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教师基本素质浅议

2016-03-25师园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2期
关键词:适应自控教师素质

师园

【摘要】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必须具备最基本的素质。本文所谈,皆是教学实践中的经验积累,即包括四个方面的素质:一是会观察,二是会自控,三是能适应。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教师素质 观察 自控 适应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163-02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具有基本素质,或者叫素养。也就是说,遇到一些复杂的教学环境,教师可以做到“处变不惊”,迅速、准确地对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并使课堂教学保持平静,有条不紊。这就是一种素质。具有这样的素质,教师的教学才能够吸引学生,增强感染力,引发学生的心理共鸣。这就需要语文教师要会观察,会自控,能适应。会观察,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沉浸于知识的讲授之中,而要注意看学生的反应;会处自控,就是不能随着学生的情况变化而失去主张;能适应,也就是随机应变,灵活处理突发情况。,特别是一些偶发事件。

第一,教师要会观察。所谓会观察,也就是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有观察的意识,形成观察的习惯,然后融入观察的行动。这种观察应该是敏锐的、细腻的、全面的,因为观察是判断的前提条件,不能因为观察失误而导致判断失误。当然,这种观察必须适时,要及时捕捉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反应信息,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前提下,教师在心中做出分析判断,并悄悄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进行调整,使讲授内容的容量适应这种不断变化的情况,让学生始终保持最佳的听课与接收状态,达到顺利完成教学目标的目的。

反之,如果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应视而不见,就有可能造成师生之间的关系(这里指教学关系)失衡,使得课堂效果比较低。看来,教师的观察能力是需要培养的,更需要在实践中验证。有一次讲课,我发现一名学生神态异常,精神萎靡,而且脸色不对劲,于是推断他可能是有什么情况需要处理,但因为我正在讲课而不得机会说出来。这时我灵机一动,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展开自由讨论,然后走到他跟前询问,了解他的情况,把他领出教室,让他去学校医务室进行诊断。而这一切都是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进行的,丝毫没有影响正常教学。

第二,教师要学会自控。

毫无疑问,自控不仅是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更是其应该具有的一种能力。所谓会自控,就是要学会约束自己,控制自己的情感,不能随意性太强,能够在课堂上冷静理智地处理教学问题。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认为,没有理智的情感就如同一把没有柄的剑,它会让握着的人伤手。可见,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冷静的心态、理智的头脑和沉稳的举止是何等的重要。具备这样的素质,就可以课堂上对学生出现的偶然事件迅速做出判断,然后想出处理的方法,使学生的兴趣、思路始终不脱离课堂教学轨道。

高三开学伊始,按照学校的布置首先是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规范方面的教育,时间是一天。一天的教育之后,开始正常上课。当我正兴致勃勃地讲授课文《荷塘月色》的时候,发现一名男生趴在桌子上早就睡着了。我为了不影响正常教学,在让学生思考问题的间隙,就走到他的桌前扶了他的头一下,问他为什么睡觉,不料却猛地站起来,啪啪地拍着桌子,并连问三句“你打人干嘛”。我当时一愣,觉得这学生难缠,于是控制着自己的情绪笑了。我这一笑,却使这名学生感到莫名其妙,于是结结巴巴地问我笑什么,我反问他:打得很疼吗?他抓了一下头皮,生硬地说了一句“疼”。我和蔼地说:“那好,咱们去一下医务室,看看有没有妨碍。”我的意思是让他出来说,免得影响其他同学学习。他顺从地跟我出来,经过一番耐心的教育,他终于认识自己错了,并表示一定改正。当时如果我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那肯定是闹得不开交,后果可想而知。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出现偶发事件,我会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控制,然后进行分析,理智地进行判断,将教学任务顺利完成,避免老师压制学生,或者师生出现对峙现象,使教师自控的效果明显地表现出来。

第三,教师要学会适应。

教师必须学会适应,这在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会适应的表现是怎样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适应课堂教学情况,让学生保持着始终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二是对课堂教学的步骤、方法等有所管控,使教学速度快慢适中,无所阻碍。

如我在讲授迎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时,说学生思考“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含意,学生展开讨论。通过讨论,大多数学生能够达成共识:古代出仕是文人志士必然的价值取向,在封建专制独裁统治下,他们只能在无条件服从与维护自身尊严、保持独立人格的矛盾中苦苦挣扎。但有些学生产生了疑问,说他们为什么这样折磨自己?难道就不能走属于自己的路吗?针对学生的这种疑问,我是在意料之中的,于是就耐心解释,虽然不是每个人都是这样想,这样来走,但是,古代文人有一些共性,除了陶渊明,李白、苏轼、辛弃疾都曾流露出归隐的心绪,只不过陶渊明比较明显,且付诸实际行动罢了。在前面介绍陶渊明创作题材时曾提到过,陶晚年做过大量诗,“猛志”一词出现多次,这表明显然有一股济世的热流贯穿于他的一生,其平谈自然的诗风始终未能掩盖此股热流的跃动,看似恬淡的归隐并不意味着痛苦的消失,而是象征着苦难的加剧,即“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归去来兮”“已矣乎”“胡为乎遑遑欲何之?”这些句子表明诗人在惆怅悲苦中饱受拆磨。

这种解释就是适应学生的结果。不然,可能就没有什么理论来说服学生

参考文献:

[1]《教师能力概论》 罗树花、李洪珍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第一版.

[2]《中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雷玲主编,东华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出版.

[3]《名师教学机智例谈(语文卷)》雷玲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出版.

猜你喜欢

适应自控教师素质
哲理漫画
教学反思与教学的关系
科技期刊转型期编辑的适应与发展
中职学校如何加强教学研究分析工作
城市规划如何适应城市发展的思考
适应现代社会的美术基础教学
浅议高职英语教师语言基本功的提升
以酒道引领中国酒文化的发展
浅谈小学教师素质现状及提升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