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陆在海中的倒影—— 大陆架

2016-03-24撰文月夕

海洋世界 2016年3期
关键词:大陆架泥炭海洋法

撰文|月夕



大陆在海中的倒影—— 大陆架

撰文|月夕

大陆架也称大陆浅滩,是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是指环绕大陆的浅海地带。大陆架是地壳运动或海浪冲刷的结果。由于地壳的升降运动使陆地发生下沉,淹没在水下,形成大陆架;海水冲击海岸,产生海蚀平台,淹没在水下,也是可以形成大陆架的。大陆架大部分分布在太平洋西岸、大西洋北部两岸、北冰洋边缘等;其中面积最大的是太平洋,达1015万平方千米。仔细观察会发现,大陆架的面貌与大陆基本上是一样的。随处可见大陆留下的痕迹,就像大陆在水中的倒影一般,大陆上有的丘陵、盆地和沟谷,大陆架上也有;大陆架上面除局部基岩裸露外,大部分地区被泥砂等沉积物所覆盖。

大陆架海域中海洋生物种类丰富

Tips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规定,每一国家有权确定其领海的宽度,即从按照该公约确定的基线量起不超过12海里的界限为止。

大陆架是陆地的全部自然延伸,直至大陆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在大陆架范围内海水深度一般不超出200米;海床的坡度很小,地形一般较为平坦,平均坡度为0.1°,宽度不等,在数千米至1500千米间。全球大陆架总面积为2744万平方千米,约占海洋总面积的7.6%。

在大陆架上有流入大海的江河冲积形成的水下三角洲,例如我国著名的长江、黄河、辽河、珠江等大河都在大陆架上形成了大范围的水下三角洲,至今还分布着许多纵横交错的古河道,映射出它们昔日在平原沃野上流淌不息的样貌。

在大陆架海域中,经常能发现由大量芦苇、香蒲、黑三棱、眼子菜等常见的陆地水生植物腐烂后堆积而成的泥炭层。泥炭层就是大陆架上曾经有茂盛植物的一个印证。泥炭层中含有大量泥沙,当然也含有尚未完全腐烂的植物根茎、枝叶,有机物质含量极高,在黄海、东海均有发现;其中黑色或灰黑色泥炭有机物含量最高,可以作为燃料使用。

在大陆架上有流入大海的江河冲积形成的水下三角洲

大陆架示意图

插图|柠语

在大陆架上还能经常发现贝壳层。组成贝壳层的贝类主要有毛蚶、玉螺、长牡蛎、蓝蛤、近江牡蛎等。这许许多多的贝壳被自然力量压碎后堆积在一起,形成了薄厚不均的沉积层。

大陆架上的沉积物几乎都是由陆地上的江河带来的泥沙,来自海洋的成分很少。除了泥沙外,永不停息的江河就像不知疲惫的搬运工,把陆地上的有机物质及多种矿物质源源不断地搬运到大陆架上。大陆架因此得到许多来自陆地的丰富的营养物质供给,成了海洋中最富饶的海域,不仅海洋生物种类丰富,还有丰富的矿藏和海洋资源。目前已发现的有石油、煤、天然气、铜、铁等20多种矿产;其中已探明的石油储量是整个地球石油储量的三分之一,许多著名的大油田均位于大陆架海域。

大陆架浅海区营养物质丰富,因此成为海洋植物和海洋动物生长发育的良好场所,是当之无愧的天然养殖场;全世界的海洋渔场大部分都分布在大陆架海区,大约90%的渔业资源来自大陆架浅海区。因为大陆架毗邻陆地,自古以来人类便在大陆架进行渔业生产,享“鱼盐之利,舟楫之便”。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类又在大陆架浅海区开辟浴场、开采油气,利用大陆架独特优美的自然环境,开辟旅游度假区。丰富的海洋动物和繁茂的海底森林,更是为人类提供了多种多样的食材和经济来源。

大陆架并不是永远不变的,它随着地球地质演变,不断产生缓慢而永不停息的变化。例如,在我国的黄海和东海的海底地层中,蕴藏着丰富的泥炭资源。这说明,远古时代,黄海和东海的大陆架是一片生长茂密植物的大平原。只是在地质演变中,这片土地逐渐下沉,海水入侵才形成了大陆架。另一个例子是喜马拉雅山顶上发现了大陆架的贝壳沉积层,证明早在几千万年前,喜马拉雅山地区是海底的大陆架。由于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当时存在的古地中海大陆架消失了,印度洋板块进入欧亚板块的底部,喜马拉雅山就此升起,直冲云霄,现在喜马拉雅山依然在长高。

正因为大陆架矿产资源丰富,又是从海上进入各国的通道,因此各国对大陆架的划分和主权十分重视,不惜与他国发生激烈争斗。自古,弱者都是被压迫的,沿海的发展中国家为了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呼吁联合国制定海洋法公约。《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从1970年12月17日开始酝酿,于1982 年12月10日在牙买加的蒙特哥湾召开的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最后会议上通过,直到1994年11月16日才开始正式生效,已获150多个国家批准。这是迄今为止联合国召开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国际立法会议,一共有168个国家或组织参加了会议。中国于1996年5月15日批准该“公约”,是世界上第93个批准该“公约”的国家。《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规定,沿海国距其领海基线起200海里(约370千米)的海域为其专属经济区。

全世界的海洋渔场大部分都分布在大陆架海区

猜你喜欢

大陆架泥炭海洋法
德州大陆架石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泥炭地:神奇的“大地海绵”
浅析国际法院和国际海洋法法庭的竞争与合作关系
多面手泥炭藓
泥炭地的碳盈余
共同开发的基本理论
200海里外大陆架权利基础新论
“极地曙光号”案例分析
《美国国际法杂志》南海专刊文章述评
外大陆架:“蓝色圈地”的最后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