为露地栽培。露地栽培草莓一般成熟较迟,并且成熟期气温相对较高,必须及时进行冷藏或加工,否则会导致果实迅速腐烂。可利用冬季自然低温保存新鲜草莓,这也是减少果实腐烂损失的主要措施之一。因此,有条件的地区应积极发展反季节草莓生产。

2.2选择适宜品种。草莓品种不同,耐藏性有很大的差异。宝交早生、鸡心、戈雷拉、狮子头、布兰登宝、绿色种子等是较耐贮藏运输的草莓品种,而四季草莓、春季等品种则耐贮性较差。尽管遗传背景是草莓生长和果实质量的先天基础,但气候、土壤、肥料、灌溉、栽培管理及采后处理等也是影响草莓生长、果实质量与贮藏性能的重要因素。选择耐贮运品种是减少草莓果品损失的重要保证,选育草莓新品种时,应将果实耐贮藏性能作为育种目标之一,有利于不断地推出耐贮藏性强的优质草莓新品种。

2.3加强田间管理。草莓果实采后腐烂主要由微生物侵染造成,一些草莓果实从受侵染的叶部、土壤中感染病菌,另一些从鸟、昆虫等咬伤处感染。采收前及采收时感染的果实即使有很微小的斑,采后5℃下7 d也会腐烂变质,并且生成的菌丝会感染邻果,使其腐烂蔓延。引起草莓果实采后腐烂的微生物大多来自田间地头,于草莓采摘前通过空气或土壤接触感染草莓。为阻止微生物与空气和(或)土壤的接触,采用地膜覆盖的方式进行草莓栽培生产,从而阻止果实与空气和(或)土壤的接触,防止感染,有效降低采后发病率。

2.4采前处理。采前处理主要指在草莓采收前通过控制环境因素及栽培管理措施提高果实的耐贮性,延长果实贮藏寿命。相关研究显示,采前增施CaCl2可减少果实水分散失,对果实采后果肉硬度下降有一定缓解作用,表现为果实呼吸速率降低,果实腐烂显著减少,有效延长其贮藏期。适宜的气候条件、生长环境、采前科学的栽培管理,均能提高草莓的耐贮性。此外,可用氯化钙溶液在草莓采收前喷施果实或采收后浸果,均可提高草莓抗损伤的能力,抑制或减缓草莓软化。

2.5适时采收。果实发育过程中没有呼吸高峰的出现,呼吸强度在成熟过程中缓慢下降或基本保持不变,此类果实称为非跃变型果实,贮运这类果实时,可适当晚收。非跃变型果实因此后熟过程不明显,草莓属于非呼吸跃变型果实,发育过程中无呼吸高峰出现,成熟期间自身不产生乙烯或有但产量很低,若果实成熟度差,则难以体现品种固有品质,因此,可适当晚收。但应把握好度,若成熟度过高,则在收获、运输过程中极易受到损伤,遭受微生物侵染腐烂而失去商品价值。一般情况下,草莓表面颜色变红时草莓的硬度较高,风味品质较佳,此时采收草莓为宜。具体来讲,适宜采收的成熟度应根据产品用途、运输贮藏条件、销售市场距离等条件综合考虑;例如硕丰是硬肉型草莓品种,如果用于就地销售鲜果,宜在果实充分成熟时采摘;如果用于远距离销售,宜在果实接近全红时采摘,不但能体现该品种应有的品质和风味,而且又不影响贮运;如果用于制作罐果,宜在草莓八成熟,即宜于着色、果实色鲜肉硬时采摘。草莓通常分次分批采收,一般每日或隔天采收1次。采收草莓果实的适宜时间是清晨、上午10:00前和傍晚,其他时间不易采收。晒热的草莓、下雨时或露水未干时采收的草莓极易腐烂,不耐贮藏、运输。

2.6选用适宜的采收方法。草莓果实的果皮极薄,非常容易受伤破损,采收时先将病劣果剔除掉,以减小病原菌侵染的可能性,减少腐烂的发生。采收时连同果柄一同采下,轻拿、轻摘、轻放。盛放草莓的容器也非常重要,最好选用有软垫层的容器。避免碰破果皮,草莓放入后,切忌翻动。果盘装满草莓后,以乙烯薄膜袋密封,迅速置于冷库冷藏。

2.7果实贮藏前处理

2.7.1贮藏前灭菌。草莓贮藏前,应杀灭携带病菌,进行灭菌防腐处理,以减少细菌微生物侵害,减少草莓果实腐烂。

2.7.2降低果实呼吸强度。乙烯直接影响草莓的贮藏品质,抑制呼吸强度,消除或降低草莓呼吸产生乙烯的浓度,可提高保鲜效果,延长草莓贮藏保鲜期。控制果实贮藏期间的呼吸强度是果实贮藏的关键所在。草莓贮藏时可人为改变气体成分,降低氧气浓度,促使草莓呼吸强度下降,一般采用专用的小气调袋进行包装。具体做法是:先将包装抽真空,之后充入由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组成的混合气体,降低二氧化碳浓度,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减缓草莓果实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速度,促进贮藏、运输过程中草莓果实的保鲜效果,提高保鲜期限。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若贮藏、运输时间较长,应注意延长保鲜期限,可将上述气体定期补充包装袋,以提高保鲜效果。保持稳定的、较低的贮藏温度,也是减少草莓呼吸强度的措施之一。温差越大,越容易失水,不利于保鲜。在草莓不受冻害的前提下,贮藏温度越低,贮藏保鲜效果越好。一般情况下,将草莓接近冰点时贮藏,保鲜期可长达1个月。

2.7.3保持较高的环境湿度。草莓失水易萎蔫,贮藏期间应保持较高的贮藏环境湿度。但随着环境湿度的增加,草莓越容易滋生细菌。因此,贮藏草莓时,不但要保持一定的环

境湿度,而且应同时注意灭菌防腐,将环境相对湿度控制在适宜范围内。

2.7.4预热处理及预冷处理。贮藏前温度预处理水果保鲜技术,因其安全、无公害的特性日益引起人们普遍关注,其中预冷是草莓进行短期贮藏的有效方式。有研究表明,果实采后预热或预冷处理,均能抑制果实呼吸强度的上升,延缓果实硬度的下降,可延长草莓藏期。以贮前50℃预热处理30 min和5℃预冷处理30 min的果实腐烂率最低。

[1]张迅甫.保护地草莓灰霉病的综合防治技术[J].北方园艺,2004(06):45.

[2]庄占兴,童建华,宋光余.草莓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J].中国果菜,2001(06):33~34.

[3]钱玉梅,高丽萍,张玉琼,等.贮前温度处理对草莓果实贮藏特性的影响 [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6,29(01):31~34.

45000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

张会芳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自主创新专项基金项目(2016ZC58);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162400410300)

猜你喜欢

保鲜草莓病害
早春养羊需防六大病害
小麦常见三种病害咋防治
葡萄病害周年防治历
果树休眠期咋防病害
不聊天,感情怎么保鲜?
爱情保鲜术
如何保鲜一颗松茸?
草莓
插花如何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