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实施素质教育从理念到实践的思考

2016-03-28姬梅素

现代农村科技 2016年17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师生育人



对实施素质教育从理念到实践的思考

目前,在教学领域内,有两个概念最受大家追捧,一个是“素质教育”,一个是“创新”,而创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根据当前素质教育的实施现状,笔者认为:创新作为一种科学体系,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必须有一个从理念到实践的过程,它既是一次理念的飞跃,更是一次实践的飞跃,创新必须贯穿教学全过程。对于这个过程,必须有充足的认识,它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是高不可攀,既要坚定信念,又要努力实践。没有汗水和智慧,缺乏理念和实践,就谈不上素质教育的成功。

1 充分认识实施素质教育的艰巨性

1.1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作为素质教育的灵魂——创新,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走进了教学管理者和教师的大脑。其中仍然存在不少阻力需要我们一一击破。比如,应试教育的观念和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不是容易摒弃的;以分数视成败的思想和行为在学校管理中仍在占据着一定的位置;对学生高密度的时间安排,在某些学校尚未得到彻底改变;“平时考试要‘严’,升学考试要‘宽’”所起的负面效应仍扭曲和困扰着个别教师的心理。

1.2“三中心”教学,仍在部分教师的教学中占主导地位,素质教育缺乏与之适应的载体,创新,在课堂教学中尚未提到日程上来。教师独角戏,学生登台难;难以逾越教材知识的束缚,只增加做题数量,新知识进不来;课堂教学缺乏机制,缺乏创造条件,缺乏环境和氛围。

1.3陈旧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在个别教师身上顽固地不愿离去,使素质教育缺乏先进科学的运作机制,创新失去了力行操作的保证。主要体现在三方面:①“灌”字根除难度较大;②“改”字改进幅度不大;③“僵”字扭转的决心有待加强。

2 素质教育由理论到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以上可知,个别学校存在着应试教育的管理模式,个别教师存在着应试教育的心理障碍,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发展,致使“减负”不是减不下来,就是放任不管,“提质”不是提不上去,就是根本不提,固守着应试教育的思维惯力左右摇摆。

2.1认识上没有达到高度

2.1.1以创新作为灵魂与动力的素质教育,是实施21世纪大教育观的一种更新和变革,是关系到民族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大事,是重新审视办学理念、育人方向、人才标准的在提高。创新,必须作为教学主过程的精神支柱和行为支点。认识上有没有达到这种高度,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成败。

2.1.2以创新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从理念、知识到实践的完整体系。掌握这个工程,把握这个体系,需要一个非常自觉而又艰难的过程。认识不到这个过程的必然性,就会造成行动上的盲目性。

2.2实践中缺乏思路。“没有思路,就是死路”。这是许多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共识,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经验结晶。

2.2.1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就是我们推行素质教育总体思路的指导思想,否则,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创新人才,就失去了理论基础。

2.2.2创新,作为一种体系,从创新理念的更新、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品质的养成、创新机制管理模式的构筑、创新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到一个完整体系的形成,每个环节都必须经过艰苦的实践努力和顽强的实践探索,才能形成规范的和有可操作性的运行态势,否则,所谓的两个飞跃都会落空。

2.2.3素质教育的思路,应把握住几个主要要素:①创新从理念到实践都必须成为灵魂;②立世德为首,德育建设必须成为核心;③问题、悬念、课题必须成为深化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并贯穿于全过程;④师生均成为教改的主人,实现“双武装,一提高”,即用科学理论武装师生,用高新科技知识武装师生;提高以道德建设为中心的、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品德修养。

2.3操作上缺乏力度。素质教育,对每一位师生来说,对每一个学校来说,都是更深层次的认识和探索。缺乏力度、缺乏载体、缺乏决心,都会使素质教育成为空谈,也很难跳出“穿新鞋、戴新帽,中间还是老一套”的应试教育的畸形态势。我们所说的缺乏力度,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①理念把握和改后验收,尚未成熟和衔接,缺乏一致性;②转变观念到品质养成,尚未锲而不舍,形成制度,缺乏坚韧性;③载体与方法,仍处于认识阶段,尚未真正启动,缺乏实用性;④排除干扰及创设氛围,措施尚未到位,缺乏坚定性。

3 以创新的境界努力实现素质教育从教育理念到实践的过渡

作为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标准,作为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素质教育的实施对每一位学校领导和每一位教师,均提出来更新更高的要求,故此,我们应以创新的境界,不辱使命,努力实现从理念到实践的过渡,使素质教育工作不断推出新的成果。

3.1校长是素质教育的管理和运作的谋划者和传承者,是素质教育能否实现从理念到实践过渡成功的关键。作为素质教育的领路人,校长首先要从应试教育的圈子里跳出来,提高到新境界,形成素质教育的新理念;其次,要从分数管理的应试教育的狭窄路子中跳出来,树立德育为首、以人为本的新思路,确立科学先进的管理模式及机制,更新考评机制的素质教育内涵;再次,要从高密度的高压教育和陈旧的规章制度中跳出来,创设宽松的育人环境,建立和制定“人人能成才、人人能成功”的激励措施;最后,要把“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增大素质教育中的科技含量,使教学运行载体成为教学创新的阵地。

3.2提高教师素质,不断增强教师的创新能力,不断加强一线教师的技能训练,培养一支具有创新境界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是实施深层次素质教育的根本。要坚持正确的育人方向,做到科学理论、高科技知识“双武装”,占领知识和技能的前沿;坚持敬业精神的自我塑造,做到师德和师能的“双提高”,占领教改和创新的前沿;坚持师德建设的先导地位,做到教书与育人的“双兼备”,当为教育事业成就卓著的排头兵;坚持扎实学风和交锋建设的自我培养,做到运筹能力和操作能力“双具备”,不断把自己推向新的高度。

3.3建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先进的、科学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这是形成素质教育良性运行的保证。用应试教育的管理模式去操作素质教育,无疑是管理上的失误或障碍,它的实质是“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问题。不相适应了,就要改变。

3.4确立课题,设置悬念,明确差异,寻找弥合,应成为教学领域内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及基本标志。①师生必须共同成为素质教育的主人,一个主导、一个主体,缺一不可,这是一个新课题,要有一个过渡期;②没有创新就没有素质教育。使知识、能力、技能发展为综合素质,这是应试教育转轨到素质教育的一个长期过程,要有过渡期;③工具性学科与专业性学科产生了密切交融与吻合,转化成一种新学科,这是时代和高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新科目。要掌握这些新科目,必然要有过渡期。

050200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劳动技工学校

姬梅素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师生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麻辣师生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