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谁念西风独自凉
——论纳兰词中“西风”意象的内涵

2016-03-28刘海燕

昌吉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纳兰纳兰性西风

刘海燕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学与传媒学院甘肃成县742500)

谁念西风独自凉
——论纳兰词中“西风”意象的内涵

刘海燕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学与传媒学院甘肃成县742500)

纳兰词所表现的美是一种凄清深婉伤感之美,这种风格的形成,得益于他对意象的选择。“西风”是古典诗词,也是纳兰词中的重要意象。纳兰词中的“西风”意象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成为他悼念亡妻、诉说离伤和感叹兴亡的感情载体。

纳兰性德;西风;意象

纳兰性德天资颖慧、情感细腻,其词清新隽永,哀感顽艳,他的词作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1]同时善用传统的意象,他以这些意象为载体唱出自己心灵的悲歌。历来研究者对纳兰性德词中意象的分析与研究多集中在酒、愁雨、月、鸿雁、花等上面,注重挖掘这些意象蕴含的情感内涵和美学意蕴。事实上,在纳兰性德流传下来的348首词中,“风”意象出现过175次,有代表性的“西风”意象35次。

历代文人常用“西风”指代“秋风”,如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晏殊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因而“西风”在传统诗词中的内涵很多,如烦恼、如思念、如悲痛,无形无相,来无影去无踪,摸不着看不见,却可以真切的感受到它的存在。“自古逢秋悲寂寥”,纳兰词中的“西风”更是如此,尽是悲凉之味的风。纳兰敏感的神经抓住了“西风”的特性,并准确地借“西风”的凄凉来表达自己对妻子的相思、悼念,与朋友分别时的离愁别绪,哀叹古今的兴亡诉说无尽的幽怨。

一、“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无处话凄凉

在纳兰短暂的一生中,对妻子的怀念与追忆、思念和哀悼成为纳兰爱情词中的重要部分。纳兰感伤一生,以情为重,因此他常与孤独、相思做伴,声声都是血,字字皆是哀。尤其“西风”意象的使用,使其哀感之境,浸人心肺,使人卒痛难忍。

“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消息半浮沉,今夜相思几许。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如梦令》)这是一首含蓄朦胧的思念小令,以“无边落木萧萧下”开篇来写清秋景象,微雨淅沥,落木成殇,晓风残月,难尽相思。词人将“秋雨”、“西风”意象组合渲染哀愁,在淅沥不停的苦雨中,在瑟瑟的秋风中,哀怨地诉衷肠话凄凉,表达了生离死别的苦痛。夜晚晓风残月中的落寞与孤独,和着逝去的西风追随远方的人去了。

“西风鸣络纬,不许愁人睡。只是去年秋,如何泪欲流。”(《菩萨蛮》)这首词中“西风”带着凋零的伤感,是思妻念旧时的惆怅之风,西风阵阵,络纬声声,不但难以入眠,而且更令人感到忧伤,引发出对去年秋天的思念,西风凄紧,却已经无人关心冷暖,风似乎愈加吹得寒冷,心也愈加冰凉。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浣溪沙》)这首词中“西风”与悼亡相连,表达凄婉的怀念和难以言述的心痛。词人开篇用“西风”二字奠定了整首词的哀伤基调,晚风凛冽,词人独立窗前,看着一地黄叶感受着西风的寒意,在夕阳之下难免感伤,触哀景生悲情,自然的想起早逝的妻子。在斜阳里独自沉思往事,虽说是“寻常”,其实悲恸之情,早已洒遍字里行间。忆当年与贤妻的相亲相爱,红袖添香,“醉酒春睡而莫惊,赌书消得泼茶香”化用了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的故事,前一句写妻子对自己无微不至的体贴关心和照顾,后一句写夫妻二人温馨风雅的生活乐趣。而今生死相隔,再无相见,那些曾经的平常小事,现在却可望而不可及,想来就会让人心碎!

二、“握手西风泪不干”:雁字归时,悠悠诉离伤

纳兰性德不仅对爱情执着坚贞,对友情更是以诚相待,以心相交,他要“结遍兰襟”。“子之亲师,服善不倦。子之求友,照古有烂。”这是他的老师徐乾学的弟弟徐元文在《挽诗》中对他的赞美。在纳兰写给朋友的诸多词中,大多以“西风”这一意象作为载体,来表达他对朋友肝胆相照,情真意切的离愁别恨。

“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别离间。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于中好》)作者与友人别离多年之后,想象着朋友独对一盏孤灯,聆听着秋雨,百般寂寞无聊情景。进而回忆曾和友人一起雪后看山,亲密相处的美好身影,朋友的小像在缕缕沉香中清晰可见,但离别的忧伤却印在作者的眉间。这首词中纳兰表达了对诚挚友情的眷恋和一往情深的伤别之情,“西风”在此便是伤离别,以及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西风残照,倦游踪迹。廿载江南犹落拓,叹一人、知己终难觅。”(《潇湘雨·送西溟归慈溪》)这是作者送别姜西溟时有感而作的一首送别词。词中的“雨夜”“笛声”“残阳”和“西风”等意象连用,营造了一种秋的萧瑟,表达了离愁别恨以及对朋友遭遇的不平,从中可见作者对西溟的诚挚的情意。近在咫尺的高城大都竟留不住西溟,昔日你我共处优游自得之乐,此后便成为令人思念的往事了。

“向西风约略数年华,旧心情灰矣。正是冷雨秋槐,鬓丝憔悴,又领略愁中送滋味。”(《翦湘云·送友》)面对这清冷的西风,粗略算算这些年来的失意更令人沉痛,无论今昔都是气合情灰,盼望重逢却不知何时相见。“西风恶,夕阳吹角,一阵槐花落。”(《点绛唇》)好友不在身边,只得举杯孤酌,形影相吊,阴冷的西风,吹走了声声号角,吹走了阵阵槐花,却吹不走词人的离愁别恨。

“重来对酒,折尽风前柳。若问看花情绪,似当日,怎能彀。休为西风瘦,痛饮频搔首,自古青蝇白璧,天已早安排就。”(《霜天晓角》)这首词是与友人共酌而抒发的感慨,“风前柳”饱含不舍之情,西风让人憔悴、哀伤,往事如风,日夜吹不尽。人生如风,匆匆而过,烦恼却不能如风一去无踪影。这里的西风至情至性,吹醒心中的思念与哀愁,吹散知己各奔天涯。

三、“西风吹老丹枫树”:铁马金戈,幽怨叹兴亡

纳兰的老师徐乾学说,纳兰性德“于民物之大端,前代兴亡理乱所在,未尝不慨然以思”。[2]在纳兰的《饮水词》中,盛衰兴亡之情绪弥漫于字里行间,幽怨兴亡之慨叹随处可见。身为皇帝侍卫的纳兰性德,跟随皇帝出行的经历,使他对国家的理解更为深刻,对时局的变迁更为敏感。在塞上行走的经历,广袤壮美的塞外景象及历史遗迹,赋予他辛酸和孤独的体验。朝代的更替、世事的沧桑和挥之不去的羁旅之愁常常让他心存忧患,满腹愁肠。他的《蝶恋花·出塞》,将眼前的实景与历史虚实结合起来,通过“西风”等意象描写塞外古战场的荒凉景象,慨叹古今的兴亡,诉说无尽的幽怨。“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这首词作于康熙二十九年的九月,正值秋天,词人开篇就感慨古往今来的兴亡盛衰,从古至今江山兴亡都无定数,江山的轮回是不以人的意愿而发生逆转的。眼前仿佛战角吹响,烽烟滚滚,战马驰骋,黄沙遮日,满目荒凉。只有萧瑟的西风吹拂着枯老鲜红的枫树。在这荒凉的塞上留下了无尽幽怨,又平添了几分凄凉。词人由衷地表达了对国家兴亡山河无据的多重慨叹。毛泽东曾经对纳兰此词批语:“看出兴亡”。[3]“画角”“牧马”“西风”“青塚”“黄昏”这些意象群的使用营造了一种凄清怅惘的意境,构画出一幅壮阔辽远的万里山河图。“夕阳、秋雨”的叠加递进,勾起了他对历史的回顾,“满目荒凉谁可语”抒写了“今古河山无定据”的幽怨!

“又到绿杨曾折处,不语垂鞭,踏遍清秋路。衰草连天无意绪,雁声远向萧关去。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明日客程还几许,沾衣况是新寒雨。”(《蝶恋花》)这是词人奉命前往梭龙途中所写的塞上之作,描写了一副衰草连天的清秋图,“西风”吹散吹灭了多少穿越古今的美梦?词的意境悲远,感情低落。通过一系列冷色调的词,表现了词人心中的无限哀愁。只可恨那西风是一种让人难以言说的愁绪,既有吊古怀今、幽怨慨叹之情,又有浓浓的思乡念家、无限厌倦之情。

“欲寄愁心朔雁边,西风浊酒惨离颜。黄花时节碧云天。古戍烽烟迷斥堠,夕阳村落解鞍鞯。不知征战几人还。”(《浣溪沙》)词的首句即点明愁情,温一壶“浊酒”遣怀,让“西风”带走离愁、深秋时节,满地黄花堆积,面对此情此景词人不自觉地想起边塞风光,感悟“古来征战几人回”,进而伤己、怀古。“极天关塞云中,人随雁落西风。”(《清平乐》)这首词作者用关塞入云,西风苍劲,鸿雁低飞的意象,追问“如梦前朝何处也”。化用辛弃疾词句,自然浑成,表达了知音难觅的苦闷、关塞行役的艰辛、背井离乡的无奈、英雄失意的落寞以及对朝代兴衰的感叹。

此外,纳兰词中的“西风”除表达思念,怀古,离伤之外,也有着词人想要回归大自然的情趣,如《浣溪沙》:“十里湖光载酒游,青帘低映白苹洲。西风听彻采菱讴。沙岸有时双袖拥,画船何处一竿收。归来无语晚妆楼。”和着西风在小舟之上饮酒,醉心的情趣,如同听见采莲曲悠扬地在湖面吹拂,又有沙岸上美女水袖飘然,翩跹起舞,江南的美,清新淡雅,美不胜收。这里的“西风”也是温婉的,和煦的,带着江南特有的柔美气息。这是纳兰词中少见的欢愉之作,读罢这首词内心会充满美好的期待。

总之,通过对纳兰词中“西风”意象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西风”不仅赋予了传统的意义,而且承载了纳兰的种种情思,“西风”往往蕴含着悲凉、落寞、感伤的基调,成为他对妻子的相思、悼念,和对朋友诉说离伤以及对祖国感叹兴亡的情感依托。

[1]王国维.人间词话[M].上海:中华书局,2006.

[2]徐乾学.纳兰性德墓志铭[A].纳兰性德.通志堂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卷十九.

[3]袁行需.中国诗歌艺术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I206

A

1671-6469(2016)-04-0046-03

2016-04-13

刘海燕(1976-),女,甘肃省西和县人,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古代文学。

猜你喜欢

纳兰纳兰性西风
行书纳兰性德《长相思》(35cm×35cm)
古道西风(水彩)
设计师
浪淘沙·双燕又飞还
《纳兰的雪》
秋渐浓,分付西风此夜凉
纳兰性德: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
爱恨两难说纳兰
真切自然:纳兰性德悼亡词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