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白酒三十年发展报告(上)

2016-03-28马勇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北京100055

酿酒科技 2016年2期
关键词:白酒发展

马勇(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北京100055)



中国白酒三十年发展报告(上)

马勇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北京100055)

编者按:时值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成立30周年之际,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白酒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马勇对中国白酒近30年来的发展做了全面总结。征得作者同意,全文分期刊载,以飨读者。

——编者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白酒业的发展也迎来全新的篇章。在建国初的35年间,我国的酒企经过了合并重组、技术创新发展、品牌打造等几个重要的阶段,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1985年开始,我国白酒业迎来了较为快速的发展时期,主要有骨干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区域名优品牌的崛起、创新技术的深度开发、调整期及“黄金十年”繁荣期。近30年的发展,已使得白酒业成为了我国重要的国民经济增长点,并且在科研、人才队伍建设、产业集群打造、质量安全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关键词:中国白酒;30年;发展;技术;经济

1 白酒三十年发展历史概要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许多地区在私人烧酒作坊基础上相继成立了地方国营酒厂,中国白酒产业发展从此掀开了崭新的历史篇章。由私人经营的传统酿酒作坊逐渐向规模化工业企业演变,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白酒产业发展速度缓慢,1949年我国白酒产量为10.80万t,到1983年产量达到290.17万t,34年增长26.9%,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从1949年到2014年,中国白酒行业走过了65个春秋,其中能够快速发展并取得巨大成就的阶段,集中于改革开放以后的最近30年,即1985年之后。30年间,白酒行业总体来说呈现出“一张一弛”的螺旋式发展特点,即快速发展一个时期,随即进入一个调整阶段,经过徘徊和积蓄力量,再进入下一个快速发展期,表现出与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节奏。

从1949年末到1985年的35年间,白酒产业初步奠定了今后的发展基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力量准备。在1945—1950年期间,全国各地的酿酒作坊相继合并组建成酒厂,这是白酒业初具雏形的阶段。第二,技术准备。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全国开展以总结传统经验为特征的大规模白酒试点研究,包括烟台试点、茅台试点、汾酒试点和泸州老窖试点。70年代的时候,又展开了酿酒机械化改进,80年代到90年代,气相色谱分析和勾兑调味技术得到推广应用。第三,品牌准备。从1952年开始,国家陆续进行了4次名酒评选,共评出13个“中国名酒”产品,即茅台、五粮液、剑南春、泸州老窖、汾酒、洋河、古井、西凤、郎酒、全兴、双沟、黄鹤楼、董酒等。这4次名酒评选为中国白酒业进一步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品牌资产”,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今天白酒品牌的基石。

1.11985—1989年:骨干企业快速发展期

1985年,我国白酒总产量337.97万t,白酒企业990家(其中,全民所有制910家,集体所有制72家,其他类型8家;大型工业企业只有1家,中型企业36家,小型企业953家);职工人数25.14万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只有4079人);当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2.63亿元;利税总额10.67亿元。这个时期,白酒工业与整个食品工业一样,远远不能适应人民消费需要,为解决食品和工业产品供应,国家按照“以放为主”的思路进行改革,不断减少价格控制,陆续放开了绝大部分农副产品的购销价格。1988年,国务院放开13种名烟和13种名酒销售价格,价格体系改革使得资源配置向生产效率更高、产品适销对路的企业倾斜,激发了企业生产积极性,各类生活消费品产量开始快速增长。在这一阶段,白酒行业快速发展的显著标志首先和价格有关,1988年名酒价格放开之前,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剑南春、汾酒等名酒在价格上相差无几。但从1989年开始,以五粮液为首的名酒企业开始提价,改变了现状,也奠定了今后30年的价格格局。五粮液从1989年至2003年进行了4次提价,相继超越了泸州老窖、汾酒、茅台等主要竞争对手,“茅、五、剑”成为第一阵营的格局基本形成。在价格上涨仍然供不应求的大背景下,一批名酒企业开始了改扩建工程,如,茅台在1985年至1987年完成800 t/年扩建工程;五粮液酒厂于1986年第二次扩建,产量达到1万t。这一时期白酒产量持续增加,从1985年的337.97万t达到1989年的448.51万t,其间,涌现出了一些明星企业,如汾酒发展迅猛,在1985年即成为全国最大名白酒生产基地,并从1988年开始,连续多年产量位居白酒行业第一位。

1.21989—1992年:白酒行业初遇调整期

为抑制1988年末逐渐开始显现的通货膨胀,国家从1989年开始对宏观经济进行“治理整顿”,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这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第一次治理整顿。白酒行业也受到较大影响:一是部分靠银行贷款支持扩大产能的企业遇到较大资金压力;二是由于通货膨胀使得部分提价过高的产品令普通老百姓难以承受,不少酒厂销售受到严重影响。

这段时间白酒产量依然保持较低增长,但增速明显下降。在行业调整期内也有部分企业产品创新应对市场危机,如古井贡酒集团,面对市场危局,以变应变,连续推出“降度降价”“负债经营”“保值销售”策略,在全国白酒行业中率先冲出了低谷。

1.31992—1997年:名酒和区域优势企业快速发展期

1992年,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谈话”推动了新的改革发展热潮,白酒业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时期。这个阶段快速发展的除了原有的名酒阵营外,豫酒、徽酒和鲁酒板块,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地方优势的企业。

在名酒阵营中,茅台、五粮液、剑南春等开始着眼布局品牌形象和品牌价值竞争,价格竞争开始进入了正常轨道,也成为日后常规竞争手段,竞争主角是茅台、五粮液、剑南春。五粮液在实施品牌战略的同时,也不断进行营销创新,如买断经营等,1994年以后,五粮液在价格和规模上全面超过了已经连续领先多年的“汾老大”,成为白酒行业新的领军企业。

在地方优势企业阵营中,以孔府家、孔府宴、秦池等为代表的鲁酒企业,将白酒带入广告营销时代。1995年11月,秦池酒厂以6666万元成为央视标王,这让秦池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徽酒则以高炉酒厂为代表,1994年其实现利税比1993年翻了一番还多,1995年实现销售收入比1994年同期增长10倍。豫酒阵营以仰韶酒业为代表,销售量连续4年居河南省同行业之首,产销量跻身全国同行业前3名。这一阶段,白酒行业发展速度超过了以往任何年代,白酒产量从1992年的547.43万t猛增到1997年的781万t;不仅17大名酒企业得到市场经济的洗礼,一些地方优势企业也抓住了这个发展机遇期,取得了做大做强的丰硕成果。

1.41998—2003年:调整与创新

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和1998年突发的山西朔州毒酒案,从宏观和微观上使白酒行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此后,国家在产业政策层面的一系列举措,如白酒广告宣传费不予在税前扣除、白酒生产许可制度、从价和从量复合计征消费税、取消白酒上市公司先征后返所得税优惠政策,使得白酒企业雪上加霜,尤其是从量税的实施,对以中低端产品为主的企业造成了几乎致命的影响。

为应对艰难局面,白酒企业主动开展生产经营模式创新,如:1998年下半年开始,五粮液集团在五粮醇买断经营模式基础上,推出大批OEM产品,相继孕育出了五粮春、金六福、浏阳河、京酒等强势品牌;2000年,全兴推出了一个划时代的产品——水井坊,一举将零售价触及到500元价格带;泸州老窖紧跟其后推出国窖1573,树立了超高端产品价格标杆。水井坊和国窖1573的意义在于彰显了白酒市场竞争中价格的重要性,同时也开启了白酒企业双品牌运作的先河。此后,一大批白酒企业在原有品牌的基础上,纷纷推出新品牌,定位在中高价位,运作较早的代表品牌是安徽口子酒厂推出的口子窖。同时,在全方位竞争中浓香型白酒逐渐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并长期保持了这一发展趋势。

1.52003—2012年:“黄金十年”繁荣期

2003—2012年间,我国GDP年均增长10.7%,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3.9%。尤其是2010年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宏观经济的快速增长为白酒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这个“黄金十年”分为两个时间段。第一阶段是2003—2008年,这6年间白酒产业年均增速保持在2位数,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白酒增速稍缓,但2009—2012年,白酒又进入超速发展,部分企业增速超过30%,涌现出多家百亿规模的企业,包括茅台、五粮液、洋河、郎酒、泸州老窖、汾酒等;从全行业来看,这个阶段的发展是双轮驱动,一轮是全国性品牌,另一轮是地方优势酒厂,均在各自领域取得了很大成绩。

在全国性品牌中,首先是川酒板块,“六朵金花”渐次发展,其中五粮液、剑南春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全兴凭借水井坊成为阶段性样本,随后泸州老窖凭借双品牌策略、郎酒凭借多产品策略迅速壮大。川酒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地方政府的重视,反过来市场发展好了,政府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如2010年提出的四川白酒金三角思路,旨在打造宜宾和泸州两个千亿白酒基地。除川酒之外,茅台凭借超强的品牌力,不断突破中国白酒价格的天花板,为传统工艺和民族品牌树立了良好榜样,也为整个行业拓展了发展空间;洋河从2003年开始,通过综合性创新,迅猛发展,成为华东地区的发展典范。

20世纪90年代之后,在各级地方政府重视和支持下(如湖北提出6年振兴酿酒业计划,贵州提出“十二五”期间白酒作为支柱产业),地方优势白酒企业再次崛起,并显现出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扎根本区域精耕,实现区域为王;二是普遍采取双品牌策略;由于扎根本地,多数比较稳健;随后开始产能扩张,大产区、白酒集中发展园区发展较快。从消费或者产品发展来看,白酒在饮料酒中的主流地位日趋稳固,基本成为商务社交活动首选饮品;白酒产品自身也日益多元化,清香型、酱香型、复合香型以及其他个性化香型纷纷涌现,同时,白酒的价格攀升势头也更加明显,整体看,地方酒厂占据了零售价200元及以下价位,而200元以上的价位由全国性销售的白酒品牌占据;此时,白酒价格上限一直由茅台引领,茅台酒零售价格在2012年一度超过了2000元。价格不断冲高,也在社会上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使得白酒和高消费甚至腐败紧密联系在一起。随后,由于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白酒营销渠道上,出现了电商新兴渠道,各种针对互联网的个性化产品层出不穷。

这一时期,白酒产量2013年达到1226万kL,是2004年的近4倍;销售额超5000亿元,是2004年的8倍多;利润超800亿元,是2004年的13倍多;10年间,白酒行业利润年均增长率超过37%,其中3个年份同比超过50%。2013年平均吨酒出厂价4.09万元,是2004年的8倍。

1.62013年至今:深度调整期

2012年末高端酒价格开始出现下滑,2013年下滑趋势更加明显。从外部因素来看,主要是中国宏观经济再次进入结构调整期,金融危机影响依然持续,国家力行反腐倡廉,严格禁止公款消费高档酒;外部环境变化加剧了内部矛盾激化,主要矛盾是需求下降导致行业产能过剩,高端酒价格缩水严重,其下滑带来连锁反应,压缩了产品价格空间。相对于20世纪90年代的调整,这一次骨干企业并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现象,表现出企业经营更稳健,发展质量更高,白酒企业为了应对新局面,纷纷推出较低价位的产品,比如五粮液推出五粮液特曲、头曲,茅台推出仁酒、赖茅等中档价位新品,泸州老窖推出窖龄酒等;其次,企业在产品研发和推广上更加注重个性化、年轻化和时尚化。

2 白酒三十年的重要成就

30年来,白酒行业在改革开放中蓬勃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白酒骨干企业以坚持科技进步支撑产品研发和风格创新;以加强科技人才和专家队伍建设,深化酿酒工艺技术研究;以工业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手段,改造和提升传统生产模式,提高生产效率;以发挥产区优势打造产业集群不断提质增量,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以健全网络渠道、创新营销理念、塑造品牌文化,努力开拓市场;使一个古老而悠久的民族传统食品产业,实现持续快速发展。

2.1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取得丰硕成果

30年来,白酒行业已经形成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社会化科研和教育机构深度参与,产学研密切协作的科技攻关和技术研究体系,白酒生产基础性技术研究与应用技术研究取得显著成效,成为白酒行业发展的持久动力。

2004年1月,中国食协白酒专业委员会在政府有关部门和白酒骨干企业大力支持下,举办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白酒行业第一次以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发展为主题的首届中国白酒科学技术大会,会议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白酒行业在科学研究和工艺技术发展上取得的主要成就进行了梳理和分析,评选出“特大综合型发酵车间”等37项优秀科技成果,《白酒中金属元素测定及其与酒质的关系》等48篇优秀科技论文。2015年1月召开的第二届中国白酒科学技术大会对2004年以来的10年间白酒科技工作发展总体情况进行了总结回顾,评选出63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科技成果,其中包括:白酒产品食品安全风险控制和分析检测技术,白酒生产中原辅材料的贮存、处理,制曲、发酵、蒸馏、酒体处理等方面的工业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对酿酒关键微生物群系的认知、改造和优化,以及提升白酒质量风格的生物工程技术、白酒生物活性物质、风味物质和功能性因子研究,白酒包装接触材料和仓储物流,以及酿酒综合利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技术等,这些科技成果有代表性地反映了我国白酒行业和骨干企业10年来在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

1998年经国家经贸委批准,贵州茅台最早成立了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截止2014年度,贵州茅台技术研发机构已经拥有副高职称2人,中级职称9人;博士1人,硕士21人,本科18人;具备独立开展白酒产品技术研发能力,有力地支撑起贵州茅台市场开发。

四川省是白酒生产与消费大省,同时,也是白酒科技成果最为丰硕的大省,六大名酒企业均拥有省级技术研发中心,五粮液、泸州老窖、剑南春等名酒企业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其技术研究成果斐然。如,宜宾五粮液集团30年间推出了多项技术研究成果,深刻影响中国白酒产业发展。其中《特大综合型发酵车间的设计与应用》和《双开、高排酒曲发酵室的设计与应用》获首届中国白酒科技大会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以控制食品安全为目的《塑料制品迁移物对酿酒生产影响的研究》和《复糟酒机械化生产线及配套工艺研究与应用》获第二届中国白酒科技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泸州老窖在白酒技术研究上也走在行业前列,其中《国窖酒生产工艺研究》获得2004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剑南春集团作为传统中国八大名酒,技术上不断追求进步,多项科研成果居于领先地位,在行业内影响较大的科研成果有《提高尝评技术新举措一秒持值评酒法》等;全兴集团(水井坊)于1989年设立中心化验所和科研所,现有高级工程师17人,获得省以上科技进步奖的项目有数十个,其中有较大影响的如《酿酒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水井坊遗址功能微生物学特性及应用研究》等;郎酒集团无论是历史上经营比较困难时期,还是企业走向辉煌阶段,始终高度重视科研和技术开发,郎酒于1991年设立专门的科研机构,2000年成立企业技术中心,次年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其成果主要有《红花郎生产工艺研究及应用》《酱香专用调味酒的生产以及在浓香型白酒中的调味作用》等。

江苏洋河最近10年快速发展与其对技术研发高度重视息息相关,公司先后搭建省级博士后技术创新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江苏省(洋河)生物酿酒技术研究院等研发平台,独立或参与制订了多项国家产品标准,并设立科研配套机构,购置一流的仪器设备,具有面向行业开展科研攻关、成果推广、质量检测、项目咨询和工程设计等功能,以及解决行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能力。

江南大学的生物工程学院是我国白酒科研教学领域的权威学府,多年来致力于白酒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研究,针对中国白酒的特征风味、生物活性物质、风味功能微生物、风味化合物阈值、白酒的陈贮老熟和白酒中健康功能成分等进行全面研究,对影响白酒质量和生产效率的酿造关键共性技术以及生产机制进行探索,推动白酒酿造技术的传承与创新,为白酒行业技术升级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提供了极大帮助。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是我国相关行业内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国家级科研机构。长期以来,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权威专家不断采用先进技术,完善白酒微量香味组分的测定方法,深入开展名优白酒真实性研究与鉴别,对传统发酵产品的特征指标进行深入研究,完成多项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要课题;同时,担负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职责,配合政府监管部门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监督检验工作,为打击白酒市场假冒伪劣产品,维护消费者权益,优化白酒行业发展环境,做出了突出贡献。

经过30年发展,白酒行业已经建立起完整的技术平台,形成了基于市场战略的研发体系,奠定了白酒未来发展强劲技术基础。

2.2科技专家和企业经营人才团队建设成果显著

30年来,我国白酒行业一如既往抓好科技专家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为行业发展培育和储备了丰富的人力资源,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1988年,根据原国家经济委员会文件精神,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印发《关于进行一九八八年优质食品评选工作的通知》(中食质[1988]31号),具体落实第五届全国评酒会组织工作,成立了由沈怡方任组长,于桥任副组长,高月明、曹述舜、曾祖训、王贵玉为成员的第五届全国白酒评比专家组,在湖南省长沙市组织了全国白酒国家评委考核,聘任李静、韩印、李树林等44人为第五届评酒会白酒国家评委,特聘丁柏年、丁前胜、于树民等35人为特邀评委,建立和完善了我国白酒行业最具权威的感官品评专家队伍。2000年9月起,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主持,白酒专业委员会具体承办,在贵州省贵阳市和山东省淄博市召开二次第六届白酒国家评委考评会,经考核聘任白酒国家评委107人,白酒资格评委37人,组建了第六届白酒国家评委队伍。之后,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分别于2006年10月和2011年10在北京召开第七、八届白酒国家评委考评会,分别聘任白酒国家评委175人和161人,资格评委26人,特邀评委28人。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聘任的白酒国家评委是活跃在当前我国白酒感官质量鉴评和酿酒工艺技术实践领域最高水平的专家团体,受到白酒行业骨干企业高度重视,为30年来白酒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和风格特色创新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2006年6月,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在安徽省黄山市召开全国白酒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组建了由高景炎任主任委员,陈林、吕云怀、程劲松等20名行业知名专家为委员的全国白酒专家委员会,同时聘请曾祖训、沈怡方、季克良等13人组成全国白酒专家高级顾问组。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4年11月,在第二届中国白酒科学技术大会前夕,根据《中国白酒大师等荣誉称号评定实施办法(试行)》等文件精神,中国食协白酒专业委员会在全国白酒专家委员会基础上,会同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工业协会等有关机构的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经过认真评选,评定王贵玉、袁仁国等42名专家为中国白酒大师;王耀、杨强等53名专家为中国白酒工艺大师和陈佳、邢晓晰等35名专家为中国评酒大师。

在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推动下,全国各省、市食品行业组织和相关白酒行业组织积极开展了省级白酒评委和科技专家的培训、考核、评定工作,逐渐建立和完善了各地方白酒工艺技术专家队伍。

近10年来,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在剑南春、五粮液、茅台等骨干企业支持下,先后多次举办白酒酿造现代生产技术和品评勾兑技术等专题培训班,为白酒行业培养大量生产一线的科研技术人员,并应邀在福建省厦门市为台湾金门酒厂实业有限公司的科技人员专门举办了白酒工艺技术讲座,推动海峡两岸白酒行业工艺技术交流与发展。

为促进白酒产业国际化发展和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先后组织白酒行业科技专家200余人次,赴日韩、欧洲、澳洲、台湾等饮料酒生产消费大国和地区考察交流,为推动白酒工艺技术改革创新,以及白酒生产的工业化和自动化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30年白酒行业的高速稳健发展受益于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团队引领,20世纪80年代初期,王国春、季克良、李家顺、梁邦昌、蔡宏柱等优秀企业管理者脱颖而出,先后走上白酒骨干企业领导岗位,积极顺应改革开放大趋势,为今后一个时期白酒产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白酒行业经营管理人才逐渐成熟,一支更为优秀的企业家队伍初步形成。从年龄上看,目前白酒行业企业家平均年龄50岁左右,较改革开放之前企业管理团队年轻近10岁;从学历上看,白酒行业企业家高等教育水平达到95%,并不断接受新的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知识更新速度和质量同步提升。茅台袁仁国、五粮液唐桥、洋河张雨柏、泸州老窖张良、郎酒汪俊林、劲牌吴少勋、古井贡酒梁金辉、口子酒业徐进、迎驾贡酒倪永培、牛栏山酒厂宋克伟、今世缘周素明、华泽集团吴向东等一大批年富力强、尽职尽责、开拓创新的企业经营管理专家,成为对白酒行业发展规模和质量发挥重要作用的领头人。

2.3发挥区域优势,打造产业集群,增加白酒产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30年来,各级政府和白酒行业逐渐认识自然环境对白酒产品质量和风格特色的重要影响,对水质、土壤、气候、气温和生态环境等诸多自然条件进行深入研究,不断提高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努力发挥自然环境和区域优势,建设白酒产业集中发展区,支撑着白酒产量稳定增长,为白酒产业的长期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2.3.1在长江中上游白酒主产区,贵州省和四川省白酒产业发展强劲,产量激增,效益显著

近10年来,贵州省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贵州白酒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指导意见》《贵州省白酒产业振兴计划》《贵州省“十二五”白酒产业发展规划》等重要文件,召开了全省白酒产业发展推进大会,提出了“一看三打造”战略目标,极大地促进了贵州白酒业的快速发展。遵义仁怀市建立了贵州仁怀名酒工业园区,入住企业35家,协议投资总额65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亿元,将实现白酒产能5.7万kL。在茅台集团引领下,贵州白酒工业步入快速发展轨道,到2014年,贵州省拥有白酒生产许可证企业382家,规模以上白酒企业109家,占白酒企业总数28.5%。全省白酒产量38.05万kL,完成工业总产值619亿元,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78.8亿元,同比增长9.9%;实现利润总额235亿元,同比增长0.97%;上交税金100.8亿元,同比增长2.75%;整体呈增长态势。

2008年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中国的“波尔多”,建设“中国白酒金三角”,发展白酒产业战略构想。白酒“金三角”包括四川和黔北地区,即:泸(州)-宜(宾)-遵(义)等地,拥有集气候、水源、土壤“三位一体”的天然生态环境,为酿造优质白酒提供了得天独厚、不可复制的环境。四川是浓香型和酱香型优质白酒主产区,是固态蒸馏白酒高端品牌的集聚区。“中国白酒金三角”位于长江(宜宾-泸州)、岷江(宜宾段)、赤水河流域;核心区拥有酿酒窖池34000余口,其中100年以上窖池1600余口,20年以上窖池14400余口,孕育形成了享誉全球的五粮液、剑南春、沱牌、水井坊、泸州老窖、郎酒等国际品牌和众多著名白酒品牌,且在白酒产业和文化名镇的结合发展上具有国内不可复制的独特地域资源与比较优势,构成了该区域白酒产业在中国颇为强大的整体竞争力。在四川省打造“白酒金三角”的部署下,宜宾市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强做大酒类产业的意见》和《关于加快推进千亿白酒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等文件,成立了“宜宾市酒类促进局”。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宜宾白酒业发展十分迅速,形成了位居中国白酒行业首位的五粮液集团和全国最大原酒生产企业高州酒业公司。2014年,宜宾市产酒53.68万kL,占全省15.33%,但销售收入却达784.89亿元,占全省总量42.7%;利税168.22亿元,占全省50%,利润107.23亿元,占全省59.72%。从销售收入、利税、利润角度,可以说宜宾市占据了四川白酒业半壁江山。

在泸州市委、市政府支持下,泸州老窖集团于2006年成立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有限公司,充分发挥其在品牌、质量、管理、技术等方面的突出优势,在泸州全力打造一个以白酒生产加工为枢纽、连接上下游产业的“中国白酒专业加工配套产业集群”,即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总规划用地7500亩,投资额逾70亿元,按照供应链管理模式构建基础酒储存区、灌装生产区、包装材料供应区、仓储物流区、白酒酿造区五大主题园区,年产值和服务性收入150亿元以上。到2014年,泸州市共有白酒生产企业349家,规模以上企业146家,年销售收入上亿元的有70家,基本形成“龙头企业引领,小巨人企业支撑,其他企业共同发展”的梯形层次结构。2014年,泸州市共生产白酒142.5万kL,占全省总额40.72%,销售收入588.4亿元,占全省总额32%;利税84.6亿,占全省总额25.14%。

湖北省是位于长江中游的白酒主要产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白酒产业的振兴与发展,成立了由副省长挂帅,省直14个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振兴酒业领导小组,出台多项支持酿酒企业的政策及发展规划。突出一个重点(品牌),抓好两个创新(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维护好三方利益(消费者、企业、国家),调整好四个结构(企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市场结构和管理构架),促进酒业上档升级,做大做强。鄂酒要形成合力提升整体形象还要做好五大合作(技术交流、应对终端勒索、打击仿冒假冒、行业自律、企业维权);坚持扶优扶强,重点支持枝江大曲、白云边、稻花香、劲牌、黄鹤楼、霸王醉等品牌做优做强;实施科学技术改造,要围绕提高白酒质量为中心,运用现代科学手段进行技术改造。总结推广已经成熟的科技成果走科技创新道路,依托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高校研究中心及企业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的路线。经过30年持续发展,湖北省已经形成宜昌稻花香白酒工业园区、枝江白酒工业园区、黄石劲牌保健酒和小曲白酒现代化生产基地、咸宁黄鹤楼生态白酒酿造基地等白酒集中发展区,2014年湖北省白酒生产能力达80万kL以上。

(未完,待续)

A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Baijiu Industry in the Last 30 Years(the First Part)

MAYong
(Baijiu Committee of China National Food Industry Association,Beijing 100055,China)

Abstract:With the founding of the PRC,Chinese Baijiu industry entered a new historical stage.In the first 35 years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PRC,Chinese Baijiu enterprises went through merger,reorganization,technical innovation and brand-building,which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future development.After 1985,Chinese Baijiu industry entered a period of fast development.In this period,leading Baijiu enterprises developed rapidly,regional brands sprang up,new technology was developed,and Chinese Baijiu industry enjoyed a ten-year“golden age”.In the last 30 years,Chinese Baijiu industry has contributed greatly to China’s economic growth,and achieved remarkable success in scientific research,personnel training,industrial cluster construction and quality safety management.(Trans.by HUANG Xiaoli)

Key words:Chinese Baijiu;30 years;development;technology;economy

收稿日期:2016-01-20

中图分类号:TS262.3;TS261.4;TS2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286(2016)02-0017-06

DOI:10.13746/j.njkj.2016023

优先数字出版时间:2016-01-25;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2.1051.TS.20160125.1012.001.html。

猜你喜欢

白酒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推动白酒行业生产方式升级(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2017年1—9月中国白酒产量增长6%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太白酒
白酒微量成分含量对白酒质量影响的统计分析
一起自制白酒引起甲醇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