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科技战略情报在高水平科技智库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

2016-03-24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中科院智库咨询

刘 清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筹) 北京 100190

发挥科技战略情报在高水平科技智库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

刘 清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筹) 北京 100190

我国智库建设快速发展,为战略情报研究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拓展了情报研究的服务对象和任务空间。通过分析科技战略情报研究工作在科技智库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及国家高端科技智库建设为科技战略情报研究工作带来的历史性发展机遇,文章认为中科院作为第一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之一,需进一步加强科技战略情报研究工作,在现有研究能力、条件和队伍的基础上,通过明确其战略定位、科学设计其基本架构、合理布局其任务与产品体系、创新其运行模式,打造高水平科技战略情报研究系统,助力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助力“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

国家高端智库,科技智库,科技战略情报研究

DOI 10.16418/j.issn.1000-3045.2016.08.0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推进科学决策、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出一系列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建设一批国家急需、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高端智库,重点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1]。我国智库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第一批国家高端智库已经建立并运行起来,在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作用日益显现。

在智库活动中,战略情报工作的作用一直备受重视,不少智库,特别是新组建的智库将战略情报研究工作纳入其重要工作内容[2]。从某种意义上讲,战略情报研究工作是智库的基础性工作,为智库出思想、出对策、出影响的研究工作提供态势分析、动态监测和预测预见等综合支撑。我国智库建设的快速发展为战略情报研究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拓展了情报研究的服务对象和任务空间。

中科院是第一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之一。完成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任务,实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目标,需进一步加强科技战略情报研究工作,发挥科技战略情报的基础性作用,推动、促进其与中科院国家科学思想库体系其他工作单元协同支撑国家高端科技智库的战略与咨询研究和任务,与国内相关机构协同支撑国家相关部门的科技战略规划与决策。

1 科技战略情报研究工作对科技智库的基础性作用

毋庸置疑,战略情报研究与智库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这源于情报与决策之间与生俱来的联系,战略情报是宏观决策必须依赖的知识,是决策科学化的重要基础, 没有战略情报的决策是盲目的决策。无论在村镇、社区层面还是在政党、国家层面,搜集不同来源情报,对其进行分析,形成决策层的认知,然后产生决策,基本具有相似的流程。决策活动需要独立的意见和建议,这是智库的任务;而意见和建议并不是凭空而生,需要对不同类型、不同来源的情报进行整理、综合和分析,这是战略情报研究的工作。可以说,战略情报研究是智库工作的基础。有学者调研兰德公司、布鲁金斯学会和胡佛研究所开展研究的一般过程,对其“转识成智”全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情报的“搜集、筛选、处理是智库进行课题研究的初始工作,也是影响决策咨询结论的关键环节”[3]。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国会研究服务”(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CRS)也非常典型,有近千人开展情报研究、分析服务,为国会议员提供帮助,与政府机关或学术团体进行合作开展课题研究,为国会提供决策依据,“水门事件”调查中,CRS 作用非常突出[4]。国内也有很多专门的情报研究机构为智库提供情报资源和智力支持,通过专门的情报搜集、整理和分析,形成不同类型的战略情报研究产品,在智库建设活动的前端发挥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5]。

美国资深情报分析人员罗伯特·克拉克在其《情报分析——以目标为中心的方法》中调研了情报研究人员客观评估和了解客户、客户业务或领域的极端重要性,“情报分析针对的不是用户当前感兴趣的问题,情报对政策制定就变得不那么有用”[6]。尽管学术界关于情报研究与用户关系有不同看法,总体上讲,战略情报研究工作必须紧密贴近用户需求,在不丧失客观性的前提下,使得情报分析贴切中肯,这已经是基本共识。

同样,科技战略情报研究工作是科技智库的基础性工作。其工作重点是从全局的角度,面向科技促进发展和促进科技发展的相关战略研究、评估等特定需求,在广泛收集科技战略动向和科技领域发展态势等有关情报的基础上,经过整理鉴别、综合归纳、判断推理等研究加工,提出有依据、有分析、有评价、有预测的研究结论和研究报告。而科技智库主要从科学技术影响和作用的角度研究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从科技规律出发前瞻思考世界科技发展大势,开展科学评估,进行预测预判,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前瞻性、建设性的建议,在国家科技战略、规划、布局和政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7]。其角色定位是与科技相关的重大政策问题的研究者、重要政策出台前的咨询论证者、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评估者、重大科技政策的解读者、储备性政策的研究者以及科技相关舆论的引导者。要发挥这些角色定位的作用,必须具备获取、研究和分析科技情报的条件和能力,亦即科技战略情报研究能力。

发挥对科技智库的基础性作用,中科院战略情报系统的工作是一个很好的案例。自 20 世纪 80 年代推行“文献情报一体化”以来,特别是 2005 年院级文献情报系统整合发展以来,中科院战略情报研究系统围绕支撑科技决策一线、支撑科技创新一线,长期跟踪国际最新科技进展、重要国家和国际组织关注的重要科技问题,系统开展科技发展战略、科技热点和前沿的研究和分析,统筹规划、系统布局,形成了既有分工又有协同的战略情报研究服务体系,体现出较强的系统性和专业性,已经产出基于科技情报综合、分析的特色产品(图 1),在业界获得很好反响,成为中科院乃至我国科技决策人员和科技人员可以依赖的重要力量,为体现中科院国家科技智库职能发挥了基础性作用[8]。

图 1 中科院科技战略情报系统主要产品与平台

科技战略情报研究要发挥在高水平科技智库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必须紧扣科技智库的需求,围绕国家高端智库建设重点任务的需求,提供坚实有力的基础支撑。具体而言包括如下 3 点。

(1)围绕我国学科发展战略和重要领域发展路线图研究,需要系统监测和跟踪国际最新科技研发进展动态,把握科技热点和科技前沿;持续监测和分析重要国家和国际组织关注的重要科技问题,把握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科技新思潮,研判科技发展新趋势、新方向和科技变革趋势。

(2)围绕促进科技健康发展的方针、政策、环境和科学管理模式研究,需要跟踪国际科技发展战略、科技规划、科技布局、科技评价等的发展动态;分析研究世界主要国家科技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变化动向,揭示国际科技政策、科技管理发展新动态与新举措。

(3)围绕智库决策研究支持信息的动态性、前瞻性、交互性要求,需要支持科技战略研究和咨询研究的能力体系和服务支撑机制建设,发展科技战略情报定量分析的理论方法,建设科技决策综合集成平台。平台建设不能仅停留在构建自有信息平台或者依靠信息技术手段收集外部信息,而应构建智能化、集成式、支持领域广、支持功能多的集成平台。

同时,还要引领科技战略情报研究的学科发展,在智库型战略情报研究方法与实践、科学计量与知识计算方法与应用、情报研究分析工具平台等方面加强布局,科教融合,建成中科院科技战略情报研究的学术重地,成为国内科技情报研究高等教育高地。

2 国家高端智库建设为科技战略情报工作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中科院是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一支重要力量,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下称“战略咨询院”)是中科院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的核心载体和综合集成平台。《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发挥中科院等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的优势,在国家科技战略规划、布局、政策等方面发挥支撑作用,使其成为创新引领、国家倚重、社会信任、国际知名的科技智库。2015 年11月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国家高端智库建设方案》,中科院被确定为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直属的首批 10 家第一类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之一,并明确重点建设战略咨询院为试点任务。

2015 年以来,战略咨询院的建设工作缜密推进,其中,科技战略情报工作的整合组建率先发力。非常值得一提的是,从战略咨询院组建方案的研究和形成,到实际组建工作的推进,科技战略情报研究工作一直都被放到非常重要的位置。2016 年初,中科院党组通过了战略咨询院组建方案,非常明确地把科技战略情报工作作为其研究板块的一部分,把战略情报研究队伍作为其核心队伍的一部分,要求全面跟踪国际科技战略和科技动态,研判科技发展趋势与前沿,揭示国际科技战略与政策的发展态势与变革趋势,支持重要科技战略规划、政策和评价,建设共享数据平台和监测分析平台等。这一方面体现了中科院科技战略情报研究工作的长期积累、实际作用和影响,另一方面也充分反映出上上下下各方面对于科技战略情报工作重要作用的理解、认识和认同。在中科院文献情报工作发展历程中,这是继“文献情报一体化”、文献情报服务数字化转型之后的又一次有重大意义的标志性事件,对于战略情报研究工作在新的发展背景下实现稳定转型有极其关键的作用。可以说,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为中科院科技战略情报工作带来了新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但是,从业务布局和工作模式方面看,中科院科技战略情报系统力量分散、重复重叠的现象还比较突出,内部无序竞争还时有发生;从工作内容和产品质量上讲,方法的创新性、思路的开阔性、研究的深入性、对科技前沿热点难点重点把握的准确性等方面,还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系统、综合分析的能力还不足。原国务院研究室社会发展研究司司长宋大伟先生认为科技战略咨询研究要坚持“高、新、深、实、准”五个要素,“高”就是要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突出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新”就是要大胆提出新观点、新见解和新对策;“深”就是要增强敏锐度、预见性、鉴别力,提高思想理论深度,逻辑判断深度和战略研究深度;“实”就是要求真务实,做到查实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策、出实招,不回避问题,不掩盖矛盾,不说违心话;“准”就是要概念准确,判断恰当,使用概念、判断进行推理符合逻辑[9]。笔者认为,在一定程度上,这也是衡量战略情报研究工作质量的五要素,应当贯彻落实在科技战略情报研究产品、方法和相关活动组织推进的方方面面。

战略咨询院的科技战略情报研究工作要为科技智库建设发挥基础性作用,体现“智库的智库”的价值,就必须牢牢把握国家高端智库建设所带来的历史性机遇,把机遇转化为内生动力,以机制创新、力量整合为推手,以方法创新、内容创新、产品创新为突破口,凝心聚力,平稳转型,取得长远发展。

3 打造高水平科技战略情报系统,助力国家高端科技智库建设

美国战略情报分析领域的开拓者谢尔曼·肯特在其经典之作《战略情报:为美国世界政策服务》中说,情报是知识,情报是组织,情报是活动,“战略情报产生的知识数量相当巨大,需要集体努力,有复杂而谨慎的劳动分工”[10]。对于科技战略情报研究工作而言,要发挥高水平的作用,同样需要高水平的战略情报工作组织,需要科学设计与规划战略情报活动。笔者认为,这主要有 5 个方面的要求。(1)打造有力的研究队伍,夯实基础。个人能力上需要有专门的知识背景,有政策分析能力、资源把握能力和信息检索能力,必须站位宏观、思考深入,总体上形成团队能力特色,倍增团队实力;组织上,需要达到人员调配合理、任务分工合理、模块集成合理;行动上,需要快速反应,及时、敏捷、主动。(2)面对具体的任务或项目,需要能准确把握需求,找准定位、明确目标,设计合理研究框架,在实际操作中动态调整。(3)研究、利用可靠的方法工具,形式恰当、契合需求,达到经典方法熟练利用、创新手段科学利用。(4)制定可靠的标准规范,保证能力。(5)设计合理的产品服务,产出有独到判断和创新观点的成果,支撑到位(图 2)。

图 2 科技战略情报研究工作组织的考虑

战略咨询院的科技战略情报研究板块,就是瞄准高水平的目标,在现有研究能力、条件和队伍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进行重组、升级和再造,通过明确其战略定位、科学设计其基本架构、合理布局其任务与产品体系、创新其运行模式,助力国家高端科技智库建设试点,助力“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

3.1 明确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

战略咨询院科技战略情报研究工作是国家高端科技智库建设的基本组成单元,紧密围绕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科技进步的重大问题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提供高水平科技战略情报研究服务,支撑中科院学部、院机关和战略咨询院各单元开展和承担国家及中科院战略与咨询研究及相关任务,与国内相关机构协同支撑国家相关部门科技战略规划与决策。

战略咨询院的战略情报研究致力于全面、系统跟踪国际科技战略和科技动态,把握世界科技发展态势、热点与前沿,研究国际科技战略与政策发展态势与变革趋势,总结分析应对国际发展和重大问题的我国科技战略和科技政策,产出动态监测、态势研究、竞争力分析、科学结构地图等高质量战略情报研究产品。负责相关应急研究任务和项目的组织实施。重点布局国际科技政策与战略研究、国际科技竞争力研究、世界科技前沿研究、战略情报分析工具平台研究等方向。

其总体发展目标是,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科技战略情报研究与咨询机构,国家层面科技战略情报研究与决策咨询服务的核心部门,持续产出有重要影响的科技战略情报研究产品,成为代表中科院和中国与国际重要战略情报研究机构交流合作的主体力量之一,成为国际情报学研究生教育的知名机构。

3.2 科学设计基本架构

面向国家和中科院科技战略与咨询研究和任务的需求,按照“统筹规划、系统布局、协同服务、整体集成”的原则,整合院级战略情报研究力量,形成以北京战略情报研究力量为核心,兰州、成都、武汉、上海等地的战略情报研究力量为网络队伍的“核心+网络”模式,构建“分工负责、长期积累、深度分析、支撑决策”的科技战略情报研究服务体系,围绕高水平科技智库建设的核心目标开展工作。

以上述力量为基础,形成覆盖科技创新主要方面和学科领域的体系化、层次化、协同化的核心任务,明确、运行高效有序的研究团队体系。团队包括三大类。

(1)科技战略、政策与竞争力研究团队。系统监测、跟踪国际科技发展战略、科技规划、科技布局、科技评价等的发展动态,分析研究国际上科技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变化动向,及时揭示国际科技政策、科技管理发展新动态与新举措;持续监测和分析重要国家和国际组织关注的重要科技问题,及时把握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科技问题和科技思想,聚焦和分析引导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新思潮和科技变革趋势;开展国际、区域整体科技竞争力,跨学科、跨领域的整体科技竞争力深度跟踪分析和研究。重点服务国家和中科院的重要宏观科技决策,提供国际科技战略与政策、国际科技竞争力方面的咨询分析服务。

(2)国际科技领域前沿情报分析团队。长周期、系统监测和跟踪国际最新科技研发进展动态,领域相关重要科技政策与体制态势,最新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等科技研发突破态势,挖掘、捕捉和聚焦科技热点和科技前沿,及时研判和把握科技发展新趋势、新方向。提供关于科学发展前沿和技术发展前沿的咨询分析服务,提供国际科学发展前沿、国际技术发展前沿分析报告,产出国际科学结构地图和国际技术结构地图。

(3)情报分析技术与平台团队。开展科技战略情报定量分析的理论方法与数据平台建设研究,运行和不断完善世界科技发展态势监测分析平台,建设整合信息采集、信息抽取、文本挖掘、文献计量和可视化等技术的分析工具库,建设开放共享的经济社会信息集成与服务平台,建设集成智库成果、智库专题数据库、“灰色素材”等信息的科技决策综合集成平台,形成有效支持科技战略咨询院的能力体系和服务支撑机制,支持战略咨询院、重大项目的科技战略研究。

3.3 合理布局任务与产品体系

3.3.1 任务体系

包括常规(长期)任务、自上而下部署任务、外部任务和自身学科发展四大类。(1)常规(长期)任务,围绕需求,组织开展长期的研究支撑服务。(2)自上而下部署任务,承担国家、中科院以及战略咨询院部署的相关任务,支撑战略咨询院承担的有关任务,重点支撑国家重大科技与创新发展的决策咨询的战略情报研究需求,支撑国家和中科院围绕重要学科领域或重大问题的发展战略研究需求,支撑国家重大政策措施第三方评估的有关需求等。(3)外部任务,建议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科基金项目,承担院内外单位部署的相关项目和任务。产出按需定制监测快报、专题研究报告等。(4)自身学科发展,开展科技领域发展宏观趋势判断、重大突破科技方向发现、驱动创新发展关键技术识别的理论、方法研究;开展战略情报分析工具、平台和系统研发的思路、方法和应用研究;开展情报学、科学计量学、领域信息学、科技智库建设等相关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组织开展与国内外战略情报研究机构及相关机构的学术交流。开展情报学领域研究生教育。

3.3.2 产品体系

形成不同发布周期、面向不同用户、适应不同分析深度需求的战略情报研究产品序列,建设科技战略咨询院独具特色、不可或缺的情报产品体系。

(1)月度(半月度)动态监测快报。如《科技前沿快报》《科技政策与咨询快报》《科技内参》《每月科技动态》等。

(2)科学前沿分析研究报告。如《国际科学技术前沿报告》(年度),《科学结构地图》(双年度),《技术结构地图》(双年度),《研究前沿年度分析报告》(年度),《世界学科发展前沿与热点研究》等。

(3)科技战略、政策与竞争力研究报告。如《科技政策与战略年度观察报告》《国际科技竞争力分析报告》《国别科技创新发展态势分析报告》《国家创新体系发展态势评价报告》和《世界科学中的中国科学院》等。

(4)对上决策咨询建议报告。围绕决策层委托的研究问题,或者围绕科技发展的重要关键问题,开展专门的决策咨询研究,形成针对特定问题的、快速反应的对上决策咨询建议报告。

(5)学科、领域发展报告。围绕专门学科或领域重大科技发展趋势与战略、国际国内竞争发展态势、重大前沿问题方向竞争发展态势等,形成年度或者双年度学科、领域发展报告,如《空间科学与应用发展报告》《农业科技领域发展报告》《资源环境科技发展报告》《地球科学前沿发展报告》《信息科技发展报告》《材料发展报告》《先进能源发展报告》《生物技术领域发展报告》和《生物安全科技发展报告》等。

3.4 创新运行模式

在业务运行的组织管理方式上,实行“战略情报协调组”方式,按照整体布局,负责针对具体任务和项目进行统筹规划、系统布局,促进协同服务和整体集成,采取会议协调管理机制。

在具体项目和任务实施过程中,实行矩阵式工作机制,总体由项目牵头人负责,根据任务性质和要求,吸纳不同单元的队伍参加,项目和任务的考核监督由战略咨询院组织进行。各单元可独立按照学科领域分工和服务定位直接对外承担开展情报研究与服务,其考核监督由各单元所属单位组织进行。协调组提供协调支持。

建立学术咨询机制,邀请院内外科技政策专家、科技专家、科技战略情报专家,组成学术咨询委员会,指导战略情报研究工作。

根据科技战略情报研究的类型和特点,制定和完善质量控制系列制度。建立《快报》工作的规范化工作机制和流程控制要求,建立和完善科技战略情报研究的组织模式和研究机制,如团队矩阵式工作组织机制、选题会商和论证机制、团队小组交流和集体研究机制、专家咨询和合作研究机制等,保证研究成果的质量。

制定和完善战略情报研究工作的考核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强化形成以战略情报研究的重要任务、重要成果产出、重要影响效果为导向,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政策机制,加大对重要战略研究成果产出与决策咨询服务影响及效果的绩效激励力度,促进队伍能力的提升,彰显决策咨询效果。

1 习近平.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人民网. [2016-5-18].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0518/c1024-28361421.html

2 袁建霞, 董瑜, 张薇. 论情报研究在我国智库建设中的作用. 情报杂志, 2015, 34(4): 4-7.

3 张心源, 赵蓉英, 邱均平. 面向决策的美国一流智库智慧产品生产流程研究.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22(2): 132-138.

4 张红琳. 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及思考. 情报杂志, 2004, (2): 125-126, 封3.

5 李纲, 李阳. 情报视角下的智库建设研究. 图书情报工作, 2015, 59(11): 36-41,61.

6 罗伯特 . 克拉克(著), 马忠元译. 情报分析: 以目标为中心的方法. 北京: 金城出版社, 2013.

7 白春礼. 发挥科研机构优势 建设高端科技智库. 光明日报, 2015-1-29.

8 张志强. 面向科技创新战略决策 构建战略情报服务体系——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战略情报研究服务实践. 医学信息学杂志, 2009, 30(4): 6-12 .

9 宋大伟. 中国科技战略咨询研究肩负着国家使命//国家高端科技智库大讲堂第一讲. 北京: 2016-4-22.

10 谢尔曼 . 肯特(著). 刘微等译. 战略情报: 为美国世界政策服务. 北京: 金城出版社, 2012.

刘 清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筹)副院长,研究员。长期从事科技信息服务工作、科技战略情报研究工作,曾组织、参与重大战略研究和战略情报研究项目多项,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第三方评估多项,国家重大改革问题研究多项。E-mail: liuqing@casipm.ac.cn

Liu QingProfessor, Deputy Director of Institutes of Science and Development,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He has been working in the area of information services, and hosted or participated a number of strategic information service programs. E-mail: liuqing@casipm.ac.cn

Strategic Information Services Play Fundamental Roles in National High-end Science Think Tank

Liu Qing
(Institutes of Science and Development,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90, China)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ink tank in China offers Chinese strategic information services institutes a new platform, more top users, and task resources. Strateg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services play fundamental roles in science think tank, and it should grasp historic opportunities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High-end Think Tank.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listed as one of National High-end Think Tank pilot, is strengthening its strategic information services system, by clarifying its mission, altering its organization, redesigning its task and production series, to make it fulfill its roles as a part of National High-end science think tank.

National High-end Think Tank, science think tank, strateg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services

* 修改稿收到日期:2016 年 7月14日

猜你喜欢

中科院智库咨询
红孩儿扮演者已成中科院博士
加大授权力度中科院先行一步
中科院沈阳生态研究所技术
咨询联盟大有可为
微智库
微智库
智库能为我们做什么?
建智库,话担当
中科院专家:京津冀何以成雾霾重灾区
健康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