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新式大学密涅瓦的教育启示

2016-03-20

大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研讨变革大学

陈 乐

密涅瓦(Minerva),原是罗马神话中智慧女神的名字。2013年美国一群教育家、学者——前哈佛大学校长、美国财长拉里·萨默斯(Larry Summers),前沃顿校长哈克尔(Patrick Harker),哈佛大学社会科学系主任、斯坦福大学行为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斯蒂芬·柯斯林(Stephen Kosslyn),聚在旧金山,创立了一个名叫“密涅瓦”的新式四年制大学(Minerva School at KGI)。密涅瓦大学从创立伊始就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其有别于传统大学的鲜明特征——没有校园、全球游学、即时在线研讨课,让人不禁遐想“这就是高等教育的未来模样?”

打着“颠覆传统”的口号,密涅瓦大学的人才培养体系与传统大学确有不同之处,它根植于“全球化”“互联网”等时代主题,力求突破传统高校的桎梏,实现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本文试厘清密涅瓦大学人才培养体系及其对转型时代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

一、密涅瓦人才培养体系

创立“密涅瓦大学”的想法萌芽于本·纳尔森(Ben Nelson),他认为“传统大学正在挫败学生”,他要“创立新的大学,改变人们对大学的印象”。[1]2013年纳尔森正式创立新式大学——密涅瓦大学,并从2014年开始招生。

(一)密涅瓦大学的主要特征

密涅瓦大学的基本信息如表1-1所示,与传统大学相比,密涅瓦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征。

第一,没有固定校园,学生四年全球七城游学。密涅瓦大学没有像传统大学那样建有庞大的校园、豪华的校舍和体育馆,而是把省下来的钱全部用在学生身上。学生第一年在旧金山的办公楼中学习,从第二年开始每学期在全球一座城市中学习与生活,充分利用当地公共资源,融入当地文化,学习当地语言,开展研究项目——这种全球沉浸式(Global Immersion)学习,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传统大学也为学生提供国际交流的机会,但无法让学生四年时间全球游学,而且学生往往局限在校园内,并未真正融入国外文化。

第二,自主设计招生评价体系。密涅瓦招生不需要SAT、CAT成绩,这和传统大学完全不同。密涅瓦自主设计在线评估体系,学生提交入学申请,参加在线测试,达到入学标准即可被录取。密涅瓦在线测试系统重点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应变能力,这样的测试学生很难提前准备。

第三,全面的小班研讨课,禁止讲授式教学。密涅瓦的课程全部都是20人以下的小班研讨课,讲授式教学被禁止,这是传统大学难以做到的。学生课前课后进行大量的自主学习,课堂上积极参与研讨,教师主持并引导学生讨论与辩论。密涅瓦的研讨课基本上都是在线研讨,学生的课堂表现被实时记录下来,教师可根据这些数据追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并给予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传统大学虽也开设小班研讨课,但比例很小,而且由于教师有科研任务在身,研讨课也多由研究生主持,并未到达期望的效果。

表1-1 密涅瓦大学的基本信息

(续表)

图1-1 密涅瓦大学的组织结构

图1-2 密涅瓦的培养目标

(二)密涅瓦大学的人才培养方案

密涅瓦的本科生培养由四个层层递进的学习模块构成:基础课程——核心课程——专题课程——毕业项目,每学年完成一个学习模块,每个模块的课程或项目有针对性地培养相应的核心能力,促进学生持续发展(表1-2)。[17][18]与传统大学相比,密涅瓦的培养方案有如下几个特征。

第一,没有入门课程。密涅瓦不提供大学入门课程,而是从相当于传统大学三年级的课程开始。密涅瓦认为“在知识开放的时代,高中生应该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入学之前要通过自学掌握相当于传统大学大一、大二年级的课程。

第二,新型跨学科综合课程。传统大学的“跨学科”大都是这样的模式——“学生在本专业课程之外选修几门其他专业的课程”。这种“跨学科”的模式中,学生通常将其他专业的课程作为“副课”“业余课”来对待,并未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很难将不同学科的知识交叉融合。密涅瓦采用新的方式促进学科交叉——将若干门课程知识综合成一门课,并将这些知识综合运用到专题研究中。比如,“理论分析”这门基础课,囊括了“统计学、逻辑学、决策、计算机模拟、数据分析、仿真、可视化”等许多课程知识,将这些知识综合起来分析具体问题——这种新型的跨学科综合课程模式,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将不同学科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并运用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之中。

第三,少而精的课程体系。密涅瓦本科生培养一共只有16门课程,比传统大学的课程数量少很多,相对于我国高校本科生需要学习几十门课程而言,密涅瓦更为精简。虽然课程数量不多,但都是跨学科的课程,而且每一类课程都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表1-2),为最终的培养目标服务。

表1-2 密涅瓦大学的本科生培养方案

不同于传统大学,密涅瓦“没有固定校园、学生全球游学、所有课程都是研讨课”,这些引人注目的创新之处是传统大学想尝试但难以实现的变革。在传统大学,改革往往会涉及多方利益,牵一发而动全身,突破性的改革更不可能。哈佛大学前校长德里克·博克指出:“学校领导和教师都很重视教学,都希望学生获得发展,也知道讨论式教学比讲授式更好,但他们没有很大的压力和动力去改革”。[19]正是因为看到传统大学问题很多但又难以变革,所以密涅瓦大学得以创立,其宗旨就是“颠覆传统”。

二、密涅瓦:创立新大学,实现新变革

(一)传统大学需要变革,但阻力重重

密涅瓦大学首任校长斯蒂芬·柯斯林说到,“为什么我要离开像哈佛、斯坦福这样既有的精英大学,而加入一个全新的大学?答案很简单——我想贡献自己的力量,建立一所更好的大学”。[20]在柯斯林看来,“传统大学问题太多,阻碍变革”,因此“创立新大学,才能进行‘大刀阔斧’的变革”。 “当下的大学,有太多的‘传统体制’阻碍着变革,这些体制下,学校都是大课堂,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都处在昏睡状态;而那些风行一时的网络课堂,专家们讲授的大多是学生们已知的信息”。[21]“大班化教学的突出问题在于:学生几乎没有与教授正面交流的机会;教授基本上是让助教们解疑答惑或批改作业,教授与学生的直接交流日益减少”。[22]美国《大西洋月刊》的深度报告以密涅瓦为案例,集中反思高等教育的问题——“以常春藤为代表的一群顶尖名校里风行的‘一位教授面对一群学生进行授课’的讲座式授课早已落伍”。[23]虽然传统大学存在许多问题已是世人皆知,但无法进行突破性改革。前哈佛大学校长劳伦斯•萨默斯曾兴奋地评价密涅瓦:“我太知道它们(高等教育)需要改革、有哪些地方可以改革,密涅瓦现在做的,就是美国高等教育亟需的一些东西,但是我之前作为哈佛校长时,甚至连1%的改变也做不到。”[24]

(二)创立新大学,实现新变革

从大学发展史来看,科技进步、时代变革,必然要求大学的职能、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进行相应的变革,但传统大学要么固守传统要么自我束缚,变革的阻力甚大。这时候就会催生出新型大学实现新的变革满足社会发展之需要。而新型大学一旦获得成功,就会促使传统大学竞相效仿,于是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转型,最终改变高等教育的面貌。这一规律曾反复出现:

早在17、18世纪,“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理念在德国的哈勒大学和哥廷根大学开始萌芽,但未受到广泛的重视,1809年创立的柏林大学真正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作为办学理念,开创了近代大学的雏形,从此科研成为了大学的基本职能,带来了大学模式的重大变革。

19世纪科学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性发展,实用科学的价值日渐受到重视,但以牛津、剑桥为代表的古典大学“固守古典学科的主导地位”。1826年创立的伦敦大学强调实用科学的地位,在当时是一所十分新式的大学,但正是伦敦大学以及当时的其他新式大学对实用学科的重视,并获得成功,从而促使古典大学也跟着变革,把实用科学作为其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9世纪60年代,在《莫雷尔法案》的推动下,以威斯康星大学为代表的“赠地学院”使“社会服务”成为大学的一项基本职能。再后来,于1876年创立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以研究和研究生教育为重点,奠定了现代大学的基本模式,引发传统大学的改革。

本·纳尔森认为“当下的大学比20年前更迫切地需要变革”,[25]但是“与其在传统大学内部进行改革,还不如创立新的大学,为其他大学树立前行的灯塔”。[26]用伯顿·克拉克的话说“传统大学变革困难,创立新大学反而更容易实行变革”。纳尔森说到“当一所新大学得以建立的时候,比如创立于1870年代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是在美国创立的第一所德国式的研究型大学,在不到10年时间之内便改变了整个美国高等教育的面貌”。[27]

21世纪,全球化、知识经济、互联网时代,封闭式、讲授式的教学已不再适用,学生需要在开放的研讨与互动中,培养思维能力、批判性和创造性精神。虽然传统大学已意识到变革的必要,但受制于各方面的阻力,无法真正实现突破性变革。而新创立的密涅瓦大学,正是希望摆脱传统大学的那些束缚,进行“大刀阔斧”的变革,将新的理念、方法、技术、模式推向实践,以“颠覆”传统大学教育模式,成为一所以人才培养为核心而非以科研为核心的精英大学。

(三)密涅瓦面临的质疑与挑战

从资源投入、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等方面来看,密涅瓦大学的确走得比传统大学更前,许多方面的改革是颠覆性的。对密涅瓦的赞誉确实很多——许多学生放弃常春藤盟校入读密涅瓦,许多学者放弃哈佛、斯坦福等名校的职位加盟密涅瓦,这本身就是对密涅瓦的肯定。

但也有专家学者以及社会公众对此提出质疑:“为了吸引著名科学家的加盟,密涅瓦大学创始人纳尔森承诺教授可完全拥有他们的知识产权和研究发现——有些教育家对此表示怀疑,宾夕法尼亚大学高等教育专家罗伯特·詹姆斯基(Robert Zemsky)说‘这样模式没有一个长久成功的案例’,詹姆斯基同时指出密涅瓦难以建立声望卓著的自然科学系——没有实验室,学生连实验都无法操作”。[28]“密涅瓦计划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一所新建立的学校如何在短期树立声望。美国高校的发展依赖于培育了至少几十年的声望,要想短时间内塑造其公信力,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非易事”。[29]

密涅瓦还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首先,它必须吸引高水平的学生——密涅瓦希望成为一流大学,但目前还没有获得一流大学的声誉;其次,盈利是其重要目标之一,但许多在线大学或教育项目都没能营利——纳尔森坦言“如果在2015年秋季没能招到250名高水平的学生,那么密涅瓦很可能会失败”;最后,密涅瓦必须证明在线学习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获得和传统课堂教学相同的教育体验。[30]

三、密涅瓦大学的教育启示

密涅瓦还十分年轻,其办学模式、教学方式尚在探索阶段,遭遇质疑与挑战在所难免。对于密涅瓦大学,以及整个高等教育界,未来还有很多路要走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如果密涅瓦获得成功,必将引起传统大学的效仿,从而推动整个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或许,在线实时研讨课、全球沉浸式学习、主动学习将在高校中普及。柯斯林说“密涅瓦如果获得成功——我认为它必将成功,这些教与学的研究成果将给许多人的人生带来巨大改变,而且密涅瓦模式将会被广泛地模仿”。[31]但即便密涅瓦的改革未能实现预期的成效,其改革与探索的尝试本身已对传统大学教育产生了影响,其中有许多值得借鉴与反思的地方。从密涅瓦的人才培养体系来看,传统大学教育改革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全球沉浸式学习

虽然许多大学都提倡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但把学生围在封闭的校园中如何能让他们真实地感受到世界的变化?密涅瓦秉持的理念是“理解世界最好的方式是融入世界”。传统大学一般只能提供短期的出国交流机会,虽然无法像密涅瓦那样让每一位学生四年时间在全球七座城市游学,但可以借鉴密涅瓦的理念与模式——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融入当地社区,学习当地语言,充分利用当地的图书馆、运动场所、博物馆等公共资源,全方位参与国外文化。这种全球沉浸式学习,才能真正打开学生的全球视野,培养国际交往能力。

(二)在线学习与面对面研讨相结合

“慕课”潮流袭来,在线学习备受追捧,但当前很多在线学习都是这种模式——学生在线观看已经录制好的课程视频。这其实是传统课堂教育的延续,师生缺乏交流,学生被动接受既存的知识。

密涅瓦最大的优势是实现了“全面的小班研讨”:开发即时的在线研讨平台,学生和教师面对面实时交流、互动,能够实时开展课堂讨论和辩论,并及时进行反馈和评价。传统大学拥抱“慕课”的同时,不能忽略师生面对面的交流与讨论——将在线学习与面对面交流相结合、将大班授课与小班研讨相结合,唯有如此,才能促进学生积极融入课堂,获得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三)让“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真正落地

尽管“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已得到普遍认可,但实际上传统大学依然以科研为中心,科研成果是教师绩效考核的主要参照。而纳尔森强调“密涅瓦重视的是教师在教学方面的成就,那些只对研究感兴趣或整天待在实验室以期取得一个研究成果的教师,不适合来密涅瓦工作”。[32]密涅瓦不建耗资巨大的楼宇,而把节省下来的资金都花在学生身上——“学生的成功就是密涅瓦的成功”。

在可预知的未来,科研仍然是许多高校的首要任务,但即便如此,传统大学也可以从密涅瓦的模式中有所借鉴。比如,减少不必要的楼宇建设和装潢,把省下来的钱用于资助学生开展研究项目;对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培训,增加高质量的研讨课;建立终身服务体系,让学生毕业之后还能得到母校的关怀——只需稍作改变,“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就真正落地了。

注释:

[1][6][8][13][25][30][31] Kristina Dell. The Minerva Project: An Online College to Rival the Ivy League[EB/OL].http://nationswell.com/minerva-project-online-college-rival-ivy-league/,2014-01-24/2015-11-23.

[2][9][28] Jill Barshay. Minerva Aims to be an Online Ivy League University[EB/OL].http://nation.time.com/2013/04/23/minerva-aims-to-be-an-online-ivy-league-university/, 2013-04-23/2015-11-2.

[3][10][17] Minerva.Curriculum[EB/OL].https://www.minerva.kgi.edu/academics/curriculum/#cornerstone,2015-11-17.

[4] Minerva.Academics[EB/OL].https://www.minerva.kgi.edu/academics/, 2015-11-7.

[5] Minerva.Faculty Focus[EB/OL].https://www.minerva.kgi.edu/academics/,2015-11-7.

[7][14][22] 王佑镁,包雪,王晓静.密涅瓦(Minerva)大学:MOOCs时代创新型大学的探路者[J].远程教育杂志,2015,(2):3-10.

[11] Minerva.Philosophy and Pedagogy[EB/OL].https://www.minerva.kgi.edu/academics/curriculum/, 2015-11-17.

[12] Minerva.Active Learning Forum[EB/OL].https://www.minerva.kgi.edu/academics/,2015-11-17.

[15][23][24] Graeme Wood,著,龚蕾,译.The Future of College?(未来的大学或不再有奢华校园)[EB/OL].http://article.yeeyan.org/view/332720/420047, 2014-08-15/2015-10-27.

[16] Minerva.7 world cities,7 different worlds[EB/OL].https://www.minerva.kgi.edu/, 2015-11-24.

[18]Minerva.Students[EB/OL].https://www.minerva.kgi.edu/students/, 2015-11-27.

[19] 德里克·博克,著,侯定凯,梁爽,陈琼琼,译.回归大学之道[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0] Minerva. Home [EB/OL]. https://www.minerva.kgi.edu/, 2015-11-23.

[21][32] 赵金坡.密涅瓦计划,能否创造高等教育的神话?[J].世界教育信息,2014,(1):24-28.

[26][27] Lyanne Melendez. New university aims to reshape classroom[EB/OL].http://abc7news.com/education/new-university-aims-to-reshape-classroom/386160/,2014-11-13/2015-11-23.

[29] 张力玮.“网络常青藤”期待变革高等教育[J].世界教育信息,2012,(5):79-80.

猜你喜欢

研讨变革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变革开始了
研讨式教学中的研讨题设计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