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钟山区:精准扶贫“拔穷根”

2016-03-21何远竹

当代贵州 2016年9期
关键词:穷根金钟农户

何远竹

新一轮扶贫开发,啃的是“硬骨头”,趟的是“深水区”,打的是“攻坚战”。在改扶贫“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的过程中,六盘水市钟山区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发力,紧盯最贫困的乡村、最困难的群体、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根本上破解制约群众脱贫致富的瓶颈,从根子上斩断“穷根”。

葱茏的大山、茂密的森林,白墙青瓦、飞檐翘角的民居,不时传来的鸟鸣……站在位于六盘水市钟山区汪家寨镇西北部的新华社区村口,看着眼前一派和谐的田园风光,很难想象3年前这里曾经“包谷种到天,水土跑下山”“山山黄土裸露,家家茅草破屋”的极度贫困景象。

摘贫穷之帽、奔小康之道。自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六盘水市钟山区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一高于一接近一扭转,在全省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不断探索扶贫攻坚新思路,“瞄准”扶贫对象,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发力,紧盯最贫困的乡村、最困难的群体、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根本上破解制约群众脱贫致富的瓶颈,从根子上斩断“穷根”。截至目前,钟山区已完成2015年脱贫任务数5000人,平台已标注脱贫人数6569人,精准扶贫步履铿锵。

找准“穷根”开药方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指出了脱贫攻坚必须直面的矛盾和问题、必须把握的思路和方法,是做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方法论,也是众志成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遵循。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方略,重点就是要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今年以来,钟山区以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为契机,以壮大村集体经济为突破口,以安排实施精准扶贫为路径,以增加村集体和贫困户收入为目的,找准“穷根子”,开对“药方子”,不断探索扶贫思路,奋力夺取新一轮扶贫开发新胜利。

月照社区双洞村本是一个“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小村寨。2014年 ,在钟山区决策层的高端谋划和倾力打造下,“月照养生谷”这个响亮的名字开始被外界熟知,美丽清幽的六盘水市中心城区又一个“后花园”应运而生,带富了双洞村一方百姓。看到家家户户盖起了漂亮的“小洋房”,与双洞村相隔不足十公里的金钟村也坐不住了。

“村委会有10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又与月照养生谷景区近,为何不利用扶贫款项以异地置业的方式在双洞村进行发展呢?长线投资,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积累的同时,村民还可增加长久性收入。”金钟村村支书陈勇盘算着。

有了发展思路,陈勇便带领村干部到双洞村考察选点,最终与村民陈吉喜、许兴华达成协议,陈吉喜、许兴华分别以每年2.4万元和4万元的价格将房屋出租给金钟村村委会,并分别免收三年和五年的房租。

2015年4月,陈勇利用10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和村里筹集的8万元资金开始装修房屋、添置设备,金钟村村委将装修好的房屋租给私人老板范成贵经营,范成贵每年付给金钟村17.5万元租金,金钟村每年从租金收益中抽取15.5%分给贫困户,剩下的84.5%用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如果只是像往常一样,将扶贫款一次性发给我们,那只是眼前的富;将款项用于建设山庄,这是一种长线投资,才能有长久的富,我们非常支持。”对于村委会异地置业的做法,村民文瑞明老人满怀信心。

探索新路促增收

“这块地原来是我家的,现在拿来入股合作社,我们在合作社里打工,一个月能挣1500元。现在家里电、水、路都通了,生活好多了。”大河镇周家寨社区村民陈明英所说的合作社,就是位于大河镇周家寨社区的六盘水钟山区民润合作社。民润合作社是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985年出生的任龙勇是该合作社的理事长。

钟山区创新扶贫机制,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对该合作社投入财政扶贫资金699.02万元,建设葡萄基地1700亩、蔬菜大棚3800平方米,乡村旅游项目1处。通过“三变”模式让村民将土地入股,从中分红,同时解决220名农民的就业问题。项目建成后,可带动当地89户贫困户189人年收入增加2万余元。

“到目前为此,已经有185户农户用他们的土地入股到合作社,现在合作社还没有产生效益,暂时付给他们最低600元一亩的基本生活补助。在合作社产生效益以后,就给他们百分之三十的股份,让这些农户都成为老板。”说起以后的打算,任龙勇胸有成竹。

夯实基础增活力

大湾镇腊寨社区相对偏远,生产结构单一、经济发展缓慢、贫困户较多。钟山区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投入财政扶贫资金54万元,对该社区的21户贫困群众实施房屋改造。

村民李财学8岁时,父母因病相继去世,他跟着爷爷挤在十余平方米的土墙房里。“晴天还好,最怕刮风和下雨天,说不准什么时候房子就塌了。”李财学的哥哥李广学说道。

如今,李财学家曾经四面漏风的土墙房只剩下半截墙体,利用财政扶贫资金新建的80余平方米青瓦白墙的小洋房崭新矗立在旁边。

60多岁的村民李大兴家原住房是木结构瓦房,冬不避风,夏不遮雨。2015年,老人用领到的33000元扶贫资金,在村支两委的帮助下新修了两间住房。“以前的房子,遇到下雨人都没法在里面住,现在新房子修好后不被雨淋了,还是国家好。”住进新房的李大兴心里乐开了花。

通过不断创新实践,钟山区正走出一条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扶贫道路。通过开展扶贫产业实用技术普训、企业“招工+培训+就业”“三位一体”、基层组织负责人和致富带头人培训、“三女”普训和扶贫干部培训工作,将“授之以鱼”变为“授之以渔”;坚持面向贫困地区,贫困农户、扶贫龙头企业、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以培养壮大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目的,以农户小额贷款为载体,以扶贫贴息为杠杆,以支农再贷款为激励手段,提高扶贫龙头企业和贫困农户贷款覆盖率、降低融资成本、融合推进金融服务和精准扶贫,为“决战三年,摆脱贫困”提供金融支持。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你我脱贫不算脱贫,大家脱贫才是真正的脱贫。结合钟山区贫困户比较分散的实际情况,我们采用引导社会来进行帮扶,目前,社会帮扶已经从面上帮扶开始结对到贫困户家庭。” 钟山区扶贫局局长张国燕说。

如今,走进钟山区的社区村落,处处涌动着一股决战贫困、率先小康的热潮。

据钟山区扶贫局统计,2015年钟山区有贫困人口1.49万人,共投入精准扶贫资金3809.4万元,截至目前,钟山区已完成2015年脱贫任务数5000人,平台已标注脱贫人数6569人。从“输血”到“造血”、变“大水漫灌”为“精确滴灌”,钟山区在精准扶贫的道路上走得愈加笃定。扶贫扶在老百姓心坎上,一股股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内生新动力蓬勃而出,正在钟山奔涌激荡。(责任编辑/哈文丽)

猜你喜欢

穷根金钟农户
韩正义党党首骚扰同僚被解职
鹿泉岸下石窑小镇
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研究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春节返乡
农户的社会资本对农户民间借贷的影响
韩偶像歌手在酒店自杀
拔掉大山里的“穷根”
全国42%的农户加入了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