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之传播

2016-03-22

视听界 2016年6期
关键词:频道

微信之传播

过去我们做媒体,一定要求你不是权威就是全面,就是所谓公正客观,但这个时代反了,我不要全面,我不要客观。因为在年轻人心中,这世界上就不存在全面、权威和客观,我要的就是你的主观,我就想听你怎么看这件事。我会把所有的主观,拼凑在我的世界观里,组成我认为的客观。我不需要你来帮我完成这个组接,这是年轻人最大的特点。(南方周末《郑蔚:年轻人要的不是客观,是主观》)

现在是新闻最多的时代,也是新闻最差的时代。我们似乎更容易看见“真相”,但追究真相更难。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全民新闻时代了,人人都可以发布新闻,但事实的真相反而难以辨别了。看起来,民众似乎掌握着前所未有的新闻控制权,但这也意味着民众自身必须拥有把握这种控制的能力。(财经记者《陈力丹:现在是新闻最多,也是新闻最差的时代》)

1坚决拿下既没有收视又没有收入的周播节目;2.市县电视台一定要制作日播节目才有机会、有收视、有收入;3.严控日播节目的制作成本,依据频道定位,汇编类日播节目将是下一步发展的方向,但要有地方属性和特色;4.每个频道重点打造2-3档日播全自采当地化节目,每档节目不得低于半小时;5.加大频道节目的直播数量和时长;6.强推频道和节目的线下活动,大频道每年50场,小频道不低于30场。(高勇·广电实战《不转型,广电你还能硬挺多久?》)

侯鸿亮在做客《文化讲坛》时曾说:“我不反对把电视剧当作商品,但它应是艺术商品。现在还有多少人重视光影艺术的运用呢?你能否运用视听手段讲好故事?你是否在意拍摄的场景、光线?光影艺术很多时候用语言无法表达,而很多从业者忽略了这些,为了追求速度恨不得两天拍一集,我非常反对这种做法。” (全媒派《剖析“爆款制造机”正午阳光:影视制作的神级玩家如何养成?》)

当明星片酬占制片总成本三分之二时,就已经违背了影视制作规律,最后出来的必然不是一个好的作品。国内电视剧市场,特别是偶像剧市场,明星片酬高达影视剧制作成本的70%。而在国外,明星片酬占影视作品制作总成本的比例不超过30%。好莱坞的演员、制片人、编剧等群体,背后都有一个强势的协会。当明星成本高到不行的时候,好莱坞的制片人协会会跟演员工会协商。演员和产业,是唇亡齿寒的关系,大家一定要就利于行业发展达成共赢。(传媒大观察《湖南卫视砸3.84亿买偶像剧 有人看么?!》)

如果我们不把“关停并转”看成报纸死亡的标志,而是把“追寻新闻真相,守望社会良知”作为报纸还活着的标志,多数都市报已经死掉了,而很多报纸,则从来没有活过。(凤凰评论家《京华关张?有些迷人的东西,正和报纸一起死掉》)

年轻一代们既关心国家大事,也心系偶像的一切,然而他们并不迷信免费的午餐,更愿意为精神享受付费。偶像、互动体验、优质影视资源,都是勾起他们买买买的动力。某种程度上,他们也推动着视频网站内容朝着更精品化、差异化方向发展。(腾讯娱乐《年轻人看视频:虽然越来越“懒”,但更愿意为好内容付费》)

人们宁愿给朋友圈的人随手点个赞“以示寒暄”,也不愿意花丁点儿时间私信问他一句“过得怎么样”。因为人们清楚地知道,一旦开启“单独的语言交流”就会花去更多的时间,甚至还会产生交流上的麻烦,远不如“点赞”或“简单评论”来得“轻巧”和“体面”。(科技常评论《社交媒体魔咒:宁肯随手点赞,也不愿问一句“过得怎么样”》)

今天的网上,似乎总是弥漫着“仇官”“仇富”“仇名”,兼带“仇强”“仇美”“仇高”的情绪,还有对女性一如继往的歧视。有人甚至认定这是不可修改、难以突变的“互联网基因”。可以说,现实社会中许多陈旧的、丑陋的落后思维,现在借助新媒体平台,不仅死灰复燃,而且扶摇直上,空前活跃。(上观新闻《强硬语气+强盗逻辑:新媒体会变成新的道德绑架方式吗?》)

“电影是我生命中的最爱,而现在我们可以透过120 帧看得更清楚透彻。这一代的电影人对这样的技术,该有什么样的响应?我已经知道了,也无法假装我不知道。改变习惯与既定文化一向很困难,但我真的太好奇大家将如何看待这部电影和它的新技术。我已经不再年轻,无法继续等待了。”(扯电影《李安:新技术下,一切假装都无所遁形》)

猜你喜欢

频道
为民服务要在“群众频道”——改进作风不能“乔装打扮”
4K频道开播,你准备好了吗
人生不同频道又何妨
寒假快乐频道
星空榜
频道
BBC旗舰频道80年不衰的秘密
从大洋洲频道接收看中国电视国际频道的传播效果
央视纪录频道国际版简论
全国地面频道电视剧播出联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