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仲勋主政终极目标:“人民过上好的生活”

2016-03-22本刊编辑部

新传奇 2016年4期
关键词:主政种田习仲勋



习仲勋主政终极目标:“人民过上好的生活”

无论他自己身在何地,在广东还是在北京,无论广东发展成什么样,超过了香港也好,超过了台湾也好,所有那些成绩、政绩,都不及普通群众的生活状况更让他关心,对于习仲勋同志来说,人民过上好的生活才是他最关心的终极目标,其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这个目标服务的。

1997年,卢瑞华(左一)到深圳看望习仲勋。(右一为齐心)

本文摘自一篇采访实录,以受访人卢瑞华的视角来讲述习仲勋的故事。

卢瑞华,1938年生,1966年参加工作,197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原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现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中共第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五届中央委员。

看到发展习仲勋发自内心的高兴

采访者:您和他第一次见面是在80年代初吗?

卢:是的。那是1980年夏天,习老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以下称习书记)。我记得是在7月初,佛山召开第四次党代会,习书记来我们这里开会,那是我第一次见到习书记。

采访者:那时您是什么职位?

卢:那个时候,我还在佛山市分析仪器厂工作,同时我也是市委委员,在党代会上见到的习书记,那是我第一次见到他,当时觉得不得了啊,能见这么大的领导。习书记虽然身居高位,又年事已高,但仍然保持着那种勤勉和努力的作风。特别是因为“文革”时期耽误了很多时间,所以他到广东以后总是有一种紧迫感,他说:“要把一天当作两天来用,努力地工作。”

采访者:您还能回忆起来他当时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吗?

卢:可以,我挑重点的内容讲一下。习仲勋同志的一个重要的工作作风就是把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同群众路线的工作路线有机统一起来,他在党代会上的讲话,就很能体现他的这个作风特点。他首先就跟我们讲:“做工作,一定要群策群力,要加快发展,要本着有利于佛山的职工,有利于郊区农民这样的一个宗旨来做决策,做领导。”这个很重要,他当时在会议上就提出来了。

习书记为什么重点提郊区农民呢?这是有原因的。当时,习书记已经在广东工作两年多了,这期间,他做的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向中央要权,给广东要来了很多“先行一步”的政策。而佛山这个地方,在整个广东省里面,“先行一步”表现得更为突出。为什么呢?因为佛山与广州近在咫尺,又在珠江三角洲最富的地方,历史上农民的商业意识一直都比较强,除了种田以外,像顺德、南海等地,桑织、鱼塘、甘蔗等农业项目都发展得很好。比如除了鱼塘养鱼,农民还在鱼塘的周围种桑、养蚕,让不同的农业项目之间的养分、肥料,可以互补,进行立体化的循环,取得了很不错的收益。

特别是1978年以后,国家大的政策发生了调整,习书记到广东主政,顺应了历史潮流,积极地给广东要来了很多好的政策,佛山的农业很快就发展起来,老百姓的生活很快也改善了。百姓买新自行车了,买缝纫机了,盖新房了,穿新衣服了,咱们的农民有钱了,精神面貌也一天比一天好。

习书记肯定了佛山的大好形势,号召我们加快步伐,在全省中等城市的“四化”建设中跑到前面,在经济体制改革上先走一步。习仲勋同志提到这些的时候非常兴奋,他看到佛山发展这么快,我们能看出来他发自内心的那种高兴,真是溢于言表。习书记的心确实是跟群众连在一起的,只要群众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他就发自内心地高兴。

习书记当时不仅讲到了郊区农民的问题,而且也讲到了城市的职工问题,他希望佛山市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把这次党的代表大会所确定的奋斗目标贯彻下去。这个是习书记当时提到的一个重点内容。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他在广东两年多的时间一直是这么贯彻的。他在我们那次党代会上提出这个思想的时候,他已经快要离开广东调到中央去了,之所以当时提出这个,实际上是再一次强调这个问题,因为之前他已经一直在贯彻实施这个思想了。

我自己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嘛。我当时42岁,是工厂里的一个工程师,没当过官,也没想过当官。我是学物理学的,不是学社会学也不是学经济学的,就这么当上了党代表,就可以在市委和习书记一起开会了。

现在想想,我是怎么上来的?就是与当时习书记主政广东期间提倡的一些组织观念有很大的关系——要年轻化,要从群众中选——在这个大气氛里,我也就被推出来了。

习书记看到这种情况,也是很高兴的,老同志主动退下来,年轻人上来了。后来习书记离开广东,到了中央工作,他的这个组织原则,提拔年轻干部的这些思想还是一直延续下来了。那么,(被提拔起来了)怎么做呢?习仲勋同志讲道,希望我们贯彻的工作方法,还是最有效的群众路线——要做好什么事,必须依靠群众,相信群众。

他在会上跟我们讲,希望我们接下来要发动整个佛山市的工人和农民,让农民、职工参与到我们的各项奋斗目标中去,一定要想方设法发挥他们的积极性,群策群力,同心同德,加快步伐发展,为我们实现“四化”闯出一条路子来。在全省中等城市中,佛山要能够跑在前面,能够起好带头作用。佛山是富饶的珠江三角洲中的一颗明珠,一定要把佛山这个中等城市建设好,使这颗明珠更加明亮。

习书记讲了这么一个期望,而且重点强调了群众路线这个工作方式,同时还结合实际讲了很多具体的内容,这些都很深入当时那个时代的现实情况。他讲的话很实在,我们听得自然就开心,而且确实有效果。

一直心系群众

采访者:习仲勋同志一直心系群众,是不是问了很多关于群众生活的问题?

卢:对,是这样的。那次(1987年习仲勋到佛山视察,卢时任佛山市市长)我们一起吃饭,他问了很多,我也给他讲了很多,他很关心老百姓的生活,很关心城镇居民的生活情况,也很关心农民生活。

我就跟他说:“习书记,佛山的农民开始富裕了!”

他说:“哦,这样的,富裕到什么程度啊?举个例子讲讲。”

我说:“‘万元户’好多了。已经数不清了,统计不了了!80年代初,什么地方出个‘万元户’就很轰动。但是现在几年过去了,在佛山,在街上走一圈就能碰到很多‘万元户’了。”

习书记就笑,特别高兴,他接下来就问我农业的情况,我料到他肯定会问的。因为习书记主政广东的时候,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那时候“以粮为纲”嘛,从省委书记到县委书记,都把农业当成头等大事来抓,所以习书记肯定特别关心农业生产。但是到了80年代末,毕竟时代不同了,我就跟他开玩笑地说了一句:“我当市长,基本上种田的事我没管过。”其实当时我管农业,确实相对工业来说要少很多了。我这么说,原本以为他会比较诧异,会马上问我:“哎?小卢,你这个市长怎么能不管农业呢?”

没想到他很平和,只是问:“为什么呢?”

我就跟他解释啊,我说:“其实这个种田的事,最有本事的是农民,南海的农民跟我说,过去都是县委书记指挥种田,好像全县只有县委书记会种田,他说今天插秧,我们就插秧,结果最后搞的我们都没东西吃,现在我们自己种田,什么都有。现在县委书记叫我们种什么,我们绝对不种什么,种了你就倒霉了!”

习书记听了以后哈哈大笑,他说:“对呀!只有农民才最懂得种田!”

其实,习书记虽然离开广东了,但是他一直关注着广东,我听到有的同志跟我说,习书记在北京还给广东出了不少力,帮了不少忙。虽然我们在地方上,但习书记对产业结构的认识也是一直随着时代的发展在转变的,就是他给广东要权,大力促进改革开放的,那么广东产业结构的这些转变,他怎么会预料不到呢?他早就预料到了。

那些大的企业我陪他去参观了,也陪他到乡镇企业去考察了,当时我们去看了一个玩具厂,农民企业家搞的,他看了,很高兴。无论他到哪里去都会问:“工人生活怎么样?哪里来的工人?吃的好不好?住的好不好?”

在他的心目中,无论他自己身在何地,在广东还是在北京,无论广东发展成什么样,是超过了香港也好,是超过了台湾也好,所有那些成绩、政绩,都不及普通群众的生活状况更让他关心。对于习仲勋同志来说,人民过上好的生活才是他最关心的终极目标,其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这个目标服务的。

(《习仲勋与群众路线》(上册),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卢瑞华/口述)

猜你喜欢

主政种田习仲勋
手机在线浇水、施肥 5G种田就像在玩『开心农场』
中国画《习仲勋与两当起义》
妙取喉中鱼钩
“AI”种田让农民“洗脚上田”
耕地种田也能成为风景
习仲勋受命主政中国“南大门”
习仲勋 政治生涯的“艰苦岁月”
习仲勋:统战工作的典范
不是无人种田 而是无田可种
诚信建设成就了“仁禾中衡”传奇——访梁泽泉董事长及他主政的江苏仁禾中衡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