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节本增效从调整品种开始

2016-03-28

农业知识 2016年9期
关键词:张兵子粒德利



节本增效从调整品种开始

玉米增产了,却因卖价下跌没有增收。如何既增产又增收,卖价减而效益不减?山东省德州市德农种子有限公司(简称德农种业)通过种质储备,推出适宜子粒机收品种,正在引领和促进玉米子粒机收技术,而这项技术也是德农种业总经理张兵提出的应对玉米降价的有效办法——节本增效从调整种植品种开始。

“好品种+机收”补损

张兵是育种家,目前育成玉米、棉花品种6个。2015年10月11日,受德农种业委托,山东省农技推广总站以山东农业大学张吉旺教授为组长,共5位专家、教授组成测产验收组,对该公司在德州市抬头寺镇抬头寺村的0.67公顷德利农7号玉米高产攻关田进行子粒机收实打测产验收。

在机收现场,笔者与张兵聊起了玉米卖价持续下跌的敏感问题。2015年秋玉米卖价每500克比2014年少3角左右,会影响2016年老百姓的种植积极性,而玉米面积减少,玉米种子销量自然也受影响。而张兵认为,“好品种+机收”能弥补价格下跌的损失。“现在老百姓看一个品种好孬,不单是看产量,而是通过产投比来计算。能卖出好价的品种,产投比就会超过那些高产品种,实现效益最大化。所以,好品种依然会受到追捧,大路货恐怕更难卖了。”

随着土地流转的加快和规模化种植的发展,种粮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业机械化的要求越来越高,近两年不少企业都在吆喝自己的品种适宜子粒直收。山东省玉米进入10月再收获较好,但因为腾茬播小麦,大部分地区9月下旬就开始收获,造成减产10%左右。而子粒机收为玉米晚收赢取了时间。同时,全程机械化可减少劳动力,节约生产成本。

子粒机收品种要过关

张兵表示,玉米子粒机收首先得过品种关。适合机收且能在田中直接脱粒的品种,要求穗位一致,秸秆硬挺,子粒脱水快;子粒为硬粒型,收获时不易破碎;整个生育过程中,特别是后期具有较强的抗倒性。

张兵介绍,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实践,德农种业不仅聚集了全国优良的玉米种质资源,也引进美国品种进行改良,德利农7号就是一个有美国玉米血统适合子粒机收的品种。其优势一是脱水快。德利农7号果穗是由内向外熟,脱水快,更适合机械粒收。优势二是含水率低。收获时含水率在25%左右,比其他品种低5%以上,收获的子粒稍加晾晒烘干就可以直接卖粮。优势三是品质好。子粒属硬粒型,鲜子不易破碎,商品性好,每500克比其他品种多卖二三分钱。优势四是耐密植。一般地力每667平方米(1亩)密度4700~5500株。目前多数品种在4000~4500株,超过5000株的几乎没有。优势五是早熟。熟期比其他品种早5天左右。

据悉,德利农7号在山东省的13个市均有种植。为了考察德利农7号在2015年大风、大旱不利天气下的产量情况,德农种业重点考查了滨州市等8个市12个县市区的100多户。在不同肥水条件下,德利农7号的表现优于其他品种。产量最高的是聊城市茌平县王老镇,667平方米产量1058.5千克,产量最低的667平方米产量815千克,是滨州市邹平县孙村镇的3.3公顷工业复耕地,当年春天复耕就获得这个产量,在当地引起轰动。

在2015年10月9日德州市粮食高产创建推进委员会主办、该市农业局和市广播电视台承办的2015年“德利农杯玉米粮王”大赛上,临邑县翟家镇孙汉服村孙丰忠种植的德利农7号以667平方米产量1008.8千克获“粮王”。用老百姓的话说,德利农7号比较皮实,稳产性好,水、肥、光、热等条件满足了产量就高,低了也不会造成多大减产。

种植效益账

据德州市物价局调查,玉米增产不增效的原因主要有两条,一是卖价下跌,二是人工费上涨。

“我们也做过德利农7号种植管理效益分析。如果完全机械化种植,完全能弥补人工成本增加造成的损失。”张兵说。

德利农7号采用进口种衣剂包衣,苗期有效防虫可达1个月以上,减少了苗期人工打药成本,每667平方米节省16~20元。收获667平方米地玉米,至少需要两个劳动力,以现在的工价计算,每667平方米收获成本260~300元。而采用机械直收667平方米成本在80元左右,比人工收获降低180~200元,相当于667平方米玉米增收10%~12%。

对比一下效益:一般玉米品种667平方米产量580~670千克,德利农7号平均667平方米产量780~960千克,以当前每500克0.75元算,667平方米增收300~435元。总体合计,德利农7号667平方米增收500元左右。

(周新国 山东省种子管理总站 邮编:250100)

猜你喜欢

张兵子粒德利
丰收时刻
雪上加霜
如梦令
赢了“半场”德利赛车队挥别澳门战
差点就没命
生日蛋糕
长期不同施肥对南方黄泥田水稻子粒与土壤锌、硼、铜、铁、锰含量的影响
钼磷配合施用对甘蓝型油菜产量和子粒品质的影响
优质小麦子粒淀粉组成与糊化特性对氮素水平的响应
论施肥对玉米子粒品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