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他们谈论婚姻时他们谈些什么

2016-03-22何润萱郭丽媚

中外文摘 2016年2期
关键词:蘑菇婚礼儿子

□何润萱 郭丽媚



当他们谈论婚姻时他们谈些什么

□何润萱郭丽媚

作为许多人眼中“垮掉的一代”,我们与父辈并无太大差异。臂如结婚,世界观、爱情观、人生观的互相契合,你们叫门当户对,我们叫三观吻合。

凌晨三点,蘑菇一岁的儿子已经睡得很甜。她小心翼翼地从枕头底下翻出手机,打开微信,给损友和闺蜜发去夜半“温馨”提醒:“这是一条善意的群发,想必你们也习惯了,三点了,起来尿尿吧!——红领巾。”看到一些人被自己的微信震醒,蘑菇乐不可支。一位被她吵醒的男生声泪俱下地跟我控诉她的恶趣味,“她就是这样的人!”

作为一个段子手,24岁的蘑菇常常忘记自己的人妻属性。她有时在朋友圈假装自己加了王思聪的微信:好紧张,不加我就狗带了。有时又吹嘘一下自己还是18岁少女,背上双肩包立马就能风靡万千少男。最近一次回丈夫张先的大学,她独自去买水,还被一位大学男生搭讪,对方以为她是刚入学的学妹。

“你怎么拒绝他的?”我好奇地问。

“我为什么要拒绝呀?”蘑菇笑嘻嘻地反问。

聊了一个礼拜后,我觉得她跟国产剧里那些传统小媳妇毫无共同点。如果不是儿子眨巴着大眼哭了,她还沉溺在LOL里战得难舍难分。这是一款在时下十七八岁的年轻人中,普及率奇高的网游。

爱我所爱

古代中国人结婚有六礼,一纳采、二问名、三纳吉、四纳征、五请期、六迎亲。蘑菇和张先便直接跳过了前面五个,直奔第六阶段。在许多90后看来,像有些电影中男女主角穿上礼服,只叫上三两好友和一位牧师,在市中心的雕塑旁便搞定结婚“仪式”的做法,比在上百位亲友满面红光庆祝下的陈词滥调有意思多了。

对于蘑菇和张先来说,法定结合是比仪式更重要的事情,一旦想清楚,分秒必争。以至于当他们急哄哄赶到民政局时,看到大门紧锁,才意识到那天是周六不上班。最终他们“无媒无聘”地扯了证,连父母也毫不知情,直到一个月后拿户口本买房时才发现孩子已婚。

其实他们的结合也不算仓促。恋爱第三年,远距离让蘑菇和张先分手了一次。持续三个月的分开,却让两人更加体会到彼此的重要。于是张先用电话和长短信求了婚,并用这样一句话回应蘑菇的试探:“你要是带着户口本来,我不结婚我是你儿子!”

一个礼拜之内,蘑菇辞掉了在武汉的工作,退租房子,并从家里拿来了户口本。我脑补起这个姑娘偷偷摸摸潜入父母房中偷户口本的情景,但蘑菇嘻嘻哈哈地说,“它就放在那里啊。”她全然没有“偷”的概念:“就是觉得想清楚了,需要它,就自然而然拿了而已。”

事实上,有蘑菇这样想法的90后并非少数。在2014年网易的一项关于90后的调查中,将近七成的人大喇喇宣布:人生意义在于做自己,爱我所爱。

领证之后一个月,家长们赶紧决定补办婚礼。蘑菇已经怀了孕,整天昏昏沉沉,一切交给婚庆公司。后来,婚礼现场的粗糙和俗气,一直让她耿耿于怀,“早知道还是应该自己来经手。”

对于个性化婚礼的需求,在90后之中似乎特别强烈。杭州怡人婚庆是当地最早的婚庆公司之一,女掌门金自奋20多年来,已经接手过上万场婚礼。她觉得90后们的需求特别多元化,婚礼更注重“私人订制”,像水中婚礼、文身婚礼、反串婚礼等新潮要求,常常令她措手不及。

一位在小城市做婚庆工作的大学同学则告诉我,90后夫妇普遍更容易沟通一些,更爱DIY,喜欢亲历亲为。“在我们宜春,80后的婚礼反而父母操心居多。因为大多是晚婚,老家的婚礼都是父母在筹备。”

23岁的赖薇薇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一个月前的婚礼上,她用几十种鲜花为自己精心打造了一个主题:陌上花开缓缓归。她把握了婚礼的一切细节:设计婚礼请柬是一张洁白的烫印卡片,正中印着夫妻名字缩写的花体字W&L,在拍照时,她还特意配上了一簇粉紫色的绣球花;会场的指引牌、签到本、签到台和留影区全部用满天星点缀,项链,头饰、路引、喜糖盒亦是同种风格,两个穿粉色连衣裙的小姑娘拎着白色蕾丝花篮,挥洒着新鲜红玫瑰花瓣,将这场婚礼的气氛带入高潮。

奶爸潮爸

早些时候,微博上一场辣妈大赛曾炸出一群96后,这许多自认为年轻的辣妈感叹:这个世界是要闹哪样?一位1994年的回族姑娘骄傲地表示,早婚早育是他们的“优良传统”,跟爸妈18岁就生娃相比,他们的进度还不算快的。

以我接触到的有限的夫妻样本,无论在哪个年代,男权思想在家庭生活中仍然深入人心。18岁河南女生布丁曾在聊天中问我,婚前性行为不是会被将来的丈夫嫌弃吗?但我的其他朋友立刻猛烈地抨击了她:“身体是属于你自己的,别用男权思想捆绑自己。”说这话的是一位1992的江苏姑娘,标准白富美,爱跟帅哥恋爱。

人们总会预想,90后少年当上父亲时,应该会各种水土不服。但我发现90后奶爸中佼佼者其实不少。我听过的最温情的故事之一,来自阿茂。1991年出生的他,三年前背上包来到东莞,参与到数以万计的打工仔队伍中。认识女友小丽,在他形容是“三年多来最快乐的事”。因此,当小丽告诉他怀孕的事情后,他难以抑制喜悦,决定要在陌生城市打造属于自己的家。

始料未及的是,儿子出生一个来月后,小丽有天说要和同事逛街,一去就再也没回来。一下子成为单亲爸爸的阿茂,那份绝望无助是可以想象的。他曾心一狠,打算把孩子丢回四川老家,给爸妈养。但看着那粉嫩的脸,他最终决定,既然生下来了,便好好养吧。

阿茂辞掉了工作,白天的时间都交给儿子,喂奶,换尿片,帮儿子洗澡,事事亲历亲为。“没有任何一个人,会比我更了解儿子。”他知道儿子身上的每一颗痔,知道儿子每一次哭泣背后的意义,知道儿子的每一段成长历程。到了晚上,他会把儿子交给今年刚来东莞的姐姐照顾,然后和朋友一起去桑园夜市摆地摊。虽然生活不易,但日子却充实。

对于今年23岁的陈肃来说,孩子的降生则是计划内的事。他和妻子早在初中便在一起,彼此家庭都很认同,一路没经历过太多波折,在22岁时顺理成章领了证。小两口都觉得与其以后再生子,倒不如趁着年轻,把该完成的都完成了。蜜月旅行回来,妻子怀孕了。两人的兴奋紧张,在首次产检时被双倍放大:肚子里的是双胞胎!经过一番商量,为了更好地照顾孩子,他和妻子双双选择了休学。

在朋友眼中,陈肃一直是个“潮男”。他喜欢收集各式各样的鸭舌帽,几乎有换不完的运动鞋。他说那些都是他的宝贝,光是摆着就能让自己开心。后来,这个潮男除了固定时间陪妻子产检外,还报读了一门如何成为新爸爸的课程,并成了班里最年轻,最会打扮,学得最快的那一个。两个孩子还没落地时,陈肃已经进阶成了能熟练帮娃娃穿戴尿片的“潮爸”。对于这个转变,陈肃称“新鲜又刺激”。

现在俩孩子五个月大了,夫妻俩已经熟练地掌握了带娃流程。在家长能接班的空当,他们会去外面散步逛童装店,拿着各种小衣服,一起幻想一家四口外出旅行的场景。对陈肃来说,休学只是一时的,情况稳定后,他和妻子会重返大学。但他并不惋惜自己的青春被中断。

生与不生

作为一个看客,我试图总结幸福奶爸的成因:升格为父亲的责任感,加上根植在血液中男性爱新鲜挑战的基因。但归根结底,受生孩子影响更大的还是女性。我问蘑菇,生娃过程中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我脑袋里不自觉浮现出容嬷嬷用针扎紫薇的画面,应该挺疼。

再次,从地方高校层面看,虽然地方高校在服务乡村振兴,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虽具有很强的区位和地缘等优势,但长期以来,由于受观念滞后的影响,没有注重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深入地开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方面的调研工作,信息相对闭塞,导致地方高校缺乏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乡村振兴的系统对策和思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比较优势未能得到有效发挥。

“我婆婆跟我说过生孩子的事,重点强调了两个字:剪开。”这个在Dota游戏里以一敌十的姑娘,当时觉得自己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她赶紧问:“硬生生剪开吗?”婆婆回答说,是啊,不然好难生。

所以蘑菇干脆不去想象自己生孩子的情景。直到进了产房,看着天花板的灯,她才突然反应过来:“天哪,我要生孩子了,怎么生啊!”产房里叫声此起彼伏,像楼下晨市的菜市场。

彻夜阵痛过后,孩子终于在早上六点出生。蘑菇精疲力尽,无痛麻醉让她有点意识模糊。操起还有2%电量的手机,她给焦急等待的先生打了个电话,“我生完了。”张先情急之下爆了句粗口,“卧槽,生完了?怎么不打电话给我?!”

但并非每一个90后女生都会走上顺利产子的道路。2014年,有媒体曾公开报道,中国每年人工流产至少1300万,其中不包括1000万药物流产和在民营医院所做人流的数字。堕胎者中,超半数是未婚青少年。在台湾,一位妇科医生更是收治过12岁的怀孕小女生,同班的小学五年级“小爸爸”得知情况后,当场吓哭了。

在豆瓣小组“大姨妈(女性生理问题研究所)”里,总是有很多姑娘来此求血气,希望大姨妈正常光临,躲过意外怀孕的厄运。她们大多是一时意乱情迷,或者被另一半软胁迫,做了无安全措施的性行为。组里的年轻姑娘们慢慢变多时,老组员总会不厌其烦地跟她们科普生理常识。

就在前段时间,我刚刚得知一位朋友曾在大学之后堕胎。她和我同岁,平时看起来非常成熟的一个姑娘。“为什么会中?”我问她。她沉默了一下,回答说,“因为他不想做措施。”这个失去的孩子,可能是她和前男友唯一的情感联系了。不久前,她的前任劈腿,爱上了一个有夫之妇。

我们有老爸

在某搜索引擎上,我花了五秒钟检索“90后夫妇”,在随后得到的429万条结果里,第一页就足够吸引眼球:

在重庆大足,一对刚结婚三天的90后夫妇因为生活琐事闹到派出所,已经怀孕的女方提出离婚,因为她觉得丈夫炒菜不合胃口。

湖南永州的24岁男生李林,在三年内卖掉自己三个亲生骨肉,因为“卖了能换钱”。

90后夫妻离婚,因抢夺游戏装备和Q币。

……

在我的小学、初中、高中同学里,的确有一些闪婚又闪离的,但是幸福的样本也不少。就在这会儿,我的初中同学微信群里,正活跃着几个较早结婚的,TA们顶着和伴侣的婚纱照做头像,兴致勃勃地家长里短。

人们实在太爱消费90后了。TA们似乎成了荒诞婚姻新人类的代名词。我仔细阅读了世纪佳缘的2014—2015年婚恋报告,他们自称对160万用户做了精准调查。然后我发现,最爱闪婚的其实是70后。而90后夫妻,似乎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鸡飞蛋打,问题多多。

婚后的蘑菇和张先,依然自认为是方圆几十里最美和最帅的。在一个闺蜜群里,蘑菇的名字备注是“陈美呆”,张先则冠名自己“来自星星的我”。对于对方被人搭讪,两人其实不太介意,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婚姻拥有足够信心。历经恋爱、分手、领证、婚礼多个步骤,他们已经清晰地认识到,再热烈的情感也会有回归平静的一天,“你能确定下一个人就比现在的好吗?”

当然,他们并不是驾轻就熟的完美父母。当儿子不肯捡玩具时,张先让蘑菇讲故事哄哄他,蘑菇却耍赖学起了宝宝哭。张先则好不容易戒掉了游戏瘾。

在经济条件上,他们则比前辈们压力更小。父母都还年轻,有着自己的生意,婚房早就买好了。婆婆对蘑菇说,反正你们以后要接手我们的,别找工作了。于是蘑菇专心做起全职太太,偶尔和婆婆去公司。赖薇薇的婚姻也具有相似之处,两人父母早就帮付首付,准备好了未来孙辈的学位房,车子也掏了五成的款。

网上有个流传已久的段子:70后说我们有存款,80后说我们有负债,90后则潇洒地说:我们有老爸。也许这有点以偏概全,但事实是,当许多80后正背着房贷,承受渐渐年迈的父母的开支时,许多90后的父母们已经用自己的积蓄,给TA打造了更加优渥的未来。

作为一个围城之外的人,我带着好奇,短暂地进入了他人的世界,看见他们从恋爱如何走向婚姻,又在婚姻之中如何成长。知乎上有个问题曾经引起热议:90后门当户对的观念消失了吗?有人回答:现在改叫三观吻合。

这句话或许能为那些不了解90后的人提供一个可思索的角度:作为许多人眼中“垮掉的一代”,我们的确被二次元、美剧、性和多元化议题裹挟了,这是我们与父辈的不同,但回到现实,当那些耸动的标签偃旗息鼓之后,我们与父辈并无太大差异。譬如结婚,世界观、爱情观、人生观的互相契合,你能说这和门当户对,不是一脉相承的吗?

(摘自《南都周刊》2015年第20期)

猜你喜欢

蘑菇婚礼儿子
打儿子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为什么我们需要一场婚礼
蘑菇
竹幼婷:那些年我参加过的婚礼
蘑菇伞
多“彩”的婚礼
儿子
多趣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