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直面改革动力消耗因素

2016-03-23姜志勇

领导文萃 2016年5期
关键词:消耗体制阻力

姜志勇

在去年八月下旬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批评了地方简政放权中的“玩花样”现象。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既得利益者不愿放权让利外,更主要的是地方改革动力不足,动力不足以冲破阻力。

第一,阻力来源多样化,且隐蔽性强。改革的阻力,除了利益受损者、利益集团的正面抵抗外,还有更多、隐蔽性更强的来源。例如,有些人对改革的关注点和期望与政府推动的改革不一致,就可能对改革进行批评和质疑;有些人虽然不是利益受损者,但改革对他们也没有直接的好处,甚至可能因为推动改革而得罪人,就可能对改革持消极态度,这里面政府机关人员可能数量较多,地方官员之所以不太积极推动改革很大原因是不愿意做没有好处且得罪人的事情。改革是一场战役,但又不像战役那样明确知道敌人在哪里,很多时候改革的敌人都不会公开反对改革,而是以极其隐蔽的方式来干扰改革。

第二,自上而下推动中消耗明显。力首先在高层发动,自上而下向基层作用,这之间消耗明显。这种消耗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力的大小消耗了,越往下,改革的氛围越淡,中央对基层的改革控制越小,对基层来说,上级政府的态度远比中央的改革任务重要;二是力的方向可能发生偏离,行政审批改革“玩花样”现象很能说明这个问题,这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原因。

第三,力的连贯性存在挑战。虽然力是自上往下作用的,但这种作用存在几个节点,就是各级政府的态度,如果各级政府态度不积极,甚至抵制,那么力在这个节点是要放缓,甚至停止的。历史上这样的改革比较多,中央的改革措施受到地方政府的抵制,最后不了了之,例如张居正的一条鞭法。

着眼于力的运行,可以看出,当前改革动力机制存在动力源单一、作用方向单一、控制力弱、阻力多样化、连贯性要看地方的态度等问题。而事实上,改革远不止如此简单,不仅要考虑改革体制,更要考虑行政体制,中国的改革是行政主导型,其推动力量主要是借助行政的力量,因此动力机制的有效性和改革力量的消耗要放到整个行政体制的背景中。改革体制的建立,使得这一轮改革能够少走弯路,比如对改革和法治关系的强调,但是体制建立后就有其封闭性、排他性,所以这一轮改革也会遇到新问题,其中关键就是行政主导型的改革如何吸纳其他改革力量,其他群体的改革要求如何整合,社会大众如何参与到政府官员主导的改革中。如此才能逐渐削弱改革的消耗力量,在改革实践中增强改革动力。

猜你喜欢

消耗体制阻力
如此消耗卡路里
玉钢烧结降低固体燃料消耗实践
鼻阻力测定在儿童OSA诊疗中的临床作用
试论乌俄案对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
降低钢铁料消耗的生产实践
零阻力
我们消耗很多能源
建立“大健康”体制是当务之急
为“三医联动”提供体制保障
建立高效的政府办医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