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2016-03-24廖美娇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悟性读书笔记课外

廖美娇

一、推荐读物,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鉴别能力低,面对各种各样的课外读物,阅读时往往不择而食,课外阅读质量不高。别林斯基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因此,语文老师有责任推荐各种好书给学生,并将同班同学根据兴趣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这样,不仅可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还可积极促进学生读书心得的相互交流。

二、指导方法,培养课外阅读兴趣

1、辅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积累阅读。写读书笔记具有明显的积累功能和表达功能,是提高课外阅读质量的有效措施,为此,要培养小学生尤其是中高年级学生随读随记、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2、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教师要以课内带课外,让学生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我归纳了三种主要的课外阅读方法:抄读法;精读法;浏览法。

三、利用现代化媒体渠道,开展课外阅读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的来源渠道越来越广泛。针对现实条件,指导学生运用现代化媒体(即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网络资源等)渠道进行信息涉取,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尤为重要。我结合教材特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正确利用这四大媒体技术来开展阅读,指导学生自觉抵制和消除垃圾信息的干扰和侵蚀。

四、依托课内资源,提高课外阅读能力

学习语文,光是听老师的分析讲授,而缺乏自身的感悟,是不行的。“感悟”是学生在阅读中靠自己的钻研、领会或在别人的启发、点拨下,经揣摩而获得理解、启迪悟性的一种过程,而“悟性”则是指一种透彻了解事物、通晓洞察事理的能力。若要学生真正地学好语文,必须重视对学生悟性的启迪,努力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有所感悟。但是悟性的培养、提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就,它必须依靠教师传授一定知识,在此基础上,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体会、消化,并在实践中加以巩固、提高。我们常说课内得法、课外得益,这就很明确地告诉了我们,学生阅读、写作水平的提高、悟性的启迪,仅靠课内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依赖课外阅读。因此,我结合教材特点,把相关的课外阅读纳入单元教学中,使两种形式更好地优势互补,使课外的阅读成为是课内教学的延伸。例如:在教学《灯光》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郝副营长的无私奉献精神,感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上课前我鼓励学生搜集有关战争的资料、阅读有关战争的故事,课后又让他们谈谈对战争的认识,写读后感。这样让学生从中进行知识的积累、梳理,通过作摘录、记读书笔记、写读后感、自己创作等,使他们对课内的学习能作进一步的感悟、实践、运用,从而提高他们的感悟力,使所学知识内化,进而提高了阅读、写作能力。

五、积极评价,让学生坚持阅读

学校要建立有效的阅读评价体系,让学生的阅读活动一直处于积极快乐的状态。让学生在阅读方面时时感受到老师的表扬。并且要积极引导、适时激励,把小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调动起来。

1.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如以学校或班级为单位,开展“古诗朗诵会”、“课本外的故事比赛”、“童话化装表演会”、“文艺节目会演”、“小小读书讨论会”、“课本剧比赛”、“名人的读书格言接力赛”、“我的读书方法”及出墙报、展览读书笔记等课外阅读扩展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给阅读方法,总结读书成果,交流读书心得和经验。

2.密切配合使学生坚持读书。广大教师和家长应互相配合,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使学生善读书,增强课外阅读积累。在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做到:一是定书。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千万不可半途而废。二是定时。针对学生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是要定量。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制定出一个读书计划。课外阅读关键在于坚持,教师及家长要经常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执行情况,督促学生完成阅读任务。

猜你喜欢

悟性读书笔记课外
爱读书与读书笔记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My Own Official Account 我自己的公众号
“四招”记好读书笔记
师生之间无法言说的梗
生活的悟性
When I Grow Up,I Want to Be…
记性与悟性
孙科长解人字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