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绝壁哨所,那片杜鹃在怒放

2016-03-25李国涛李小彬

解放军生活 2016年2期
关键词:绝壁哨所杜鹃花

李国涛 李小彬

“那就是绝壁哨所拉则拉,每年杜鹃花盛开时格外惹眼。”初冬。我们气喘吁吁地爬到西藏山南军分区边防某团八连驻地时。指导员胡越指着云雾笼罩下的一小栋迷彩哨楼向笔者介绍道。

远远望去,哨楼镶嵌在海拔4088米的绝壁之上,孤零零而不失庄严,顿时激起笔者上哨所一探究竟的冲动。“前几天刚下了一场大雪,山路暗冰密布、危险重重,这段时间都没允许官兵上山下山。”面对胡指导员的好心劝阻,笔者只好打消念头,来到连队走廊看看绝壁哨所的照片,画面中一片火红的杜鹃花把山野装点得格外灿烂。

带着遗憾,笔者拨通哨所电话。电话那头,守哨官兵兴奋不已,抢着讲述哨所内外的事儿。从他们热情的通话中听得出,有对山外世界的向往,更多表现出的是坚守绝壁之心、戍边豪迈之情。

哨所与连队直线距离不过700多米。上山只有一条曲曲折折的小路。最窄处仅容得下一只脚。70度的陡坡,连牦牛都上不去,3公里的山路足足要走两个小时。去年7月,士官徐兴记的妻子管丽丽“任性”了一把,穿着高跟鞋上山,虽然挑战成功,但一趟下来几天都很难下地走路。去年冬天第一场大雪前。官兵刚把300多公斤无烟煤背上哨所,这对于常年攀行在绝壁间的他们来说不算难事。

那年新建哨楼,一块水泥砖背上哨所需要运费80元,即使这样,地方民工还是望而却步。搬运的重任便落在官兵身上,40公斤的水泥砖硌得肩背青一块紫一块。一天下来,不少官兵疼得睡不着觉,但第二天仍然加入到搬运队伍中。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士官彭小平一天背了3趟,早饭后匆匆上山。爬到哨所都没有停下来歇歇脚又下山。被战友们称为“雪山牦牛”。

“为什么这样拼命?”

“每次看着那片杜鹃花。就感觉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彭小平说,“哨所是我们的家,再苦再累也要把它建好。”

哨所的一块砖一片瓦、一袋米一筐菜全靠肩抬背扛上去,官兵格外珍惜哨所的一切。2011年,时任指导员王毅一早带领官兵拉光缆上山。半途突降暴雨,大家被淋成落汤鸡。到了哨所已是下午3点,哨长正要用高压锅给大家煮面条,却被他们果断拒绝了:“我们吃一顿,你们要吃一周。”饥肠辘辘的官兵又赶紧下山,满身泥水回到连队。

守哨官兵把水看得比自己的命还珍贵,每次都得走两公里的山路背水。大家常常把洗了菜的水烧热后洗碗,洗了脸的水用来洗脚。2014年12月,义务兵张正学和哨长一同背水上山,距离哨所不到300米时,张正学踩在暗冰上一个趔趄摔出两米远,塑料水桶重重地磕在尖石上裂出几道口子,水涔涔地直往外流。张正学起身后全然不顾手脚卜的伤痛,抱着空桶直抹眼泪:“这桶水可以做两顿饭啊!”此后背水,张正学就换成装清油的铁桶,不过桶的重量增加了10多斤。

哨所一年只分雨季和雪季,而杜鹃花却在少得可怜的太阳光中火热绽放,像官兵一样不惧风雪雨雾,扎根绝壁。

2012年初。哨所突降暴风雪,大雪发疯似的下了一天一夜,积雪厚度很快达到1米多。通往连队的电话线、输电线被压断,发电机输油管被冻裂,蔬菜被冻坏,官兵生活受到威胁。在哨所蹲点的副团长杨高土带着一名战士顶风冒雪,用了6个小时才爬回连部。手脚被冻伤。第二天又背着发电机零件和蔬菜闯入雪阵,手脚并用,终于爬上哨所。挨饿受冻两天,没有一名守哨官兵慌乱。

哨所是家,守哨官兵就是亲兄弟。中士王禄铭去年满服役期。他好几次向连长江白次仁申请上哨所,但连长考虑到他身体原因。没有答应。2012年底,王禄铭主动上哨所守冬。他不仅学会了打针输液。还练得一手好厨艺,并且想方设法逗战友们开心。打发守哨孤寂的日子。待到第二年开山,为表示感谢,战友们给他采来一束鲜艳的杜鹃花。

绝壁哨所。官兵的戍边故事就像长在山间的杜鹃一样繁多。这时,笔者不由再次抬头仰望哨楼,致以注目礼,那片杜鹃傲然挺立,任凭冰雪压枝,依旧花开烂漫,它们不就像坚守在哨位上的官兵吗?

猜你喜欢

绝壁哨所杜鹃花
写给爬山虎
在古石绝壁前
飞檐走壁
韦羌山
夫妻哨
夫妻哨
井冈山十里杜鹃
杜鹃花的药用验方
詹娘舍的三位“亲人”
圣堂山的杜鹃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