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陆进俨少艺术院

2016-03-25

文化交流 2016年1期
关键词:艺术院美院山水画

●俞 瑜



走陆进俨少艺术院

●俞 瑜

陆俨少先生是浙江画院首任院长。作为20世纪山水画的集大成者,陆俨少先生的作品全面吸收了历代经典山水画家的技法,学古又不拘泥于古,在中国画坛独树一帜,对近现代的中国画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015年春天,首届“陆俨少奖”揭晓:共评选出金奖2件,银奖3件,铜奖7件,优秀奖20件。这是首个以浙江国画大师命名的绘画奖项,也是一项由浙江画院为学术指导、具有中国画学术权威的全国性专业艺术活动。

陆俨少艺术院坐落在上海市历史文化名城嘉定城区东大街358号,毗邻宋代孔庙、法华塔、明代园林秋霞圃及嘉定博物馆。

2015年春一个阳光和煦的周日,笔者探访了陆俨少艺术院。花岗石叠砌的门墙上,镌刻沙孟海先生所书的院名。中国园林式的庭院雅意盎然,园内花木葱茏,秀竹摇曳。两棵梅树已经繁花满树,一派灿灿然的景象。湖石、回廊、曲桥、碧池,景色宜人,充盈着书卷气。

中国现代著名国画大师陆俨少,1909年出生于上海嘉定县南翔镇。

陆俨少艺术院占地6.5亩,建筑面积2319平方米,其中主楼共两层,东楼底层为综合性展厅,面积400平方米,可举办国画、油画、雕塑等各种展览。二楼为院藏陆俨少精品展示厅,面积230平方米,陈列陆俨少的书画精品,并复原了陆老最后一个画室—“晚晴轩”。“晚晴轩”陈列着陆俨少的画原作、文房遗物,部分艺术活动图片、书札、手稿,以及各种版本的陆俨少艺术专集、论著、画册和海内外专家研究评论陆俨少的专著。二楼还有100多平方米设施齐全的学术报告厅,可举办较高层次的学术活动。

西楼为小型展厅、沙龙和培训中心。47米长的陆俨少书法碑廊,镌刻着他三十多件书法精品,展示了他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

沙孟海题书院名的陆俨少艺术院Lu Yanshao Art Academy; the inscription on the gate is in the handwriting of Sha Menghai.

陆俨少于1926年考入无锡美术专科学校,拜冯超然为师,并与吴湖帆、徐邦达等名师相识。冯师对陆俨少第一句话:“学画要有殉道精神,终身以之,好好学问,名利心不可太重。”他终生铭记。

在抗日战争期间,陆俨少流寓内地,直到抗战胜利后1946年回归故乡。10年后任上海爱画院画师。在此之前,他的作品大部分处于对古代传统的消化、吸收和探索之中。

《杜少陵秋兴图卷》共八段,是陆俨少认识生活、理解杜诗的美妙表达。1957年上海中国画院成立,陆俨少为首批专业画家。他到各处写生,努力适应新的环境。

陆俨少向来崇尚“天然去雕饰”的传统文人画,他高超扎实的笔墨技艺、胸有丘壑的博大情怀,以及对艺术的执著追求,使他的画从生活中来,又高于生活,富有强烈的时代感。陆俨少曾说:“我认为,在70年代前,我的画风较为缜密娟秀,灵气外露;70年代以后,日趋浑厚老辣,风格一变。”

这位艺术大师在山水画中独创了两种新技法,一是“留白”,二是“墨块”。所谓“留白”就是以水墨留出白痕,这种白痕在陆俨少的作品中多数用来表现云雾,也可以被看成泉水、山径和浪花。留白要以墨色反衬,所以陆先生又创“墨块”法,以浓墨积点成块。

陆俨少还擅长用长线条描水勾云,他的水纹描绘写尽了江波万态。他的勾云是以较细的拖笔中锋画云的阳面,以较淡而毛的环曲线条勾画云的阴面。另外,先生画石每每空勾无皴,只用一根起伏变化的线条表现山石的结构,往往起笔墨迹厚重,直到墨色淡干飞白,才蘸第二次。

《万里山河图》整幅巨作高231厘米,长670厘米,约140余平方尺,用了传统的小青绿画法,从画幅的整体来看,气势恢宏,雍容而华丽;笔墨细腻而沉着淋漓。画作全面而又集中地展现了陆俨少树、石、云、水的独特造型,以及用笔、用墨、用色等方面的个性特点。这些个性化而又纯熟的造型、笔墨技巧及其所蕴涵的意境、情趣、气韵都显示出他“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别具一格的风貌。

此画创作于1978年,画家正处于绘画创作鼎盛时期,加之先生对此幅作品极度重视,凝聚了他艺术上的精华,足以代表陆俨少的最高艺术水平。

陆俨少画作《巴船出峡》 A painting by Lu Yanshao

陆俨少在抗日战争时期举家入蜀,峨眉山之秀丽、青城山之幽静、三峡之奇险,尤其是“峡江云雾”的壮丽变化,更使其思绪激动不已。他曾于1948年乘筏险经三峡,沿途险滩相接,回波伏流,汹涌澎湃。陆俨少有感而发,创作了《峡江险水》系列画作。其所画之水,离合聚散,曲折流转,水势迅猛,一泻千里,极尽三峡奇险之状。他的“泼积结合”墨法,不仅使画面上不同深浅枯鲜的墨色过渡自然,还表现出了山中云雾缭绕时虚无缥缈的感觉,此乃用墨的一大境界!这幅画作,既是他溯往追怀,寄托了自己铭刻于心的对长江三峡干难万险的生活感受,也是他创造如何用线条、墨块画云画水,得其动势,达到出神入化之境地的力作。

杭州是陆俨少很喜欢的地方。1979年春,陆俨少成为浙江美院研究生导师,当时,陆俨少与李可染这两位20世纪山水画大师,同时在浙江美院与中央美院招收山水画研究生。南北遥相呼应,“北李南陆”成为美术界传扬的佳话。

陆俨少的学生尹舒拉这样评价浙江美院的师资:潘天寿在美院的时候,浙江美院花鸟画最好;周昌谷在美院的时候,人物画最突出;陆俨少来美院后,是山水画最强。

1984年12月23日,筹备已久的浙江画院在杭州西子国宾馆成立,聘任陆俨少为院长。陆俨少当场书写了一幅他的自作诗,还画了一幅《新松直上千云霄》的画。同年,陆俨少任浙江省山水画研究会会长。浙江画院建院以来,在陆俨少的领导下,在人才引进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积聚了许多美术人才,画家创作出了一大批优秀作品,在社会上获得很高的声誉。

陆先生之所以能成为与张大干、傅抱石、李可染风格迥异的山水画大家,同时兼擅梅花、竹石等,是与他在诗文、书法、画论等多方面的深厚学术修养分不开的。他出版有《陆俨少自叙》《山水画争议》《陆俨少画集》等多种专著和有关中国山水画的多篇论文,被誉为“当代中国画坛卓然翘首的文人画家”。

陆俨少在故乡嘉定。Lu Yanshao visits Jiading, his hometown.

陆俨少是1989年底离开杭州去深圳的。此前的一段时间,他经常在北京、上海和杭州几个地方轮番居住。杭州,是陆俨少艺术得以发扬光大之地。临别之际,他借孤山西泠书画院“湖天一碧”展厅,举办了一个告别展览。

“故乡重到隔年期,又见高楼卓酒旗。对景君看非旧日,凌云我欲赋新诗。”

直到1982年夏天,他才在阔别30载之后,应邀回到故乡嘉定,“杯酒话旧,不觉尽欢”,心情很是激动。

1993年重阳节,85岁的陆俨少先生病逝于上海华东医院,为这个世界留下了丰富的精神与物质遗产。

陆俨少去世前两年,为筹办艺术院花了不少时间与精力。老友刘旦宅早在艺术院落成前就送来湖石一座,陆俨少亲自命名为“中砥石”。陆俨少还请沙孟海题写了艺术院的院铭。

对当代山水画一代宗师陆俨少,潘天寿先生赏识他诗、书、画全才,谢稚柳先生称他为“画水高手”。他的作品融传统笔墨之神韵,开艺术创新之先河,在山水画界具有划时代意义。

在这个不同寻常的艺术院里,有匠心独特的建筑、有小桥流水的幽静环境、更有雅意盎然的传统书画。走进陆俨少艺术院,这里的笔墨纸砚、书画文稿,乃至—桌一几都会使人顿生走近大师的情感,值得去细细品味……

猜你喜欢

艺术院美院山水画
我来打开山水画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美院张老师评画
“鲁艺精神”与鲁迅美院油画系
陆俨少山水画谱 (五)
喜迎新年
——文化部直属艺术院团赴遵义春节慰问演出
奇葩美院(完结版)
去坚若磐石 铿锵呈豪迈——访中国篆刻艺术院院长骆芃芃(下)
世界四大美院之一的列宾美院失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