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业园区环境风险管理研究进展及对策浅析

2016-03-26郑俊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6年11期
关键词:工业园区风险管理事故

郑俊

(上海市莘庄工业区经济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市201108)

工业园区环境风险管理研究进展及对策浅析

郑俊

(上海市莘庄工业区经济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市201108)

近年来,中国各地工业园区发展迅速,经济增长的同时带来严重的环境隐患,工业园区成为环境污染和环境风险管理的重点防控区。现针对工业园区环境风险管理,系统总结了环境风险管理的全过程,就国内外工业园区环境风险识别、风险解析、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等各阶段的技术方法和进展进行详述。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我国工业园区风险管理建议。

工业园区;环境风险管理;风险信息管理系统

0 引 言

近30a来,工业园区作为地方经济增长热点和工业体系发展趋势,得到迅猛的发展,为我国经济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1]。我国工业园区中主导产业多以高能耗、高排放的医药、电子、化工、纺织等行业为主,具有较大的环境风险隐患,因此工业园区成为环境污染和区域环境风险的重点防控区[2]。根据相关统计报告,经国家环保部调度处置的环境污染事件多为由工业园区化工企业发生化学品泄漏、爆炸、火灾等事故引起的环境污染事件,如2014年4月,沈阳市新城子化工产业集群精细化工园区在一次自来水生产中铁锰废水意外外排,导致长河下游遭受污染等。生产事故与交通事故是突发性环境事件的主要原因[3,4]。因此,为保证工业园区的健康运营,应利用科学手段开展环境风险管理,对园区内部的风险源进行科学排查和合理控制,并制定环境风险管理措施。

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系统总结了工业园区环境风险管理的全过程,就工业园区环境风险识别、风险解析、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等各阶段的技术方法和进展进行详述,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我国工业园区环境风险管理的建议。

1 环境风险源识别

1.1环境风险源对象及分类

环境风险源的内涵不仅包括污染事件对周边敏感受体所产生的危害性影响,还包括环境风险释放的不确定性。环境风险源的根源是危险物质,其来源为对危险物质进行存储、运输、生产或者处理的各设备单元和区域。

环境风险源可以按照风险源的环境受体、物质状态、传播途径和危险源特性等多方面进行分类,从环境受体角度出发,可分为水环境风险源、大气环境风险源和土壤环境风险源;从物质状态出发,可分为气态环境风险源、液态环境风险源和固态环境风险源;从事故风险的传播途径出发,可分为在大气环境中进行扩散和在非大气环境中进行迁移(水、土壤);从危险源特性出发,可分为固定源、移动源、累积源。实际应用中,环境事故风险源的分类需综合考虑当地环境管理需求、环境受体状况、涉及主要危险物质类别等,选择合适的分类方法。一般,按风险源的环境受体分类方法便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从水体、大气、土壤的环境质量要求出发,对环境风险源进行监控和管理[5]。

1.2环境风险源识别及解析

环境风险源识别及解析是采用筛选、监控、诊断等方法将系统中存在风险的物质、设备和管理节点等识别出来,进而掌握风险事故的发生机理,以及事故演化过程中的主要控制因素[6]。

在针对危险物质的识别方面,主要由各国的法规及标准进行设定。自意大利赛维索化学污染事故发生后,欧共体(现欧盟)在1982年颁布了塞维索法令,列出了共19类180种重点控制的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美国政府在1992年颁布了《高度危险化学品处理过程的安全管理》,提出了130多种化学物质及其临界量。我国也在 2005年推出了《危险货物品》(GB12268-2005)管理办法,随后又推出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并于2015年出台《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详细列出了各类生产、存储中常见的危险物、临界量,以及计量标准,据此可以识别出常见的危险物质风险源[7]。

在环境风险源解析方面,目前运用最多的是系统安全的分析方法,包括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假设分析、检查表分析、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事故树分析与事件树分析、蝴蝶结分析法等[8]。国外有研究人员运用事故树分析法和目标分析法以人员误操作作为基本事件进行原因分析,建立4级故障树,分析得出人员误操作的根本原因是人员专业技术的缺乏,企业缺少严格的规程[8]。蝴蝶结分析法是以事故类型作为出发点分析其事故原因及事故结果的图谱分析方法,主要应用于工业企业风险分析、设备事故风险预测与事故情景分析等领域。黄泳锋[9]通过运用蝴蝶结分析的方法,对医药制造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食品制造业等三类共六个风险行业的突发性环境风险关键事件的情景分析,提出事故风险控制的关键因素,包括行业类别、危险物质的属性、工艺与设备可靠性、物质运输风险等。魏科技[5]根据综合环境危害指数计算方法,以环境受体危害指数大小量化重大环境风险源的级别,并对南京化学工业园区16个环境风险源进行了识别。贾倩等[10]基于石化企业环境风险全过程分析,建立了石化企业的环境风险源识别与分级方法。李慧等[11]基于实例,探讨了码头项目环境风险源识别与评价评估矩阵,建立了移动型环境风险源识别与分级的方法。周新荣[12]基于“危险物质水平—企业环境风险水平—周边环境受体状况”体系,构建了环境风险源分级矩阵,形成了包括“环境风险源初筛”、“环境风险源分级”的两步工业园区环境风险源识别与分级方法。

2 环境风险综合评价

环境风险评价不仅包括对有毒有害物质(包括化学品和放射性物质)、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影响的概率估计,还包括从风险源(各种风险事故)到风险后果以至风险管理等整个环境风险系统的评价过程。国际上环境风险评价研究首先起于核电站系统,至20世纪70年代逐步完善起来,目前研究热点多聚焦在生态风险评价、多种污染物复合作用,以及区域环境风险评价等方面,技术手段也由定性技术向半定量、定量技术方向发展。国内环境风险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起正式起步,至今在模型和方法上均有长足进步,但在区域环境风险评价等方面仍处在探索阶段[13]。

关于工业园区的环境风险评价方法,众多专家学者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欧盟各国在欧盟塞维索二号指令的框架下联合开展了“工业事故风险评估方法”(ARAMIS)的研究。该方法通过危害识别、安全措施评估、安全管理效率、事故情景识别、事故严重性和受体易损性评估,不仅满足了风险管理不同阶段和部门的决策需求,而且保障了更加透明和连贯的决策过程,作为一种全过程风险评估方法被广泛应用。此外,模糊数学法、层次分析法、基于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法等在环境风险评价中应用较多[14]。李艳萍等[15]提出了风险源、风险监管与风险受体这三个环境风险评价的核心要素,从法规、标准中筛选出10项指标,再根据工业园区环境风险的特点补充了9项指标,构成一个评价指标体系,明确区分了事故风险与累积风险的指标差异,同时引入了公众打分的统计,使得指标的权重赋值更加具有合理性。常杪等[16]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工业园区环境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运用检查表法对层次分析法析出的指标进行检查项目化处理,汇编成风险检查表,并通过对贵州省两个典型园区的案例分析,验证该指标体系的合理性。

3 环境风险管理

环境风险管理是基于环境风险评价的结果,按照适当的法律法规和可接受的危害结果,在综合考虑社会经济效益和政治层次因素的前提下,进行政策分析,确定恰当的管理措施并实施,以降低风险发生概率或者消除风险,保护人群健康环境生态系统的安全[17]。减轻风险和控制风险是环境风险管理的目标。

以事故发生为节点,可以将环境风险管理分为事故预防管理和事故应急管理两种。工业园区事故预防管理包括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规避或转移风险等手段,如通过定期进行生产维护,及时更换耗损的零部件,加强人员培训来降低设备故障和人为失误频率来减轻风险;关闭污染特别严重的中小企业,避免污染事故;将化工石化等部分污染大户企业搬离市区或江河水体附近,使环境风险源转移至相对安全的区域等。工业园区事故预防管理包括制定应急预案、配备应急力量等。

国内外对环境风险管理均开展大量研究和实践。目前,环境风险分类管理、分级管理的思想已被业内普遍接受。分类管理是指针对不同的风险类型制定不同的环境风险方法,由于风险类型的差异,风险管理方法和管理内容也有所不同。如在危险废物运输环境风险管理方面,欧洲委员会建立了相关立法,将废物分为绿色(无害)、黄色(有害)和红色(非常有害)三类,建立危险废物运输申报制度,运输单位在货物运输前需申报主管单位,获取批准后才可运输。分级管理是基于同一类型环境风险的不同级别采用有效方式规避风险。分级管理能够提高风险管理效率,突出工作重点[18]。尹荣尧等通过环境风险分级综合模型,将江苏沿海40家化工园区分为巨风险、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零风险5个等级,并从环境监管、提高清洁生产水平、化工企业数量总量控制、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等方面提出优先管理策略。

此外,随着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技术、GIS技术等的发展,涌现出各类环境风险管理系统,不仅可以方便地获取、储存、管理和显示各种环境风险信息,也可以对环境进行有效的模拟、分析、评价和管理[18]。工业园区环境高风险企业密集,多米诺事故风险较高[16],由于风险事件具有不确定性和发生机理复杂性,为了防止园区多米诺事件的发生,Reniers[19]等人开发了操作简单、界面友好的多米诺事件风险管理系统。该系统具有多米诺风险节点识别、风险管理等功能,通过对园区各企业中环境风险设备、危险物质、园区整体、各个危险设备的空间信息收集可以绘制出区域内多米诺事故高发区,为事故管理提供基础依据。邱庆[20]把物联网的研究用于工业园区空气污染事故防范上,通过大气特征污染物监测系统、大气污染扩散模拟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的耦合,建立了针对天津临港经济区特点与应急管理需求的大气污染防范预警系统。此外,国外已开发出多个国家层面风险管理系统,如美国EPA出台事故风险信息系统(ARIS),用以研究事故发生原因及企业事故防范措施,通过此环境风险管理系统,可以计算企业风险水平,并根据企业风险特点给出风险管理的建议。风险管理计划(RMP),EPA使用的风险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危险源类型、危险物质类别及存量评价各类风险源风险水平,并对高风险源进行重点管理。我国尚未形成国家层面的环境风险管理系统,相关的环境管理系统有排污申报登记系统,以及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及应急救援系统[21,22]。

4 环境风险管理建议

与国外相比,由于建设前期建设片面重视经济发展,国内较多的工业园区环境管理仍存在监管手段不完善、管理水平较低、应急处理措施缺乏等问题[23,24],同时由于缺乏合理的环境风险管理方法与工具,对园区内部的环境风险源没有进行科学排查与合理控制,导致环境事件频发。基于上述对环境风险管理研究进展的分析,提出以下工业园区环境风险的两项管理建议。

4.1认清本底,识别环境风险源,分类分级实施全过程管理

工业园区环境风险管理首先要对园区内环境本底有全面认识,对园区内所有企业的环境现状、污染程度、重点污染源、污染种类、污染特点及园区内外的环境特点等基础资料建立完整数据库[25],通过科学方法识别园区内环境风险源并将其分类分级,对高危险级环境风险源加强管理,做好从项目选址、环评审批、试生产核准,以及“三同时”验收、安全排查等环节的全过程把控。同时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引入信息化风险管理手段,利用GIS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建立涵盖环境介质参数、企业风险源和危险品信息、应急预案、监测方法及技术、事故处理处置方法、专家信息、应急机构及联系方式等的环境风险信息管理系统,提高管理效率。

4.2 加强协作,建立突发性环境事件的应急管理体系

环境风险管理需要各部门间加强协作,环保部门应在日常环境管理工作中,对区内重点排污企业及有重大安全隐患的企业实行常态化管理,必要时可与园区安监部门及消防部门对区域内企业进行联动检查,全面落实环保、安全、消防措施,降低环境风险[26]。此外,突发性环境事件发生后,应急处理成为环境管理部门的首要任务。园区应针对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源,制定应急预案,落实应急管理责任人,落实环境应急培训及模拟演练,有条件的区域配备突发性污染事件的典型风险源识别、特征污染物快速监测等设备,同时根据自身条件储备足够的个人防护和其它救护设备,以及必要的抢险救援物资作为企业应急物资的补充。

[1]李强,王桂侠.工业生态园的启示—对我国工业园区构成的反思[J].中国科技论坛,2003,(6):67-70.

[2]姜春娟.美国环境应急的基本情况及对我国的启示[J].环境研究与检测,2011,24(4):26-28.

[3]杨明森.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特点及原因 [J].中国环境年鉴,2010.

[4]田为勇.2012年上半年突发环境事件特点、原因及对策分析[J].环境保护,2012,(18):8-11.

[5]魏科技.南京化学工业园区重大环境风险源识别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9.

[6]徐新阳.环境评价教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7]王永强,刘承明,杜洪斌,等.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3,(6):115-119.

[8]DelvosalleC.,FievezC.,PipartA.,etal.ARAMISProject:A comprehensivemethodologyfortheidentificationofreference accidentscenariosinprocessindustries[J].JournalofHazardous Materials.2006,130(3):200-219.

[9]黄泳锋.工业园区环境风险管理自查工具开发与应用 [D].北京:清华大学,2015.

[10]贾倩,黄蕾,袁增伟,等.石化企业突发环境风险评价与分级方法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0,30(7):1510-1517.

[11]李慧.码头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方法探讨[J].合肥学院学报, 2007,17(3):38-40.

[12]周新荣.工业园区环境风险源识别与分级研究 [J].环境监控与预警,2013,5(4):4-8.

[13]苏晓星.化工园区环境风险及应急体系研究——以江阴临港新城石庄区为例[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14]李其亮,毕军,杨洁,等.工业园区环境风险管理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6(2):75-78.

[15]李艳萍,乔琦,柴发合,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工业园区环境风险评价指标权重分析 [J].环境科学研究,2014,27(3): 334-340.

[16]常杪,黄泳锋,李冬溦,等.基于“检查表-层次分析法”的贵州省工业园区环境风险评价方法研究[J].四川环境,2015,34 (8):121-127.

[17]王樟生.论环境风险评价与管理 [J].能源与环境,2006,1(4): 30-32.

[18]贾倩.重点行业环境风险源评估管理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 2008.

[19]ReniersGL.L.,DullaertW.,AleB.J.M.,etal.Developingan externaldominoaccidentpreventionframework:Hazwim[J]. JournalofLossPreventionintheProcessIndustries,2008,18(3): 127-138.

[20]邱庆.基于物联网的工业园区大气污染事故防范与应急系统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12.

[21]林丰,陆小杰,王来.建立科学的排污申报登记系统—排污申报登记动态管理系统建设方案构思 [J].污染防治技,2003,16 (1):51-52.

[22]刘建国,胡建信,唐孝炎.化学品环境管理全球治理格局与中国管理体制的完善[J].环境科学研究,2006,19(6):121-126.

[23]刘隽,张利军,纪涛.中国工业园区环境管理的探讨 [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5,28(2):58-60.

[24]廖兵,魏康霞,樊艳春.工业园区环境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3,(6):105-107.

[25]李永清.工业园区环境管理问题及对策 [J].环境科学导刊, 2010,29(1):20-23.

[26]金伟成,吴俊杰,解明媛.沿江工业园区环境风险管理探讨[J].污染防治技术,2014,27(3):84-87.

TU984.11+5

B

1009-7716(2016)11-0156-04

10.16799/j.cnki.csdqyfh.2016.11.045

2016-09-06

郑俊(1979-),女,安徽人,硕士,工程师,从事环境保护与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工业园区风险管理事故
磐安工业园区
学中文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废弃泄漏事故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小恍惚 大事故
该不该在小镇附近建立工业园区
邮亭工业园区管委会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工业园区环境治理之法律思考——以新疆阿克苏市工业园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