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退之痛

2016-03-21

莫愁 2016年32期
关键词:留学生教授学校

海退之痛

策划/编辑 部执行/李华

据教育部统计,截止2015年年底,海外中国留学生人数已高达52万,中国留学生海外年消费额约200亿元,然而在这些天文数字的背后,还有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退学率高达25%!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留学已脱离“高、精、尖”人才的狭隘范畴,越来越成为国内学子的一种求学常态。然而,新的问题随之产生:从前有“海龟”——留学归来的莘莘学子成为企事业用人单位的香饽饽;后来又有了“海带”——留学回来找不到工作,还得再等待机遇临门;如今,留学的狂潮一浪盖过一浪,人们才发现,原来浪潮翻滚过之后,还留下了“海退”——海外留学半途而废,退潮回国了事。

美国留学生综合教育机构厚仁教育2015年发布的《留美学生现状白皮书》中提到了中国留学生一年在美国被退学的总数字——8000人!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这一问题已经引起国外学校和相关机构的重视。一个非常知名的机构就提出了与中国方面共同合作,帮助中国在美国学习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提议,国外有很多教育培训机构也开始针对这个问题推出多种形式的辅导产品。但很可惜,一方面是学生的响应寥寥;另一方面,学生家长不了解孩子的真实情况,没有给予理解、督促和支持。更让人担心的是,时至今日,国内的教育界还在自我陶醉中,还在盲目自信我国的中学教育如何高深,我们的学生绝不输给任何国家的学生等。所以,这一现象正变得越来越严重。

那么,该如何改善呢?

从留学生的角度来说,就读海外的大学,一定要在出国之前做好全面的准备。不仅仅是生活、心理等方面,同样要对所选学校和专业有深入地认识,并与自身情况做到最大程度的匹配。这些准备是循序渐进的。如果到了高中最后时段才开始,所获得的资讯得不到充分地分析与消化,结果也许会导致留学生涯开始后才发现与自己的期盼相距甚远,以致丧失学习兴趣,消极对待学业,最后成为“海退”。

对于家长来说,关键是要摆正心态,在送孩子出国之前应深思熟虑,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孩子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留学国家及目标学校,好高骛远、拔苗助长都是非常不可取的。

上升到社会层面,需要做的工作就更多了。最重要的,恐怕就是规范国内的留学中介市场,扭转目前国内留学市场良莠不齐、部分留学机构唯利是图,把学生送出国就视为成功的不良局面。而作为学生和家长,更要睁大眼睛,远离这些骗钱的机构!

高分低能,学术表现堪忧

一年前,重庆的小潘以高分成功申请了美国一级国家大学普渡大学,并进入普渡大学最为著名的工学院。在国内读高中时,小潘的数理化成绩均名列前茅,当时的托福成绩也属高分,然而,让人意外的是,这个大家眼中的高分生却在美国留学一年后被学校劝退。

小潘说,对他而言,这一年的经历简直就是灾难。第一是做不出课程论文。第一堂课教授就公布了课程论文的要求,以及在期末成绩中占30%的比重。“但仅此而已,具体怎么做教授只字未提。美国学生从初中开始,就会接触论文写作,但我们在国内没受过相关训练,所以连论文方向如何定都不知道。”看着图书馆里的那些资料,小潘只有一种感觉,“简直无从下手。”

第二是无法融入学习小组。第一节课除了公布课程论文要求,教授还告之要做一份五人一组的小组作业,占整个考评成绩的25%,同样没有说明具体如何操作。小潘想当然地认为会像在国内学习时那般,以学号或者由老师指定组合,所以根本没有去寻找小组成员。直到半学期后教授要求提交小组成员名单时,小潘才意识到自己落单了。无奈之下他只能求助教授指派,这导致小潘和组员之间发生了交流障碍——组员们认为被教授指派的人都是一些不好相处的怪人,开小组会议时通常最后一个通知小潘,有时甚至直接将他忽略,一个学期下来,其他组员的名字他都记不清楚。

最让小潘煎熬的是课程的期末演讲。小潘所在的专业一学期至少要修满三门课程才能按时毕业,然而这些课程的期末演讲成了他的梦魇。由于性格内向,小潘在国内从未参加过演讲,所以当着一百多人面用英语陈述自己的学术报告时,做完自我介绍,小潘忽然卡了壳。“原本精心准备的演讲,讲得乱七八糟,规定的15分钟,我可能只说了6分钟左右。”

一系列的挫折让小潘预见到自己的挂科数恐怕已经超过规定,果然,期末他收到了学校的退学邮件,“学校给出的理由是我的学习情况与入学成绩不符,暂停我在普渡大学的学习。他们建议我在客观评估自己的学习能力之后,转入社区学校进行一年的培训,之后再重新参加入学考试。”

小潘就这样结束了他的美国本科学习。在总结失败教训时,小潘觉得根本原因是自己完全适应不了没有老师引导的自主学习方式。“一些日本和韩国留学生同样没有过语言关,他们却总是知道怎么在图书馆里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料,写教授喜欢的论文,而我就是不行!”

东方不亮,西方也亮不了

高晓婷教授在美国匹兹堡州立大学从教15年。这15年里,中国留学生给她最大的感受是,以前出国留学的大多是精英分子,但现在,在美国留学的学生两极分化严重,“很多是在国内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或者留学单纯是为了逃避国内残酷的高考,以为来美国就不用像在国内那样受罪,可以轻轻松松混个大学文凭。”

小周就是高晓婷教授碰到过的一个典型例子。小周在国内时成绩一般,属于无望考进国内名校的那种,他的父母便四处努力,将他送进了德州的一所私立学校,一年之后顺利转入高教授所在的院系。因为这样的经历,小周自然而然将留学与脱离苦海直接划上了等号,所以学习很不上心,作业不做,上课也不听讲。第一学年结束,平均成绩点数(GPA)只有0.6。美国大学对GPA的最低要求是本科生2.0,如果学生没有达到规定的绩点,学校会先给出一次警告,若下一个学期仍不能达到规定绩点,则会被开除。

出于对他负责,高教授找小周谈话,问他成绩为什么上不去,为什么不想学习?小周的回答是记不住、听不懂。于是高教授提议陪他做作业,只陪了一次,高教授就发现小周其实非常聪明,吸收能力也很强,什么问题说一遍就懂了。“因为第二天的历史考试,他从上一次的三十多分一下子就变成了八十多分。”

考试之后高教授大大地表扬了小周,并提议以后随时可以找她过知识点,这样可以学得更牢固。但小周直接摇头拒绝了:“不要!这样太累!考前我会好好突击的!”于是小周继续上课不听讲,继续被老师投诉,终于学校给出了开除通知……

小周最终没能在美国完成大学学业,拿到他自以为唾手可得的文凭。因为他成绩实在太差,在被匹兹堡州立大学退学后,他数次转学失败,最终无奈回国。

“这样的留学生最近几年明显变多”,作为在国内读完硕士研究生才出国留学、工作的留学生前辈,每每谈起类似小周这样的后来者,高教授直感叹:“海外留学不是退路,我不认为在国外的大学就一定会比在国内过得更顺利,也不相信连在国内的大学都读不到毕业,去国外的大学就会好到哪里去。”

诚信不只是嘴上说说

作为留学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和留学生家长,李民郡有一箩筐关于诚信的故事。

“留日学生被开除”是李民郡最早接触的一个案例。那时他初入行,在一家小型的留学中介工作,一天,一对夫妻找上门来,对经理大打出手。拉扯劝阻之后,李民郡才弄明白原委:一年前这对夫妻的孩子要留学日本,找到公司帮忙填写申请资料,经理在代办时将留学担保资产的额度进行了十倍放大,结果孩子入学后学校进行身份资料核查,一下就发现了造假行为,然后学校毫不客气地将孩子直接开除。“日本是一个很讲究诚信的国家,在日本,有一条罪名叫‘伪造文书罪’,凭这一个罪名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将你逮捕或遣送回国。”事后,有经验的同事私下告诉李民郡,李民郡惊出一身冷汗,也深感公司做事不地道,不久就跳槽离开。

在留学服务行业摸爬滚打多年后,李民郡见多了不良中介的各种不端行为。为了多做成一些生意,很多中介一手包办国外学校要求的申请表格,尤其是里面的作文,更是找枪手写得洋洋洒洒,完全扭曲了学校希望凭借作文的内容了解学生的原意。至于代写推荐信,更是家常便饭。“甚至标准考试的分数和电话的面试都有很多作假的例子,所以‘申请不诚实’是国内留学生留学存在的第二大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学术表现不佳。”

作为行业从业人员,李民郡对各种有失诚信的事例见过太多,而作为留学生家长,“学术造假”则是他经常从女儿那里听到的话语。

在国外教育体系中,学校对学术诚信极其看重,涉及的范围也很广,包括抄袭、考试作弊或协同作弊、代考、代课、成绩造假、试图修改成绩、保留往届考卷、伪造导师签名等等,一经发现,轻则被处分,重则会坐牢。李民郡的女儿所在的美国爱荷华大学教育学院,就曾开除过数名中国留学生。“其中有个孩子和我女儿一个专业,就因为在两堂网课上找人代课、代考,学校直接开出了终止教育关系的函件。”

如果说代考、代课、成绩造假是不诚信,普通中国留学生还好理解,关于抄袭的界定则让很多中国留学生诚惶诚恐。国外从小就培养孩子知识产权的概念,对抄袭定义细微到极致。比如在美国,学校规定,当你写作的时候,绝对不能复制他人的字、句或段落为自己所用而不注明出处,即使是借用网站的资料也要标注引用并注明出处。李民郡的女儿就曾因“不当引用”受到了教授的警告惩处。“第一学期在完成英语期末考试报告时,女儿抄袭了部分网站上的资料,还引用了一些网上的点子,同班的几个中国同学也参考了同样的几个网站,结果被教授发现了,学校马上召开了审议会,好在最终认定是中西方教育方式不同导致的‘不当引用’,才只被处以警告。”

“引用网络资料,用自己的语言重新加工,这种现象在中国很普遍,也不会有人质疑,但在美国,这就是抄袭。”这件事后,李民郡对中西方教育理念的差别有了更深刻地了解,对国外要求的学术诚信体会更彻底,再为国内学生提供留学服务时,他都会以过来人的身份一再加以告诫。

行为不当,不良习惯背后还有其他

厚仁教育机构发布的《2016留美学生现状白皮书——劝退学生群体状况分析》中,数据显示,行为不当是继学术表现不佳、学术诚信缺失之后,中国留学生被劝退的第三大原因。作为资深留学顾问,李林瑞女士对此深有体会。“现在国内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从小被家里娇惯,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去国外以后和其他同学住到一起就会被抱怨。以这个原因被退学的学生在逐年增加,他们并不是真的成绩不好,只是个人生活行为和习惯不好。”

在行为不当系列中,出勤率低是首当其冲的一条。一部分学生出国后,由于自控力差,沉迷娱乐,经常逃课,对出勤的规定不以为然,以为可以像国内那样安然无恙,结果导致被学校警告甚至开除。这类现象在语言学校学生和本科生中尤为突出。

除了出勤率,文化差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比如吸烟、饮酒。在国内,一般家长对于孩子饮酒、尤其是啤酒很包容。但在国外,很多国家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非常严格,未成年人买酒、饮酒可以是犯罪案件,而且对未成年的年龄规定不一。比如美国,孩子到了21岁才可以买酒,通常酒吧、小店对于买酒的人都要检查身份证,“如果在没有检查身份证明的情形下买到了酒,又被人举报,轻则触犯了校规被处罚,重则入狱。”

李女士就接待过一位因生日派对喝酒晒照片被退学的客户。一名19岁的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参加朋友的生日派对,并用手机拍下和朋友一起喝酒玩乐的照片,传到社交媒体上。此事被学校发现后,直接要求学生退学。“留学期间,你可能会在派对中看到未成年人喝酒,但一旦被发现,所有参加派对的人都会有麻烦,这样的文化差异,国内的父母一定要特别小心。”

说到文化差异,李女士感触特别深:“有些差异,其实是国人缺乏法律意识。比如这个晒派对照片的孩子,除喝酒之外还有一项违了法——侵犯肖像权。在国外,青少年的肖像权是受法律绝对保护的,任意在公众场合、公众媒体上发布未经授权的青少年照片都是违法行为。”

李女士说,这样漠视法律的事件有很多。2015年,一名留美学生因为不想上体育课,说了一句非常情绪化的话:“我不要上体育课,我要杀了所有人。”结果老师立即报警,警察将这名学生首先送到医院进行精神检查,确认没有问题后,又将其及学校相关负责人带走了解情况。这虽然是心情不好时的一句玩笑话,最后却导致这名学生被学校要求退学,并被遣送回国。

“懂得尊重是留学海外要学的第一课,海外学校对学生平时的表现十分看重,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早地从多方面做准备,比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应有的法制意识,如此,才能将伤害降到最低,这也是育人的根本。”这是从业多年后,资深留学顾问李女士给国内家长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猜你喜欢

留学生教授学校
缘何“问道扶桑”?——留学生如是说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刘排教授简介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郑睿:我是奶粉“小买手”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恐怖的教授
心不在焉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