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生态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6-03-23罗革云盘锦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盘锦124000

长沙大学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客体政治生态

罗革云(盘锦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盘锦124000)

文化生态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罗革云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盘锦124000)

如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一直是个热点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拓展思路,在更宽的领域中进行研究,而从文化生态的视角来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失为一种新思路、新方法。应重视文化生态体系的复杂性和动态性,逐步调整各种要素来保持体系的平衡,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生态;生态失衡

20世纪90年代后,文化生态学以其新方法、新思路、新视野得到快速的发展,其在教育领域也得到运用:分析教育文化生态的因素,为教育在微观、中观、宏观方面的发展提供完善的生态根据;用生态平衡和生态教育分析文化生态的功能和结构,对教育外部和内部文化生态失衡问题进行调控,推动教育和谐、持续、协调发展[1]。本文阐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生态的本质及原则,分析目前政治思想教育文化生态的失衡现象,研究和探索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生态体系的策略和措施。

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生态本质

分析和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生态要以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的文化性为前提,以文化发展的规律为基础,在完善结构功能过程中为文化生态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和能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由校园文化环境、受教育者、教育者等各个文化环节组成的整体,其不但是具有独立运行能力的文化生态体系。也是社会文化体系和高等教育文化体系的组成部分,能担负起自己的独特使命。无论是“部分”或是“整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都需要完善的社会文化环境,要秉承文化出现、发展、传播的基本规律,这正是研究文化生态本质的重要原因[2]。

在社会文化生态背景中,各个文化生态体系都有独特的功能与结构,要符合和遵守文化发展、传承的共同规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体现出特殊文化价值和文化特征,也在与不同文化生态体系相互融合、共同进步的进程中,起到促进文化生态环境健康、稳定发展的作用。在此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在信息、能量、物质方面和外界文化生态环境进行交流,而不同文化环节的顺利发展都需要宏观文化生态体系的正常运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需要社会宏观文化环境的支持,也要为社会宏观文化发展贡献力量。只有符合这两点,才能够推动文化生态系统顺利、健康、稳定地发展。

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生态原则

(一)主导性原则

社会宏观文化生态环境中全部文化单元间都具有间接或直接的关联,彼此间相与制约、相互影响。但总有1、2个文化单元深刻地影响着目标文化,当这个文化单元出现变化时,就会改变其他文化生态关系,此文化单元叫作主导文化[3]。社会主流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较大的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能够引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文化。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为核心,坚持社会主义特色文化为理论,引领大学主流文化形态。唯有如此,才能确定发展目标、得到文化资源,进而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

(二)开放性原则

文化生态体系具有开放性原则,必须在不断交换信息和物质的过程中逐步完善其结构与功能,否则就会出现生态失衡现象。文化生态系统具有的开放性为各种文化提供了沟通交流的渠道和平台。就体系分类而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开放性、自组织的文化生态体系,一定要随时和外界环境保持可以顺畅交流的途径,以此得到类型各异的文化资源,确保体系功能和结构的完善,进而让系统健康、快速地发展。

(三)多样性原则

文化的发展总具有多样性,此多样性既体现在文化类别上,也体现在同种文化会形成不同的分支上。文化多样性表现在文化越多样,其自我调节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就越强,其文化生态的稳定性也就越高。另外,多样性本质在于不同文化间形成的相互影响和交流具有复杂性,此复杂性为不同文化发展提供所需资源,并推动社会文化生态的和谐发展[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和不同文化形式构建起融洽的生态关系,让自身获得发展的资源和空间,在文化交融中提高传承范围和功效;还要在教育环境、教育方法、教育形式等方面实现多样性文化共同发展,以适应社会多样文化环境给高校学生带来的影响,并符合每个学生为发展而提出的具体要求,达到全面培养学生个性的最终目的。

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生态失衡的主要表现

(一)教育主体文化生态的不均衡发展

随着高校扩招,其办学规模不断壮大,学校环境、配套设施难以跟上扩张的速度,出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师资短缺、辅导员匮乏的现象,导致辅导员疲于管理而忽视教育。辅导员是集服务、管理、教育于一体的工作,不但要传达学校各种政策文件,还要重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动态。现在辅导员大部分时间用于日常工作,因此出现重整体、轻个体的现象,难以体现出工作的精细化程度。另外,辅导员都比较年轻,他们多数是毕业不久或刚毕业的新手,尽管经过理论学习和岗前培训,然而在大学生多层次、多样化思维面前,他们的经验仍明显不足。

(二)教育客体文化生态的不均衡发展

现在高校学生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的自我意识比较强,很多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又因为家庭环境、民族习惯、经济基础、社会关系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容易出现心理发展不全面和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此外,受中考、高考的影响,家庭和学校都比较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轻视培养他们的品行。因此,一部分学生带有功利性地学习,一部分同学为了获得荣誉和奖学金而努力;一些学生以“及格万岁”为目标虚度光阴,一些学生沉迷在虚拟世界中以获得存在感和满足感;一部分学生谈恋爱具有从众心理,个别人甚至是为弥补精神空虚和打发时间而谈恋爱;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动力,经常旷课和早退,一部分学生则在课堂上看小说、玩手机、睡觉;有些学生缺乏对专业的清晰认识,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准确的定位,有些学生则在面对严峻就业形势时存在强烈的挫折心理和焦虑情绪。

(三)学校、社会、家庭教育三方相脱节

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生态体系的要素,只有紧密地将三者结合在一起,才能获得明显成效。在实际教育中,大多数家长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其在学校的思想动向和其他表现情况比较忽视。学生与家长、家庭与学校间的信息交流较少,家庭与学校间没有形成一股合力,难以共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总之,社会的价值引导特别重要,而目前一些不良社会风气削弱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生态体系的平衡与完善策略

(一)提高教育主体的文化生态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生态体系正常运行的关键,在教育中占主体地位。生态主体能力强弱直接对客体教育质量、教育方针的落实以及教育方向的把握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建立专业、优秀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保证[5]。首先,教育工作者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为导向,以先进教育理论和思想提高自身教学技能、丰富自身知识结构,要善于在网上舆论方面掌握主导权,以体现主流舆论的积极性。

其次,要建立起具有先进配备的教育队伍。应根据学生与辅导员200∶1的比例规定配备辅导员,以适应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每位辅导员都要配备指导老师,而指导老师应是具有多年学生工作经验或多年从事学生管理一线工作的老教师。要经常举办辅导员培训和交流经验的工作,以增强其专业水平。

再次,教育主体负有把关和输送信息的责任,要善于过滤海量信息。教师既要为高校学生提供整洁、干净的上网环境,也要整合网络资源,通过科学的教育理念鼓励高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最后,课外教育要紧密结合课堂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不能单纯依靠管学生工作的管理和辅导员,也要依靠广大教师在开展专业教育时对大学生进行适度引导。应在学习生活中让他们深刻体验到教育的作用,进而明确学习方向和学习目标,提高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二)重视教育客体文化生态的培养

高校学生是教育客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立足点与核心。教育主体要以客体成长规律为基础,帮助客体建立完善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首先要体现出教育主体和客体的平等地位。大学生在年龄增长的同时,其自我意识也在逐步提高,不能运用强制灌输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无条件服从式教育早已被当今社会和学校所淘汰。教育文化生态观也要求教育主体要以遵循教育发展规律为原则开展教育活动。

其次要充分尊重客体间存在的差异性。因为家庭环境、民族习惯、生活方式各不相同,教育客体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的特点。教育主体应按照客体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符合大学生特点的培养计划,并跟踪培养过程,及时、准确地收集和研究客体信息,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最后要提高教育客体的参与性和主动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非强迫式,教育客体也不再只是被动接受,而是要全身心地参与进来,所以在实践中应充分发挥学生团体和党团组织的作用,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实际性。

(三)促进生态环境优化

教育文化生态环境是高校教育主体和客体间活动的主要场所,是文化生态系统的承接环节。在高校文化生态环境中,不同要素逐步更新、相互竞争。新要素要进入高校思想政治文化生态体系,并非代表着它会推翻其他全部要素,当它被体系吸纳和接收时,新要素会发挥出另一要素的作用,也让教育文化生态体系更具多元化。如,信息时代并不意味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过时,黑板粉笔不再使用,它们仍具有明显优势,比如便于师生沟通情感,便于教师言传身教等。

新元素运用能够穿越时空,教育主体和客体要善于运用通信、网络、电视、广播等新工具架设起沟通的平台。另外,虚拟世界和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为学生提供更大空间,更多学生在现实与虚拟间穿行,但网络上信息海量,其品质良莠不齐,而高校学生还不具备成熟的心智,缺乏分析和辨别信息的能力。因此,应引导并疏导学生做遵纪守法的网民,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既要宣传法律和德育知识,更要把培育优秀素养转变成自觉行动。现代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应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

从文化生态视角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研究,能为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正确、科学的发展方向。新世纪以来,我国进入跨越式文化发展的时期,建立稳定发展、和谐共生的文化生态环境在构建文化强国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复兴中华民族,发展和繁荣中华文化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适应现代文化发展扩大化、高速化、多元化的特点,符合文化的发展潮流、发展需求和发展规律,体现出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功能。

[1]卢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生态研究综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4).

[2][3]凌烨丽.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理论研究述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6).

[4]时伟.文化生态视阈下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再思考[J].贵州民族研究,2012,(4).

[5]李守可,韩冬梅.教育生态学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

(责任编校:简小烜)

Research on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 and Univers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Ecology

LUO Geyun
(Panjin Vocational College,Panjin Liaoning 124000,China)

Ideological edcation has been a hot topic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t is a new perspective to reseach on it from cultural ecology.We have to focus on the complexity and dynamism of cultural ecological system,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igic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education;cultural ecology;ecological unbalance

G641

A

1008-4681(2016)04-0129-03

2016-05-16

辽宁省高职学会资助项目“高职示范校建设中学生干部队伍建设途径研究”,编号:LZY15585。

罗革云(1970—),男,辽宁盘锦人,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客体政治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符号学视域下知识产权客体的同一性及其类型化解释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行动语义、客体背景和判断任务对客体动作承载性的影响*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