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南京河湖库一体化管理与保护的思考

2016-03-24陆晓平王亚平

中国水利 2016年2期
关键词:水系河湖南京

陆晓平,王亚平

(江苏省秦淮河水利工程管理处,210022,南京)

对南京河湖库一体化管理与保护的思考

陆晓平,王亚平

(江苏省秦淮河水利工程管理处,210022,南京)

江河湖库;一体化管理与保护;南京

江河湖库水系是水循环和水资源形成的载体,是地球的血脉、生命的源泉、文明的摇篮,是人们生产生活、健康生命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也是流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具有健康的江河湖库水系是保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

近年,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涉及河湖健康管理与保护的政策文件。2010年,水利部部署重要河湖健康试点评估工作;2011年,中央1号文件强调水利改革;2012年,出台《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水生态文明建设,划定生态保护红线;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因此,保护好、治理好、利用好河湖库水系,不仅是实现水利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对保障河湖水生态系统健康、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南京是江苏省会城市,是全省政治、经济、科教和文化中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新形势下如何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水生态文明理念,坚持人水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努力实现河湖水域不萎缩、功能不衰减、生态不恶化的良好水生态环境,探索一条河湖库综合一体化管理与保护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一、南京水系及水质基本概况

南京位于长江下游沿岸,北连江淮平原,东接长江三角洲,处于长江下游中心,是距中原和华北最近的江南中心城市。南京市境内有长江、淮河、太湖3条水系,其中长江水系是南京市的主要水系,涉及南京市各区,流域面积6 287.7 km2;其分出的4条子水系,自北向南依次是滁河水系、长江南京河段沿江水系、秦淮河水系、水阳江水系。淮河、太湖水系很小,淮河水系涉及六合区冶山、马集两镇,流域面积128.4 km2。太湖水系涉及溧水县和风及高淳县桠溪两镇,流域面积168.8 km2。

南京市境内流域范围内共有主要河道116条,其中大江大河干流4条,即长江南京河段干流、滁河干流、秦淮河干流、水阳江干流。116条主要河道共连接湖泊8座,其中中型湖泊2座、小型湖泊2座、城市特小型湖泊5座;连接水库251座,其中中型水库13座。

南京范围内水域面积占全市面积的11.4%。近十几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开发、圈圩等侵占水面现象时有发生,水域面积逐渐萎缩、减小,水质恶化(见表1)。水的自然属性决定了它不只是停留在某区域而是循环流动的。因此,水资源管理保护与修复不是某部门、某区域的事情,需要统筹考虑、综合谋划,采取相应措施来实现水生态环境的健康良性发展。

二、河湖库一体化管理与保护措施

1.建立流域水体综合管理理念

基于水的自然特性,河湖库需要建立流域统一管理的理念,对流域内河湖库与其汇水区进行划分,并置于统一的管理单元中。首先,水面与陆地的统一,即水体管理需要考虑到河岸与水体周边的陆地管理;其次,需要考虑上下游、左右岸的协调统一;第三,加强跨省、跨区域及不同领域行政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除此以外,还需要利用技术、法律、经济以及文化意识层面等各种手段进行综合管理。

2.建立严格的用排水法律制度

水行政相关部门应建立严格的排放管理制度来减轻水体污染。污水处理设施是实现达标排放的基本物质保障,可确保排放的废水不对环境产生明显不利影响。因此,应建立足够数量的污水处理厂,通过行政审批与许可制度等措施,并在审批时要求相应设施与程序使用最先进的技术控制水污染。但要达到饮用水的高标准排放,还需要通过市场手段,适当提高水价,提高人们珍惜水、自觉保护水环境的意识。

3.创建科技支撑

以科技手段为支撑,全面构建河湖库管理与保护,推进河湖库信息化管理。一是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监测河湖库现状变化;二是建立河湖库水量、水质及水生态综合管理档案;三是推进湖泊信息化管理系统,包括政务办公、实时监测、业务管理、信息交流、基础数据查询等智能化管理系统;四是依靠国土、规划、水文气象及地方政府等多部门合作,共同实现对河湖库的保护。

4.建立长效的监管机制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以确保河湖库防洪能力不降低、面积不缩小、水质不降低的“三条红线”。一是落实河湖库管理责任制。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以主管为主”的河湖库管理与保护基本原则,明确和落实了各级河湖库管理与保护的责任。二是注重各级联动,河湖库岸线水面巡查全覆盖。日常巡查是当前河湖库管理与保护工作的重要手段,开展河湖库巡查能及时掌握河湖库现状。三是加大违章查处力度,规范河湖库资源利用。坚持保护第一、资源利用第二的原则,加强河湖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严格执行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制度,坚决查处违规建设项目,防止非法围垦水面、侵占水域的行为发生,努力实现河湖库“零违章”目标。四是努力推进河湖库生态修复,合理开发利用。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科学适度开发,促进河湖库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5.强化公众参与宣传

紧紧围绕水法律法规宣传主题和宣传内容,做到阶段性宣传与长期性宣传相结合,与案例宣传相结合,营造河湖库管理与保护的良好氛围。一是阶段性宣传,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在所管工程醒目处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利用显示屏滚动宣传,发放宣传资料,开展水法规宣传走进社区、学校等宣传活动,向沿河湖库居民及船民发放宣传资料,宣讲水法规,增进全民“护水、爱水、节水”的意识。二是长期性宣传,建立固定的河湖库宣传板块,在沿河湖库管理范围设立永久性的宣传标牌。三是选择河湖库查处的典型案例进行大力宣传,扩大河湖库管理与保护的宣传效果,引导全社会关心、支持河湖库管理与保护工作,夯实依法管理与保护河湖库的群众基础。

表1 南京范围内水域监测情况及水质综合评价

6.构建“互联网+”综合管理模式

所谓“互联网+”,其本质就是传统产业(行业)的在线化、数据化。“互联网+”的过程是传统产业(行业)转型升级的过程。利用强大普及的互联网,开发水利行业河湖库综合管理系统软件,包括政务办公、实时监测、业务管理、信息交流、河湖库一张图、基础数据查询等服务功能,从而可以依托电子政务地图、无人机、卫星遥感等空间地理信息,自动远程监测、3D实景、通信及计算机网络、物联网等技术搭建的大数据平台来实现河湖库的现代化管理。

三、结 语

河湖库水资源一体化管理与保护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意义深远。首先要依靠各级政府重视及法律支撑、全民参与,开拓创新,才能有效推进河湖库一体化管理,建立起职责清晰、分工明确、良性运转的水资源管理机制。其次要严格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落实好河湖库管护主体、责任和经费,推行“河长制”;积极开展河湖库水资源使用权确权登记制度,推进流域、区域、行业和用水户之间的水权交易;建立生态环境损害成本和修复效益的水价形成机制;大力开展水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实行最严格的“三条红线”管理,让水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从而保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促进人水和谐共处。

责任编辑 张瑜洪

P343.3+X171.4

B

1000-1123(2016)02-0015-02

2015-12-03

陆晓平,高级工程师,一级建造师。

猜你喜欢

水系河湖南京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打造“三晋”幸福河湖
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南京不会忘记”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南京大闯关
黑龙江:河湖治理保护成效明显
河湖长制
环水系旅游方案打造探析——以临沂市开发区水系为例
水系魔法之止水术
南京·九间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