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现企业绿色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论企业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及其实现路径

2016-03-23杜昌建

重庆开放大学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文明理念绿色

杜昌建

(新乡医学院 社会科学部,河南 新乡 453003)



实现企业绿色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论企业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及其实现路径

杜昌建

(新乡医学院 社会科学部,河南 新乡 453003)

企业向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转型升级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在此背景下,深入开展企业生态文明教育,不仅是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的需要,而且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及其员工生态文明素质的迫切需要。企业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实施,需要在充分发挥宣传教育的推动作用下,切实采取教育培训、制度考核、奖惩激励、自我学习及文体活动等措施,以转变企业负责人生产经营理念,提升员工的生态文明素质。

绿色发展;企业;生态文明教育;必要性;实现路径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1]。其中,绿色发展理念不仅为我们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指明了方向,也提供了实现路径。实现生态文明,建成美丽中国的关键在于企业发展理念和生产经营方式的绿色转型升级。因为企业不仅是社会能源资源的最大消费主体,也是各种环境问题的重要“肇事者”。国家权威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工业年消费能源总量占全年能源消费总量的近70%[2]。而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总量每年约为325620万吨,仅具有较高危险系数的工业废物年产量就达到3633万吨[3],这些危险弃物若得不到安全处理,将对群众健康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2015年全国开展空气质量新标准检测的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只有76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仅占总数的21.6%[4]。尽管造成国家资源趋于枯竭,环境质量恶化的原因复杂多样,但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某些企业尚未将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等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废水、废气、废渣仍在偷排滥放,以致雾霾天气、淡水污染等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因此,国家要进一步通过经济、行政、法律、教育等手段引导企业实现生态化转型升级,走绿色发展的道路。其中,教育特别是以转变企业负责人的生产经营理念、提高员工生态文明素质为目标的企业生态文明教育,对于推动我国企业绿色发展转型升级乃至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

企业生态文明教育是根据国家对企业的发展要求及企业领导与员工的生态文明素质状况,通过教育培训、参观学习、制度考核、奖惩激励等方式,向企业领导及其员工传授生态文明知识,灌输绿色发展理念,以促使企业向生态、低碳、循环等绿色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各种教育实践活动。这一教育的主体是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及企业自身,而教育的客体主要是企业领导管理层及一线员工。

一、深入开展企业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

1.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发展理念的“绿色”转变,需要开展企业生态文明教育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企业领导管理层(特别是顶层领导)的发展理念与指导思想基本上决定了整个企业的发展目标与价值定位。一方面,企业的总裁、总经理等上层领导是企业的统帅,其经营管理理念是企业生命的灵魂,同时代表了企业的品质和社会形象。他们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体规划与顶层设计,不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也决定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层级。所以,国家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应采取各种措施对企业领导管理层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提高他们的生态文明素质,使其树立与时俱进的绿色发展理念,以正确理解企业发展与经济、社会乃至整个人类的关系。当前,一些企业领导干部在思想上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对于新的发展理念置若罔闻、置身事外,一直在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泥潭”中徘徊。因此,必须大力开展企业生态文明教育,切实实现广大企业领导发展理念的“绿色”转变。另一方面,企业中、基层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与管理水平也直接影响着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实施、价值目标的实现。企业中层管理人员是企业人才的中坚力量,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脊梁”,他们承担着沟通协调上下级、传达执行决策规划的重任,具有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基层管理人员不仅是联系一线员工和上一级领导的纽带,还是企业生产经营的直接组织者和参与者,他们既精通专业技术,又具备生产经营的管理经验。显然,为使企业走绿色发展之路,对企业中、基层管理人员进行生态文明教育至关重要。在生态文明教育的引导和影响下,中、基层管理人员能够进一步认真执行企业顶层领导制定的生态发展规划,严格遵循生态设计、生态采购、生态生产、生态销售等绿色发展理念,制定和完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工作制度,从而促进整个企业的健康绿色发展。

2.企业员工生态文明素质的提升,需要开展企业生态文明教育

虽然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在企业发展中扮演的是领导者、决策者、指挥者角色,一线员工扮演的是执行者、实践者角色,但员工是企业的基本构成要素,企业发展水平的高低与员工的整体素质及实践技能密不可分。因此,提高企业员工的生态文明素质是推进企业绿色发展的一项基础工作。可以说,一线员工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和提高是企业生态文明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环。企业在绿色发展、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经营管理者的领导决策固然重要,但一线员工的躬身实践也非常关键。这是因为,虽然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在企业发展中是大政方针、经营战略、前进方向的决定者,但他们的发展理念与宏伟蓝图最终要靠一线员工的实践才能实现。没有一线员工的实际执行与操作,企业领导层的绿色发展规划只能是文字、思想,只能是空中楼阁,不可能取得实效[5]。可见,如果缺少较高生态文明素质的企业员工,企业很难真正走向绿色发展。因此,企业要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必须通过生态文明教育提高全体员工的生态文明素质。通过深入开展企业生态文明教育,提高广大员工的生态文明素质和绿色发展理念,使企业员工充分认识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争做企业绿色发展的积极践行者,才能有效落实企业上层领导的绿色发展战略,真正实现企业发展的生态化转型升级。所以,提高企业员工的生态文明素质,实现企业绿色发展需要开展企业生态文明教育。

总之,企业生态文明教育的深入开展,有利于整个社会形成节能环保、绿色发展的社会氛围,有利于企业领导树立绿色、低碳、循环的科学发展理念,有利于企业员工生态文明素质的提高,从而为企业乃至整个社会实现绿色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二、深入开展企业生态文明教育的实现路径

1.通过各种宣传教育培育企业生态文化

深入开展企业生态文明教育,需要通过各种宣传教育方式把以生态价值观为核心的生态文化融入企业文化中,形成绿色发展的价值理念、经营目标、企业精神,使之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为所有员工所遵循的行为规范、职业道德及价值观念的总和。而生态文化是以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生态价值观为核心,以和谐发展为行为导向的文化[6]。生态文化所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尊重自然万物的生态价值等思想应该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价值追求和努力方向。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在很大程度上规定着一个企业的发展理念、思维方式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定位。因为企业本质上是社会的,它必须深深地扎根于特定的文化规范和价值观念之中。

可以从两个方面通过宣传教育培养企业生态文化:一方面,从社会层面来看,必须通过网络、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在全社会宣传绿色发展的价值理念,形成企业向生态、低碳、循环发展转型升级的社会舆论氛围。特别是在互联网通信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要充分利用手机、笔记本等各种智能终端的技术优势,使企业绿色发展的舆论宣传遍布社会各个角落。另一方面,从企业自身层面来看,要通过活动宣传、主题宣传等教育方式在各行各业营造良好的生态文化氛围,增强企业员工的生态意识。这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及企业领导层充分重视宣传教育在企业转型发展中的作用,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宣传企业向绿色发展的指导思想,让每位员工真正认识到实现企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总之,必须从社会及企业层面通过各种宣传教育加强企业生态文化的培育,使企业领导及其员工充分认识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把节能环保、生态低碳等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每个人的思想意识中,使生态文化成为企业生态文明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成为企业生态文明教育的思想基础。

2.切实加强企业领导生态文明教育

首先,国家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要建立企业负责人生态文明教育培训制度,将企业领导作为教育培训的重点对象。国家商务部可以会同发展改革委员会、中宣部、教育部和环保部等部门,同时联合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等社会组织共同拟定企业领导干部生态文明教育培训方案。根据制定的方案,依托社会培训机构、高等学校及各级党校等,定期对各级企业领导干部进行生态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在此基础上,制定严格的考核标准,一方面要在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绿色发展理念与生态文明素质方面进行理论考核,另一方面还要对企业在实际生产经营中是否开展了清洁生产、生态化生产经营进行实践考查。对于考核优秀的企业及企业家应按有关规定给予必要的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同时,在电视、报纸、广播和网络等媒体上进行宣传。而对于考核不合格的企业及其负责人,责令其限期学习、整改;再次考核不合格者,责令企业停业整顿并进行相应的处罚,同时向全社会通报批评。

其次,在全社会树立一批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模范企业及企业家,形成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社会氛围。国家相关部门可以依据一定的标准每年在全社会评选出一批在清洁生产、低碳环保方面成绩突出的企业及企业家。这样不仅能够在全社会营造节能减排、生态低碳的绿色发展氛围,而且能让更多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对企业绿色发展转型升级有深刻认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先进典型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好典型、好榜样对广大群众来说,是非常现实、十分直观的教育和引导,是激励鞭策人们努力进取的直接动力。”[7]只要广泛开展学先进、赶先进的活动,就能够有效调动更多的企业经营管理者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积极性。如由国家环境保护部、中宣部等部门联合主办的“绿色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由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主办的“中国工业行业履行社会责任五星级企业”年度评选活动等,均对我国企业走向绿色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最后,自我学习、自我教育是企业领导干部提高自身生态文明素质的根本途径。国家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可以采取相关措施积极引导企业领导干部加强自我学习与自我教育。现代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经营管理者必须不断自我教育、自我学习。这是因为当今社会是一个科学技术与思想理念日新月异的时代,也是一个优胜劣汰的竞争时代。面对科技的发展、理念的更新与竞争的残酷,企业负责人只有加强自我教育、自我学习,把最新的科学技术和发展理念融入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尤其是当前面对资源趋于枯竭、环境日益恶化的严峻现实,企业负责人更应该在自我教育与学习中,自觉将生态环保、绿色发展等现代企业发展理念融入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与各方面。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潮流,也是企业发展尊重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内在要求。此外,从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外因关系原理来看,自我教育、自我学习比其他教育方式的效果更明显。因为主体的自我教育与自我学习是内因,而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3.广泛开展企业员工生态文明教育

首先,建立健全企业员工生态文明教育培训制度是有效提高广大员工生态文明素质的重要保障。一方面,国家环保、教育及企业管理部门要做好企业员工生态文明教育的顶层设计,从宏观上出台一套指导各级各类企业开展员工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施纲要。另一方面,企业领导层应该根据国家关于企业员工生态文明教育实施纲要的要求,结合具体情况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员工生态文明教育实施细则。依据实施细则,企业应定期对员工进行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广大员工的生态文明意识和实践技能。同时,结合实际做好管理人员、环境保护设施运行负责人和其他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具体来说,在对企业员工进行教育培训的过程中,要将绿色发展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有关法律、政策及相关流程、业务技能与基础知识等内容进行系统、全面的讲解,以增强教育效果。除了常规教育培训外,企业还可以分批次为员工提供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通过对先进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观摩学习,提高员工对绿色发展理念的认同感和践行度。

其次,切实可行的奖惩措施能够有效激励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自觉践行绿色发展的科学理念。企业领导层应该针对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是否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奖惩措施。例如,设立企业绿色发展奖励基金,奖励那些在本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积极投身节能减排、清洁生产技术研发的集体或个人,以及在企业生产管理中自觉践行节能环保、生态低碳等绿色发展理念的员工。同时,对那些违背绿色发展理念,对资源环境造成恶劣影响的集体或个人,不仅要对其进行相应的经济处罚,还要在全行业乃至全社会通报批评。为了使上述奖惩措施得到有效落实,企业还应该成立生态文明教育考核领导小组,规定相关考核细则,把员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表现情况与生态文明教育考核制度结合起来。这样可以引导员工养成节能环保的绿色工作习惯。

最后,各种与企业绿色发展相关的文体活动及知识竞赛是提高企业员工生态文明素质的重要途径。企业的培训、工会、后勤等部门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联合组织员工开展与企业绿色发展密切相关的知识竞赛、技能比拼、文艺演出及体育活动。通过开展这些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娱乐身心,更重要的是能够把企业所倡导的生态、循环、低碳等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其中,让企业员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加深对绿色发展的认识,进而提高其践行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等发展理念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这些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易于调动企业员工参与的兴趣和热情,能够把绿色发展的文明理念在潜移默化中传导给广大企业员工,从而起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深入开展企业生态文明教育,不仅是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的需要,而且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及其员工生态文明素质的迫切需要。企业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实施,需要切实采取教育培训、制度考核、奖惩激励、自我学习及文体活动等措施,以转变企业负责人的生产经营理念,提升员工的生态文明素质。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N].人民日报,2015- 11-04(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5中国统计年鉴[J].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289-290.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5中国统计年鉴[J].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251.

[4]张蕾.2015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总体转好[N].光明日报,2016-02-14(04).

[5]向玉乔.经济·生态·道德——中国经济生态化道德伦理分析[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7:128.

[6]廖福霖.生态文明经济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216.

[7]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42.

(责任编辑 安 然)

10.3969/j.issn.1008-6382.2016.05.005

2016-06-17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美丽中国’视域下的生态文明教育研究”(2016-ZC-080);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SKL-2016-23);河南省新乡医学院科学研究培养基金项目“‘美丽中国’视域下的生态文明教育研究”(2014YB217)。

杜昌建(1980—),男,山东巨野人,新乡医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研究。

F062.2

A

1008-6382(2016)05-0038-05

猜你喜欢

文明理念绿色
绿色低碳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