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间银行:一种养老服务模式的实践研究

2016-03-28夏辛萍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养老银行社区

夏辛萍

(广西科技大学,广西柳州 545006)

时间银行:一种养老服务模式的实践研究

夏辛萍

(广西科技大学,广西柳州 545006)

近年来,“时间银行”作为一种养老服务模式在我国养老服务领域被不断复制推广,引发广泛关注。文中对当前我国各地区在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等不同层面开展的关于“时间银行”运作发展模式的实践探索进行总结;对因相关政策制度不够完善、“时间银行”在发展过程中遭受的质疑进行分析;对“互联网+居家养老”理念下“时间银行”的发展愿景展开探讨,认为只有加强顶层设计,提供合理有效的政策引导和制度保障,在养老领域建立完善统一的信息平台和评价体系,才能进一步推动我国“时间银行”养老服务模式的发展。

时间银行;养老服务;实践

“时间银行”是近年来在我国许多城市不断兴起的一种养老服务模式。设立“时间银行”,在适当缓解我国养老压力、提升社区养老服务水平、提高老年人养老质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由于缺乏合理有效的政策引导和制度保障,“时间银行”在我国的发展进入瓶颈期,也引来质疑。因此,梳理与总结当前我国“时间银行”的发展和实践经验,对于摆脱当下的困境及明晰今后的方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探索——“时间银行”在我国不同养老模式中的实践

“时间银行”模式是由埃德加·卡恩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并创立的 [1],该模式已在世界六大洲26个国家的300多个社区得到应用,全世界已有1000多个类似于“时间银行”的组织。[1]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加重,时间银行模式引发学者们的关注并受到社区工作者的青睐,各地区也在不断探索符合我国本土特色的时间银行运作模式。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是我国目前主要的养老模式。“时间银行”自进入我国以来,在各类型的养老模式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运用,对我国养老服务模式的创新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1.1 “时间银行”在机构养老服务中的实践

机构养老作为一种正式照顾形式,在我国的需求呈明显增长趋势,但养老机构一般是通过招聘专业服务人才为老年人开展服务,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且作为企业(机构)——服务供给方必须保持盈利模式才能持续运营且有可能追求利益最大化,在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势下,这种社会化养老服务还不能做到全覆盖。目前我国的“时间银行”多以社区或街道为主体组织实施[2],一般情况下,在养老机构实施“时间银行”养老服务模式还不多见。在吸取许多养老机构因运营压力难以持续运作的经验基础上,经过反复思考、比较和鉴别,广州寿星大厦成为国内率先推出老年服务项目“时间银行”的养老院。经营者创办“时间银行”的宗旨是发动入住的老人们弘扬团结互助的精神,依靠大家的力量创造良好的养老环境,帮助每一个老人实现晚年的幸福[3]。该“银行”储蓄项目主要包括看护、代购物品、谈心、心理辅导、游玩娱乐、清洁卫生、病床护理等。“时间银行”自开办以来,就确定了面向社会开放的发展路径,[3]成立之初,主要是入住寿星大厦的老人到该行储存时间,后来发展到社会上一些退休老人踊跃而至。随着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也吸引了包括书画家、心理学家、歌唱演员、舞蹈老师等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积极参与,逐步开设了到寿星老年大学讲课辅导、为老年人婚姻牵线搭桥、陪瘫痪老人做康复训练、到寿星农庄栽菜种果等项目;中山大学和广州市部分中小学也与“时间银行”签订协议,以寿星大厦作为社会实践及教育基地,开展经常性的敬老助老活动。[3]从寿星大厦“时间银行”的实践经验可见,在机构内建立“时间银行”,引导老年人开展力所能及的互助养老服务具有明显的可操作性,一方面,既缓解了机构在人力资源不足方面的压力,又减省了老年人在入住期间个人支付的相关费用;另一方面,既丰富了机构内养老服务的项目,又为老年人创造了更多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

1.2 “时间银行”在社区养老服务中的实践

在针对老年人群体提供的服务中,医疗类的服务具有专业性强且需求量大的特点,对于大多数社区而言,医疗资源不足是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掣肘。一些社区充分利用“时间银行”在资源整合中的优势,对医养结合的互助养老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2014年,湖南衡阳市石鼓区以下横街社区、易赖街两个社区为试点,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实施主体,探索建立医养结合的“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新模式。目前,两社区“时间银行”服务对象主要是社区内的无收入、无劳动能力、无赡养人和抚养人、失能半失能等生活困难65岁以上的老年人,符合条件的老人,只要有需求,都可以免费申请服务;服务项目包括助餐、助洁、护理、陪聊、护绿养绿、心理疏导、法律援助、安全和技能交换等。针对高龄、独居以及生活需要照料的老年群体日常用餐困难的问题,“时间银行”还特意开设了“老年人公益食堂”,食堂可根据老人的需求,安排就餐或由“储户”提供送餐服务;服务方式为无偿提供或只收取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心理抚慰等上门服务的成本费。[4]该社区还充分整合周边高校资源,通过南华大学护理学院与银行方签订服务协议的方式,由南华大学护理学院的学生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作为志愿者完成“时间银行”前期启动工作,提供首次示范性服务,进而引导更多社区居民参与“储蓄”充当志愿者。同时,以“时间银行”为媒,社区与院校之间的互动也更加深入,社区“时间银行”成为该院学生的重要实践基地,学校也将“时间银行”项目列入相关互助养老课题开展专项研究。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实践探索,2016年衡阳市石鼓区在全区试行社区“时间银行”的新型互助养老模式。[5]从石鼓区下横街社区“时间银行”的实践经验可见,在社区内建立“时间银行”,通过整合社区内及周边的相关资源,开展针对特殊困难老年群体的帮扶具有明显的可操作性。一方面,服务对象、服务项目和服务实施主体都非常明确且具有针对性,把医疗资源有效转化为养老资源,并促进了二者之间的结合;另一方面,志愿服务的专业性得到极大提升,改善了以往志愿者因服务技能欠缺而“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尴尬局面,尤其是充分利用医学专业大学生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的专业优质志愿服务资源,筹集了可观的“启动资金”,在带动社区其他居民广泛参与的同时,也为“时间银行”后期的良性循环奠定了坚实基础。

1.3 “时间银行”在居家养老服务中的实践

伴随人口快速老龄化的是家庭规模日益小型化,家庭养老资源的日益萎缩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难以满足养老需求。1998年6月,由上海市老龄委和上海市老龄科研中心牵头研究,决定在上海试行“时间储蓄”为载体的互助养老服务,并在虹口、静安两区正式启动一项被称之为“老年生活护理互助会”的试点工作[6],作为试点之一的虹口区提篮桥晋阳居委会实施互助养老服务的时间最久、经验颇为丰富。[7]试点方案大致内容为:该互助会实行会员制度,每个会员都有一本全市通用的“存折”,可以继承也可以转让,所开展的老年生活护理互助主要采取“货币互助”和“劳务储存”两种模式。“货币互助”是指会员每年缴纳一定数额的护理互助费,连续缴满一定年限,即可在生活不能自理时向互助会申请护理资助和护理劳务。[6]“货币互助”与当前城镇居民缴纳的养老保险类似,但互助会会员需要交纳的护理互助费相对城镇居民需要缴纳的养老金少得多。在成立初期,会员只要连续15年缴纳每年365元的护理互助费,即可在生活不能自理时申请互助会给予生活护理资助,每天最多享受到4小时的护理劳务或等价的护理费用资助。“劳务储存”则是以亲自参加互助会内的老年护理劳务作为一种积累储存,在双方自愿的前提下,互助会会员平时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服务(护理劳务),其服务时间公示存档;待其将来年老或生活自理困难时,可向互助会申请享受到与自己先前储存的劳务总量和质量相当的护理服务。“时间储蓄”以协议形式考核,居委会每月检查一次,街道每半年“签证”一次。如果会员搬家后所在地没有合适的低龄老人为其提供服务,互助会将出资为会员请钟点工服务,以保证兑现会员的“储蓄”。[7]此外,该互助会除个体会员之外,也吸纳团体会员,在承担相应义务的基础上,可享有同等的权利。[6]值得一提的是,互助会在当年已实现在全市范围内计算机网络管理。从虹口区提篮桥晋阳居委会“老年生活护理互助会”的实践经验可见,在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中建立的互助会,其运作机制与“时间银行”有高度的相似性,在充分考虑精神和物质需求的同时进行了本土化改造,具有明显的可操作性。一方面,服务存兑的形式更加灵活多样,“货币”和“劳务”两种形式在存兑过程中的自由转换使储户能够根据个人需要选择参与的形式;另一方面,服务可转让、可继承的管理模式,让受益人群扩大,也可以吸引更多的个体或团体参与到循环互助中。作为民间互助组织,“时间银行”的公益性必须要面对如何“谈钱不伤感情”的现实,如果单纯从精神层面进行发动,其运营必然会陷入僵局,在发展还不够成熟的阶段,必须从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新机制出发,更广泛地调动老年人、家庭及社会参与养老服务工作的积极性。

2.质疑——“时间银行”在我国本土化发展过程中的困境

从理论层面分析可以发现养老服务“时间银行”是一个非常理想的机制。但通常情况下,经典舶来品的本土化试验阵痛在所难免,概念上的美好并不必然导致实践上的顺利,从“时间银行”在我国实践情况来看也确实如此。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在北京、上海、广州、济南等地都曾经开展过试点,但不少地区的试点都出现“雷声大、雨点小”、“叫好不叫座”甚至难以为继的境况。“时间银行”遭受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以下两方面:

2.1 时间的信用问题

时间的信用问题即存储于“时间银行”的服务时间如何兑现的问题。“时间银行”名义上存储的是时间,本质上存储的是服务,即利用时间的延续性实现服务的转移支付功能。一方面,对于“储户”本人而言,在一些地区“时间存折”能够使用的区域非常有限,一旦离开原住址,既无法“跨行转账”(接续之前的存储记录,在新的社区继续存储或兑换服务),又无法以其他方式“取现”(换取物质性奖励),致使不少“储户”因为无法“通存通兑”,“巨额存款”成为“空头支票”[2]。另一方面,对于具有关联性的不同“储户”而言,夫妻、父母、兄弟姐妹甚至亲朋好友之间能否“转账”,诸如子女存储的时间是否可以由父母支取,父母存储的时间子女是否可以继承等问题都还需要“给个说法”。由此可见,在人口流动性较强的当前社会,能否实现时间存储的接续性及服务兑换的即时性决定着“时间银行”这种养老服务模式的发展是否具有可持续性。要解决“时间银行”服务记录的延续性以及支取的便利性问题,还需要完善的制度保障和信息平台予以保障。

2.2 时间的价值问题

时间的价值问题即存储于“时间银行”的服务时间如何计算的问题。在养老服务中,由于老年人需求的层次存在差异,因此服务种类也存在很大差异,而不同服务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和劳动强度也存在差异。目前,大多数已经设立的“时间银行”在运行过程中,对于志愿服务的服务时间、内容、形式、强度并未形成统一标准,从操作层面来看,这种忽略了劳动强度和专业技能的差别只考虑服务时间的计量方式简便易行[2],然而从理性经济人视角看,不区分劳动强度而单纯以服务时间作为计量标准缺乏公平性,且对劳动强度大、服务质量优的志愿者而言激励程度降低,容易造成志愿者的懈怠。在当前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价值观念多样化的形势下,道德的强制性或约束力似乎脆弱不堪,对于一些时间价值相对较高的人,会选择直接购买服务,而非存储兑换服务。由此可见,在优质的养老服务还属于稀缺资源的当前社会,能否对养老服务内容进行科学分类、对服务质量进行合理评判、对服务时间进行准确计量决定着“时间银行”这种养老服务模式的发展是否能够实现良性循环。要解决“时间银行”时间和服务计量标准化科学化的问题,还需要对养老服务供求双方做进一步的分析和判断,制定更有效的评判标准和评价体系。

3.愿景——“时间银行”在我国养老服务领域发展的趋势

尽管目前“时间银行”在我国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阻碍,但与传统的邻里互助、志愿服务活动和有偿购买服务相比,“时间银行”集聚了三者的优点[2]。首先,它充分利用了邻里互助所独有的地域优势和心理优势;其次,它引进了激励措施,能充分整合养老服务的人力资源;再次,它在确保养老服务质量的同时,降低了购买服务的成本。因此,我们应该用更加开放的胸襟、更加包容的心态、更加宽广的视角去看待“时间银行”的发展。

3.1 顶层设计将明晰“时间银行”政策制度的方向

养老问题不仅是某个个体或家庭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因此,养老难题的化解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其中。良好的顶层设计,决定着养老事业的发展方向。在政策导向层面,2016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老龄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生育、就业、养老等重大政策和制度,做到及时应对、科学应对、综合应对。李克强总理也作出批示指出,要围绕科学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结合“十三五”规划编制实施,抓紧研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并注重可操作性。[8]此外,在今年5月27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和对策举行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相结合,坚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坚持满足老年人需求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相结合,努力挖掘人口老龄化给国家发展带来的活力和机遇,努力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9]上述信息,充分体现了国家领导人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及老龄工作的高度重视,也为今后出台更多更好的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政策增强了实施动力。

政策的支撑和引导是“时间银行”顺利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各省、地市也在养老政策和制度方面不断修改、完善,2015年7月江苏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听取审议了《江苏省养老服务条例(草案)》,草案首次提出在省内建立养老服务“时间银行”,而就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5月,全国老龄办、民政部、财政部、中国保监会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也印发了《北京市支持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十条政策》,此类相关意见、政策的出台,也无疑为“时间银行”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指引。

3.2 “互联网+”将助力“时间银行”信息平台的建设

由于“时间银行”倡导的是一种公益互助性质的行为,且由于区域间未形成统一的管理系统,因此存储的服务时间缺乏流通性,既无法转让,也无从转移,从而掣肘“时间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要想让时间银行获得长期、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保证所储存时间具有可转让和可转移的“类货币属性”[2]。在转让方面,可借鉴保险制度,允许储户在提供服务时指定服务受益人,或借鉴献血制度,让配偶或者直系亲属成为受益人;在转移方面,可借鉴当前我国的社保管理和转移制度,由转出地出具证明,由转入地接收,同时双方在网络信息平台上进行信息交换。

在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已经逐渐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面对快速到来的老龄化,全社会养老、健康服务需求不断增长,“互联网+”通过大数据对中国老年人的生活习惯进行挖掘,线上线下互动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丰富的养老服务,从而推进居家养老综合服务的规范化、制度化、便捷化、智能化。这无疑是为“时间银行”养老服务模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强大的信息平台将为“时间银行”中存储的时间转移功能的实现提供技术保障,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类似“子存父用,父贷子还”的制度实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不独亲其亲”的目的,解决养老资源不足问题,将指日可待。

[1]夏辛萍.时间银行: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新模式[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0):2905-2907.

[2]宋峰,潘峰.社区养老资源不足背景下“时间银行”发展模式研究[J].科技创业,2015(,5):63-64.

[3]王选.养老广州有一家“时间银行”[J].老年人,2001(,5):63-64. [4]http://www.chinanews.com/df/2014/06-12/6275236.shtml

[5]衡阳石鼓区“时间银行”探索养老服务新模式[EB/OL].http://news.163.com/16/0412/18/BKFK5FUM00014AEE.html.

2016-04-12

[6]上海启动“老年生活护理互助会”试点工作[EB/OL].http://news. sina.com.cn/china/9906/060447.html.

[7]马锐.大连城市互助养老服务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

[8]习近平.加强顶层设计完善重大政策制度及时科学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EB/OL].http://www.cncaprc.gov.cn/contents/2/89351. html.2016-02-24.

[9]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 展 [EB/OL].http://www.cncaprc.gov.cn/contents/2/174584.html. 2016-05-28.

C913.6

A

1671-5136(2016)03-0028-04

2016-08-19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13年度研究课题(13FSH001),2014年度广西高校科研项目(YB2014220)

夏辛萍(1982-),女,广西科技大学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老年社会工作研究。

猜你喜欢

养老银行社区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把时间存入银行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