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经济视角下蔬菜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以定西市安定区为例

2016-03-29张瑾瑜中共定西市安定区委党校甘肃定西743000

甘肃农业 2016年7期
关键词:安定区菜农蔬菜

张瑾瑜(中共定西市安定区委党校,甘肃 定西 743000)

区域经济视角下蔬菜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以定西市安定区为例

张瑾瑜
(中共定西市安定区委党校,甘肃定西743000)

发展蔬菜产业,对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求、稳定物价、促进农民增收意义重大。近年来,安定区蔬菜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试通过困难和问题的分析,提出发展安定区蔬菜产业的思路和对策。

区域经济;安定区;蔬菜产业;对策

大力发展蔬菜产业,是关系城乡居民生活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民生工程,也是改造传统农业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内在要求。近几年来,安定区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抢抓国家和省上扶持蔬菜产业的优惠政策和引洮一期工程通水的有利机遇,统筹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打破传统农业生产思维定势,把发展蔬菜产业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坚持大户带动和群众自愿参与相结合的办法,给予种植户大力扶持、服务和引导,全区蔬菜产业呈现出布局相对合理、规模迅速扩大、模式不断改进、品牌初步形成、销售日臻完善、收入持续增长的强劲发展势头。

一、困难和问题

总体来说,安定区的蔬菜以高原夏菜为主,精细菜较少,高档绿色蔬菜正在尝试和探索,基本处于粗放型、规模扩张型的发展阶段,产业发展中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和问题。

(一)技术服务力量薄弱

蔬菜技术推广中存在服务人才短缺、种植手段滞后、菜农素质偏低等问题。区园艺站人员编制少,只有十几名技术人员,难以及时深入到田间地头对全区所有菜农进行指导和服务;各乡镇站所学过园艺专业的技术干部相当少,科技推广应用进村入户难,种植中存在的问题很难得到及时解决。蔬菜种植机械化生产方式研究的集成性、系统性不强,农艺与农机之间、种植环节之间、机具研发单位之间配套不够紧密,蔬菜生产效率低、用工成本高。少数菜农科技素质不高,一味追求效益,对新品种、新技术、新经营理念的认识和接受能力均滞后于市场发展速度,生产管理粗放。

(二)蔬菜连作问题突出

蔬菜主产区种植品种单一,连作弊端逐年加重,部分地块芹菜、甘蓝同一品种的连作达到十年以上,由此造成病虫危害加剧、土壤营养失衡和结构改变、肥料利用率降低、死苗现象严重、生产成本上升、产量和品质下降、经济效益下滑等诸多负面效应,严重影响了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

(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蔬菜基地基础设施由于缺乏资金扶持,老产区水利设施严重老化,新产区田间道路、水利、电力等公共设施配套不完善,致使露地蔬菜产量低而不稳;日光温室、塑料大棚设施建设标准低、不规范,抗灾能力弱,容易受雨雪冰冻灾害影响,加剧了市场供需矛盾。同时,部分新建菜地存在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空置现象,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影响到周边群众种植蔬菜的积极性。通往部分蔬菜种植重点乡镇的道路破损严重,影响蔬菜等农产品的便捷运输和销售。

(四)质量安全监管不力

在蔬菜产品源头监管监测方面,虽然已建立了安全监管机构,但缺乏必须的专业技术人员、经费、监测设备等配套措施,乡镇政府缺乏源头监管权限,监管措施跟不上,监测与追溯体系不健全,不能适应蔬菜质量安全保障的要求,很难对产地环境、农药、化肥、地膜、种子等投入品和产品质量等关键环节进行有效监管。极少数农民安全生产的意识不强,超量不当使用农药、化肥,蔬菜生产仍达不到无公害、标准化的程度。

(五)生产加工处于空白

目前,全区蔬菜产品呈现以鲜菜销售为主而加工空缺的单一式结构,除使用恒温库对蔬菜简单包装打压和速冻加工外,生产脱水蔬菜、泡菜、榨菜等为主体的深加工企业基本空白;蔬菜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弱,制约了蔬菜产业的长足发展。同时,对尾菜的循环利用不到位,处理不及时,严重污染环境。

(六)抵御风险能力较弱

全区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化程度不高,作用发挥得不充分,主要以千家万户分散经营为主,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低,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突出。部分菜农市场意识淡薄,存在“明年种菜看今年”的现象,生产带有较大的投机性和盲目性,造成部分蔬菜结构性、区域性、季节性过剩。信息中心发布信息迟缓,影响正常交易。虽然注册了安定区蔬菜品牌,但市场竞争力仍然不强,进入到发达地区超市和大宗农副产品市场的蔬菜极少,销售中仍然套用兰州高原夏菜品牌。营销水平还处于初级贩运阶段,缺少合作订单,被外地商贩压级压价的情况偶有发生,严重影响群众增收空间。

二、发展思路与对策

(一)提升技术水平,加大服务保障

要加强良种良法的集成配套,提高标准化种植水平。强化全区蔬菜科技服务队伍建设,合理增加区园艺站技术人员编制,逐步建立乡镇科技服务机构,切实解决蔬菜产业科技人员不足的现状。要加强同相关科研院所、专业院校的联系与合作,通过聘请技术顾问、邀请专家讲课、设立教学基地等形式加强技术培训,寻求智力帮助,不断提高蔬菜生产的科技含量,提升产量和品质。要加强业务指导,充分发挥区乡(镇)两级技术骨干的作用,鼓励他们深入田间地头,做好蔬菜乡土人才的培养,切实加强对菜农科学种植与管理的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菜农的科学文化素质。

(二)积极引进新品种,大力推进轮作倒茬

瞄准国内沿海市场和东南亚国际市场,严把蔬菜种籽进入关口,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研究和推广力度,积极培育一批适合我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抗病、抗逆性强的不同蔬菜品种;加强种苗基地建设,为未来发展谋得先机;组织农民采用菜—菜、菜—粮以及菜—粮—豆科绿肥等多种科学轮作模式,促进土壤改良和培肥。

(三)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增强发展后劲

要用足用好国家和省上扶持蔬菜产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针对蔬菜企业和菜农的不同情况,在努力争取中央和省、市项目资金扶持的基础上,采取贷款贴息、开展蔬菜保险、保费补贴、聚集民间资本、以奖代补等有效办法,配套完善蔬菜种植区道路、水利、电力、灌渠等公共设施,强化基础条件,强力推动蔬菜产业提档升级。按照引洮工程田间配套渠系分布情况,加大土地整理项目争取和实施力度,打破灌区地块界线,将土地平整深翻后进行重新分配,扩大有效灌溉面积,促进蔬菜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将以前建成有破损和低标准的日光温室进行改造提升,充分发挥作用,避免闲置和资源浪费。要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连片开发、抱团发展,把设施蔬菜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搞好日光温室周年生产,大力发展精细蔬菜,确保不同品种蔬菜提前上市、按需上市。

(四)加强监测管理,确保质量安全

蔬菜质量安全事关生命健康,必须从源头抓起,加强全程监管。一要完善标准体系,加强产业标准建设,大力推进无公害、绿色蔬菜产品的生产进程。二要加强产地管理,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减少化肥使用,倡导使用农家肥和有机肥,大力推广绿肥、抗重茬剂、土壤机械深松曝晒等物理技术和生态技术的应用,科学防控病虫危害;同时,加强对蔬菜种植从业人员的身体安全宣传教育,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防范手段,避免长期施用农药的潜在隐患。三要加大农药经营市场的整顿力度,取消无证经营,打击流动商贩,加大对禁用农药、假冒伪劣农药的突击检查和联合执法,确保蔬菜生产投入品的安全可靠。四要强化质量安全监测,严把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两个关口,建立覆盖原产地、加工、销售等各环节、全过程的实时跟踪监测和可追溯制度,加强对菜农和企业上市蔬菜产品的农药残留抽检,加大不合格产品处罚力度,真正打造优质、安全、健康的蔬菜产品,全力守住安定区蔬菜产业长远发展的生命线。

(五)转变发展方式,延伸产业链条

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重大机遇,积极探索适应市场化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在种植、加工、仓储(冷藏)、运输、销售等关键点,培育一批产业项目,把各个环节链接起来,做到环环相扣,打造纵向一体化和横向多元化的产业链,从而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经营体系。支持发展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每个蔬菜基地、蔬菜生产村至少成立一个专业合作社,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提高菜农的组织化程度。学习山东寿光等地的先进经验,支持、鼓励菜农以承包地、温室大棚等生产设施入股、参股,发展股份制和规模化经营。引进、培育和扶持一批竞争优势大、带动力强的加工龙头企业,抓好蔬菜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商品率。同时,鼓励与蔬菜产业发展相关的加工、冷藏、运输、销售等企业,通过租赁、合作等方式,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推动形成“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与菜农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推动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循环经济,培育以尾菜等废弃物为原料的加工企业,实现尾菜的无害化处理和利用。

(五)拓宽销售渠道,降低市场风险

要加大主导产业品牌建设力度,加强策划包装,放大品牌效应。在每年召开的马铃薯节会期间开设蔬菜产品展厅,提升宣传效果,不断增强安定区蔬菜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切实加强蔬菜市场信息服务工作,在巩固完善现有信息服务中心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与全省、全国各大蔬菜批发市场联网,做好蔬菜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预测、信息发布工作,及时反馈国内主要产地的生产状况和主要蔬菜批发市场的品种、数量、价格,以及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信息。要创新蔬菜产品销售方式,大力发展专业营销服务队伍,搭建流通渠道,扩大我区蔬菜在省内、国内大市场的占有份额;搞好订单销售,推进农企对接、农超对接,与各类超市、企业直接签订订单、合同,以市场需求引导蔬菜生产,以销定产,防范和降低市场风险,确保菜农的收入稳定;搞好电商销售,积极与阿里巴巴、京东等知名电商企业洽谈对接,借助电商、网购等平台,利用微信等新媒体,实现网上直销;搞好反季销售,紧盯市场需求和休闲娱乐文化,打好时间差,选好优势品种,搭建销售网络和实地观光采摘平台,进一步挖掘全区蔬菜产业发展潜力,真正把安定区打造成全省重要的高原夏菜种植集散基地。

(编辑:刘国华)

F326.12

A

1673-9019(2016)07-0017-03

2015-03-20

张瑾瑜(1968-),男,甘肃定西人,讲师,主要从事于政治经济学研究。

猜你喜欢

安定区菜农蔬菜
『新帮手』让菜农采收省时又省力
春季大风频繁 菜农这样防范
奇怪的蔬菜
蔬菜
定西市安定区凤翔幼儿园
定西市安定区耕地主要养分含量分析
神秘的湘西菜农
定西市安定区马铃薯新品种引进试验
蔬菜也“疯狂”
露水露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