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机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觉与自信培育探究

2016-03-19唐景成

安康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大学生

唐景成

(梧州学院 社科部,广西 梧州 543002)

手机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觉与自信培育探究

唐景成

(梧州学院 社科部,广西 梧州 543002)

大学生是民族文化发展的主体,培育大学生文化自觉与自信意义重大。目前,手机媒体为大学生学习了解文化知识提供了极大便利,但手机媒体带来的低俗化和娱乐化等负面影响,消解了大学生的文化辨别和担当意识,特别是受西方文化霸权的影响,导致部分大学生产生民族文化自卑心理,不利于大学生健康成才。因此,高校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引导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发挥手机媒体优势,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辨别能力;支持大学生参与地方民族文化建设实践,增强大学生民族文化建设的担当意识。

手机媒体;大学生;文化自觉与自信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与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体,培育大学生文化自觉与自信,既是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文化价值观的现实需要,又是增强大学生文化强国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时代要求。

一、培育大学生文化自觉与自信的必要性

文化自觉与自信是一种文化价值观。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取向[1];文化自信是对中华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以及对中华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2]。在当前全球化和网络化的环境下,面对良莠不齐的文化,部分大学生出现了文化辨别和选择的迷茫,特别是受西方文化霸权的影响,部分大学生表现出民族文化自卑心理。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时期,只有培育大学生文化自觉与自信,才能帮助他们正确分析中西方文化冲突,客观看待中西文化的优势与不足,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文化和低俗文化,坚定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才能对外来文化以理性的态度进行辨识,有选择的借鉴、吸纳,从而使他们逐步树立起科学的文化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文化强国的伟大目标,文化自觉与自信是实现文化强国的强大动力。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各条战线的生力军,是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培育大学生文化自觉与自信,不仅对实现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至关重要,而且对于实现我国文化强国意义重大。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文化自觉和自信教育,促使其正确认识民族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长河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让大学生在中外文化的对比中,了解到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文化的光辉灿烂,深刻认识中华文化的非凡魅力和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增强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自觉与自信,进而主动地承担起对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历史责任和庄严使命。

二、手机媒体培育大学生文化自觉与自信的可行性

手机媒体是移动的互联网,具有良好的便携性和互动性等特点,是集拍照、摄影和录音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自媒体,深受大学生群体喜爱,也日益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阅读方式。调查表明,目前大学生平均每天上网两小时以上的占80.0%,娱乐消遣(68.3%)、获取新闻信息 (57.5%)、交流沟通(57.2%)和学习(49.0%)是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使用微博、微信等信息交流平台的大学生占88.9%,92.0%的大学生借此浏览动态、了解信息、发表观点和更新状态[3]。手机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重要的生活、交流和学习方式,大学生使用手机媒体方式大多是微博和微信等。因此,利用手机媒体优势,在大学生中开展民族文化自我教育,增强大学生文化自觉与自信,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

另一方面,传统文化教育大都是单向度的灌输,交流互动不够,信息量有限,而新兴的手机媒体作为文化教育载体,知识传授是多向度的,具有充分互动交流、信息量大等优势,这是传统文化教育方式、教育手段所不可比拟的。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承载、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且主客体可借此相互作用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4]。大学生文化自觉与自信培育属于思想政治教育范畴,手机媒体完全具备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基本功能,我们可以借用这一载体对大学生进行文化自觉与自信教育:第一,手机媒体承载和传导着大量国内外文化方面的新闻、资讯等文化教育因素,这些教育因素可以作为文化自觉与自信培育的素材,并为高校师生所把握;第二,以手机媒体自身的媒体优势,如微博、微信和QQ等媒介载体,可为高校师生进行有效的文化交流互动等创造良好条件。

三、手机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觉与自信培育的路径选择

早在2009年12月15日,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要利用大众传媒特别是互联网、手机等载体,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5]手机媒体为大学生文化自觉与自信培育开拓了新的空间。手机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觉和自信培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高校自身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引导教育,发挥手机媒体优势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同时联合地方政府,支持大学生参与地方民族文化建设实践,以此增强大学生文化自觉与自信。

(一)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引导教育,增强大学生民族文化自信

目前,部分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认知不足,产生民族文化自卑心理,对民族文化全盘否定,对外来文化顶礼膜拜,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高校忽视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引导教育。一方面,由于高校扩招,学校在师资、资金和场地等方面相对短缺,迫于大学生就业的巨大压力,比较注重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存在实用主义和急功近利思想,认为学好专业是“实在的”,只有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才有可能找到好工作,而对于传统文化,他们认为比较“虚”“不太实用”,因而难以引起足够重视。

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高校必须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引导教育,充分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引导教育的战略意义。人才培养和文化引领是高校的重要职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引导教育,不仅是高校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需要,而且是应对西方文化霸权,增强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和自信的战略需要。其次,高校应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引导教育,落实到日常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之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一是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引导教育贯穿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而中华民族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中华传统美德、家庭美德以及个人如何“修身、治国、平天下”等优秀民族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有效方式,通过教育引导,将其内化为学生的信仰,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二是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引导教育贯穿到专业课教育中。在专业课教育与实习中,任课教师应从专业课角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引导教育,比如对于服装专业学生,要对学生讲清楚中国传统民族服装的辉煌历史,以此激励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尊;三是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引导教育贯穿到学生日常生活管理中。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生活,通过校园网和手机媒体等营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引导教育的良好氛围,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彰显中华优秀文化的价值理念,潜移默化,增强大学生民族文化自信。

(二)发挥手机媒体优势,增强大学生文化辨别能力

一个时期以来,部分大学生受手机媒体低俗化的负面影响,喜欢故意炒作或夸大事实的资讯以及各种历史虚无主义戏说或穿越剧,热衷于西方的拜金和享乐主义文化,迷恋纸醉金迷的低级趣味文化,消解了自身的文化辨别能力,高校很有必要借助手机媒体信息量大和交互性强等优势,利用大学生喜欢的微信和QQ等交流方式,以班级和年级为单位创建微信和QQ群,答疑解惑、交流互动,开展文化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辨别力。一方面,可通过微信和QQ传递精彩的民族文化资源,提升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知能力。高校应组织力量,在重大传统节日精心收集整理和制作发布民族文化信息资源,对学生关注的民族文化热点问题进行权威解读和评价,对经典民族文化网站,如文化部和中华文明网等进行超链接,引导大学生对民族文化自我学习和认知。另一方面,还可通过微信和QQ群答疑解惑,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增强文化辨别能力。我们正处于多元文化并存、多种价值观交互碰撞的时代,面对各种各样的文化、价值观冲突,通过师生在线互动交流,答疑解惑,有利于引导学生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文化割据主义”,坚持“和而不同”,使大学生不仅理解、认知自身文化的优势与不足,扬长避短,继承中华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也尊重、借鉴异质文化,取长补短[6],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和文化辨别能力。比如通过2012年的春晚《荆轲刺秦王》小品案例,引导学生积极讨论,指出网络上的戏说或穿越剧,为了追求“收视率”,歪曲历史真相,批评历史虚无主义对于国家民族的危害,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文化现象,提高文化辨别能力。

(三)支持大学生参与地方文化建设,增强大学生民族文化建设的担当意识

当前,受手机媒体娱乐化的负面影响,部分大学生对一些吸引眼球的“标题党”和“快餐文化”感兴趣,沉醉于网络算命和手机网络游戏等庸俗文化,寻求感官刺激和个体愉悦,陶醉于虚拟世界里不能自拔,玩物丧志,甚至产生颓废心理,丧失了作为当代大学生应有的民族文化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党的十八大指出:“广大青年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7]。高校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摇篮,在地方文化建设中起着引领和推动作用,大学生是我国文化建设的生力军,高校要支持大学生参与地方文化建设,增强大学生民族文化建设的担当意识。高校要为大学生参与地方文化建设创造条件,各部门通力合作,宣传部应通过学校网站、微信和QQ群,公布具体活动方案,鼓励支持大学生积极参与地方文化建设,号召大学生告别手机网瘾等陋习,走出校门服务地方发展;团委、学工部等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规划,后勤部门给予专门的物力和财力支持,引导大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投身于地方文化建设;要积极与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进行对接合作,在文化下乡、志愿者活动和文化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形成大学生参与地方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使活动得以持久开展;另一方面,应积极鼓励大学生参与地方文化建设实践,通过进社区、工厂和农村开展文化服务,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聪明才智,服务地方文化建设,既增长大学生的知识和才干,又促进地方文化发展,让大学生切身感受地方文化建设的迫切需要,从而增强民族文化建设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促进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费孝通.文化自觉与自信(上)[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7:263.

[2]孙元君.习近平的文化自觉与自信[EB/OL].(2015-05-26) [2015-10-08].http://dangjian.people.com.cn/n/2015/0526/ c117092-27059352.html

[3]沈壮海,段立国.担当进取自主自信向善向上——2014年度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分析[N].光明日报,2015-05-07(16).

[4]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M].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5.

[5]李长春.在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9-12-16(01).

[6]潘玉驹.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及其培养[N].光明日报,2012-01-28(03).

[7]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01).

【责任编校胡景乾】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Cultural Consciousness and Confidence in the Perspective of Mobile Media

TANG Jingcheng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s,Wuzhou University,Wuzhou 543002,Guangxi,China)

College students are the main bodyofthe development ofnational culture,and it is ofgreat significance tocultivate college students'cultural consciousness and confidence.At present,the mobile phone media is a great convenience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learn to understand the cultural knowledge,but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the vulgar and entertainment of the mobile phone media,and digestion of the cultural discrimination and the awareness of college students,especially the influence of Western cultural hegemony.Therefore,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guidance of the valu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enhance the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ofstudents,enhance their abilitytoidentifythe advantages ofmobile media,enhance their abilitytoidentify and support students toparticipate in the construction oflocal culture,and enhance their awareness ofnational culture.

Mobile media;college students;cultural consciousness and confidence

G641

A

1674-0092(2016)02-0113-03

10.16858/j.issn.1674-0092.2016.02.027

2015-11-16

2013年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立项研究课题“手机媒体视域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创新研究(2013SZ016);2013年度梧州学院科研重点项目(2013B011)

唐景成,男,湖南永州人,梧州学院社科部副教授,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大学生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多元民族
大学生之歌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