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心飞翔

2016-03-25李东星王沛陈豪

解放军生活 2016年1期
关键词:升空直升机部队

李东星 王沛 陈豪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上,7架国产新型运输机作为压轴梯队,“米秒不差”飞越天安门上空。驾驶长机的机长叫赵理准,是济南军区某陆航团团长。算上国庆50周年、60周年两次阅兵任务,这是他第三次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在全军陆航系统屈指可数。

采访济南军区某陆航团团长赵理准,好多官兵提到同一个字——心

有人说,他心细、无沦执行什么任务,只要团里有一家直升机还未返航落地,他都不睡觉。甚至哪个飞行员早餐吃得不多,哪个空中机械师的孩子该上学的事,他都挂在心I。

有人说,他心硬。每次飞行指挥或执教带飞,他都从航理测问到领航计算,从实际操作到到特情准备,逐一检查核对,绝小允许出现“基本”、“估计”、“差不多”之类的字眼。在他看来,训练就是打仗,升空就是战斗。

有人说,他心高。尽管团队组建仪十几年,是总部最早表彰的“军事训练一级团”、“甲级战斗团”,并荣立了集体二等功,但他经常用来比较的参照系,是官兵人人熟知的未来作战可能而面临的劲敌。

有人说,他心正。遇到困难第一个上,遇到荣誉主动让。作为享誉全军的陆航部队出色指挥员、优秀教练员、特级飞行员,他把荣誉看得很淡很淡,却把打赢举过头顶,每年都围绕联合作战确立2至3个重点课题进行攻关。

这是怎样的一颗心?这是怎样的一位陆航团长?他对有“树梢杀手”之称的直升机有着怎样的情愫?他对能打仗、打胜仗有着怎样的认知?走进陆航团,让我们的目光稍稍铺展,触摸这颗激情澎湃的心。

远大的心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思想有多远,人就能走多远!”印度涛人泰戈尔的这几句话,赵理准格外喜欢。在他看来,军人的目光就应该盯着波谲云诡的军事变革浪潮,直抵战争的最前沿。

早在IO年前,还是某集团军陆航处处长的他,就已经开始研究如何让陆航力量融人联合作战体系这一前瞻性课题那时,只要有机会,他就向其他业务处长请教,钻研电抗、防空、炮兵、特战等兵种知识。如遇有大项演习,他更会全程观摩。

2010年,他远赴土耳其战争学院学习,两方发达国家陆航作战运用的先进理念和技术于段,让他敬佩之余产生强烈的危机感。

回国后,在一无教材可循、二无经验借鉴的情况下,赵理准领衔成立攻关小组,率先开展联合作战指挥信息系统研究运用,实现情报链、指挥链、打击链交汇链接,大幅提高了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效能。

放眼未来的同时,赵理准也注重脚踏实地,从战斗力建设的端端抓起。

虽然已经是特级飞行员,但他时刻告诫自己,只要从事飞行一天,就不能有一丝一毫懈怠。这些年,先后高质量完成5种机型8个型号直升机的改装。

赵理准常讲,飞行是勇者的事业,为了打赢既要敢于蔑视危险,更要能够战胜危险。2009年,该团受命转场执行任务,途中将飞越渤海。这是建团以来最远的海上飞行。

海上航线陌生,气候条件多变,困难可想而知。赵理准带领任务机组详细研究海上气象水文特点,制定20多项应急处置措施后,10余架战机扑向了茫茫天海间。

海上的天,婴儿的脸。航程刚刚过半,天色突然变暗,大雨说来就来。在当时看来,返航是最佳选择。

“飞,往前飞!打起仗来还能选天气?!”赵理准当机立断,指挥机群迅速爬升高度,保持好速度。经过近1个小时飞行,10余架战机穿云而降。

“驾驭不了新装备,就会失去制胜未来战场的先机!”赵理准认为,无论哪种机型,只有飞过、打过,上了战场才有底气。该团首次成建制试射某新型导弹时,赵理准反复向上级机关和军工厂请教,将导弹性能、对直升机状态要求、如何打出最佳效能等研究得一清二楚。发射时,他第一个驾机升空,首发命中、发发命中。

他还积极利用实兵演习契机,围绕直升机空投物资、伴随掩护、机降作战等进行协同训练和研究探索,形成武装直升机《机降伴随掩护》和运输直升机《机降方式研究》《直升机复杂电磁环境下的作战问题研究》等成果。

勇敢的心

月黑风高,浪涛汹涌。2013年深秋时节,一场联合实兵演习在某海域展开,赵理准受命率队执行夜间多机型多弹种攻击任务。这是该课日首次在实战背景下组织实施,难度和风险非同一般。

天有不测风云。黄昏时分,风力骤升,海天之间危机四伏。

“赶紧下令起飞吧,越往后就越危险!”眼见气象条件逼近临界状态,飞行参谋一个劲儿地提醒赵理准。其实,赵理准也知道,大纲规定日落后就算夜间,此时升空也符合规定。

“再等等!”赵理准语气坚定,“越是环境险恶,越能磨炼部队!”

临近午夜,赵理准第一个驾机升空,带领编队向某海域疾驰而去。苍茫夜色中,一枚枚导弹、火箭弹如同出膛利剑直扑目标,瞬间火光四起。

此次演练,在无硬性要求情况下,该团坚持按最大航程、最大架次、最大载弹量组织实施,并圆满完成任务,受到演习指挥部高度赞誉。

赵理准常说,机场就是战场,升空就是作战。他经常让部队在近似战场甚至是高于战场要求的环境中经受锤炼,把每一次演习和训练都当成和敌人过招,即便一个最简单的起落也要飞出实战味儿来。

该团在周边某水库附近设有一个野外起降点。有水面做参照,飞行员选址降落更加方便。然而,赵理准却别出心裁地把水库设为“敌”地面防空火力,要求用战术动作绕开水库完成起降,飞行难度骤然加大。“平时训练敢于涉险,战时才能少冒险。”一句简短的话语,大家顿时明白了团长的良苦用心。

“团长对自己人狠,对对手更狠!”飞行大队长李硕说。2014年5月,该团作为模拟“蓝军”参加“砺剑-2014”防空兵跨区机动演练。原本“跑龙套”的角色,赵理准却愣是让部队唱出了一番“大戏”。

“带着课题起飞,载着成果返航!”演练动员时,赵理准要求部队不仅要好好飞,还要狠狠打,更要从中琢磨制胜之道。

果不其然。演练刚一开始,任务机组便采取掠地飞行方式进入,完成火力突击任务后迅速撤离,让“红军”防空火力“望天长叹”,吃足了苦头。

借助此次演练,赵理准还带领有关人员深入开展“近距离火力突击”战法研究,总结形成直升机低空火力突击体系战法,为其他陆航部队提供了借鉴。

平时不敢较真碰硬,战时就会一败涂地。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赵理准敢于涉险练兵,敢于直面矛盾,敢于迎难而上。近年来,他带领团队攻克了直升机成建制夜间实弹射击、多弹种多目标连续突击、夜间海上飞行等重难点课题,并探索出某新型激光制导导弹在悬停、平飞等多种状态下的攻击模式,在攻坚破难中有效提升了部队实战能力。

求实的心

赵理准做事严谨,对战备工作尤其抓得紧抓得实。他随身必带两个包:一个是飞行包,装着计算尺、航空地图、飞行手册等物品;一个是战备包,里面装着换洗衣服和生活用品。一有情况,他可以随时拎包登机。有人说,赵团长每天只有两种状态:升空战斗和准备升空。

2013年大年初一,团队突然接到上级紧急出动命令,担任值班首长的赵理准指挥两架直升机半小时内升空,准时飞抵目标地域。

近些年,该团担负国家陆航紧急运输服务队、山东省空中紧急运输服务队等任务,他始终保持着箭在弦上的临战状态,先后带领部队圆满完成扑灭20多起森林火灾,以及多项油罐灭火、爆炸事故救援等应急突发任务,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数千万元。

关键时刻能担大任,源于平时常抓不懈。从走马上任那天起,赵理准便在陆航部队率先构建综合战备值班系统,团队直升机和地面装备完好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始终按最大出动量准备,始终保持领命出征态势。

一次接受上级检验评估,部队在编所有直升机全部同时升空,开创陆航先例,卜级首长高度评价他们:“完好率100%、出动率100%、升空率100%,完全具备了随时履行使命任务的能力!”

赵理准还结合季节特点和应急任务增多等实际,细化战备方案和紧急出动流程,对突发情况预想、出动机组编成、飞行航线选择等进行修订和完善,并依托数据链系统和网上指挥平台组织模拟演练。他还组织分队开展多个专业、多种装备的战术训练和战斗操作演练,并利用信息系统实时监控和分析判断,规范指挥程序,强化协同保障能力,探索出信息化条件下快速发现、快速抵达、快速处置的一体化训练模式。

一次他无意中听到作训人员反映,战备物资分拣归类耗时费力,影响部队快速装载出动。于是,他立即组织人员研究解决方案,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投入专项经费研发出战备仓库信息查询系统,使物资存量和位置一目了然,部队装载时间大大缩短。

如今,该团夜训已实现从单一机型向多机型结合、由执行夜间简单任务向执行复杂任务、由单机飞行向大机群编队飞行的转变,飞行员夜间飞行技术和部队夜间实战能力进一步提升。

担当的心

“我们去,保证完成任务!”2008年参加汶川抗震救灾时,33名技术专家被困在深山密林中等待救援。由于连日降雨,雾霾重重,加上高山峡谷、高压线多、气流紊乱,好几个批次的救援力量都无奈返航。赵理准却主动找到指挥部领导,请求出征。

得到上级批准后,赵理准驾机进入号称“死亡谷”的茶坪乡大峡谷。空中俯瞰,大峡谷如一条巨大地缝,向远处蜿蜒而去。峡谷两岸奇峰高耸人云,山崖刀劈斧削,异石层出不穷,险峻无比。

驾机在峡谷中穿梭,如同惊涛骇浪中的一叶扁舟。他一面仔细观察空域环境,一面让副驾驶提醒僚机保持好高度、速度和距离。经过40多分钟艰难飞行,赵理准带队成功穿越“死亡谷”,33名技术专家全部脱险。

“压力面前不退缩,尽心竭力不懈怠。”这是赵理准的一大特点。2013年,该团一架直升机在飞行训练时因机械故障导致机毁人亡。虽然后经专家认定这一事故属机械故障,4名飞行人员被评定为烈上,但也给团队建设和官兵士气带来沉重打击。

行动是最有力的激励。赵理准在飞机失事当晚,就抱起铺盖住到牺牲机长的床上,与牺牲飞行员生前所在大队的官兵朝夕相处、共渡难关。组织该机型复飞时,他逐一登机参加首飞。在他的带动和激励下,全团官兵重新焕发了训练热情。

“为官避事平生耻,在位就得尽其责。扛不了大事、办不了难事、完不成任务,要我们这些领导干什么?”赵理准的话,让人振聋发聩。

该团每年都有一定的弹药消耗任务,使用相对成熟的老机型最稳妥,但赵理准坚决不让新型机“跑龙套”。他说:“战争随时可能来临,为了让新型战机尽早形成战斗力,担点风险值!”

“团长不仅敢担事,而且千方百计干成事!”这是官兵们对赵理准的一致评价。

算起来今年是赵理准任团长的第九个年头,在全军陆航旅团主官中任职较长、年龄较大。不少人劝他,做人不能一根筋,要多为自己考虑一下。看看当年的众多老战友,要么调到总部机关走上更高领导岗位,要么早已去地方航空公司拿高薪,他这么执着卖命究竟图啥呢?“风尘三尽剑,社稷一戎衣。既然选择了军人这一最能报效祖国的职业,党和人民又花巨资培养了我的飞行技能,就应该把打胜仗作为唯一追求!只要部队需要,我就无怨无悔地飞下去!”

“平时不见人影,好不容易回趟家,经常是一身疲惫,待不上半小时就要走!”说起赵理准,作为“望天一族”的妻子严海鹰既心酸又心疼。任团长以来,他几乎没有完整地休过一个假期,甚至连每年的疗养任务都难以完成,只是以体检代替。年逾五十,腰肌劳损、椎间盘突出等疾病也“找上”了他。

“在位一天就干好一天!何况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考虑其他的事儿太多,考虑打赢的事儿就会少二”赵理准的目光坚定而又深邃,“假如能年轻10岁,那该有多好!”

猜你喜欢

升空直升机部队
俄部队军演
儿在部队又立功
火箭升空啦
驻港澳部队例行轮换
火箭升空
直升机很热等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