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美丽乡村绿化设计

2016-03-28崔潇文

现代农村科技 2016年17期
关键词:管护乡土树种



浅谈美丽乡村绿化设计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美丽乡村建设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各地农村致力于美丽乡村建设,作为美丽乡村的载体,绿化是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农村的生态建设、村容村貌建设,并且对新农村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有推动作用。目前我国农村绿化设计已逐步从单调的造林转变为注重景观设计和生态协调发展的绿化格局,正处于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时期,本文主要以乡村绿化建设为探索点,通过对农村园林绿化工作现状的分析和研究,总结了目前乡村景观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结合专业知识,探讨了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如何进行地域性园林景观设计,对乡村园林绿化设计应遵循的宗旨、应体现的价值,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方法,以供参考。

1 现有乡村绿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树种比较单一,缺乏系统规划。现有的乡树绿化中,作为景观主体的树木品种主要集中于国槐、法桐这两种,非常单一,既缺少树种相对多样化带来的景观效果,更不利于病虫害发生时的隔离和防治。多数乡村建设有一定的规划,但大多数农村的房屋建设密度较大,用于绿化建设的地方相对较少,只能在有限空间绿化,绿地之间缺少相关联系,布局较零散,随意性强,整体特点不突出。

1.2不能遵循适地适树原则,缺乏必要的养护管理。乡村绿化设计和栽植前较少考虑所栽种植物是否符合当地的气候环境。种植后对绿化植物没有进行专门管护,如防寒、防旱、防涝,防病虫害等工作。难以落实绿化建设应遵循的“三分种、七分管”的原则,绝大部分的绿化植物就是因为缺少专门的管护,出现苗木生长不良甚至大批量死亡。枯枝死树严重影响村容村貌,浪费资金投入,更影响着当地群众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信心。

1.3城市化倾向明显,缺乏乡村自然气息。一些乡村在绿化建设上没有遵循生态建设发展的规律,盲目模仿城市绿化应用的品种和栽植方式,将色块植物、开花灌木、甚至常绿树木栽植在有限的绿化用地内,致使多处地方的绿化效果趋于雷同,缺乏乡土自然特色。但在管理技术水平和投入上,又远远达不到城市的精细度,导致绿化景观效果既缺少城市绿化的精细美观,更看不到乡村自然气息。

2 乡村绿化设计的建议

2.1因地适宜,科学规划,坚持生态优先、和谐发展的原则。夏天人们在树下乘凉、小孩在树下嬉戏,这是农村多么淳朴的画面。但现状是农村这样的画面越来越少。因一味追求城市绿化模式砍掉乡土树种,种上常绿、彩叶树,盲目引进外来树种。引进常绿树、彩叶树,丰富景观效果、最初的设想是美好的,但这样规划欠缺考虑农村当地生产、生活习惯。有的外来树种因为不适应本地土质、气候温度等环境条件,在栽植、管护中投资很大,最终的景观效果却不理想,成了当地的负担。其中最突出的一点的就是引进的树种在乡村根系浅,起不到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的作用。因此,在美丽乡村绿化设计和规划中,首要的一点是因地制宜,考察当地适宜品种和选择适应本地气候土壤综合环境条件的绿化植物,科学规划品种和栽种形式,才能最终实现创造良好生态环境,绿化又美化,实现绿化建设与乡村整体建设和谐发展的目的。

2.2树种选择要适合当地环境,耐粗放管理易成活。因为乡村绿化美化建设缺乏专业的管护队伍及必要的管护投入,在乡村绿化树种选择上,必须选择耐粗放管理、病虫害少的树种。根据笔者实地考察经验,建议河北省的乡村绿化树种选择上,房前屋后可用杨树、柳树、榆树、洋槐、桃树、杏树、枣树、石榴等树种,既可以粗放管理,又易成活,不仅具有浓浓的乡土气息,又有不错的景观效果;在丰收季节,还有可观的经济效益。乡土树种具有长势快,树冠较大,病虫害较少的特点。在绿化设计之,如果能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绿化植物成活率高且专业养护所需的人力、物力投入少。为了增添景观效果,还可以选择红叶李,金枝槐、金叶榆、红叶碧桃、红叶小檗等病虫害少、适应性强的彩叶树种,丰富绿化层次和色彩。

2.3树种选择要以美丽乡村的建筑风格、乡土特色相适应。乡村建筑风格一般由庭院来体现。如庭院绿化以观赏为主,可选择合欢、玉兰、海棠、紫薇等观赏树种;如庭院以生态效果为主,可以选择核桃、红枣、杏树、山楂观花与观果兼顾的树种等。在体现乡土特色上,例如在平原坡地型的村庄绿化,当地土层肥沃,可以以用材树为主,例如杨树、梧桐、榆树等,在山区型村庄,可以以果树为主,根据当地土壤、地理环境选用核桃、苹果树、杏树、柿树等具有经济效益和观赏价值的树种。

050200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园林局

崔潇文

猜你喜欢

管护乡土树种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树种的志向
树种的志向
乡土中国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
常绿树种在新疆的应用现状
森林管护中GPS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